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稻新质源(CMS-FA)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掘水稻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CMS-FA,育成系列优质米不育系和系列新质源恢复系,在组配成强优势杂交稻组合的基础上,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恢复基因遗传.采用新质源(CMS-FA)不育系金农1A与恢复系金恢3号杂交获得杂交F1和F2代种子.用F1分别与不育系或保持系回交,获得(不育系//不育系/恢复系和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2个测交群体.同时种植P1、P2、P3、F1、F2、B1F1和B2F1等群体,考察花粉染色率、套袋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卡平方测验遗传分离适合度.结果表明,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F1代正常可育,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显性遗传.F2代分离出可育:不育适合3:1,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1对显性基因控制.B1F1和B2F1代2个测交群体的可育:不育都适合1:1分离规律,验证了F2代育性恢复(可育)单基因的遗传模式.暂时确定新质源(CMS-FA)核质互作三系的基因型为不育系S(SS)、保持系F(SS)和恢复系S(FF).  相似文献   

2.
王乃元  梁康迳  李毓  王颖  王洪飞  仇秀丽 《作物学报》2008,34(11):1929-1937
发掘水稻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CMS-FA,育成系列优质米不育系和系列新质源恢复系,组配成强优势杂交稻组合的基础上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恢复基因遗传。采用新质源(CMS-FA)不育系金农1A与恢复系金恢3号杂交获得杂交F1代种子,种植F1代,收获自交F2代种子。用F1分别与不育系或保持系回交,获得(不育系//不育系/恢复系和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2个测交群体。同时种植P1、P2、F1、F2、B1F1和B2F1等群体,考察花粉染色率、套袋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卡平方测验遗传分离适合度。结果表明,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F1代正常可育,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显性遗传。F2代分离出可育︰不育适合3︰1,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1对显性基因控制。B1F1和B2F1代2个测交群体的可育︰不育都适合1︰1分离规律,验证了F2代育性恢复(可育)单基因的遗传模式。暂时确定新质源(CMS-FA)核质互作三系的基因型为不育系S(SS)、保持系F(SS)和恢复系S(FF)。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交流的内容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扩大,我国许多行业、许多企业已经走了出去,将我国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带到了国外,如我国的杂交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引进,在输入方有相当的市场.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亲本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杂交种子的质量,同时也影响到种子公司制种工作的顺利进行。近几年,笔者承担了江苏地区粤优938等杂交稻组合的繁殖亲本不育系工作,连续三年来,生产的大面积不育系种子产量达225kg,纯度高达99.9%。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对如何提高杂交稻亲本种子质量和产量提出如下几点做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粱A3类型后代花粉碘染色率与田间自交结实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高粱A3雄性不育系A3299,A32457,A3JW;相应的保持系B3299,B32457,B3JW;恢复系1174及用恢复系1174与3个A3不育系组配成3个杂交种的F1,F2群体为材料,分析高粱A3类型后代花粉碘染色率与田间自交结实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田间3个F1组合的套袋结实率为10%~70%,平均约为50%,与花粉染色率相当。3个组合F2可育与不育单株比约为1∶1,育性分离不同于配子体模式,也不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RT与R0.75和R1.0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与R0.25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RT=0.188 R0.25 0.832 R0.75 0.933 R1.0,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易祚昌 《作物杂志》1996,12(5):20-21
杂交稻再生制种亲本割差期的方法易祚昌(湖南省武冈市农业局422400)武冈市农作物再生研究中心重点研究了杂交稻再生制种的双亲花期相遇的割差期(父母本错开收割的天数)及其配套栽培技术,使杂交稻再生制种产量提高到1530kg/hm2。水稻三系亲本在日平均……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杂交水稻汕优63及其亲本PSⅡ颗粒的光化学特性和多肽组成.结果表明:汕优63 PS Ⅱ颗粒与放氧有关的多肽组成与亲本相比无显著差异;汕优63类囊体膜和PS Ⅱ颗粒的放氧活性及光合磷酸化的能力介于亲本之间;类囊体膜的吸收光谱及其室温荧光发射光谱显示:汕优63比其亲本对光有更大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8.
肖丽  陈国祥  魏锦城 《作物学报》1999,25(2):244-248
本文研究了杂交水稻汕优63及其亲本PS II颗粒的光化学特性和多肤组成。结果表明:汕优63 PS II颗粒与放氧有关的多肤组成与亲本相比无显著差异;汕优63类囊体膜和PS II颗粒的放氧活性及光合磷酸化的能力介于亲本之间;类囊体膜的吸收光谱及其室温荧光发射光谱显示:汕优63比其亲本对光有更大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9.
1987~1989年从国外新引进稻种资源510份中筛选出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87份,根据育性恢复能力可分为3种类型,有30个恢复系测交F_1结实率在80%以上,已对恢复能力强和农艺性状较好的恢复系配制三系杂交稻组合,供深入研究与择优利用。  相似文献   

10.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CMS-P的胞质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育性恢复专效性测定、PCR分类鉴定、类质粒鉴定3种玉米不育细胞质分类方法,对本室从爆裂玉米(Zea mays everta)种质中发现的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CMS-P”进行了胞质分类研究,一致表明CMS-P属于S型不育胞质。这为CMS-P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卡方测验表明,S组田间育性表现恢复的各组合花粉可染率并不完全符合1∶1的分离比例,CMS-P向可育方向偏移的程度更大。花粉可染率在不同测验系、不同胞质、不同环境间都表现出较大差异,胞质与核微效基因间的互作可能是影响育性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杂交粳稻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才华  汤玉庚 《作物学报》1990,16(4):335-341
对 BT、D、L、UP、H、P 和 IW7种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表现,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不育细胞质对 F_1代的多数性状有表现负效应的趋势;不同的细胞质,或虽然细胞质相同,但细胞核的遗传背景不同,其细胞质效应的表现有很大差别。文中对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表现特点和原因以及如何对其控制和  相似文献   

12.
野生稻(Oryza rufipogon)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王乃元 《作物学报》2006,32(12):1884-1891
发掘野生稻(O. rufipogon)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育成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育种技术—FA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定向育种。用野生稻(非轮回亲本)与籼稻品种明恢63(轮回亲本)杂交和多次回交,后代再经过自交,将野生稻中的可育基因分离、转移、重组、整合到明恢63遗传背景中,获得农艺性状似明恢63,花粉和小穗全可育不分离的野生稻新质源恢复系金恢1号。用新质源不育系与金恢1号组配两个组合,其花粉和小穗育性都恢复到正常可育水平,产量高,米质优,实现了新质源不育系三系配套应用和大幅度提高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的目的。这项育种新技术可以将水稻可育基因(恢复基因)转移到任一水稻品种中育成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突破了新质源恢复系育种的技术瓶颈,极大地提高了恢复系利用稻种资源的育种潜力,为FA型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杂交稻育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新型(FA)细胞质源杂交稻可能对丰富杂交稻细胞质遗传多样性、提高杂交稻亲本对稻种资源的利用潜力、以及实质性提高杂交稻的稻米品质和产量水平都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新选育杂交稻父本品系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以‘C两优343’、‘天优华占’、‘金优207’3个组合为对照,对新选育的83个杂交稻父本品系和超市购买的9个高档商品米的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选育杂交稻父本品系的糙米率、垩白粒率、长宽比、胶稠度以及食味综合评分整体表现较好;与国家优质米标准的12个指标相比,所有指标达到国家三级优质米标准的品系有6个。与高档商品米比较,新选育杂交稻父本品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分别低于高档商品米有22个和45个,高于高档商品米分别有61个和38个,新选育杂交稻父本品系垩白粒率、垩白度的变异系数均小于高档商品米;直链淀粉含量低于高档商品米,但其变异系数高于高档商品米。分析结果表明,新选育杂交稻父本品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高的品系个数占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69.3%和43.2%,其优质达标率较低,仅25.0%和51.1%,降低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今后水稻稻米品质改良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新型不育胞质在栽培稻中的分布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只含有不育基因orf216在栽培稻中的分布,鉴定具有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胞质类型的种质资源。选取栽培稻824个品系为研究对象,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序列HL-Sp1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初步筛选得到9个候选品系,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orfH79,orf216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完成进一步筛选,并用Southern杂交验证。结果表明,最终筛选出IR72892,IR43,IR735463个只含有不育基因orf216不含orfH79的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胞质类型的品系。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已成功的从824个栽培稻种中筛选到新的具有细胞质雄性不育胞质类型的新品系,为后续不育系的培育和相关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Co-60γ射线照射自交系昌7-2获得了Ta-CMS,利用恢保关系测定和PCR分类的方法其不育胞质进行了鉴定。以我们实验室自育或引进的包括Tr、K55、W23、B37和CML311在内的137个自交系或杂交种作测验种,与Ta昌7-2CMS和TaMo17CMS进行测交,结果表明测交材料中只有CL1325、P138和"农大80/大刍草杂种"的测交后代稳定出现可育植株,它们可能含有恢复基因,预示热带种质中具有潜在的Ta-CMS恢复基因源。对Ta昌7-2CMS和TaMo17CMS含有的特异片断扩增,回收测序,结果表明Ta-CMS含有T-CMS的不育基因,推测Ta-CMS属于T-CMS的一个亚组。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黔南州种植的水稻品种,通过16个水稻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生育期上示范2号、Y两优2010、Y两优3399生育期较长,在136~140d,其余品种130~133d。单产上深两优3059、宜香1108、Y两优302、Y两优2010较高,深两优3059单产达701.0kg/667m2,单产较高的4个品种株型较紧凑,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王乃元 《作物学报》2006,32(12):1884-1891
发掘野生稻(O. rufipogon)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育成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育种技术—FA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定向育种。用野生稻(非轮回亲本)与籼稻品种明恢63(轮回亲本)杂交和多次回交,后代再经过自交,将野生稻中的可育基因分离、转移、重组、整合到明恢63遗传背景中,获得农艺性状似明恢63,花粉和小穗全可育不分离的野生稻新质源恢复系金恢1号。用新质源不育系与金恢1号组配两个组合,其花粉和小穗育性都恢复到正常可育水平,产量高,米质优,实现了新质源不育系三系配套应用和大幅度提高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的目的。这项育种新技术可以将水稻可育基因(恢复基因)转移到任一水稻品种中育成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突破了新质源恢复系育种的技术瓶颈,极大地提高了恢复系利用稻种资源的育种潜力,为FA型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的杂交稻育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新型(FA)细胞质源杂交稻可能对丰富杂交稻细胞质遗传多样性、提高杂交稻亲本对稻种资源的利用潜力、以及实质性提高杂交稻的稻米品质和产量水平都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