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浅谈《外科发挥》中的托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著名医家薛己 ,精于外科 ,著《外科发挥》。其治外科 ,重视内治法 ,尤为运用“托法”之妙手。综观全书 ,托法的作用有三 :托脓、祛腐、敛疮。具体运用有托里八法 :托里散寒、托里调营卫、托里清热、托里养阴、托里温经、托里温中、托里排脓、托里镇痛。可供读者临证参考  相似文献   

2.
"内托法"是中医外科消、托、补三大治疗法则之一.在外科内治法中处于重要位置.《外科精要》指出:"凡为疡医,不可一日无托里之法","脓未成使脓早成,脓已成使新肉早生;气血虚者托里补之,阴阳不和者托里调之."托法一直为历代外科医家所重视,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值得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一、内托法,一般分托散、透托、补托三  相似文献   

3.
“内托法”(以下简称托法)是中医外科清、托、补三大治疗法则之一,在外科内治法中处于重要位置。《外科精要》指出:“凡为疡医,不可一日无托里之法,”“脓未成使脓早成,脓已成使新肉早生;气血虚者托里补之,阴阳不和者托里调之。”托法一直为历代外科医家所重视,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值得进一步学习和探讨。1 托法的分类  相似文献   

4.
外科扶正化毒法,属外科“托法”的范畴。有关扶正化毒之方,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为补气血合化毒,方如四妙汤、加味四妙汤、透脓散、托里散、托里消毒散、托里透脓散等;二为滋阴津合化毒,方如滋阴内托散、竹叶黄芪汤等;三为温阳气合化毒,方如阳和汤、回阳三建汤、内补十宣散  相似文献   

5.
<正>消、托、补三法为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总则,分别用于疾病发展过程中初起、成脓、溃后3个不同的阶段。补托法以补为主,以托为次,用补益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适用于肿疡毒势方盛,正气已虚,不能托毒外出者。正如《外科精义》所载:"脓未成者使脓早成,脓已溃者使新肉早生,气血虚者托里补之,阴阳不和托里调之。"近年来笔者以益气托毒法治疗粉刺、脓耳、阴疮属正虚邪恋证者取得  相似文献   

6.
托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在现代医学中都能找到其相对应的措施 ,也易于理解 ,托法在外科疾病的治疗原则中属于一种重要的手段。《外科精要》指出 :凡为疡医 ,不可一日无托里之法 ,脓未成使脓早成 ,脓已成使新肉早生 ,气血虚者托里补之 ,阴阳不和者托里调之。托法是中医外科治则的法宝 ,值得进一步研究发扬1 托法的治疗原则1 1 托补法 :根据外科疮疡正气内虚的不同 ,给予扶助气血 ,调其营卫 ,托毒外出。肿疡毒势旺盛 ,正气不足 ,不能托毒外出 ,脓肿已成 ,熟而不溃 ,根盘散漫 ,难以溃破 ,治疗托里透脓 …  相似文献   

7.
“托法”又称“内托?或“托里法”。查诸医学文献,早在《鬼遗方》中即有“治痈疽初起高肿,发痛不定,喘息气粗”用“托毒散”的记载。《河间六书》谓:“治疮之大要,须明托里、疏导、行荣卫三法。”乃置“托法”为三法之首。宋·齐德之《外科精义》更明确指出:“凡为疮医,不可一日无托里之药。”可见“托法”在外科内治法中的重要地位。薛已,明代著名医家,出身世医,尤精于外科。所著《外科发挥》(据《薛氏医案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下同)八卷,列外科主要病症31种。症后列举临床治验425条,附内服药176方。其中论及“托法”者21种,治验  相似文献   

8.
疮疡病的治法历来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是从整体观念出发进行辨证施治。但在外科中有清热解毒,托里透脓,养血生肌等法。同时结合疾病应用的某些外敷药物,则与内科有显著的区别,这也是外科的特点。外科疾病的治疗必须外治与内治并重,所以宋代陈自民在《外科精要》、元代齐德之的《外科精义》以及明代陈实功著的《外科正宗》等医家都认为治疗疮疡,仅治其外而不治其内,实际上是治其标而不治其本。在治疗疮疡过程中,一般可以分为初起、成脓、溃后三个阶段,因此就定出了消、托、补三个总的法则。现就在临床上常用的几个治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邵荣世 《中医杂志》1991,32(8):14-15
《外科启玄》说:“托者,起也,上也。”补托法是应用补益托毒的方药,扶助正气,使邪毒移深就浅,由扩大而局限,托毒外出,以免邪毒内陷。《外科精义》云:“脓未成者使脓早成,脓已溃者使新肉早生,气血虚者托里补之,阴阳不和托里调之”。补托法体现了祖国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在现代医学中都能找到其相对应的措施,也易于理解,托法在外科疾病的治疗原则中属于一种重要的手段.<外科精要>指出:凡为疡医,不可一日无托里之法,脓末成使脓早成,脓已成使新肉早生,气血虚者托里补之,阴阳不和者托里调之.托法是中医外科治则的法宝,值得进一步研究发扬.  相似文献   

11.
心肾相交包括心肾水火相交、心肾阴阳相交、心肾之气相交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具体实现途径是心肾之气的升降相交,在此过程中心肾阴阳和水火完成各自的相交。这三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平衡协调关系被破坏,均会导致心肾不交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临床带教中带教老师影响带教质量的因素,寻找改进带教质量的对策。方法:采取护士长及带教组长提出的方法、设置医生问卷调查和开座谈会听取护生的意见等,以全面详细的了解临床带教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带教老师工作中存在着带教老师只是层次偏低、用力过大、专业思想不稳定、带教内容缺乏规范等问题。结论:带教老师应有责任心、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归纳总结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并与科实通过加大带教老师培训力度,建立资格带致制度,规范带教内容及带教制度的实施并与被带教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14.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概括,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是中医学对生命最本质的理解。人体是以脏腑系统为核心的有机整体。唯有各脏腑都运作正常才能神情精彩。因此,正确理解神与脏腑的关系非常重要。笔者认为神与脏腑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哪一脏主神,而是以脏腑为核心,诸脏腑协同作用,为神提供物质基础、调摄、控制等。心-脑-肾为神的调节脏腑,此三脏既有神之源、又有藏神之府、亦有调神之枢;而脾胃又为神的表现提供物质基础。因而在诸脏腑中神又与心、脑、肾、脾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青霉素类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菌素之一。青霉素的毒性虽极低,但最易引起过敏反应,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会有死亡的危险。近年来,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为发挥其优势,达到安全用药之目的,故再将青霉素的过敏反应及防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杜宝英 《河南中医》2005,25(11):12-13
脾胃,人体中焦之脏腑,承上启下,受纳运化,长养全身。然而其诸多功能,无一不与升降有关,故本文试从体现中医特色的整体观念这一角度出发,对其形成内容和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任脉、冲脉概念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龙祥 《中国针灸》2002,22(8):9-17
通过史学研究的方法对“任脉”“冲脉”概念的形成及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从而能更准确地理解任脉、冲脉学说正确评价其价值,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肝郁证与血糖、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衡先培 《光明中医》2001,16(2):15-17
目的 :初步探讨肝郁证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用记分的方法将就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区分为肝郁证 ( 46例 )与非肝郁证 ( 2 4例 ) ,同时对眼底视网膜、尿蛋白、足拇趾音叉震动觉及空腹血糖作检测 ,在两组间作比较研究 ,并对肝郁证组患者肝郁证积分与空腹血糖作了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 :肝郁证组糖网病、尿蛋白及音叉震动觉异常的发病率都高于非肝郁证组 (但P >0 0 5) ,空腹血糖肝郁证组显著高于非肝郁证组 (P <0 0 0 1 ) ,肝郁证积分与空腹血糖值呈显著正相关 (γ =0 52 3,P <0 0 0 1 ) ,回归方程为 ^Y =4 2 2 4 +0 566x。结论 :肝郁对糠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明显影响。提示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时 ,应注意对肝郁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中医骨伤是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以其独具特色的诊疗技术优势为中华民族的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骨伤传统诊疗方法以其创伤小、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疗效确切、病人易接受等优势,在骨伤科诊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针对当前中医医院临床医生思维转向,临床重西轻中现象,特别是骨伤科医师的手术适应症扩大的现象,以及治疗的不规范行为,丰富临床中医特色疗法,进一步规范骨伤科辨证分型论治,我院对195个常见骨伤病种治疗情况采取回顾性的研究方法进行调查、整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1-1999.1(3071例)和2000.1-2009.1(3071例)两组住院产妇的临床病例资料,统计产后出血的人数和发生率等数据并进行预防措施的比较。结果:前者产后出血人数39人,发生率为0.65%。后者产后出血人数39人,发生率为0.65%。结论:恰当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是必要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