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218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各段内膜形态改变,及hs-CRP水平检测。结果 2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hs-CRP含量为(13.28±2.39)mg/L。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各段内膜发现颈动脉斑块207例,动脉斑块率94.95%。结论 hs-CRP水平检测可以对急性脑梗死病情预后,颈动脉斑块性质有着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不同类型脂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0年8月间心血管病病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观察,收集其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肝肾功能及血脂等常规指标,检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通过统计分析Hs—CRP与不同类型脂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反应和颈动脉硬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将149例受试者分为急性脑梗死组71例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硬化组78例,抽取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送检甘油三酯、总胆同醇、C反应蛋白,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测量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结果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无症状颈动脉硬化组;急性脑梗死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明显高于无症状颈动脉硬化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呈正相关(r=0.240,P=0.044),无症状颈动脉硬化组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无明显相关性(r=-0.025,P=0.827)。结论 C反应蛋白水平和颈动脉中内膜厚度与急性脑梗死有关,联合血浆C反应蛋白检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初步预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 ,以探讨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按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定的脑梗死标准 ,随机选取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4年 8月 80例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其中男  相似文献   

5.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脑梗死(ACI)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86例ACI患者及88课题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课题(编号:2006-YB-214)例年龄相匹配的非脑梗死(NS)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各项指标及动脉硬化各项危险因素检测.结果 ACI组与Ns组比较,CRP(P<0.01)和LDL(P<0.05)水平明显升高;颈动脉斑决组与无斑块组比,CRP水平增高(P<0.05).颈动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比较,内中膜厚度(IMT)增加(P<0.01),NS组颈动脉IMT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ACI组,IMT厚度差异明显(P<0.05).与NS组比较,ACI组中等程度狭窄更常见(P<0.0 5).结论 CRP增高是导致颈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形成的重要标志物,因此,CRP可以作为预测ACI发展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时期我院住院治疗的非脑梗死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严重,并且以溃疡型斑块为主;轻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较轻,并且以高回声斑块为主。观察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患者的急性脑梗死病情越重,高敏C反应蛋含量越高。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可以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受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103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根据多普勒彩超有无检出颈动脉斑块分为有颈动脉斑块的观察组(n=64)和无颈动脉斑块的对照组(n=39),对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RP、脂蛋白A1以及B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和血糖水平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其水平在一定的程度上受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常娜 《中国医药指南》2012,(24):213-214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进展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实验组,同时期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同时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进展组患者CR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该组患者颈动脉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颈部血管斑块检出率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不稳定斑块的患者血CRP值明显高于稳定斑块者,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与颈动脉IMT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CRP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并且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正>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慢性血管炎症反应的结果,炎症因素贯穿整个过程。本研究探讨了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S 100钙结合蛋白A12(S 100A12)、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1对象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内科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住院的1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72h内入  相似文献   

10.
近来有研究显示C反应蛋白(CRP)可能是急性脑梗死(ACI)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为此我们检测了50例ACI患者血清中CRP的含量,以探讨CRP在ACI时的变化及不同药物对血清中CRP浓度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病例组:收集2005年12月至2006年9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住院,经CT/MRI证实的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脑梗死患者血糖与颈动脉内中膜(IMT)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131例脑梗死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脑DSA)的患者进行血糖分析,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糖尿病组颈总动脉IMT明显增厚,61例脑梗死糖尿病组查出颈动脉硬化粥样硬化斑块数135块,70例脑梗死非糖尿病组查出斑块数46块,2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T2DM并脑梗死患者血糖与颈动脉硬化呈正相关,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脑血管病一级及二级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发病3d内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24h内血清CRP水平进行测定,并与同期11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血清CRP比较,依病情轻、中、重程度不同,CRP异常率及含量依次增加(均为P<0.01)。治疗4周后,急性脑梗死患者CRP正常组的好转率80.77%,明显高于CRP异常组的57.35%(χ2=7.35,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CRP水平增高提示病情重、预后差。早期测定CRP有助于评估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白细胞介素-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CRP)及脂联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对40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确定性质。检测脑梗死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浆IL-18、CRP和脂联素的水平。结果 24例(60%)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斑块,16例(40%)无斑块;其中不稳定斑块17例(71%),稳定斑块7例(29%)。脑梗死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不稳定斑块组的IL-18、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及健康对照组。脂联素与IL-18、CRP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血浆IL-18、CRP与颈动脉硬化易损斑块并发的脑梗死有关;血浆低脂联素水平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设定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间段内91例健康体检者,设定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其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出现几率为83.5%,与对照组的37.4%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粥状斑块出现不稳定性,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平均含量存在明显上升趋势(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存在较为显著相关性,对于急性脑梗死疾病诊断治疗具有主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2007年8月至2008年9月,我院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对象为2007年8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90例,所有  相似文献   

16.
邓宇平  罗伟良 《河北医药》2013,35(6):847-848
目的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为试验组,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85例为对照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2组共178例受试对象颈动脉各个部分进行检测,通过超声结果判断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同时对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进行化验并计算出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84.09%)、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平均含量[(5.97±1.78)mg/L]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平均厚度[(1.57±0.23)mm]均显著增高;试验组内部进行对比发现,随着粥状斑块变得不稳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平均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颈动脉斑块性质明显相关,在急性脑梗死预防及诊治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形成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炎性反应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作为研究动脉硬化的指标已被广泛接受。本文通过检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与C反应蛋白(CRP)浓度,探讨颈动脉病变与CRP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李慧仙 《云南医药》2009,30(1):78-80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高,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回顾分析了128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28例均为我科2007年9月~2008年8月期间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男75例,女53例,年龄50~89岁,平均72岁。全部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lO年5月.2011年5月期间的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一时间段的无脑血管病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监测其斑块情况,颈动脉路外端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Hey水平,根据H吖水平将观察组中患者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组(A组)及正常半胱氨酸组(B组)。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ey以及IMT值均更高,且相对于B组中的患者,A组中患者的血清Hcv以及颈动脉路外端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值均更高(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cv值相较于无脑血管疾病患者更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C反应蛋白是敏感的炎性标志物,其血清水平的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1]).本研究通过对颈内动脉系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观察,进一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及血清CRP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