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钛微合金化热轧双相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及终轧温度对组织的影响规律,获得了可行的工艺窗口,并进行了验证性热轧实验.在冷却速率小于5℃·s-1及温度在625~725℃时,实验钢可以形成先共析铁素体.随着终轧温度升高,组织中铁素体及马氏体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但幅度不大.同时,当终轧温度较高时,铁素体显微硬度增加,析出强化作用增加.当终轧温度及缓冷温度分别为840℃及700℃时,获得了抗拉强度为672 MPa及屈强比为0.61的性能良好的热轧双相钢.经计算,铁素体组织中析出强化量为78.5 MPa.  相似文献   

3.
09CuPCrNiMoNb微合金化热轧耐候双相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09CuPCrNi经Mo和Mo、Nb微合金化的两种热轧耐候双相钢0.11C-0.27Cu-0.60Cr-0.20Ni-0.41Mo和0.07C-0.29Cu-0.53Cr-0.22Ni-0.42Mo-0.03Nb的连续冷却转变动力学(CCT)曲线。Mo微合金化钢CCT曲线中铁素体转变区与贝氏体转变区之间有60—80℃宽的奥氏体亚稳区;MoNb微合金化钢CCT曲线没有奥氏体亚稳区。这两种钢通过控轧控冷工艺均可获得铁素体 马氏体双相组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V微合金化热轧试验钢的组织与性能,并对V(C,N)粒子的析出及其对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钢的组织由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和少量马氏体组成,多边形铁素体的平均晶粒尺寸约7μm,试验钢的抗拉强度高于570 MPa,综合力学性能良好.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试验钢中有V(C,N)粒子的析出,析出方式主要是在铁素体内随机析出和沿位错线析出.由于第2相粒子的析出,试验钢的强度提高了约45 MPa.  相似文献   

5.
热轧双相钢高速变形抗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守印  张久信 《钢铁》1991,26(3):33-37
  相似文献   

6.
热镀锌双相钢热轧工艺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亢占英  朱敏 《宝钢技术》2009,(4):35-37,44
研究了热轧工艺对热镀锌双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热轧工艺,可以得到强韧性能配合较好的组织均匀的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的升高,双相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延伸率有所上升。高温卷取易导致热轧基板晶粒粗大并出现带状组织,通过降低卷取温度可有效提高热轧基板组织的均匀性,使热轧基板的晶粒细腻均匀,从而改善热轧带状组织。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热轧双相钢的合金设计问题,研究了热轧双相钢的成分、生产工艺与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锰-硅-铬是热轧双相钢的基本合金系,为进一步改善生产工艺性,可添加少量的钼或微量硼、镓。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鞍钢试生产的Si-Mn-Cr-Mo系直接热轧双相钢为材料,对钢中的组织特点,变形行为和断裂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直接热轧双相钢的组织为块状的多边形铁素体包围着孤立的马氏体岛。拉伸试样在均匀变形阶段,主要是铁素体变形。当试样产生缩颈时,两相组织都产生大的变形。两相组织变形时易在F/M相界面处产生微孔,微孔以汇集的方式连结并长大形成微裂纹,微裂纹主要沿着F/M相界面的铁素体一侧传播,但有时也穿过铁素体晶粒或马氏体岛。材料的断裂主要由主裂纹产生。  相似文献   

9.
塔塔钢公司热轧双相钢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低碳钢(C0.08%、Mn1.40%、Si0.50%和Nb0.022%)已开发出两种双相钢.采用Gleeble1500模拟器对其相变行为进行了研究.根据Gleeble的研究结果,选择了热轧参数.热轧带钢的性能符合DP350/600和DP400/700钢种的要求.DP400/700在YS/TS约为0.6时为铁素体 马氏体钢,而DP350/600在YS/TS>0.8时为铁素体 贝氏体钢.应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确定了在铁素体 马氏体钢种中有马氏体存在.  相似文献   

10.
 借助MMS-3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控轧温度区间、终冷温度、贝氏体区等温处理以及冷却路径对微合金化热轧TRIP钢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控轧温度区间“下调”,组织中的铁素体晶粒越来越细小,铁素体量逐渐增加,残余奥氏体量则先增加后减少。终冷温度升高时,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量也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而贝氏体温度范围等温时间的延长使残余奥氏体量增加。相对于“缓冷+快冷”,轧后采用“快冷+缓冷+超快冷”冷却路径更有助于铁素体晶粒的细化和奥氏体的残留。在“快冷+缓冷+超快冷”冷却路径下,当控轧温度区间为900~840℃,缓冷温度范围为710~680℃,贝氏体等温处理制度为450℃×5min时,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量达到最高值113%。  相似文献   

11.
12.
分析不同合金化温度条件下的镀层形貌差异,总结出DP600双相钢镀层的最佳表面相结构特征;优化合金化炉的负压风机功率,既可以缩短带钢在炉内加热段和慢冷段的温度差、提高合金化温度,又能使合金化炉的炉膛压力保持微正压,减少热量散失,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机进行单道次压缩试验研究了热轧DP600双相钢低温点和高温点的变形抗力规律,分析了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变形量对变形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变形抗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变形速率和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大。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计算,得到了精确度较高的低温点(500~700 ℃)和高温点(700~1200 ℃)周纪华-管克智变形抗力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热轧双相钢DP600组织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添加铬、钼合金元素的碳、锰、硅系的高强双相钢DP600为研究对象,选择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为研究方法测定了DP600动态CCT曲线,并模拟DP600双相钢热轧过程。采用金相组织观察、织构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了不同工艺制度下双相钢组织及织构变化规律以及对性能的影响,从中获得最佳组织配比及优化的热轧工艺参数。根据优化的中试结果,进行了热轧双相钢DP600的工业试制。结果表明,试制样品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及马氏体;屈强比均小于0.65,抗拉强度均在600 MPa以上;伸长率在24%以上;其拉伸曲线均为连续曲线,无屈服点伸长,具有典型的双相钢特征。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钒微合金化对高强双相钢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与Fe-0.186C-1.5Mn-0.3Si-0.008N参照钢相比,加入0.14%V带来如下效果:(1)在冷轧及退火状态铁素体晶粒高度细化;(2)严重推迟在连续退火过程中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初始动力学;(3)慢冷条件下铁素体开始转变温度稍微提高,但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被抑制,导致淬透性提高;(4)在临界退火温度≤740℃时观察到未溶渗碳体;(5)750℃/180 s退火后铁素体相中发现大量V(C,N)析出(平均直径7.4 nm),而马氏体(奥氏体)中析出物稀少,尺寸更大(平均直径13.4 nm);(6)不含钒参照钢抗拉强度随马氏体体积分数增量为~16 MPa/%,而含钒钢由于晶粒细化和铁素体选择强化,强度随马氏体含量变化增量相当低(~4 MPa/%),在马氏体体积分数45%变软。  相似文献   

16.
王健  房锦超  张玉文 《中国冶金》2014,24(11):43-45
在热轧双相钢中,终轧温度、卷曲温度、控冷时间和控冷温度对铁素体晶粒的大小和马氏体的形态、分布和含量都有重要影响,直接影响双相钢力学性能。通过对双相钢动态CCT曲线的模拟,制定出了合理的工艺制度,系统分析了热轧双相钢DP600热轧生产过程中终轧温度、卷取温度、控冷时间和控冷温度对双相钢的影响,对热轧双相钢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了合适的双相钢热轧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7.
18.
DP600级热轧双相钢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双相钢的组织特点和生产工艺,介绍本钢DP600级热轧双相钢的开发,具体阐述了工艺条件对C-Si-Mn-Cr-Mo系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及工艺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19.
本支阐述了双相钢的微观组织、两种控冷生产方式及国内外生产双相钢的现状,并结合1780热轧卷板厂生产线技术特点,通过控轧控冷生产工艺模拟生产双相钢,分析证明了1780生产线生产双相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1)绪言在热轧双相钢的制作方面已发表了很多文章,但对其产品性能的报导却很少。我们采取低温卷取方法生产了Si—Mn热轧双相钢。本文介绍了热轧Si—Mn双相钢的实际使用上很重要机械稳定性和可成形性以及它们与一般沉淀硬化钢和热轧双相Mn钢上述性能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