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舒友艺 《河北中医》2001,23(9):712-713
中医学生产生于古代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 ,古代易学的哲理及其象数思维模式为中医学提供了立论的基础和支柱 ,使中医学形成了独特的整体观念思想 ,融汇了多学科知识于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之中 ,建立起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理论体系。而预防医学思想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预防医学思想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础之上 ,认识到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人体要适应自然变化 ,才能达到预防疾病 ,保持健康的目的。而自然界的变化随时随地可影响到人的生命活动 ,甚至发生各种病变而危及生命。为了保护生命 ,严格防御…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中蕴含丰富"全科"思想,集中体现在大医精诚的医德观、天人合参的整体观、阴平阳秘的健康观、内外相因的疾病观、辨证论治的诊疗观、未病先防的预防观、形神并调的养生观、针药并用的医技观等,这些观念涵盖了现代全科医学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突出"以人为中心"的医学观。当今中医的发展,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文章旨在通过对中医学中全科医学观的探源,理清中医学之"全科"与现代全科医学之"全科"的联系与区别,为探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中医全科医学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论循证医学方法对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志春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14):1278-1279,1281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中医学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探索和认识人体生命活动、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方法,对保障我国人民的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于传统医学对人类健康的作用更加重视,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医药学不仅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正在逐渐为许多国家所接受。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吸取、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西医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国在继承与发展中医的同时,又提倡采用中医与西医结合的方法研究与防治疾病,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医学有其独特的疗效,是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发展的医学。用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的观点、方法来研究中医学与中西医结合医学,找出其优缺点,对于不断发展中医学与中西医结合医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世界科学技术》2013,(8):1860-1860
现代西方医学的“还原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是建立在实验生物医学模式之上的,与现代科技发展紧密相联,逐步形成现代生命科学与医药学的研究主流。然而,当今社会生活习惯性疾病逐年增多、传染性疾病突发与多样变化,众多健康需求导致临床负担加剧,而各种慢性疾病、难治性疾病和复杂性疾病呈现的多基因调控、环境-基因间的相互作用,还原论思路和方法的局限性日益显露,现代医学面临着慢性疾病、难治性疾病和复杂性疾病研究模式的严峻挑战。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进步,使生命和医药科学得到前所未有发展和提高,日趋细微、高效、快速、精密和简便的大量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生命和医药科学研究和疾病防治的水平,同时也对传统的中医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给予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确立中医学的"现象-状态医学"学科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中医学还是西方医学,都是“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研究内容的科学”[1],统属于医学科学范畴。西方医学为“结构-功能医学”学科,中医学为“现象-状态医学”学科。1确立中医学为“现象-状态医学”学科的依据“学科”,是指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如自  相似文献   

6.
李巨三 《光明中医》2008,23(11):1665-1667
医学模式是利用模型方法对健康和疾病总的观念的抽象概括,是医学特征的基本描述,是医学哲学的核心内容。医学发展史上产生了三种医学模式,即传统(古代)医学模式、近代生物医学模式和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演变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目前中医学发展的迫切任务是补上分析与还原这一课。  相似文献   

7.
简析中医医学模式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中医医学模式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这两种模式有很多内在共同点:研究对象一致,都把人作为医学模式的核心;医学模式的基本特征一致;思维方式基本一致。同时,中医医学模式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更丰富,更全面,表现在:中医学理解的“生命”比“生物”更深刻;“心神”比“心理”更丰富;“环境”比“社会”更全面。  相似文献   

8.
精准医学作为新兴的医学模式,强调了基因组学在临床疾病诊疗中的指导作用,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本文通过论述精准医学和中医学关系,从中医证候诊断、治疗用药、预防疾病和用药决策等方面探讨精准医学在中医学中应用的可能及意义,同时提出了实现二者结合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中医理论运用模式类推方法,在生命运动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中,把握了人体生理、病理过程的运动变化规律。这些成功规范生命和疾病本质的模式及类推方法,使中医学凭借变化莫测的生命现象,研究人体生命运动的生理、病理状态,创立了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中认识人体生命运动,征服疾病变化的医学科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0.
《河北中医》2005,27(1):26-26
西方医学的模式原来是——生物模式。20世纪后期才发现不对,最后承认医学的模式应该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这是一个进步,但我认为仍然不全面。虽然已重视了心理和社会对疾病的重要性,还没有把人提到最重要的地位。中医与西医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西医着重治病,中医着重治病人。中医学是把人放在首位,根据宏观理论把人放在天地人群之间进行观察、诊断与治疗的。中医学受中华文化“天人合一”观的影响,如果要找个中医学模式的话,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导预防、保健、养生的重要理论思想,涵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倡导人们重视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在未生病之前预防疾病的发生,生病之后防止疾病发展,疾病痊愈后防止病情复发."治未病"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和崇尚自然的社会理念,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探讨中医体质学在科学研究与医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认为中医体质学在两个方面都考虑到了患者的社会属性与人文需求,其中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为科研活动所承载的科学精神、"辨体调体"所承载的人道原则、"三辨"诊疗模式与三级预防体系所承载的生命原则和"天人合一""形神合一"所承载的和谐观4个维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健康观念、医学模式、医疗模式等角度,探讨了医学发展趋势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影响。认为生命的复杂性是现代医学发展与中医药现代化的交汇点。提出医学的发展和医学体系的完善,需要中、西医两大医疗体系的优势互补、相互渗透与交叉融合。中医药现代化可望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形成一个在医学上具有现代人文思想和兼容传统与现代医学优势,在药学上强调整体疗效与安全性,物质基础作用机理清楚的“未来新医药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医学发展趋势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健康观念、医学模式、医疗模式等角度, 探讨了医学发展趋势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影响。认为生命的复杂性是现代医学发展与中医药现代化的交汇点。提出医学的发展和医学体系的完善, 需要中、西医两大医疗体系的优势互补、相互渗透与交叉融合。中医药现代化可望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 形成一个在医学上具有现代人文思想和兼容传统与现代医学优势, 在药学上强调整体疗效与安全性, 物质基础作用机理清楚的#未来新医药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医养生理论的形成及其现代系统工程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整体恒动的自然观与生命观的指导下,中医养生学建立了"顺应自然-适应社会-形神健康"的康寿自然养生模式.随着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渴望着健康,盼望着长寿.追溯中医养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现代养生需要从顺时养生、运动养生、文化养生、饮食养生、调控养生、药物养生等6个方面综合调理,不能单打一,从而形成现代中医养生系统工程,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中医养生丹术包括内丹术和外丹术,是古代方技中神仙家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积累的养生实践经验和学术成果。神仙家学术在秦汉时期兴盛繁荣的同时,也遭受了焚书坑儒、独尊儒术的打击,被视为"怪力乱神"而游离于中医之外,后来分化为内、外丹术,隐迹民间和山林,从而被划入道教学术范畴,至今已面临濒危消亡的境地,亟待保护。由于中医养生丹术是中医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古代生命认知知识和传统养生学术的精华,将中医养生丹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不仅有利于中医养生学术得到全面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而且有利于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和人类寿命的延长,凸显中医养生丹术本有的医学内涵及价值,造福于未来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7.
王畅  杨志波  匡琳 《中医药导报》2006,12(6):5-7,13
随着健康观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存质量可实现对皮肤病的全面评价。通过分析当前皮肤病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不足,探讨生存质量和中医学的关系及生存质量评价在皮肤科的应用,认为生存质量能客观的反映中医特色,提出了将生存质量引入皮肤病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中医时间医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宏观角度上反映着人体生理活动和脏腑活动的节律。现代胃肠动力学发现,胃肠道的消化、运动能力也有相对固定的时间节律性。本文通过对两者节律性的对比分析,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中医学对天人之道的论证。方法:采用文献追溯、比较分析、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中医学体现了人与天地相参,人与自然同源,人与自然同构,人与自然同道,人与天地同德。结论: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医的精华,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中国的传统哲学对此进行过深刻的探讨,而且中医学也在继承这种观念的基础上对人的身心结构、疾病诊治等进行探索。传统哲学与传统中医学相互促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