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刘建华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2):99-100,102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血清及浆膜腔积液游离甲状腺激素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160例各型肝脏疾病患者血清和部分浆膜腔积液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的含量。结果随着肝病病程的加重,其血清中FT3、FT4水平均呈下降趋势,肝癌和肝硬化组FT3、FT4显著低于急、慢性肝炎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漏出液组FT3、FT4含量显著低于渗出液组(P〈0.01)。结论血清中FT3、FT4的测定对判断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应用价值,浆膜腔积液FT3、FT4的测定对其渗漏性质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COPD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振波  陈昌枝 《广西医学》2010,32(11):1323-132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为COPD组,根据肺功能分为轻及中度组、重及极重度组;重及极重度组再分为肺心功能代偿组、肺心功能失代偿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的非COPD呼吸道疾病患者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T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4(甲状腺素)、FT4(游离甲状腺素)、h-TSH(超敏促甲状腺激素)。结果COPD组血清TT3、FT3、TT4、h-TSH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FT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及极重度组的血清TT3、FT3、TT4、h-TSH表达水平低于轻中度组(P〈0.01),两组FT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心功能失代偿组的血清TT3、FT3、TT4、FT4、h-TSH表达水平低于肺心功能代偿组(P〈0.01)。结论COPD患者TT3、FT3、TT4、h-TSH的表达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呈递减状态,肺心功能失代偿时FT4也出现明显下降。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COPD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王珍妮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0):113-11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不同病程患者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100例丙型肝炎不同病程患者,其中急性肝炎35例,慢性肝炎30例,肝硬化23例,重症肝炎12例及3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1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重症肝炎组T3、FT3、FT4、T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肝硬化组和重症肝炎组T3、FT3水平均明显低于慢性肝炎组(P〈0.01);急性肝炎组T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T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病程丙肝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不尽相同。结论丙肝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紊乱,测定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对患者的病情及愈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浆膜腔积液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方法 :测定 56例重症浆膜腔积液患者血清FT3、FT4 和TSH的浓度 ,分析甲状腺激素 (FT3、FT4 、TSH)在疾病不同时期的变化。结果 :重症浆膜腔积液患者FT3、FT4 与病情危重程度有关 (P <0 0 1 ) ,FT4 在死亡组显著降低(P <0 0 1 )。结论 :甲状腺激素 (FT3、FT4 )能反映重症浆膜腔积液的危重程度 ,呈动态改变 ,低FT4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肝硬化与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微粒子免疫法在雅培化学发光仪上检测68例肝硬化患者血清的甲状腺素。结果:重症肝硬化患者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慢性肝硬化患者的TT3、TT4、FT3、FT4和TSH(促甲状腺激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与TT3、TT4、FT3、FT4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ADA与ALT、AST、GGT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与ALT、AST、GGT联合检测在各类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160例肝病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ADA、ALT、AST和GGT进行联合检测。结果各种肝病患者ADA、ALT、AST和GGT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ADA的阳性检出率在肝癌,肝硬化,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分别为76.7%,94.7%,83.3%和55.0%。ALT和GGT在各种肝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均〈0.01)。AST在肝癌有明显升高(P〈0.05),在肝硬化,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中有显著升高(P均〈0.01),其阳性检出率均在80%以上。急性肝炎时,ALT和AST阳性检出率达到100%。结论血清ADA与ALT、AST、GGT联合检测是协助诊断肝脏疾病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异常的机制,评估肝脏病变程度和预后等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53例不同组别乙型肝炎病人血清T3、T4、rT3、TSH含量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肝炎轻、中、重度病人血清T3、T4、TS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rT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统计学有显著差异。除急性肝炎和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存在低T3、T4,高rT3现象。而急性肝炎组T3、T4、TSH稍低于对照组,rT3稍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作为评估乙肝病人病情和预后的另一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粘蛋白、比密(SG)检测与C-反应蛋白(CRP)在判断浆膜腔积液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130例浆膜腔积液采用粘蛋白的定性(即Rivalta试验)、比密(SG)与免疫比浊法测定积液及血液中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用常规方法测定粘蛋白、比密,并以此判断130例浆膜腔积液中渗出液为75例,漏出液为28例,不确定组为27例。积液及血清CRP定量测定渗出液组明显高于漏出液组(P〈0.01)。其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均高于常规方法。结论 积液和血清CRP检测有助于临床鉴别渗出液和漏出液。用Rivalta试验、SG测定再同时检测积液和血清CRP并综合判断积液的性质,对疾病的判断、治疗和预后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20例慢性肝病患者(肝硬化、肝癌、慢性乙型肝炎)和100例健康人的血清ACE、血清前清蛋白(prealbumin,P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的血清ACE水平低于慢性乙肝组、肝癌组(P〈0.05),且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1),肝癌组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1),肝癌组低于慢性乙肝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肝病组的血清PA水平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癌组明显低于慢性乙肝组(P〈0.01),肝硬化组与肝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ACE、PA对慢性肝病中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碧兰  庄燕玲 《海南医学》2011,22(8):117-119
目的研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对各型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和87例临床已确诊为肝病患者的PT、APTT、FIB、TT和D-D。前四项采用自动血凝仪检测,后一项采用乳胶凝集法检测。结果不同的肝病患者PT、APTT、FIB、TT和D-D与健康组对比,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肝硬化、肝癌患者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IB含量降低(P〈0.01),D-D水平较高,分别为72.2%和60.0%。急性肝炎组PT时间延长(P〈0.01)、APTT时间也延长(P〈0.01)、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平为18.8%,慢性肝炎组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IB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D-D水平为7.4%。各型肝脏疾病PT、APTT、TT的值和D-D水平呈现肝硬化组〉肝癌组〉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而FIB则相反。结论 PT、APTT、FIB、TT和D-D可客观地评价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并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这可以为临床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动态观察以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血清GGT、AFU、ALP及AFP检测对肝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伟  陈洁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24-25,28
目的:探讨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α-L-岩藻糖苷酶(AFU)、碱性磷酸酶(ALP)以及甲胎蛋白(AFP)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GGT采用速率法,AFU、ALP采用酶法,AFP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原发性肝癌组56例、转移性肝癌组64例、其他肝病组50例与正常对照组77例血清标本中GGT、AFU、ALP及AFP含量,结果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转移性肝癌组中GGT、AFU、ALP、AF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其诊断肝癌(包括原发与转移)的阳性率分别为87.7%、78.9%、85.6%、65.3%和70.3%、45.4%、80.3%、57.3%,与其他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四个指标联合应用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阳性率分别为97.2%和82.6%,与其他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GT、AFU、ALP及AFP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甲低)儿童的肝功能改变,及与血清甲状腺激素(TH)水平的相关性,探讨TH对儿童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CH儿童和35例健康儿童进行肝脏彩超及肝功能检查,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讯)和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对肝功能指标和血清TH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儿童组相比,CH组血清FT3、TT3、FT4、TT4水平显著下降,TSH水平显著升高(P〈0.001);CH组肝功能异常明湿高于健康组(P〈0.001),且肝功能异常与FT3、FT4、TT3、TT4呈显著负相关,与TSH呈显著正相关(P〈0.05),两组肝脏彩超检查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会对患儿的肝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结论CH对儿童肝功能产生显著影响,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此类疾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肝脏疾病中趋化因子CXCL12α和CXCL12β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检测72例肝癌、72例癌旁、20例肝纤维化及8例正常新鲜肝组织标本CXCL12α、12βmRNA的表达;ELISA检测71例慢性肝炎、24例肝硬化、26例肝癌患者及3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XCL12α、β的水平。结果肝癌、癌旁及肝纤维化组织中CXCL12αmRNA表达均高于CXCL12βmRNA,肝癌和癌旁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 〈0.001);肝癌、癌旁、肝纤维化组CXCL12α、12βmRNA水平均高于正常组。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正常组血清 CXCL12α水平分别为(497.44±216.54)、(675.17±565.43)、(812.54±446.69)、(282.47±220.78)pg/ml;CX-CL12β水平为(1619.72±730.22)、(1177.12±541.78)、(2487.96±1192.79)、(281.69±217.08)pg/ml;肝炎、肝硬化、肝癌组血清CXCL12α、12β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及肝癌组血清CXCL12α水平明显高于肝炎组(P 〈0.05);肝硬化组血清CXCL12β含量低于肝炎和肝癌组(P 〈0.05)。在肝炎患者中,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S1~S4期),血清CX-CL12β含量升高,组间尚无明显差异(P=0.28);血清CXCL12α水平无显著变化(P =0.686)。结论慢性肝脏疾病进展过程中CXCL12α、12β的表达差异显著,可成为慢性肝病辅助诊断和疾病监测的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14.
陈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3,(15):75-76,78
目的探讨丙硫氧嘧啶联合氟羟强的松龙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伴甲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5月~2012年8月收集的70例AITD伴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丙硫氧嘧啶治疗组和丙硫氧嘧啶联合氟羟强的松龙治疗组。每组35例。在治疗过程中,同时监测两组患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变化水平,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丙硫氧嘧啶治疗组治疗后FT4下降明显(P〈0.05),TSH的水平略有上升,TPOAb和TGAb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丙硫氧嘧啶联合氟羟强的松龙治疗组治疗后FT3、FT4、TPOAb和TGAb较治疗前有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上升(P〈0.05)。结论丙硫氧嘧啶与氟羟强的松龙联合用药可以有效降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伴有甲亢患者血清中FT3、FT4、TPOAb和TGAb的水平,抑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王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136-137
目的观察各种肝脏疾病血脂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本院76例脂肪肝、138例病毒性肝炎、45例肝硬化及39例肝癌患者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A1和B)的浓度,与95例健康体检者作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TG、TC、HDL—C、LDL—C、apoA1及apoB浓度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脂肪肝患者除HDL—C和apoA1有显著性下降外,其余指标水平及阳性率均比正常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血脂水平对诊断各种肝脏疾病有临床价值,可以了解肝实质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陈山  邹少清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608-1608,1647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铁蛋白(FT)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及3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及胸水采用放射免疫直接测定法测定其CEA及FT水平。结果恶性胸水组血清CEA、FT水平显著高于结核组(P〈0.01)。恶性胸水胸液CEA、FT水平显著高于结核组(P〈0.001)。结论联合进行血清、胸水CET、FT测定对良、恶性胸液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刚  张薇  向礼贤  胡冬  杨梅  石睿 《热带医学杂志》2013,(3):334-335,338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NT-proBNP和FT3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9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33名健康体检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其NT—proBNP和Fr3水平。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FT3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NT-proBNP组(NT—proBNP≥900ng/L)的FT3水平低于低NT-proBNPgH(NT—proBNP〈900ng/L)(P〈0.05),FT3和NT-proBNP呈负相关(r=0.935,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伴NT-proBNP升高患者血清凡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联合检测TP、ADA、CEA在胸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TP(总蛋白)、ADA(腺苷脱氨酶)、CEA(癌胚抗原)三个项目联合检测对胸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将153例由不同病因引起胸腔积液的患者分为三组,其中由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引起的为结核组共78例,由肺癌、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引起的为恶性组共43例,由心衰、重度营养不良引起的为漏出液组共32例,平行检测这三组胸腔积液中TP、ADA、CEA浓度。结果结核组ADA平均为(57.6±12.2)U/L,显著高于恶性组和漏出液组(P〈0.01);恶性组CEA平均含量为(31.2±10.7)μg/L,显著高于结核组和漏出液组(P〈0.01):漏出液组TP平均含量为(12.5±5.3)g/L,显著低于结核组和恶性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的11P、ADA、CEA,有助于临床医生对胸腔积液性质的鉴别、形成的原因及对相关部位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及血脂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肌酸激酶、血脂变化及其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32例原发性甲减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空腹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肌酸激酶(CK)、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原发性甲减患者血清肌酸激酶、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甲减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活性与FT3、FT4、TSH具有显著相关性;胆固醇、甘油三酯与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肌酸激酶、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血清肌酸激酶活性与甲状腺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涂睿  ;刘孝桥 《铁道医学》2014,(10):1134-1137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PHC组,n=45例)、肝硬化组(LC组,n=35例)和病毒性肝炎组(VH组,n=36例)患者肝组织和血清GP73、AFP-L3和AFP的表达水平,选择同期40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肝组织和血清GP73、AFP-L3和AFP的表达水平,并比较GP73、AFP-L3、AFP单一检测和GP73联合AFP-L3检测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结果:PHC组肝组织和血清GP73、AFP-L3和AF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C组和VH组(P〈0.05);PHC组AFP-L3和GP73单项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8.9%、77.8%)均明显高于AFP检测阳性率(62.2%)(P〈0.05),两指标联合血清检测可提高阳性率(86.7%)(P〈0.05)。结论:GP73和AFP-L3联合血清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阳性率,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