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冷家堡油田沙三段为一套陡坡近岸水下扇沉积。储层平面和层内非均质程度严重,具有4类20种物性韵律模式。低渗细喉不均匀型和低渗透微细喉不均匀型为主要孔隙结构类型。泥质含量、粘土矿 物产状分布及沉积成岩后生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综合录井、测井、岩心等资料,从储层层内、层间、平面三个方面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长6_3储层非均质性。结果表明:吴起油田长6_3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较强,主要表现为砂层层理发育,多为平行层理和斜层理;层内渗透率非均质性也很强,并且层内夹层发育;长6_3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存在差异,长6_3~2小层非均质性要强于长6_3~1小层;长6_3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强,表现在砂体分布和物性方面,这主要与沉积时期的沉积微相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3.
针对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文西油田文209断块,论述了如何利用取心井物性分析资料建立孔渗解释模型,并在岩性-电性关系基础上按岩性粗细建立了该区可用于不同层位、不同岩性的储层非均质性定量研究的孔渗定量分布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该区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研究,为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和编制调整方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伏尔加盆地库曼油田B储层沉积特征及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储层是伏尔加盆地库曼油田的主力产油层系,其地质储量占总地质储量的48.5%。利用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对该储层的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储层属潮汐三角洲沉积,主力油层(C1-Ⅴ、C1-Ⅵ)以沙脊为主,非主力油层(C1-Ⅳ、C1-Ⅲ、C1-Ⅱ)以潮道、泥坪、沙坪为主。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42~1.62,突进系数为1.87~6.69,渗透率级差较大,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强,平面上非均质性相对较弱。综合评价认为,B储层C1-Ⅴ、C1-Ⅵ小层储层平面分布稳定,连通性较好,为有利开发层段;C1-Ⅳ、C1-Ⅲ、C1-Ⅱ小层非均质性较严重,含油面积小,油层厚度小,为差开发层段。  相似文献   

5.
通过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综合利用渗透率韵律性、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级差及渗透率突进系数,对马3断块的 E2 d25、E2 d11和 E2 d12的层内及层间非均质性进行研究,发现各层在层内及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其中 E2 d12的层间非均质性最强。利用储层物性预测技术研究其平面非均质性特征,绘制了马3断块 E2 d25、E2 d11和 E2 d12三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平面预测图,发现三个小层的东北部储层物性较好。研究成果为油田后期注水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该文基于12口井的粘土矿物X-衍射、岩心铸体的测试数据及电镜扫描微观图象观察,对台兴油田阜三段4个油组储层的粘土矿物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粘土矿物类型与储层面孔率及孔喉结构的关系,分析了粘土矿物转化与孔隙演化的规律、粘土矿物产状对储集性的影响,同时对开发中粘土矿物成分对油层和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岭石含量与孔隙度成正相关关系,绿泥石、伊利石的含量与孔隙度成负相关关系,尤其是绿泥石对孔隙度的负面影响较大,次生孔隙发育带基本相当于粘土矿物第一迅速转化带,其埋深为2350~2750m。最后对本区有利于次生孔隙发育的层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下段(E31)为跃进二号油田主要含油层系,在岩心资料和测井数据统计的基础上,计算跃进二号油田E31储层层间、各小层层内的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运用单项非均质参数及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评价了E31储层层间、各小层(以Ⅰ-11小层为例)层内及平面的非均质性。研究表明,跃进二号油田E31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强,平面上强非均质性区域分布广;Ⅰ-11小层层内非均质性中等,强非均质性区域主要在8-4、3-3、8-7、7-11等井附近。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粘土矿物转化与储层孔隙演化的规律性,预测次生孔隙发育带及油层可能的分布,以苏北盆地台兴油田阜三段储层为例,基于岩心铸体薄片、普通薄片、X-衍射、压汞的测试数据及扫描电镜微观图像观察,分析了全岩中粘土矿物总含量对储层面孔率的定量影响。研究了粘土矿物类型与储层面孔率及孔隙结构的关系。总结了粘土矿物成分与孔隙演化的对应关系。最后详述了粘土矿物转化与孔隙演化及油层分布的规律。研究表明渐变带与原生孔隙发育带一致;粘土矿物第一迅速转化带与次生孔隙发育带一致;粘土矿物第二迅速转化带对应于次生孔隙减少带。粘土矿物第一迅速转化带为次生孔隙和油层的主要分布带。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用钻井取心资料及测井资料,开展了华庆地区长63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研究表明,华庆地区长6_3储层层理发育,主要为平行层理、韵律层理和交错层理等;长6_3~3至长6_3~1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增强,随着深度增大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减弱,长6_3~1小层的层间非均质性最强,长6_3~3最弱。从平面非均质性上看,华庆长6_3储层不同地区及砂体展布模式表现出不同的非均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冷家堡油田沙三段为一套陡坡近岸水下扇沉积。储层平面和层内非均质程度严重,具有4类20种物性韵律模式。低渗细喉不均匀型和低渗透微细喉不均匀型为主要孔隙结构类型。泥质含量、粘土矿物产状分布及沉积成岩后生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大港段六拨油田网状河沉积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港段六拨油田孔一段枣0油组为网状河沉积。通过岩心和测井数据观察,分析了本区网状河沉积的特征,划分出网状河砂坝、网状河道、网状河叉道、河道间、天然堤和泛滥平原6种沉积微相,并分析了每种微相的沉积和平面展布特征。由于网状河沉积能量较小,岩性细,具有多旋回性,表现为较强的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平面上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沉积微相。由于网状河相变快,所以本区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该文应用二连盆地蒙古林砾岩油藏的动、静态资料,对砾岩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作了精细描述。蒙古林砾岩储层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沉积条件和成岩作用不仅控制了储层的宏观展布、层内韵律、隔夹层分布和孔、渗的变化,而且使得砾岩储层具有明显的分区性,西北区表现为块状结构,向东南区逐渐变为层状结构。同时结合砾岩油藏的地质特征和注采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指出剩余油分布受沉积微相、构造条件、注采方式和增产措施等因素的控制。特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布主要集中于局部构造相对高部位,块状结构区的锥间带,以及层状结构区两口注水井间油层的上部;水下河道微相的储层以中到低渗为主,水驱效率不高,仍为剩余油相对富集区。  相似文献   

13.
盆地模拟技术在洪泽凹陷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泽凹陷位于苏北盆地西北部,有一定勘探前景.通过盆地模拟研究认为洪泽凹陷的石油地质条件有其自身特点:a)生油岩成熟度低,现今成熟区仅限于深凹带附近;b)正常生烃模型计算的大量生排烃期较晚,在盐二段沉积末期以后,低未成熟油的大量生排烃期较早,一般在吴堡运动,三垛运动前;c)油源主要来自于低未熟油,且生排烃区集中于次凹的深凹带;d)油气运移距离短.洪泽凹陷油气生成、运移有资源少、生成早、成熟低、运聚短的特点.在洪泽凹陷找油气更需精雕细刻.  相似文献   

14.
该文应用水驱油试验、微观水驱油试验以及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对陈堡油田主要含油层的水驱油机理及影响水驱油效率的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油田各砂层组的驱油效率差异主要是受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岩石的细观非均质性和油水粘度比的影响,在一定的渗透率范围内受渗透率的影响较小;微观上驱油效率则主要是受孔隙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兴隆台油层储层非均质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兴隆台油层储层微观非均质性以上、下层系的成分与结构差异明显为特点,上层系岩石相组合以不含砾砂岩为主,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下层系岩石相组合以含砾砂岩为主,主要为岩屑砂岩,较上层系分选性差、颗粒粗。宏观非均质性以储层砂体发育不均及物性变化大为特点。垂向上,上层系单砂层厚度小、砂层频率高、砂岩密度小;下层系单砂层厚度大、砂层频率低、砂岩密度大。平面上,上层系分东、西两个砂体,且东砂体相对发育,向上逐渐连为一体;下层系砂体分布开阔,但向上面积逐渐缩小,且东厚西薄。上层系的储层物性较下层系好。层间、层内及平面非均质性明显,且层间非均质性较层内非均质性强,层内非均质性自下而上逐渐增强。引起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环境和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   总被引:62,自引:6,他引:56  
林忠民 《石油学报》2002,23(3):23-26
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及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塔河油田是在长期发育的古隆起基础上形成的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大型油气田.碳酸盐岩形成于开阔-局限海台地环境,由于经历了后期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岩溶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叠加改造,因而呈现出基质孔渗性低、并受构造和岩溶作用控制的强烈非均质性的岩溶-缝洞型储层特征.塔河岩溶-缝洞型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古岩溶斜坡地带、距风化壳不整合面200m范围内.岩溶残丘、岩溶缝洞、断裂、不整合面和输导层共同构成了塔河油气区复杂的多幕式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  相似文献   

17.
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都具有显著的非均质性和预测难度大的特点。通过对比巴楚五道班野外露头剖面上的洞穴,结合岩溶理论建立了古洞穴型储层的地质模型。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型储层为例,系统分析和归纳了该类储层在钻井、录井、测井、试井、地震等资料上的响应特征和识别标志。在垂向上,可将洞穴划分为洞穴顶部相、洞穴充填相与下部垮塌相,其中洞穴顶部相和下部垮塌相对油气储集十分有利。而多层洞穴的发育则主要受控于构造抬升和海平面升降。影响古洞穴碳酸盐岩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有古构造、古断裂、古水文系统、古岩溶地貌等,其中与古岩溶地貌关系最为密切。研究结果表明,储集性能较好的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为未充填洞穴储层和大型洞穴充填孔隙型砂岩储层。  相似文献   

18.
以石西地区地层钻遇最全、岩相连续性最好的石西1井、石西2井为基础,结合相邻井的单井资料,开展石西油田石炭系火成岩油气藏特征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火成岩的岩石特征、物性特征及岩相特征等方面。石炭系火成岩自下而上发育基性-中基性、中性和中酸性三个不同的岩性段,属于一个完整的火山喷发旋回,不同的岩性段其储层特征不同;根据对目的层段火山活动产物和岩石特征的研究结果,将石西地区的火成岩岩相划分为爆发相和溢流相,以溢流相发育为主,且溢流相带为本区最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域;通过对石西油田火成岩储层的综合研究,推断了火成岩储层的发育区,并预测了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19.
苏北盆地溱潼凹北坡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基于溱潼北坡24口井阜三段岩心砂岩储层铸体薄片及普通薄片的分析,对成岩作用与储层孔渗的关系、各区段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及成岩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蚀作用是本区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溶蚀孔隙在纵向上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其主要分布在埋深2350~2880m。压实、方解石胶结作用是本区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早期压实使原生孔隙呈线性下降,晚期压实的成岩效应是破坏次生孔隙,方解石胶结具有西部强于东部的特点。平面上,各区成岩作用发育程度不均,莫庄强溶蚀,茅山溶蚀较强、局部层段方解石强胶结,叶甸—边城方解石胶结较强,戴南南部强压实。最后从成岩的角度对本区储层进行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