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7 毫秒
1.
外科感染病人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外科感染病人胰岛素抵抗(IR)状况,研究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如何应用临床常用参数评价感染病人的胰岛素敏感性(ISI)。方法:检测外科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感染患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以正常健康人为对照,利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观察外科感染病人ISI,并且分析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和不同病种感染病人之间ISI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和多因素Logistic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临床常用的参数评价感染ISI状况。结果:①外科感染病人中IR发生率为92.06%(58/63)。不同病种,包括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肠瘘病人和急性胆管炎病人,不论HOMA—IR、lgHOMA-IR还是HOMA—β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按病情严重度和最终预后对病人分组:SIRS病人IR发生率为20%(7/35),脓毒症病人IR发生率为86.20%(25/29),脓毒性休克和MODS组病人IR发生率为95.83%(23/24),死亡组病人IR发生率为100%(10/10)。各组间IR有显著差异(P〈0.01),而HOMA—β无显著差异(P〉0.05)。③临床各常用参数与ISI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器官功能衰竭连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FINS、FBG、转铁蛋白、脓毒症评分(sepsis scores,ss)评分、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三酰甘油(TG)和胰岛素用量/葡萄糖用量与ISI呈独立正相关,方程的R^2为0.900。各临床参数对IR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FINS、FB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SOFA进入模型,其中FBG和FINS与IR的同归关系更明显,而其他临床指标与IR未显示有意义的回归关系。结论:①外科感染病人中普遍存在IR,并与引起感染的病种无关;②IR与疾病严重程度最终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危重病人病情转归和预后的预警指标;③临床常用参数SOFA评分、FINS、FBG、转铁蛋白、SS评分、CRP、前自蛋白和TG与感染病人ISI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功能亢进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附1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例甲亢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1例患者在甲亢中毒症状控制并口服碘剂2周后,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手术组);40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结果 手术组患者术后1周复查血清中K^+,T3,T4,TSH水平以及基础代谢率(BMR)均恢复正常,追踪随访0.5-10年仅2例复发,治愈率为97.5%,非手术组患者治愈8例,治愈率20.0%,结论对于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手术治疗可同时治愈甲亢及周期性麻痹,具有疗效快而稳定的优点,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微量尿白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及对照组14例,治疗组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4mg/d,共治疗1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尿微量白蛋白(UAE)、血脂、血压等。结果患者用马来酸罗格列酮后UAE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后FIG、HbA1c、FINS、IRI均下降(P〈0.05),血脂水平变化不明显。马来酸罗格列酮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无明显肝肾毒性。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除有效降低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外,能明显降低尿白蛋白的排泄,可达到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进一步研究血浆脂联素水平、胰岛素抵抗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50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实验组)与30例对照组其血浆脂联素、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水平,并计算出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实验组血清中FINS、HOMAIR、BMI较对照组高,而脂联素、IS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联素、胰岛素抵抗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转流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中胰岛素受体(IRc)及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表达的影响。 方法:高糖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和胃转流组,另取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胃转流组大鼠行胃空肠吻合术加空肠侧侧吻合,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大鼠均行假手术。检测术前及术后8周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组织IRc及IRS-2的表达。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与胃转流组术前空腹血糖均明显升高,ISI均明显降低,但术后胃转流组两项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均P<0.05);各组胰岛素水平手术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8周,胃转流组胰岛细胞IRc和IRS-2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5),其中IRc表达量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IRS-2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接近(P>0.05)。 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中IRc及IRS-2表达下调,而胃转流术能够使其表达显著增加,这可能是该手术产生对2型糖尿病产生疗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胆道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胆道术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强化治疗组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对照组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炎性指标及预后等。结果:强化治疗组FBG、体温、WBC明显低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重症监护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但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胆道术后强化胰岛素治疗,可降低炎性反应,并减少抗生素用量及重症监护天数,降低术后并发症,但低血糖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糖代谢、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筛查出来的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81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吡格列酮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吡格列酮15mg/d,连续12周。干预前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同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对照组干预前后FBG、FINS、HOMA—IR、HOMA-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组干预后FBG、FINS、HOMA-IR明显下降[分别为(6.82±0.31)mmol/L比(5.17±0.13)mmol/L、(12.03±4.63)mU/L比(9.90±3.85)mU/L、1.24±0.48比0.74±0.44](P〈0.05),HOMA—β明显上升(4.20±0.31比4.78±0.33)(P〈0.05)。两组干预前FBG、FINS、HOMA-IR和HOMA-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吡格列酮组FBG、FINS、HOMA-IR均低于对照组(P〈0.05),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治疗可以减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胰岛素抵抗,部分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降低该类人群向糖尿病转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自身抗体与肾损害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自身抗体与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133例1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NAU),微量白蛋白尿组(MAU)和临床蛋白尿组(CAU),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4h尿微量白蛋白;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抗体(IAA)和胰岛细胞抗体(IC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胰岛自身抗体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结果:NAU组GADA,ICA和IAA的阳性率显著低于CAU组和MAU组;CAU组FINs、HOMA-IR明显高于NAU和MAU组,ISI低于NAU组和MAU,P〈0.05。UAER与HOMA-IR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P〈0.05)。结论:胰岛自身抗体阳性是发生糖尿病肾病的一个危险信号,胰岛素抵抗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勇  杨静 《中国科学美容》2014,(16):185-187
目的:分析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HypoP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41例患者中,原发性28例,继发性13例,其中继发于甲亢11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例;HypoPP主要表现为四肢弛缓性肌无力,大多有诱发因素,男性多发;发作时血钾低于正常,部分患者可出现肌酸激酶升高,未见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呼吸肌麻痹。结论 HypoPP 以肌无力伴低钾血症为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时补钾治疗预后较好,对继发性 HypoPP 患者应强调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青年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抵抗素(RST)水平与胰岛素抵抗(1R)的关系。方法PCOS组为38例青年PCOS患者,对照组为27例健康女性,两组中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BMI(≥25kg/m^2)和非肥胖组(BMI〈25kg/m^2)。在月经第3~5天晨(PCOS闭经者B超检查无优势卵泡当天)留空腹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APN和RST浓度,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浓度,化学发光法测定胰岛素浓度,根据后两者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1)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肥胖组与非肥胖组中,PCOS组的空腹胰岛素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肥胖组中,PCOS组血清APN和IS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R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非肥胖组中,PCOS组血清APN和IS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R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青年PCOS患者血清中APN水平较低,RST水平较高,其中PCOS肥胖患者尤为明显。(2)青年PCOS患者血清中APN水平的下降和RST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敏感性及IR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BPH的相关性。方法i将伴有下尿路症状的246例老年BPH患者根据有无代谢综合征分成两组:I组伴有代谢综合征患者139例,Ⅱ组不伴代谢综合征患者107例,测量体质指数(BMI)、血压、腰围,根据下尿路症状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所有患者检查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水平(F1Ns)、糖化血红白水平(HbAlc)、餐后血糖(PBG)及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经腹部超声测量前列腺三径计算前列腺体积(PV)。结果:老年BPH患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代谢综合征组患者BMI、SBP、FBG、PBG、LDL-C、TG、FINS、HbAlc及PV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存在胰岛素抵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BPH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可能促进BPH。因此,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对预防BPH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抵抗对尿毒症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对58例尿毒症患者进行血脂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机体糖代谢率(M),糖及胰岛素反应曲线下面积(AUCG,AUCIN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尿毒症患者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水平,AUCG,AUCINS显著增,ISI,M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尿毒症组TG,LDL-C明显增,HDL-C明显降低(P均<0.05),与非胰岛素抵抗(NIR)组相比,胰岛素抵抗(IR)组LDL-C明显增,HDL-C明显降低(P<0.05),直线相关分析LDL-C与ISI呈负相关(r=-0.43,P=0.001),与AUCINS呈正相关(r=0.28,P=0.5)。结论:尿毒症患者存在IR及血脂代谢紊乱,IR可能是引起尿毒症脂质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肾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天然抑制物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影响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评价伊贝沙坦对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果糖喂养组和伊贝沙坦干预组,每组8只。每周测血压1次,喂养18周后处死取血检测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并取肾组织进行常规肾脏病理检查,肾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肾组织MMP-2、TIMP-1图像分析定量测定。结果:各组大鼠血糖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伊贝沙坦组空腹胰岛素无差异(P〉0.05),而高果糖喂养组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高果糖喂养组胰岛素敏感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伊贝沙坦组(P〈0.01)。伊贝沙坦组较高果糖喂养大鼠肾组织MMP-2明显升高、TIMP-1明显降低和MMP-2/TIMP-1明显升高(P〈0.01)。结论:伊贝沙坦可改善高果糖喂养大鼠的胰岛素抵抗。高果糖喂养可以降低肾组织MMP-2,提高TIMP-1,降低MMP-2/TIMP-1,而伊贝沙坦可逆转这种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在多囊卵巢综合征 ( PCOS)伴高胰岛素( HI)血症和餐后高血糖 ( PHG)中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 方法  46例 PCOS-HI患者口服二甲双胍 1 2周 ,1 4例 PCOS-PHG患者应用阿卡波糖 1 2周 ,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各试验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生殖激素水平、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 ,二甲双胍组中 3 4例 ( 74% )恢复排卵性月经 ,5例 ( 1 1 % )妊娠 ;血清游离睾酮( FT)水平下降 55% ,硫酸脱氢表雄酮 ( DHEAS)水平下降 51 % ,空腹胰岛素水平 ( FINS)下降 42 % ,胰岛素敏感指数 ( ISI)上升 52 % ,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阿卡波糖组中 1 2例 ( 86 % )恢复排卵 ,4例 ( 2 9% )妊娠 ;FT水平下降 50 % ,糖负荷后 2 h血糖降低 46 % ,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比值 ( FSG/FINS)升高 1倍 ,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二甲双胍能有效地改善 PCOS-HI患者胰岛素抵抗 ,降低血雄激素水平并恢复生育功能 ;阿卡波糖可缓解 PCOS-PHG患者的餐后高血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中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IgAN患者(IgAN组)和106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并收集一般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评估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发生率。结果:IgAN组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IgAN组血压、血清肌酐、尿酸、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糖(空腹及OGTT2h)、血清胰岛素(空腹及OGTT2h)、HOMA-IR均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IS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1.061)、24h尿蛋白定量(OR=1.387)、三酰甘油(OR=2.553)是IgAN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糖代谢正常的IgAN患者相比,合并糖代谢异常的IgAN患者年龄、BMI、24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空腹血糖、OGTT2h血糖及血清胰岛素、HOMA-IR均较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ISI较低(P<0.05)。IgAN合并IR的患者BMI、24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OGTT2h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不伴IR的IgAN患者(P<0.05),血肌酐、高密度脂蛋白、ISI则较低(P<0.05);BMI(OR=0.059,P<0.05)、血清白蛋白(OR=0.033,P<0.01)、24h尿蛋白定量(OR=0.077,P<0.05)为IgAN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gAN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存在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年龄、24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是IgAN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BMI、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为IgAN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0例糖尿病合并不同程度肾脏损害时其TNF-α的水平,同时检测尿白蛋白排泄量(UAlb)、血肌酐(Scr)、空腹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TNF-α水平在糖尿病病人各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F=18.78,P〈0.05、0.01),且随UAER及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依次升高,4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18.78,P〈0.05、0.01)。随肾损害的进展,胰岛素敏感指数渐降,且TNF-α水平与ISI成负相关,与UAlb、血肌酐呈正相关。结论:TNF-α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胆囊结石与糖脂代谢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脂代谢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998年1-4月25例胆囊结石患者和25例自愿者,并应用性别和年龄进行了个体配对(1:1),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并采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C肽以及全脂全套指标,采血后研究对象立即口服75g葡萄糖,2小时后再测定血糖、胰岛素、C肽。结果 结石组与对照组的BMI和W/H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空腹血糖、HbA1C及2小时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2、P>0.1)。结石组中糖代谢异常10例,占40%(7例糖尿病,3例糖耐量减低),对照组糖代谢异常4例(1例糖尿病3例糖耐量减代),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石组空腹及2小时胰岛素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P<0.05),结石组空腹C肽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石组中高胰岛素血症14例,对照组2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血脂各项指标(TG、TC、HDL-C、LDL-C、VLDL-C)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糖尿病和胰岛素水平升高在胆囊结石形成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与可溶性人胰岛素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中对餐后血糖和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择34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以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组173例)和可溶性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组172例)作为泵用胰岛素进行CSⅡ强化治疗,监测1d9次末梢血糖(三餐前后、22:00、0:00和3:00),比较两组餐后血糖和血糖波动情况。结果门冬胰岛素组较人胰岛素组对空腹和早、晚餐后血糖控制更好,餐后血糖波动更小,达标时间较短[分别为(4.40±2.16)、(5.68±2.29)d](P〈0.05),且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CSⅡ强化治疗中,门冬胰岛素可更快、更有效降低血糖,尤其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和减少整体的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肾组织Ⅳ型胶原的影响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评价伊贝沙坦对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果糖喂养组和伊贝沙坦干预组,每组8只。每周测血压1次,喂养18周后处死取血检测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id),并取肾组织进行常规肾脏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对肾组织Ⅳ型胶原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各组大鼠血糖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伊贝沙坦干预组空腹胰岛素无差异(P〉0.05),而高果糖喂养组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高果糖喂养组胰岛素敏感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伊贝沙坦干预组(P〈0.01)。高果糖喂养组较对照组的PRA,AngⅡ、Aid均有明显升高(P〈0,01);伊贝沙坦干预组PRA、AngⅡ较高果糖喂养组高(P〈0.01),而Aid则低于高果糖喂养组(P〈0.01)。高果糖喂养组Ⅳ型胶原表达较对照组强,其中肾小管间质Ⅳ型胶原标记表达强阳性。伊贝沙坦干预组肾间质纤维化不明显,肾小球内间质及血管周围间质Ⅳ型胶原标记表达较弱(P〈0.05)。结论:伊贝沙坦可改善高果糖喂养大鼠的胰岛素抵抗,能减弱因高果糖喂养而造成Ⅳ型胶原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合并冠心病(CHD)的早期干预指标筛选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测定单纯MS组、CHD+MS组和正常对照纽空腹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P-选择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和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水平,并收集其他有关数据:腰围、体重指数(BMD,空腹血糖(FPG)和血脂等,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血浆P-选择素、MCP-1、hs-CRP、ox- LDL在CHD+MS组与MS组比正常对照组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CHD+MS组与MS组比较,CHD+MS组显著升高,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ISI在CHD+MS组与MS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2组间IS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血浆P-选择素、MCP-1、hs-CRP、ox- LDL水平与ISI呈负相关,与FINS、CRP,BMⅡ呈正相关,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MS组患者的P-选择素、MCP-1、hs- CRP、ox- LDL水平增加,CHD十MS组患者更为明显,并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可作为CHD十MS患者的早期干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