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方法:对剖宫产术引起的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多见于剖宫产术后。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治疗以手术为主,降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需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和预防。方法:对我院2006-01/2007-12收治的1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合,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降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需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09-08 16例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切片均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患者术后给予米非司酮口服行3个月停经治疗,随访1个月~5 a,未见复发。结论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与妇科及B超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回顾分析临床收治的13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13例均发生于剖宫产术后,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出现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的疼痛性肿块,经期肿块增大,经后缓解.治疗以直接手术切除为首选.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其发生与子宫内膜直接种植有关.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该病发生的根本因素.剖宫产术时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在腹壁切口上,则是预防和减少这种医源性植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妇产科开腹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本院妇产科开腹术后合并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7例,进行分析总结讨论.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后均无复发.结论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有手术史,内异症和子宫内膜种植有关.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效果好,预防的关键在于行剖富产时要注意保护腹壁切口.  相似文献   

6.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总结降低手术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本院收治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妇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结论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手术操作要精细,术中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术后清洗伤口,预防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并治愈.术后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腹壁检查正确诊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均未复发。结论:剖宫产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医源性因素,手术时应用纱布垫保护子宫周围术野,缝合子宫壁时避免缝针穿过子宫内膜层,关腹后冲洗腹壁切口,降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对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的经病理确诊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术,提高剖宫产的手术质量是预防子宫内膜种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为预防和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医源性种植,通过对47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得出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医源性种植的途径和方式,并采取针对性的术中正规操作,做好腹壁切口的防护及术中手术器械、纱布的相应隔离,以阻断子宫内膜在腹壁切口的手术中的医源性种植.多年临床护理经验证实,正确的手术中护理防护、配合,可有效地降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14例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采取手术治疗彻底切除病灶,观察疗效.结果 内膜异位症病灶外观呈暗红色或紫蓝色、甚至黑色,直径l.0~6.0 cm,平均3.0 cm.术后观察1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是腹壁切口疤痕内膜异位症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是预防其术后复发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在卵巢、宫骶韧带和盆腔腹膜,也可发生在其他部位和腹部的手术切口,但并不常见,近年来,随着剖宫率的增加,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也随着增多,细胞学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尤为重要.本文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细胞学特点及与临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于江萍  张柱 《临床医学》2011,31(11):81-8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回报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为单发内膜异位结节,4例多发内膜异位结节。12例病灶位于手术切口两顶端,3例病灶位于手术切口中段。4例多发内膜异位结节和1例行腹壁补片加固患者术后口服孕三烯酮3~6个月。15例患者术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者。结论具有典型临床症状、体征的患者术前诊断并不困难。症状不典型的病例,可借助腹壁彩超鉴别诊断,术后的病理诊断是确诊的金标准。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李林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3021-3021
目的 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治及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1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确诊以后,2例药物治疗3个月行手术切除,术中所见病灶切面见紫褐色小结节,有铁锈红色积液,质硬且与周围组织粘连致密;术后病理结果为纤维结缔组织中见较多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术后患者腹壁切口愈合好,随访追踪观察0.5~4 a无复发.结论 根据剖宫产史术后出现周期性下腹部切口疼痛结合B超特点诊断并不困难,以手术切除为好,通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手术技巧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共9例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原因可能与手术中子宫内膜种植腹壁有关,发病时间一般在6个月到4年,疼痛经期加重,有腹壁包块,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彻底手术治疗效果好。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症状是切口部位出现疼痛且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手术切除是惟一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7年我院收治的17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行手术切除病灶的17例患者切口均治愈,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手术引起的医源性内膜种植有关,治疗首选手术,B超用于术前测量病灶大小及病灶的浸润范围。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最重要的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疗和预防。方法对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都有腹壁瘢痕处肿块伴有与月经周期相关的疼痛症状,易于诊断。局部病灶切除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结论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易于诊断,局部病灶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剖宫产率和术中保护切口是避免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八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盆腔脏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上少见,多发生于中期妊娠剖腹取胎或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后。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逐渐引起重视。我院1990年1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806例,其中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占同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0·99%。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年龄24~46岁,平均28·6岁。均有子宫切开史,其中6例为足月妊娠剖宫产,1例为中期妊娠剖腹取胎,1例为子宫肌瘤剔除术。1·2临床表现①有经腹产手术史;②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发生在腹壁切口部位的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逐年升高,占剖宫产术妇女的0.8%[1],但手术切口旁的内膜异位症报道较少.本文报告1例腹壁切口旁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就本例诊疗过程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术,9例患者术前辅以药物治疗;26例患者术后药物治疗3~6个月,术后均无复发。结论 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与妇科及B超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对病灶范围大且深的病例,应慎重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及术后的正确处理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及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