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阑尾根部坏疽穿孔手术时,阑尾残端的处理比较困难,若处理不当,术后容易出现肠瘘、腹腔脓肿等并发症.我院2004年9月-2009年9月共收治35例急性阑尾炎伴根部坏疽穿孔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4年以来,我们对阑尾根部严重感染或坏疽,不能行阑尾根部结扎、加内翻荷包缝合等难埋阑尾残端,采用电凝阑尾残端,盲肠内翻间断浆肌层缝合,加“8”字缝合法处理32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17~63岁。化脓性阑尾炎伴周围炎23例,坏疽性阑尾炎9例。1.2手术方法进腹找到阑尾,阑尾根部化脓或坏疽,以盐水纱布包绕阑尾周围,行吸除脓液及坏死组织。在阑尾系膜根部,即在较正常组织的较高处,离断并结扎阑尾系膜及阑尾动脉。必须注意牢固结扎阑尾动脉。在阑尾根部切除阑尾并吸除脓液及坏死组织,局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阑尾坏疽穿孔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我院78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阑尾坏疽穿孔86例。结果:除4例因阑尾根部较为严重坏疽,回盲部处理不理想而放置腹腔烟卷引流以观察有无粪漏之外,无1例因未放置腹腔引流管而并发腹腔脓肿。结论:说明急性阑尾炎穿孔只要术中脓液擦洗干净、阑尾残端处理满意、选用有效抗生素,术后无需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提出式荷包包埋法、腹腔镜下丝线打结法和可吸收夹夹闭法处理阑尾根部的效果。方法:选择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00例,随机分为提出式荷包包埋法组(提出式组)60例、腹腔镜下丝线打结法组(打结组)70例和可吸收夹夹闭法组(可吸收夹组)70例。观察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提出式组住院费用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打结组和可吸收夹组(P〈0.05,P〈0.01),打结组又显著低于可吸收夹组(P〈0.05)。提出式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打结组和可吸收夹组(P〈0.05),打结组和可吸收夹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3种方法处理阑尾根部均安全可靠,可根据患者腹壁厚度、炎症粘连程度、阑尾位置、阑尾根部水肿,以及患者经济状况、术者腹腔镜下操作熟练程度来决定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双源CTA诊断外伤性髂外静脉瘤并股动静脉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5岁,8年前不慎摔伤右侧大腿根部,经当地医院给予包扎缝合处理,约半年后发现右侧大腿根部触及一大小约2 cm×2 cm包块,未作任何治疗.1个月前出现右下肢肿胀、疼痛,呈撕裂样,放射至整个下肢,运动后疼痛、肿胀加重.体检: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陈旧性瘢痕,右下肢明显肿胀,张力略高,浅静脉未见明显曲张,右大腿根部前侧可触及一约2 cm×3 cm大小的包块,质软无压痛,可触及震颤,闻及吹风样杂音,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皮温、皮色正常.  相似文献   

6.
1997年以来,我院外科施行阑尾切除术 134例,其中坏疽、穿孔性阑尾炎 28例,占 20 9%。术后无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粪瘘等并发症。根部坏疽、穿孔伴严重盲肠壁炎症的急性阑尾炎,是阑尾切除术后发生粪瘘的重要原因 [1, 2],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我们在术中、术后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获得满意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8例,男 20例,女 8例;年龄 12~55岁,平均 41. 2岁,全部病例均于发病 48h后就诊,入院时局限性腹膜炎征象明显。1. 2 手术方法 全组病人入院后均行阑尾切除。 ( 1 )常规切除阑尾后,阑尾根部用粗丝线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S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9例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MS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曲面重建技术(CPR)分析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并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阑尾增粗82例,阑尾壁增厚38例,阑尾粪石43例,阑尾周围脂肪间隙"条纹征"80例,阑尾周围脓肿12例,阑尾穿孔18例,盲肠壁增厚与阑尾开口形成"箭头征"16例,右侧腰大肌肿胀模糊不清15例,腹腔积液20例,合并肠梗阻8例,阑尾无明显异常3例,CT诊断正确96例,诊断符合率为97%。结论 MSCT薄层扫描结合MPR/CPR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同时可以提高鉴别诊断能力,可作为急性阑尾炎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认识CT征象 ,帮助预测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失败可能性及手术方式的转变。方法 :2 3 4例患者均行术前的CT检查和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其中有 2 6例需转而行开放式阑尾切除术。手术方式的转变与以下CT表现有关 :阑尾的位置、阑尾结石、阑尾基底部盲肠壁的增厚、淋巴结肿大和阑尾的直径。炎症程度可分为 6级标准 :0级 ,正常阑尾 ;1级 ,可能异常的阑尾 (直径达 6mm但无其它异常 ) ;2级 ,异常阑尾 (直径大于或等于 6mm并伴有管壁的强化 ) ;3级 ,被脂肪包绕的异常阑尾 ;4级 ,被脂肪和液体包绕的异常阑尾 ;5级 ,炎性包块或脓肿。用t…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77岁 ,因右侧腹股沟区肿物 2d ,于2 0 0 3- 0 1 - 0 6入院。查体 :体温 36 .4℃ ;脉搏 80次 /分 ;呼吸 1 8次 /分 ;血压 1 1 0 / 6 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未见胃肠型 ,全腹无压痛、反跳痛 ,肝、脾未触及 ,肠鸣音无异常。右腹股沟区有一约 5cm× 4cm× 2cm肿物 ,边界清、质中、可活动 ,根部有蒂 ,轻压痛 ,不能回纳。血常规无异常。入院第 2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侧股疝修补术。术中见疝囊为增厚的腹膜 ,其内为大网膜包裹阑尾 ,阑尾呈坏疽 ,遂切断腹股沟韧带扩大切口行阑尾切除术。结扎疝囊并用灭滴灵冲洗切口后…  相似文献   

10.
张天成  张玉涛 《人民军医》2006,49(4):247-248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38岁,因右下腹痛1天,以急性阑尾炎入院.查体:心肺正常;右下 McBurney 点压痛(+),反跳痛(+),轻微肌紧张;直肠指诊未触及包块.白细胞19.8×109 /L,中性0.96.腹部 B 超、X 线片均未见异常.拟诊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距阑尾根部约2 cm 处盲肠右侧壁,有一长1.5 cm 白色异物刺破盲肠壁,周围大网膜包裹,腹腔内少量渗液;阑尾无充血、肿大,色质正常.止血钳夹出一长3 cm 的白色月牙形硬质物,后证实为鱼刺,在盲肠壁破孔处用1号线行荷包缝合,阑尾未做处理.术后治愈出院.随访1年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归纳近年我院开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aparoscopie appendectomyLA)的实用技巧。方法2010年12月~2014年2月采用全身麻醉方式、改良三孔法或四孔法操作、阑尾系膜电凝剥离、阑尾根部丝线结扎、自制标本袋阑尾取出等改良操作行 LA 95例。结果除1例中转开腹外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25~120 min,平均40 min。术后病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9例。慢性阑尾炎8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5例。术后随访2~12个月无并发症。结论改良LA治疗阑尾炎经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病例男,42岁。于10h前将轴承套入阴茎根部,随后发现阴茎肿胀,疼痛,不能取下轴承,伴排尿困难。查体:膀胱区充盈,轴承内径17mm,厚10mm,嵌顿于阴茎根部,无法活动,阴茎高度充血肿胀,直径45mm,呈乌黑色,  相似文献   

13.
回肠系膜内阑尾1例报告于桂林,于汀,夏士滨,蒋英姿阑尾炎是普外临床常见病.阑尾根部通常位于四百部三条结肠带的汇集点,而其远端的位置常不恒定,各级专业文献上常有手术中寻找到特殊形状、位置阑尾的病例报告’‘一、本文报告1例回肠系膜内阑尾。本文作者查阅19...  相似文献   

14.
阑尾是位于盲肠末端较细的管状结构组织,正常阑尾超声检查不易显示,但在阑尾发炎时,阑尾肿胀、积脓,周围有渗出物等,能较明显地显示阑尾的增粗影像,目前,作为术前诊断方法,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已被肯定。现就作者收集整理的,经超声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炎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朱乐华  刘静 《人民军医》2001,44(7):430-431
1 病例报告患者男 ,32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呕吐 6h入院。既往无类似发作史。体温 38 4℃ ,脉搏 97/min ,腹平 ,右下腹压痛、反跳痛 ,轻度肌紧张 ,肝浊音界存在 ,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 ,术中见阑尾体部、根部充血 ,水肿明显 ,直径约 1 2cm ,尖端与 2cm× 2cm× 2cm大小胶冻样包块相连。稍分离尖端 ,包块即破裂 ,溢出黄色胶冻物 ,无气味。保护好手术野 ,逆行切除阑尾 ,包埋残端后 ,将阑尾及粘液包块一并完整切除。术后抗炎等处理 ,术后 7d拆线 ,痊愈出院。术后病理示 :急性阑尾炎并阑尾尖…  相似文献   

16.
环状阑尾并急性阑尾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6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8h入院,入院时进行体查右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血象升高。超声表现:右下腹阑尾增粗,直径约0·8cm,呈环状,周长约8cm,阑尾两端均与盲肠相连,无游离端(图1),超声诊断为环状阑尾并急性阑尾炎。遂行阑尾切除术,沿结肠带找到回盲部,继而找到阑尾根部,但其远端并不游离,证实为环状阑尾,遂行逆分离其至远端,见其远端与盲肠相连,血管钳探之,有腔与盲肠连图1环状阑尾并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图1a示阑尾呈环状图1b示阑尾两端均与盲肠相连(箭头示)通,将其切除,术后恢复好。病理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讨论:环状阑尾为临床所…  相似文献   

17.
正常阑尾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阑尾的MRI表现,为进一步诊断阑尾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134名受检者进行阑尾MRI检查,获得T1加权(TSE序列)、DUAL/FFE序列、T2加权(TSE)、T2抑脂(SPIR序列)、单次激励梯度回波(@sB-TFE)序列图像,重点观察阑尾的位置、大小、形态、信号.结果 正常阑尾显示率为76.9%(103/134),阑尾根部距回盲瓣的距离约2 cm,直径约5 mm,长约1~9 cm,壁厚约1~2 mm,表现为:带状、索状等T1、等T2信号影,腔内无积液.结论 MRI可作为检查阑尾方法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阑尾炎的MS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急性阑尾炎的MSCT征象。结果:44例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9例,伴粪石7例,MSCT示阑尾外径增宽,管壁略肿胀,边缘不清;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9例,伴粪石12例,穿孔4例,MSCT示阑尾外径明显增宽,管壁肿胀,管腔内积液,并发阑尾穿孔时管壁连续性中断;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6例,伴粪石14例,穿孔14例,MSCT示阑尾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周围有积液积气,邻近盲肠壁增厚,边界模糊。结论:儿童急性阑尾炎有一定的CT特征,可为制订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诊断高位急性阑尾炎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CT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我院20例经手术证实的高位急性阑尾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CT资料。结果:20例中,5例阑尾根部位置平脐;11位于脐上;4例位于脐下,但其头部向后上走行至肝脏下方。CT表现为阑尾增粗20例,阑尾积液13例,阑尾结石12例,阑尾周围炎性渗出14例,阑尾炎性包块3例,阑尾穿孔2例,盆腹腔少量积液3例。结论:临床上对不典型右上腹或中上腹部疼痛患者应考虑高位阑尾炎的可能,及早行CT检查有助于高位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以减少并发症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 1992年 1月~ 2 0 0 2年 3月对二类海岛以下居民以及舰船员 (三类岛舰船员在港期间发病除外 )的阑尾周围脓肿共 12 8例施行一期手术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本组患者 12 8例 ,男性 82例 ,女性 4 6例 ,年龄 11~72岁 ,其中 18~ 6 0岁 86例 ,占 6 7.2 %。发病时间至手术时间最短 3d,最长 18d,平均 (6 .8± 2 .3) d。2 .术中情况与治疗经过 :阑尾被大网膜包囊形成脓肿84例 ,占 6 5 .6 %。阑尾与侧腹膜、肠壁间形成脓肿 4 4例 ,占34.4 %。阑尾已穿孔 5 4例 ,占 4 2 .2 %。脓液 30~ 10 0 0 ml。阑尾根部能结扎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