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肾衰泄浊汤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骨形态蛋白-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动物模型,将72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及苯那普利组,观察术后第7d、第14d梗阻侧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及BMP7、TGFβ1蛋白表达。结果:第7d、第14d中药各组和苯那普利组大鼠BMP7较假手术组减弱,但较模型组增强;而TGFβ1则相反,且BMP7与TGFβ1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该方可能是通过诱导BMP7表达,抑制TGFβ1表达,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GF-βRⅡ)及人信号转导分子7(Smad7)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抵当汤及其拆方的干预作用。方法:105只SD雄性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分为模型组、抵当汤干预组、水蛭虻虫组、桃仁大黄组和缬沙坦组,以12只正常SD雄性大鼠作为正常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8周末,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空腹血糖(FBG),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TGF-βRⅡ及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细胞肥大,炎症细胞浸润较明显,心肌TGF-β1及TGF-βR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Smad7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抵当汤可以明显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抵当汤明显下调大鼠心肌TGF-β1蛋白及TGF-βRⅡ蛋白表达,明显上调Smad7蛋白表达(P0.05,P0.01)。拆方组大鼠与糖尿病模型大鼠组比较,TGF-β1蛋白下调,心肌组织损伤也有好转,但均不如全方明显。结论:抵当汤可减缓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病变,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糖尿病大鼠心肌中TGF-β1和TGF-βRⅡ蛋白表达,上调Smad7蛋白的表达有关,同时表明,抵当汤全方对DCM病变的防治作用优于拆方,"泻热化瘀通络"治法与抑制TGF-β1/Smad7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改良Allen’s造模法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模型,观察芒针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脊髓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IL-1β)和核转录因子Kβ(NF-Kβ)含量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36只和芒针组36只,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致伤模型组和芒针组大鼠T9~T11脊髓。芒针组采用芒针刺秩边与水道穴,1次/d,共治疗7d。分别于术后1d,3d,7d行BBB评分测定;术后1d,3d,7d取材,用ELLSA法检测脊髓组织中TNF-α、IL-6、IL-1β、NF-Kβ的含量。结果:实验发现7d时芒针组BBB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模型组和芒针治疗组TNF-α、IL-6、IL-1β、NF-Kβ含量显著升高。经治疗,与模型组相比,芒针组受损脊髓组织内TNF-α,IL-6、IL-1β、NF-Kβ的表达均降低,且在1d,3d,7d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芒针治疗可显著抑制脊髓损伤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NF-Kβ的表达,改善局部微环境,促进损伤后期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73-1175
目的:研究早期阿尔兹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p-tau、Aβ1-42和尿AD7c-NTP含量的变化,为诊断早期AD、V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D组25例,VD组25例,对照组20例血中p-tau;Aβ1-42含量及尿中AD7c-NTP含量。结果:早期AD组血p-tau、Aβ1-42蛋白含量和尿中AD7c-NTP含量明显高于VD组和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VD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p-tau、Aβ1-42含量和尿AD7c-NTP含量可提高早期AD与V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芩、栀子不同配伍对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探讨黄芩苷、栀子苷及其配伍防治脑缺血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大鼠100只,采用线拴法建立脑缺血大鼠模型。分别分为黄芩苷组、黄芩苷:栀子苷(3:7)组、黄芩苷:栀子苷(1:1)组、黄芩苷:栀子苷(7:3)组、栀子苷组、三七总皂苷组(阳性对照)、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持续灌胃7天后,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损伤模型,灌胃给予黄芩苷、栀子苷及其不同比例的配伍,24 h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症状,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黄芩苷:栀子苷(3:7、1:1、7:3)组、栀子苷组都可以增强大鼠的横木行走能力;黄芩苷组、黄芩苷:栀子苷(3:7、1:1、7:3)组、栀子苷组都可提高触觉刺激反应,降低Bederson评分;黄芩苷:栀子苷(3:7)组可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的含量。结论:黄芩、栀子及其配伍对大鼠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逍遥散对愤怒小鼠脑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影响。方法:用50只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高剂量组(11g/kg)、中剂量组(7g/kg)、低剂量组(3g/kg)。夹尾刺激7天后测定其智力水平,小鼠断头处死取脑组织,匀浆取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IL-1β,TNF-α水平变化。结果:模型组动物记忆力下降,IL-1β、TNF-α升高,使用逍遥散治疗后IL-1β、TNF-α降低。结论:逍遥散能够有效改善愤怒引起的食欲下降、学习能力降低等。同时逍遥散能够降低愤怒应激引起的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异常升高,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瘀壮骨汤对胫骨骨折(闭合性)模型大鼠骨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影响。方法:随机取清洁级SD大鼠48只,制造骨折(闭合性)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各24只,模型组骨折后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化瘀壮骨组骨折后给予化瘀壮骨汤灌胃。观察两组骨折后3天、1周、2周、4周时苏木精-伊红染色情况及骨痂中TGF-β1、bFGF及BMP-7表达情况。结果:骨折1周后,化瘀壮骨组及模型组骨折病理变化差异不明显,骨折后2周及4周时化瘀壮骨组骨折病理修复比模型组明显(P0.05);化瘀壮骨组骨折1周、2周、3周及4周时TGF-β1、bFGF及BMP-7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程度不同的升高(P0.05)。骨折2周时化瘀壮骨组bFGF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骨折3周时化瘀壮骨组TGF-β1、BMP-7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化瘀壮骨汤对骨折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骨痂中TGF-β1、bFGF及BMP-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护肾固精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的影响,并探讨其防治RIF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实验性RIF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单侧输尿管梗阻组、护肾固精方治疗组,观察比较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肾脏大体形态及病理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肾脏病理未见异常;中药组大鼠术后各时相点肾组织病变较UUO组同期轻(P<0.05).UUO组14天后肾脏中BMP-7表达较少,21天时则仅有微量表达(P<0.01),护肾固精方可以提高BMP-7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同一时相点相比有所减弱(P<0.05).TGF-β1在假手术组中几乎无表达,在UUO组随梗阻时间延长,TGF-β1表达逐渐增加;中药组与UUO组同一时相点比较,TGF-β1阳性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护肾固精方可以通过提高BMP-7表达水平、降低TGF-β1表达发挥其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脉大生片对大鼠卵巢TGF-β1、Smad7在TGF-β/smads通路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建立大鼠肾虚排卵障碍不孕(ASR)模型,通过阴道涂片筛选造模成功大鼠后分组用药,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TGF-β1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卵巢中Smad7蛋白的表达量。结果:①模型组大鼠卵巢TGF-β1的表达量最低,与正常组、通高组、来曲唑组、右归丸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通脉大生片组中以通高组最优;②通脉大生片高、中组来曲唑组及右归丸组Smad7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P<0.01),以通高组效果最好。结论:通脉大生片可用于治疗肾虚排卵功能障碍型不孕,而其促排卵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调节TGF-β/smads信号通路中TGF-β1及Smad7的表达,进而促进排卵障碍型不孕大鼠卵巢颗粒细胞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激活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对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均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高、中、低剂量组、柴胡疏肝散预防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猪血清ip诱发HF,0.5 m L/只,2次/周,连续10周,5周后即可形成HF。预防组于造模同时给药(以柴胡疏肝散6.3 g·kg-1),柴胡疏肝散高、中、低剂量组[(12.6,6.3,3.15)g·kg-1]于造模第6周给药,连续10周。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Smad3,Smad4和Smad7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TGF-β1,磷酸化Smad 2/3(p-Smad 2/3)和Smad7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GF-β1,Smad2,Smad3的mRNA和TGF-β1,p-Smad 2/3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1),Smad7基因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中剂量组TGF-β1和Smad3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Smad 2/3和TGF-β1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0.05,P0.01),Smad7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有明显的抗HF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2、Smad7在慢性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的定位表达情况,以反应其在哮喘大鼠气道重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宣肺平喘方组和地塞米松组4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利用卵蛋白雾化吸入诱发哮喘,宣肺平喘方组和地塞米松组在雾化吸入的同时给予宣肺平喘方及地塞米松治疗。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法),荧光免疫组化法测定TGF-β1、Smad2、Smad7蛋白在肺组织中的定位。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支气管壁塌陷,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渗出;荧光免疫组化法显示TGF-β1、Smad2、Smad7蛋白均在支气管壁和肺泡壁上表达;模型组TGF-β1、Smad2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Smad7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上升(P<0.05)。结论:宣肺平喘方对哮喘气道重建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调节TGF-β1、Smad2、Smad7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P2X7R受体介导的炎症反应的作用以及机制,为夹脊电针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20只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夹脊电针组(EA组)、P2X7干扰组(P2X7R siRNA组)和干扰对照组(Control siRNA组)共5组,每组又分1 d、3 d、7 d和21 d 4个时间点。BBB评分评定大鼠后侧肢体运动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组织中Cleaved caspase-1、IL-1β及P2X7R表达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脊髓组织中P2X7R在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各时间点Model组大鼠BBB评分降低(P 0.05);与Model组大鼠比较,术后3 d、7 d、21 d EA组和P2X7R siRNA组大鼠BBB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Sham组比较,术后1 d、3 d、7 d和21 d Model组大鼠脊髓组织Cleaved caspase-1、IL-1β和P2X7R增加(P 0.05);与P2X7R siRNA组比较,3 d、7 d和21 d时间点Control siRNA组Cleaved caspase-1、IL-1β及P2X7R表达仍然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Model组比较,造模后3 d、7 d和21 d 3个时间点EA组脊髓组织Cleaved caspase-1明显降低(P 0.05),造模后7 d和21 d两个时间点EA组脊髓组织IL-1β、P2X7R明显降低(P 0.05);与Model组比较,造模后3 d、7 d和21 d 3个时间点P2X7R siRNA组脊髓组织Cleaved caspase-1、IL-1β和P2X7R明显降低(P 0.05)。P2X7R同OX42(小胶质细胞标志物)存在共定位。结论:夹脊电针可以通过干扰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Cleaved caspase-1、IL-1β和P2X7R的表达,抑制炎性反应,从而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当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黏附分子P-选择素(P-selectin)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和CD68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模型,52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UUO组、当归组。术后第7d和第14d留取标本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内P-selectin、ICAM-1、CD68、TGF-β1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大鼠第7d和第14d肾组织内ICAM-1、P-selectin、CD68、TGF-β1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与UUO组相比,当归组两个时间段肾小管间质病变减轻,且肾组织内ICAM-1、CD68、TGF-β1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P<0.05)。结论:当归可能是通过抑制ICAM-1的表达和炎细胞的组织浸润,从而降低了肾小管间质TGF-β1的水平和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前列灌洗液的抑菌、促愈作用,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对前列灌洗液进行体外抑菌试验;SP法检测烫伤大鼠模型伤后第1、4、7、14天创面TGF-β1、TGF-β3表达,并观察第7、14天创面上皮细胞覆盖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金葡菌抑菌圈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抑菌圈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链球菌抑菌圈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烫伤大鼠模型伤后第1、4天对照组和观察组TGF-β1和TGF-β3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第7、14天两组TGF-β1和TGF-β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第7、14天两组创面上皮细胞覆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灌洗液对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和金葡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能促进TGF-β3的表达,抑制TGF-β1的表达,从而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补肾化瘀方对宫腔粘连家兔子宫内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相关Smad蛋白在子宫内膜再生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将10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补佳乐组、补肾化瘀方高剂量组、补肾化瘀方中剂量组、补肾化瘀方低剂量组,每组各2只,各组对应连续灌胃7d后取心脏血,离心获取血清。对宫腔镜下取得的宫腔粘连兔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并分离间质细胞,分别加入各组血清的培养液培养后采用免疫组化检测TGF-β1、Smad3、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补佳乐组、补肾化瘀方高剂量组、补肾化瘀方中剂量组、补肾化瘀方低剂量组TGF-β1、Smad3、Smad7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肾化瘀方低剂量组Smad7蛋白表达,补肾化瘀方中剂量组TGF-β1、Smad3蛋白表达,补肾化瘀方高剂量组TGF-β1、Smad3、Smad7蛋白表达与补佳乐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化瘀方可能通过抑制宫腔粘连子宫内膜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上调Smad7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子宫内膜细胞纤维化的发生,防止宫腔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过表达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7(SOX7)基因对骨肉瘤MG-63细胞活力、周期、凋亡、Wnt/β-catenin信号及免疫逃逸相关VEGF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骨肉瘤MG-63细胞分为空白组、pcDNA3.1组和pcDNA3.1-SOX7组,pcDNA3.1转染参照Lipofectamine 2000试剂盒说明书。通过CCK-8法检测pcDNA3.1-SOX7转染MG-63细胞24~72 h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pcDNA3.1-SOX7转染MG-63细胞48 h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SOX7、β-catenin、cyclinD1、Survivin、VEGF和TGF-β1蛋白表达。结果:pcDNA3.1-SOX7转染MG-63细胞后,细胞中SOX7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pcDNA3.1-SOX7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G_0/G_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G_2/M期和S期百分比明显降低,β-catenin、CyclinD1、Survivin、VEGF和TGF-β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SOX7基因可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活力,阻碍细胞周期进程,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免疫逃逸相关VEGF和TGF-β1表达,其机制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化浊方对Wilson病TX小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骨形态蛋白-7(BMP-7)的影响,探讨其对Wilson病TX小鼠肝纤维化肝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TX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MG)组、中药补肾活血化浊方(TCM)组、青霉胺(PCA)组和谷胱甘肽(GSH)组,每组10只,...  相似文献   

19.
清利固精颗粒对系膜增殖性肾炎IL-1β及TGF-β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清利固精颗粒(主药:地骨皮、芡实、土茯苓)对大鼠抗Thy1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IL1β及TGFβ1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应用大鼠抗Thy1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肾炎康复片组、清利固精组,每组8只大鼠。各实验组于第7天处死大鼠,检测肾小球培养上清IL1β含量,检测肾组织TGF-β1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培养上清IL1β含量及肾组织TGFβ1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清利固精组肾小球培养上清IL1β含量及肾组织TGFβ1含量明显下降(P<0.01);清利固精颗粒降低肾组织TGF-β1含量疗效优于肾炎康复片(P<0.05)。结论:清利固精颗粒能降低肾炎大鼠肾小球培养上清IL-1β水平和肾组织TGF-β1含量,抑制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增加,可能是其治疗MsPGN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加下瘀血汤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成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以探讨新加下瘀血汤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新加下瘀血汤治疗组。以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模型。12周后观察空腹血糖、血肌酐水平及24h尿微量蛋白,光镜(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RT-PCR技术检测肾脏组织中BMP7,TGFβ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新加下瘀血汤明显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肌酐水平和尿蛋白的排泄,肾脏病理显示肾损害明显减轻,BMP7表达明显增加,TGFβ1及PAI1 mRN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新加下瘀血汤对糖尿病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肾脏TGFβ1表达,增加BMP7的表达进而降低PAI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