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铜陵新桥矿区土壤中耐Cu微生物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安徽铜陵新桥矿区富Cu的污染土壤,充分利用微生物受自然环境重金属胁迫而产生耐性这一特点,进行土壤中耐Cu微生物的筛选研究。实验过程中分别配制三种不同的培养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培养基。在水浴恒温振荡器中对土壤中耐受重金属的微生物进行驯化,将得到的对Cu2+耐受性最高的液体培养基作为菌源,在琼脂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分离,并将得到的纯菌株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形态观察,菌种经试管斜面富集培养后保存在4℃冰箱中以便后续使用。研究发现,土样中细菌和真菌对Cu的耐受性低,最高耐受质量浓度分别只达到500mg·L-1和1100mg·L-1。而放线菌表现出Cu高耐受性,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耐受Cu的质量浓度最高达到10000mg·L-1,初步鉴定该放线菌株为链霉菌属。该放线菌菌种可能同时对Cu有吸附降解特性,具有成为污染土壤生物治理的高效耐受吸附菌种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
选择安徽铜陵新桥矿区富Cu的污染土壤,充分利用微生物受自然环境重金属胁迫而产生耐性这一特点,进行土壤中耐Cu微生物的筛选研究。实验过程中分别配制三种不同的培养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培养基。在水浴恒温振荡器中对土壤中耐受重金属的微生物进行驯化,将得到的对cu2+耐受性最高的液体培养基作为菌源,在琼脂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分离,并将得到的纯菌株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形态观察,菌种经试管斜面富集培养后保存在4℃冰箱中以便后续使用。研究发现,土样中细菌和真菌对cu的耐受性低,最高耐受质量浓度分别只达到500mg·L-1和1100mg·L-1。而放线菌表现出cu高耐受性,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耐受Cu的质量浓度最高达到10000mg·L-1,初步鉴定该放线菌株为链霉菌属。该放线菌菌种可能同时对Cu有吸附降解特性,具有成为污染土壤生物治理的高效耐受吸附菌种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土壤微生物作为地球化学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的主要参与者,其自身及所参与的生化过程都会受到重金属污染的严重影响.通过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生态效应,可以建立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评价指标体系,而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与风险评价.论文就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多样性,对有机质降解、N传输、酶活性等微生物过程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研究区域南多北少的问题以及研究中难以排除其他环境因子干扰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指出以后应进一步加强分子手段的多方位应用并建立综合可行的被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响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施晓东  常学秀 《生态环境》2003,12(4):498-499
土壤微生物在受到重金属污染胁迫后,往往能够在区系组成、生理生化、遗传等方面对重金属作出响应。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上述响应可用来评价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并为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指导。文章对近年来有关重金属胁迫下土壤微生物响应的研究成果作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5.
青海三江源区植被退化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化学分析法、微生物平皿分离计数和形态鉴定技术研究了青海三江源地区天然与退化植被下的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生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地植被退化,土壤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退化高山草甸土的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85gkg-1,较天然高山草甸土的平均含量降低54.3%,较高山草原土和沼泽化草甸土分别降低74.5%和90.7%,其他养分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土壤养分状况明显恶化.不同类型植被下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变化显著,退化高山草甸土的细菌、真菌、放线菌(GA)平均数量分别为8.8×106、9.5×103、8.1×105cfug-1,较天然高山草甸土降低65.8%、46.6%、57.3%,较高山草原土降低37.1%、23.3%、62.6%,较沼泽化草甸土降低90.3%、48.1%、69.6%;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组成较天然草地更为简单,退化高山草甸土的真菌种类数明显降低,土壤放线菌组成趋于简单化,其小单孢菌和其他菌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天然草地.三江源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数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土壤全磷对微生物数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甲基对硫磷长期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生态环境》2004,20(4):48-50
  相似文献   

7.
施肥及种植作物对汞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生态的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梅  侯彦林  皮广洁 《生态环境》2004,13(4):560-564
以中性紫色土为材料,通过向土壤添加氯化汞的模拟培养试验、施肥试验以及作物栽培试验,研究了汞对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和重要微生物生理群繁育的毒害效应。结果表明,向土壤中添加HgCl2,总体上抑制了细菌、真菌、放线菌及氨化细菌的繁育,硝化细菌、自生固氮菌、纤维素降解菌在一定质量分数范围内被汞刺激增长,在另一定质量分数段则被汞抑制。施肥和栽种作物削弱了汞对微生物的毒害,使土壤微生物生态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说明利用农业措施修复汞污染的土壤是可行的。栽种作物时,汞对微生物的抑制效应受到掩蔽,作物产量和植株体内汞含量是汞污染程度的良好指标。以微生物和植物对汞污染的反应,基本一致的HgCl2危害质量分数指标是5mg.kg^-1。  相似文献   

8.
Cu、抗生素协同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重金属和抗生素在土壤环境中协同污染的几率不断升高。为分析和评价重金属、抗生素协同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以Cu、磺胺甲基嘧啶为添加毒物,其中,Cu的添加质量分数为0、100、500mg·kg-1;磺胺甲基嘧啶的添加质量分数为0、5、25、50、100mg·kg-1,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的方法研究分析了cu、磺胺甲基嘧啶协同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微生物基础呼吸、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硝化势、尿酶以及脱氢酶等土壤微生物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磺胺甲基嘧啶单独污染处理相比,在Cu的质量分数为100mg·kg。协同污染污染下土壤微生物呼吸,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土壤尿酶等指标的活性均明显增加;即表明它们对Cu与磺胺甲基嘧啶的协同污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交互抗性;在cu的协同污染质量分数为500mg·kg-1,Cu与磺胺甲基嘧啶对土壤各微生物指标则基本表现为协同抑制作用;在不同剂量Cu的协同污染处理下,当磺胺甲基嘧啶处理质量分数≥10mg·kg-1时,各土壤微生物指标的活性随着其处理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表现出很好的剂量依赖效应。因此,低剂量的Cu.磺胺甲基嘧啶协同污染可能会诱导土壤微生物对二者产生交互抗性;而高剂量协同污染则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产生较为严重的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矿粮复合区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污染风险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分析矿区污染农田农作物生产的生态安全性,以焦作市中马村矿区的典型农田为例,对矿区农田土壤及植物中Zn、Cr、Cd、Cu和Pb等重金属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并对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根据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在矿井水污灌农田(F1样地)土壤中Zn和Cd的质量分数达到中度污染水平,Cr的质量分数达到轻微污染水平,Cu和Pb元素质量分数未达到污染水平。在煤矸石污染农田(F2样地)土壤中Zn、Cr和Cd的质量分数达到轻度污染水平,Cu和Pb元素质量分数未达到污染水平。在矿区公路侧农田(F3样地)土壤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均未达到污染水平。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F1和F2样地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239.60和178.42,达到中等水平,F3样地土壤达到轻微生态风险水平。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小麦(Triticumaestivum)籽粒中重金属风险进行评价,在F1和F2样地中,小麦籽粒中Cu质量分数均未达到污染水平,Pb、Cd和Cr质量分数均达到重度污染水平。Zn质量分数在Fl样地中达到轻度污染水平,在F2样地中达到中度污染水平。在F3样地中,小麦籽粒中Cd和Cu质量分数未达到污染水平,Zn质量分数达到轻度污染水平,Pb、Cr质量分数达到重度污染水平。从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来看,F1、F2和F33个样地小麦籽粒中重金属污染综合指数均达到重度污染水平。评价结果对科学治理矿区污染土壤,确保矿区农田生态安全、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铬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淋溶实验研究微生物对铬污染土壤中Cr(Ⅵ)的修复,研究培养基成分、培养基添加量及淋溶液pH值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淋溶能完全修复铬污染土壤中水溶性Cr(Ⅵ),浸出液中Cr(Ⅵ)浓度由初始的700.3mg·L-1降低至检出限以下.单独加入碳源作为培养基时,土壤中Cr(Ⅵ)不能得到完全修复,碳源与氮源结合作...  相似文献   

11.
铜陵市铜尾矿土壤动物群落生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安徽省铜陵市铜尾矿地6种生境中土壤动物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不同弃置堆放时间的铜尾矿地土壤的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尾矿基质理化性质、植被状况等生境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尾矿堆放时间、区位地貌和植被状况的不同,尾矿基质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导致土壤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土壤动物在土体中的表聚性强,绝大部分集中分布于A层(0~5cm);土壤的物理性质越稳定,土壤动物越丰富;土壤肥力越高,土壤动物越丰富多样。即尾矿地土壤的生境条件越优越,土壤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大,个体数量分布越多,群落多样性越高。这些研究结论为尾矿区的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安普霉素对不同土壤中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兽药抗生素安普霉素对不同土壤中微生物呼吸活动和对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生长的影响,了解该药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生态毒理学效应,以便为药物的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利用直接吸收法(密闭法)测定安普霉素对土壤微生物呼吸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安普霉素对不同土壤中微生物呼吸活动的影响有所差异。在污染的中后期,长春土中加入一定量的安普霉素能刺激土壤的呼吸作用。在染毒的前期,安普霉素对成都土中CO2的释放量均有抑制作用。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了药物对不同土壤中细菌、真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安普霉素对土壤中的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成都土和长春土的抑菌作用最为明显;同时安普霉素的这种抑制作用还表现出时间差异,24h的抑制率高于48h。安普霉素对土壤中真菌生长的影响表现出地域差异,低质量分数的安普霉素对成都土和武汉土中的真菌没有抑制作用。在所测的四种土壤中,南京土中药物对真菌的平均抑制率最高。这可能与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种群结构有关。安普霉素对不同土壤中对真菌的抑制作用,随药物质量分数的降低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累积趋势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易秀  郭婷婷  谷晓静 《生态环境》2010,19(9):2209-2213
在对泾惠渠灌区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以灌区土壤中Cd、Hg、Pb、Cr、As、Cu、Zn为评价因子,通过建立模型,预测和分析了施肥、灌溉等农事活动对土壤中重金属环境容量及累积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007年到2050年,泾惠渠灌区耕层土壤中Cr增加了4.87%,As7.61%,Pb11.7%,Hg26.4%,Zn30.3%,Cd68.1%,Cu83.2%;各重金属元素的总静环境容量由大到小依次为Zn〉Pb〉Cu〉Cr〉As〉Hg〉Cd,其中Zn的环境容量高出Cd的270倍;灌区土壤用完现存容量所需要的时间Zn最短,只有52a,其次是Cu,为54a,Hg最长,可达572a,但就现存容量所占的比例来看,灌区土壤中As和Zn的现存容量所占比例最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有机磷农药甲基对硫磷长期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变化不大,自生固氮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减少,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数量有所增加;与对照土壤相比,污染土壤呼吸作用下降29.93%,而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则增强。1g对照土壤(以干土计)中微生物总DNA提取量为(13.01±1.91)μg,污染土壤中则为(12.23±1.36)μg。  相似文献   

15.
生活垃圾堆填区周边土壤的性状变化及其污染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北京西郊某垃圾堆放场周边土壤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垃圾渗滤液的浸蚀影响,垃圾区周围土壤酸性增大,养分含量增高;垃圾区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土壤,表明垃圾区周围土壤已受到渗滤液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性状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重金属污染因具有毒性、易通过食物链在植物,动物和人体内累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农药及化肥的广泛使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研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对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国内外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固体废弃物堆放及处置、工业废物大气沉降、污水农灌和农用物质的不合理施用。该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农业生态和联合修复)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各种修复方法,阐述了其原理、修复条件、应用实例及其优缺点,重点论述了植物修复的机理和应用,提出了草本与木本联合修复可有效提高农田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修复效率,为农田土壤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提出了新的途径。最后在对已有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联合修复技术(如生物联合技术、物理化学联合技术和物理化学-生物联合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使用单一修复手段存在的缺点,可提高复合污染的修复效率、降低修复成本,未来应深入探索联合修复技术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以期为农田土壤重金属综合治理与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冶矿区土壤重金属积累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胡学玉  孙宏发  陈德林 《生态环境》2007,16(5):1421-1423
大冶矿区位于湖北省的东南部,是我国的青铜之乡,长期的采矿和冶炼活动已使该矿区土地生产力和农产品品质严重下降。为了探明相关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应用野外调查与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冶矿区土壤酶活性和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特性。结果表明:矿区土壤Cu、Pb、Zn、Cd、As全量的平均值分别是该区土壤背景值的35.1倍、16.0倍、3.0倍、29.8倍、1.1倍。不同样点土壤酶活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土壤重金属胁迫对土壤酶活性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其中对土壤重金属响应较敏感的酶为脲酶和过氧化氢酶,这两种酶与重金属Cu、Pb、Zn、Cd、As的全量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大冶矿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生态修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