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用爱因斯坦理论变魔术据说,1943年10月,二战正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刻。一个名叫莱因哈特的博士突然向美国海军部提出,他可以将爱因斯坦的"统一场"理论应用到军事领域,创造出连肉眼都看不见的"超级隐身武器"。  相似文献   

2.
<正>爱因斯坦一生对中国关怀很深,1922年两次来上海,他在来上海的船上收到瑞典方面通知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电报。中国学者和青年对相对论有高度的兴趣和了解,中国人民对爱因斯坦也怀着崇敬之情。我手头有一张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在一起的照片,有人根据这张照片.虚构了一场  相似文献   

3.
科学泰斗爱因斯坦脑部结构的秘密,最近被加拿大神经学家破解,在世界上引起轰动。爱因斯坦去世时76岁,在普林斯顿医院为他治病的医生名叫托马斯·哈维。哈维对科学泰斗仰慕已久,他一直在考虑爱因斯坦为何才智超群这个问题。爱因斯坦死前立下了遗嘱,声明尸体进行火化,但哈维对这份遗嘱并不知情,所以爱因斯坦咽下最后一口气,哈维便打起这位伟大科学家的脑袋的主意。事有凑巧,偏偏那天负责验尸  相似文献   

4.
《科学世界》2005,(9):42-46
彭罗斯博士与霍金博士并列被誉为“世界顶级头脑”。从黑洞到人的意识,把针对所有这些极不相同的对象贯通起来研究的那个关键词,就是“无限”。面临着必须对相对论和量子论进行改革的“21世纪的爱因斯坦们”该如何理解宇宙的无限和奇点呢?  相似文献   

5.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首次拍摄到同时以波和粒子形式存在的光线照片,证明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即光线这种电磁辐射同时表现出波和粒子的特性。"光线同时具有波粒二象性"是现代科学界最令人难以捉摸的观点之一。1905年,爱因斯坦率先描述光线的这种双重状态,试图依此解释光线表现出的一些明显矛盾的行为。但一直以来,科学家从未观察到光线同时以这两种状态存在。  相似文献   

6.
正男人和女人对审美的认识不同。但到底存在哪些不同,为何审美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异?在对右脑研究后发现,审美时,两性脑部活动差异可能为人类独有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男人们通常公认的美女,在女人眼中通常只是"普普通通"而已,而女人们觉得很帅的男人,男人们也仅仅觉得"还不错"而已。审美话题总是夺人眼球曾经有一组据称是"武大美女证件照"的9张照片,让网友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位,没想到9张朴素清新的女生照片,居然吸引了众多网友的讨论,9位美女谁是自己心目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2016,(3)
正这些照片是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的。图片中的"主角"都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体或生物,通过高倍显微镜的放大,它们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变得陌生而且奇特。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冰川下的魅影"博士,前面就是白令海峡了吧?"怀特手持望远镜,一边向前方探望,一边问身旁的杰姆博士。"是啊,穿过这个海峡,美丽的北冰洋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杰姆博士眯缝着眼睛说,"但愿在这次科考过程中,我们能探索到更多北极的秘密。"科考船像灵活的游鱼,快速、平稳地穿过海峡,驶向地球上的第四大洋——北冰洋。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80年代末,我和美国在华访问学者杜开昔(Kathy Dugan)女士共同承担了"50代留美科学家"研究课题,至1990年采访了数十位科学家,2013年《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访谈录》[1]出版1。在整理采访录音的过程中,我从1999年李恒德2发表的一篇回忆文章中发现一条重要线索:(1950年代)我们也商量过给爱因斯坦写信。后来请虞俊写了,爱因斯坦居然也回信了,……可惜这封回信遗失了……[3]我以前就对爱因斯坦的思想有所研究,而我们采访的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没有  相似文献   

10.
踩在三叶虫上的足印 1983年美国肯塔基州柏里学院地质系主任柏洛兹博士宣布,他在石炭纪砂岩中发现10个人类的脚印。显微照片和红外线照片证明,这些脚印是人足压力自然造成的,而非人工雕刻。据估计,有人足痕迹的这些岩石约有2.5亿年历史。  相似文献   

11.
语丝拾粹     
《创新科技》2008,(6):40-41
<正>不存在一个掷色子的上帝。——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上帝不掷色子。"他这句话是针对量子物理而说的。量子物理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测不准原理,它彻底打破了"决定论"的物理学,而爱因斯坦恰恰是支持决定论的,这与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有关。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狂热的信徒,但他始终相信上帝的存在,他认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观念就好像上帝掷色子一样不可相信。这是他的本来意思。  相似文献   

12.
正百年历程爱因斯坦起初预言有引力波时,大部分科学家持否定态度,认为引力波不存在,就连爱因斯坦本人也摇摆不定。但既然有可能,我们就应该去探索!那么,在人类历史上,谁第一个提出探测引力波的方案?爱因斯坦。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探测引力波的方案,即旋转棒方案——让一根长20米、质量为500吨的钢棒以非常快的速度旋转。不过,这个方案存在两个缺陷:一是  相似文献   

13.
答读者问本刊编辑部收到新疆阿克苏市三中杨开梅老师的来信,信中说:“不久前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化石标本,我任教的高二(1)班学生陆光映从家里拿来一些化石给我看。一部分很像贵刊1999年第二期35页的菊花石照片,另一部分很像动物的卵或眼球。这些化石发现于新疆柯坪县境内314国道1132千米处。现把照片寄去,请贵刊帮助鉴定。”本刊请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室王绍芳博士与杨开梅老师和陆光映同学取得联系,并请他们寄来化石标本。下面是王绍芳博士对化石的研究、鉴定。  相似文献   

14.
博士学位是我们国家的最高学位,博士毕业生都是国家的高级人才,是国家的宝贝,他们的就业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效率"。毫无疑问,在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上,博士毕业生作为最高端人才,具有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加上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对科学研究投入的大幅增加,为广大博士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很多日常生活中体验不到的奇妙现象。但借助计算机,我们可以模拟出这些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覃勇  程显 《创新科技》2005,(2):49-51
空间会弯曲、光线会拐弯、宇宙会膨胀,爱因斯坦以其超人的智慧发现了相对论,使其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最近,科学家研究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与众不同,他脑中负责数学运算的大脑下底叶部分比常人要宽15%,他的后脑到前脑的沟槽是断开的,因此,会产生更多的神经元,使脑部更聪明。天才是先天造就的吗?人与人之间智慧的差异真的是由于大脑的不同吗?  相似文献   

17.
<正>世界重量级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讲过:"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其实他们错了,是人格。"爱因斯坦不愧为科学大师,他道出了科技创新的真谛。有什么样的学术人格就会孕育什么样的学术成就和学术人才。当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18.
3D眼镜DIY     
《科学世界》2011,(6):92-93
在本刊今年第3期"索尼探梦"栏目中介绍了观看立体影像的基本原理,立体视觉的关键是把从左右眼角度看到的两幅画面同时送到对应的眼睛中。我们可以用特制的双镜头照相机模仿眼睛同时拍摄一个场景的两幅照片,也可以用普通照相机左右移动一个眼睛间距(约6.5厘米吧;对远处物体可适当拉开距离,视差要小于12°,立体效果更强,但效果不真实了)对同一个中心主体(相对静止的)拍摄两张照片。这点其实并不难,只要在限定的范围内就行,麻烦的是怎么把这两张照片图像分别送入左右眼中。如果把这样拍摄的两张照片并排放在桌子上(或者在电脑屏幕上),我们看这两张照片时,不可能左眼看左边的,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2005年正好是爱因斯坦的"奇迹年"100周年与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同时2005年已被定为世界物理年.作为<时代>杂志的世纪人物,爱因斯坦仍然是已发现的天才人物中的最杰出的天才人物.简介了爱因斯坦的生平与科学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一天,几位美国的心理学家要考考爱因斯坦,看看他的思维敏捷程度究竟如何。于是,他们给他出了一道题目,题目如图所示,要求尽快地回答图中的问号代表什么数?到底是爱因斯坦聪明过人,只见他略加思索,很快就给出了答案。爱因斯坦究竟用了多少时间,因未见史书记载,我们不宜妄加猜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