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估改良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Helicobacter pylori stool antigen,HpSA)的准确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验证和与13C呼气试验(13C-UBT)对比的方法,对门诊175例接受13C-UBT检测的患者,采用最新研制出的一种改良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以13C-UBT检测结果为诊断H. pylori感染的“金标准”,并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检测结果均拍照存档,采用随机、双盲和双验证法,以期客观真实地评价改良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粪便幽门螺杆菌的效果。结果 改良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HpSA敏感度为90.48%,特异度为90.00%,Youden指数为80.48%,Kappa值为0.799;HpSA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0.027,与完全无诊断价值的机会线下面积0.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Spearman相关系数r=0.800,P=0.000。结论 改良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试剂盒能准确检测H. pylori感染,其操作简便,可作为非侵入性诊断H. pylori感染筛查以及流行病调查的一种方法,将来有望成为患者家庭自查幽门螺杆菌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3.
正甲真菌病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数甲真病患者病情顽固,易交叉感染和复发,需要长期治疗,因此明确诊断尤其重要。直接镜检法及培养法为临床常用的真菌检查方法,培养法费时费力。镜检法主要有KOH湿片镜检和荧光镜检,KOH湿片镜检法因操作简单快捷、成本低廉,为实验室普遍采用,但该法阳性率不高[1-2]。荧光染色法检出率较高但需要荧光显微镜[3-4]。芝加哥天蓝染色法检测文献报道不多[5],本试验通过改良芝加哥天蓝染色法(即芝加哥天蓝甘油染色法)  相似文献   

4.
吖啶橙荧光染色法和Giemsa染色法对微核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核试验是筛选环境诱变物和化学致癌物的一种快速、经济的测定方法。到目前为止,只有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发展为标准的试验方法。并为国际环境致突变物和致癌物防护委员会所肯定。近年来,日本国立卫生试验所林真等人研究了能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是急性、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致病菌,并可能与胃癌有关,因此对该菌进行检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仅就PCR应用于该菌检测的标本处理,引物设计,扩增步骤、扩增产物的分析和PCR诊断的临床意义等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甲醇、冰醋酸、水处理细胞再经Giemsa染色的方法,经该方法处理后,细胞体积增大,凋亡细胞形态尤其胞核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非常清晰.采用高三尖杉酯碱诱导四种不同类型肿瘤细胞凋亡,经放大细胞Giemsa染色之后,可获得清晰的不同时期凋亡细胞形态学表现及动态变化特征.进一步用琼脂糖电泳法检测四种细胞的DNA降解程度,结果表明,这种放大细胞的方法比琼脂糖电泳法更适用于形成凋亡小体之前细胞形态学特征的分析,为抗癌药物及细胞凋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直观、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良肝脏糖原PAS染色法,并观察肝脏糖原染色在急性肝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复制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首次100%CCl43 mL/kg皮下注射,此后50%CCl4橄榄油溶液2 mL/kg每周2次共4次皮下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计算大鼠肝体比;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病理;试剂盒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肝脏常规PAS染色与改良PAS染色观察肝糖原染色。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LT、AST活性与TBil含量明显升高(P<0.05),Alb含量明显降低(P<0.05);HE染色示,模型组肝小叶结构排列紊乱,肝细胞脂肪变、气球样变明显。常规PAS染色,正常组肝组织PAS染色阳性占肝脏面积为32.38%±5.50%;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PAS阳性染色明显减少(P<0.01),占肝脏面积为8.60%±3.34%。改良PAS染色提示,正常组肝脏可见大量PAS阳性染色,占肝脏面积为75.50%±9.02%;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PAS阳性染色明显减少(P<0.01),占肝脏面积为17.61%±3.53%。在空白对照组与模型肝组织中,肝糖原改良PAS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PAS染色法(P<0.01)。改良PAS染色肝糖原阳性染色面积更真实反映急性肝损伤程度。结论:改良肝脏糖原PAS染色法有助于急性肝损伤程度评估。  相似文献   

8.
随着幽门螺杆菌耐药率的上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逐渐下降,如何提高根除率是目前临床治疗上遇到的重要问题。益生菌不但能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还能降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不良反应,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英国伦敦Birkbeck学院的一些研究人员研制成一种称之人工鼻子的Scanmaster气味探测器。探测器的核心是由8个晶体排列组成,通过吸收不同的化学物质而产生不同频率的震动。各种化学物质对各个晶体感受器振动的总效应,可用于测定出该物质的“指纹”。为了标准化,首先把Scanmaster置于待测气味中,将该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病关系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从而根本改变了我们地慢性胃炎和溃疡病的病因、诊断和防治方面的传统观念。本文对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致病性,感染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呈螺旋状或S形、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专一性定居于人胃,是人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MALT淋巴瘤的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非常高,达40%~90%,通常在儿童期感染,而且一经感染,若不根除治疗,将终生携带,携带者是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源。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有侵入性方法如细菌培养、快速脲酶试验等,亦有非侵入性方法如脲呼吸试验、抗体检测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机制涉及细菌本身毒力因子、细菌黏附与定植、宿主炎症/免疫反应、氧化应激、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等,情况复杂。迄今,幽门螺杆菌的确切致病机制未有定论。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治疗普遍采用根除细菌的抗菌疗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疫苗正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在幽门螺杆菌(Hp)研究中,动物模型可以复制Hp相关疾病,研究Hp致病机制、药物治疗效果以及评价Hp疫苗治疗和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各种Hp动物模型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导致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Ⅰ类致癌因子,根除H.pylori对防治上述疾病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含抗生素的三联或四联药物进行H.pylori的根除,虽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随着抗生素耐药率逐年增加,根除率持续下降,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此外,初次或多次治疗失败后再治疗可选择的药物很少。近年来人们开始尝试将益生菌应用在H.pylori根除治疗中,并取得一定疗效。本文就益生菌在辅助根除幽门螺杆菌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4.
聚合酶链反应在幽门螺杆菌中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 ,现已证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与 HP的存在有较密切的关系 ,并与远端胃癌和低度恶性胃淋巴瘤的发生有关。所以 ,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诊断 HP有不同的方法 ,如尿素呼吸实验及血清学分析等 ,这些实验敏感性较差 ,且不能对胃的形态特征进行评价。在日常工作中 ,为了明确有无 HP感染常采用组织切片特殊染色法 ,即硝酸银法 (W- S法 )和 Giemsa染色法 ,然而 ,这些方法易造成胃的组织形态结构模糊不清 ,并且染色时间较长 ,故给临床病理诊断带来很大困难。为此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改良的DNA染色法检测支原体的效果。方法 使用无水乙醇为固定液和DAPI为荧光染料进行改良的DNA染色法,通过改变细胞接种浓度、细胞培养时间、接种支原体的浓度以及接种猪鼻支原体、口腔支原体和精氨酸支原体,观察支原体污染细胞进行DNA染色后的效果变化。结果 Vero细胞接种浓度在1.0×105个/mL时,DNA染色效果最好;支原体在传代培养5 d后进行DNA染色效果更好;接种支原体污染的细胞上清,胞核外有较少的蓝色荧光,而接种支原体污染的细胞培养物的胞核外可见大量的蓝色荧光;猪鼻支原体的DNA染色效果比口腔支原体和精氨酸支原体的DNA染色效果好。结论 改变细胞接种浓度、细胞培养时间、支原体浓度以及种类,都能观察到不同的DNA染色结果,从而证明改良的DNA染色法也能用于支原体DNA染色检查。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是(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是导致人类多种胃肠疾病的主要病因,通过多种毒力因子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鉴于目前幽门螺杆菌缺少商业化疫苗且多重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临床上对其根除效果不佳,因此,精准的检测技术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键,也是评估感染后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粪便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查、内镜检查、组织学病理检查、聚合酶链式反应及细菌培养,每种方法在临床上皆存在优点与局限性。目前,对于幽门螺杆菌检测的“金标准”尚无统一定论,因此本文重点综述当前应用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技术,分析其优点和局限性,并指明精准、快速且便捷的检测技术在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具备的优势,旨在为临床和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应用幽门螺杆菌的近缘菌猫胃螺杆菌感染的小鼠模型,验证了一个三联治疗方案(羟氨苄青霉素+次枸橼酸铋+灭滴灵)的抗菌作用,发现其对Hf的清除率为90%,与临床治疗Hp时的效果相似,说明该模型可用于活体筛检抗Hp药物,同时探讨了Hf与腺癌诱癌剂MNNG的协同致癌作用,发现经四个月共同作用后,单纯MNNG组与Hf感染在胃癌前病变发生率及反应细胞增殖的核仁形成区蛋白嗜银颗粒计数(Ag-NO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揭示螺杆菌属细菌感染的促癌作用可能是缓慢持久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真菌的病理切片改良革兰染色法。方法选取确诊真菌感染的组织蜡块,切若干空白片,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HE)、高碘酸-无色品红染色(PAS)、六胺银染色(GMS)、改良革兰染色后,比较改良革兰染色法的染色效果。结果改良革兰染色法的染色效果好,该法具有易操作、染色效果稳定等优点。结论改良革兰染色法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组织切片中的真菌,并且染色效果稳定,在检测组织中的真菌时可发挥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基因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引起人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原菌,同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Hp感染过程和其致病性的分子机理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根据其全基因组测序及基因功能解析结果阐述了Hp基因组中重要的结构特征,基因的表达调控方式,以及毒力相关基因在Hp感染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