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库诱发地震烈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全球27个水库诱发地震的烈度资料,研究水库诱发地震的烈度衰减规律, 结果表明:与同震级的构造地震相比,低震级时,水库诱发地震的烈度明显偏高,随着震级 升高,与构造地震烈度的差距逐渐减小;水库诱发地震还具有震源浅、衰减快、影响范围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峡水库巴东库段地震成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根据对震区野外地震地质调查资料的分析。认为长江三峡水库蓄水期间及蓄水后库区巴东附近连续发生的微地震活动主要为水库诱发地震.其中部分为构造地震,部分为蓄水引起的岩溶塌陷地震。  相似文献   

3.
2013-10-31~11-23吉林省松原地区连续发生5次MS≥5.0地震,其中最大地震为2013-11-23 MS5.8地震,该震群的突发性及密集性与区域历史构造地震特征不相符。通过计算2013年松原地区5次MS≥5地震零频极限值的相关系数发现,第1次和第5次地震的震源机制相似性较大,第2次、第3次和第4次地震的震源机制相似性较大。将松原地震同典型的构造地震和塌陷地震的地震参数进行比较发现,2013年松原地震的位移震源谱较典型构造地震呈现衰减早、衰减快的特征,波形复杂度和谱比值等时域、频域特征参数也与典型构造地震相差较大,更符合塌陷型地震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对重庆石柱和武隆地区的中小地震进行波谱分析得到地震能量、拐角频率、地震矩、视应力等震源谱参数,对比分析石柱M4.5及武隆M5.0地震前震源谱参数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同震级条件下,石柱地区的地震拐角频率及视应力均低于武隆地区,可能与石柱地区距离三峡库区较近有关。2)石柱地区的视应力在石柱M4.5地震前出现震前2 a上升、临震略微下降的变化过程,拐角频率在震前也有所升高。3)武隆地区的视应力在石柱M4.5和武隆M5.0地震前均出现“上升-下降-升高”的异常变化,拐角频率在2次地震前也呈现升高特征。4)研究区内所有地震的视应力在石柱M4.5和武隆M5.0地震前均出现上升变化,震后该区构造应力依然较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中国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构造总体环境,从中提取出诱发水库地震的八项地质判别标志。同时进一步将它们划分为一般性和特征性两类地质判别标志,前者在水库地震和天然地震中均可出现,后者一般是水库地震中所特有的标志,是判断发生水库地震的王要地质判据,故在水库选址、最低限度在大坝选址时,要避开具有明显诱发水库地震的地质标志地段。  相似文献   

6.
利用三峡及邻区发生的40多次历史地震资料,结合30多年来的20多次地震灾害现场考察资料,对三峡地区地震灾害损失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同震级的水库诱发地震的危害性比天然构造地震大,破坏性更强,但对三峡大坝不会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贵州省三板溪水库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特征与地震成因类型, 认为三板溪水库蓄水后出现的地震成因类型可划分为水库诱发构造型和地壳表层卸荷型。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的水库诱发地震分类方法,将水库地震分为断裂活动型、崩滑塌陷型、膨胀破裂型和岩溶气爆型四大类共十个亚类。指出评价水库诱发地震的危险性实际上主要是评估诱发断裂活动型水库强震的可能性。在分析了长江三峡水库区水库诱发强震的地质条件之后,按照上述观点着重分析了水库诱发断裂活动型强震的可能性。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对整个长江三峡水库区而言,水库诱发地震的最大震级不会超过5.5级;倘若仅就库首区而论,水库诱发地震的最大震级则不会超过5.0级;水库诱发地震对三峡大坝坝址的影响烈度不会超过Ⅵ度。  相似文献   

9.
丹江口水库二期蓄水后,根据2013~2015年地震台网监测成果分析,库区地震主要以微震、极微震为主,震中位置每年均呈团状或带状聚集在5个密集区,没有随库水位变化发生明显迁移现象。丹库区地震强度和频度高于汉库区,丹库区以水库地震居多,汉库区以水库地震及其他类型非构造地震居多。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7~2022年ML≥1.5地震的初至P、S波走时数据,利用单震多台和达法计算波速比,探讨2021-09-16四川泸县MS6.0地震前后震中附近地区的波速比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泸县MS6.0地震前震中附近波速比出现下降-回升变化,下降持续时间约1.25 a,回升持续时间约0.5 a,波速比低值集中在震中周边区域。2019年泸县MS6.0地震前,震中西北侧约66 km处发生的威远MS5.4地震、资中MS5.2地震周边波速比也出现相似的下降-回升变化,下降时间约2 a, 2次地震发生在波速比回升阶段,地震后波速比继续上升,直至泸县地震的发生,且2次地震震中也位于波速比低值集中区。  相似文献   

11.
???????????????????????????????????????????????????????????????????????ML4.1??????????????????????????ML4.1??????????????????????????????  相似文献   

12.
大化水库自1982年蓄水后发生频繁的微弱地震,主要有6个小震群,延续时间长达7年,但由于震级很小(最大震级Ms1.7),对电站运行无影响。从地震发展趋势分析,目前已处于衰减过程中,但微震仍可能继续一段时间,故地震监测工作应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3.
??2012??10??31??????????????ML3.8С????????о?????????????????????????????????????????????????????????????????????10 km??????????????????????????????С??????????5 km???Χ???????????????????????????????????????????????λ?????????????????????????????????????????????????  相似文献   

14.
?????????29?ε????????????????????????????36???????????????????????????????ж??????????????????????????????????????????ε?????????????????????????????????????????????????????29?ε??????????4????????????????????????????????????????????????????е??????????????  相似文献   

15.
丹江口水库诱发地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江口水库由汉江、丹江两个库段组成。在丹库的峡谷灰岩地带 ,断裂、节理发育 ,利于水的渗透和循环。 196 7年 11月蓄水后 ,随水位的增加 ,地震活动增加 ,且震级由Ms<2 .5上升到Ms =4.7,并在丹库的峡谷附近形成北北西方向延伸的 3个地震密集区。地震频度、强度与水位 (库容 )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预测二期工程蓄水后 ,仍将产生诱发地震 ,其最大强度为Ms≤ 5 .0。  相似文献   

16.
??????????????????????????????????????????????????????????????????????????5.1??????????????????о?????,?????????????????2?????????????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峡工程库首区诱发地震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对国内外及三峡工程邻区的水库震例研究表明,诱发地震的形成及其诱震地点、强度是受水库区地质环境影响和制约的,因而水库地震危险性预测主要是依据库区的诱发地震环境条件。在研究长江三峡水库诱发地震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环境和概率分析两种方法对库首区蓄水后的诱发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评估,认为本区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地点是九湾溪断裂和仙女山断裂北端,诱发地震的震级上限为5.5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断层形变异常的地震判别不确定性问题,以发生于青藏块体东北缘的3次典型中强地震为例,研究了地震前断层形变异常特征和相应时期与之关联的外部构造区域的地震活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区域断层形变异常满足地震发生前的异常特征判据,并且相应时期与之关联的外部构造区域地震活跃背景情况下,其反映地震的概率较大;否则反映无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Ͽˮ��Ͷ������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μ??????????????????????????仯???????????????????????????????????????????????????????????????????????????????????????????????????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