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反应将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和4-羧丁基三苯基溴化膦((4-carboxybutyl) triphenylphosphonium bromide,TPP)分子连接到聚乙二醇-氨基(PEG-NH2)修饰过的黑色素纳米颗粒(melanin nanoparticles,MNP)表面,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双靶向能力的黑色素纳米颗粒(MNP-TPP-HA),赋予了黑色素的双靶向能力。体外三维(3D)多细胞肿瘤球荧光成像和活体肿瘤光声成像实验表明MNP-TPP-HA具有优异的肿瘤靶向穿透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层层(LBL)自组装技术,在Pt-Cu纳米合金表面依次包覆带正电的聚赖氨酸(PLL)和带负电的透明质酸(HA),成功构筑Pt-Cu@PLL@HA纳米平台。HA不仅延长了纳米平台血液循环时间,还可实现肿瘤主动靶向作用,提升肿瘤部位富集效果。在肿瘤区域透明质酸酶(HAase)作用下HA快速降解,释放Pt-Cu@PLL (+)颗粒,有利于肿瘤细胞特异性摄取。基于Pt-Cu合金良好的近红外二区(NIR-Ⅱ)吸收性能,实现了NIR-Ⅱ光声成像引导的NIR-Ⅱ光热高效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高温热解的方法制备出Mn3O4纳米粒子,再利用正硅酸四乙酯(TEOS)包硅改善其水溶性和稳定性,通过加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使纳米粒子表面接入大量氨基,最后再连接增加磁性纳米粒子生物相容性的有机分子聚乙二醇(PEG)和靶向分子叶酸(FA),得到Mn3O4靶向造影剂.体外实验表明,该造影剂具有低的细胞毒性,并对宫颈癌细胞具有较好的磁共振增强成像效果以及主动靶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秋云  王玲昀  陈浩  王娟  高静 《无机化学学报》2010,26(10):1784-1789
运用油包水微乳液方法制备了二吡啶甲基胺(dpa)及其锰(Ⅱ)和铁(Ⅲ)配合物修饰的Gd-DTPA配合物硅核壳纳米球,其中二吡啶甲基胺锰(Ⅱ)和铁(Ⅲ)配合物修饰的纳米球粒径分别为60和5nm。体外MRI成像研究表明3种纳米球能显著提高肿瘤细胞的磁共振成像效果,具备良好的肿瘤靶向性。生物活性数据显示三价铁配合物修饰的纳米球具备成像和抑制细胞生长的双重功能,而锰配合物修饰的纳米球不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可作为低毒性的肿瘤成像剂。实验结果显示肿瘤靶向性配合物修饰的纳米球可发展成为新型多功能肿瘤靶向性纳米药物。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药物载体靶向性差和药物靶点定位效率低等不足,设计了一种能精准靶向肿瘤细胞核,将药物高效递送至作用靶点的多功能纳米载药体系.利用具有细胞核定位能力的两亲性枝化多肽包载化疗药物阿霉素(DOX)形成载药纳米胶束DD,并通过静电作用将具有肿瘤靶向功能的透明质酸(HA)包覆在DD表面,得到具有靶向肿瘤细胞核能力的纳米药物HDD.HA的存在赋予了HDD对肿瘤的靶向功能和电荷屏蔽能力,可增加体系的稳定性,延长其血液循环时间,降低正常组织和细胞对HDD的非特异性摄取,实现其在肿瘤部位的特异性富集和肿瘤细胞的高效摄取.进入肿瘤细胞后,HA层的降解有利于纳米胶束DD在多肽的核定位作用下精准、快速地将DOX递送至细胞核,最终实现高效的肿瘤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黄孟琼  王秀玲  刘勇健 《化学学报》2010,68(16):1623-1628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 以FeCl2•4H2O和FeC13•6H2O为原料制备磁性Fe3O4纳米颗粒(MNPs), 采用氨基酸对其进行修饰使其表面连上氨基. 用巯基乙酸作为稳定剂合成了水溶性的CdSe/CdS量子点, 并利用偶联剂1-乙基-3-(3-二氨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连接氨基修饰的Fe3O4和带有羧基的CdSe/CdS, 成功制备了Fe3O4/CdSe/CdS荧光磁性纳米颗粒. 该荧光磁性纳米复合物保留了CdSe/CdS量子点优异的荧光特性, 平均粒径在40 nm左右; 磁化曲线表明此纳米复合物具有超顺磁性. 这种双官能复合纳米颗粒有望成为新型荧光磁性双标记复合微粒而广泛应用于免疫检测、荧光追踪、磁性分离等领域.  相似文献   

7.
以溶剂热法制备氨基功能化的Fe3O4纳米颗粒为磁核,结合溶胶-凝胶法和模板法在其表面先后包覆上致密的SiO2层和介孔TiO2层,制备了磁性-发光-微波热转换性-介孔结构为一体的多功能核-壳结构纳米复合颗粒,并对其结构、性能及载药能力进行了研究。XRD分析表明:Fe3O4表面包覆上了无定形结构的SiO2和TiO2。TEM照片表明:所得的纳米复合颗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和完美的球形,构成核的Fe3O4颗粒的尺寸在40~50 nm之间,Fe3O4@SiO2@mTiO2核壳结构纳米复合颗粒的尺寸为60~70 nm,壳层厚度约10 nm,并可观察到壳层中清晰的孔状结构。磁性、荧光光谱和微波热转换特性分析表明:该复合颗粒同时具有良好的发光性、磁性和微波热转换特性。N2气吸附及药物负载率分析表明,该复合颗粒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640 m2·g-1)和介孔结构(孔径约2.8 nm)并且具有较高的药物负载率。  相似文献   

8.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简单、快速分离和检测是目前临床研究中面临的一项挑战.本研究制备了具有肿瘤靶向识别作用的磁性荧光IR780-Fe3 O4纳米颗粒,并将其用于CTCs的分离和检测.通过电镜、荧光光谱仪和超导量子干涉仪对合成的IR780-Fe3 O4纳米颗粒进行表征;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对IR780-Fe3 O4纳米颗粒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靶向效果进行了分析;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IR780-Fe3 O4纳米颗粒在MCF-7细胞中的位置进行定位;并根据IR780-Fe3 O4纳米颗粒孵育后肿瘤细胞的荧光强度绘制标准曲线.研究结果表明,IR780-Fe3 O4能很好地靶向多种CTCs.细胞定位实验进一步表明,IR780-Fe3 O4主要靶向识别肿瘤细胞的线粒体.通过Fe3 O4磁性纳米颗粒偶联IR780建立的这种方法可很好地区分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并对模拟血液中的CTCs进行了分离和检测.  相似文献   

9.
菁染料具有优秀的光学性质,常用于肿瘤组织的实时可视化荧光成像。但普通菁染料成像背景较高,对肿瘤组织的靶向能力差。将菁染料自组装成纳米粒子可使染料形成聚集并实现荧光淬灭(聚集淬灭效应),降低其在普通组织的成像背景;同时,纳米粒子的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PR效应)可提高染料对肿瘤组织的靶向能力。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双硫键双菁染料(SO3Cy7-ss-Cy7.5),该染料由于两亲性的特性易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纳米粒子,荧光淬灭高达92%;当纳米粒子与谷胱甘肽(GSH)响应后,淬灭的荧光逐渐恢复,最终实现16倍的荧光强度增强。因此,该双菁染料具有良好的肿瘤组织高分辨成像潜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Ca(NO3)2和(NH4)2HPO4为原料,采用重结晶法,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纳米棒;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pH值和晶化时间对HA组成和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室温混合pH值为7.5的沉淀物和pH值为10.5的清液,于180 ℃下水热处理10 h重结晶制得的HA纳米棒的平均长径比最长(约为28);采用不同pH值的清液,体系的单体浓度(即化学势)改变时,得到的HA纳米棒的长径比不同;随着晶化时间延长,纳米棒的长径比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