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肺结核患者的GSTs(rs1045642)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标准治疗方案治疗后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AT-DIL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诊断为肺结核的住院治疗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芯片杂交技术测定GSTs基因GSTM1、GSTT1、GSTP1的基因型.依据是否发生肝损伤,分为试验组(肝损伤组)27例和对照组(未发生肝损伤组)67例,收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GSTM1、GSTT1、GSTM1&GSTT1、GSTP1基因多态性与AT-DILI的相关性.结果 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P1的AA型、AG型、GG型基因多态性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型与AG+GG型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P1(rs1695)基因多态性是AT-DIL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谷胱苷肽转硫酶M1、T1、P1(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多态性和吸烟饮酒习惯与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直肠癌患者210例,人群对照439例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以多重PCR技术检测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PCR-RFLP技术检测GST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第105密码子A→G).结果: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GSTP1 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与GSTP1 A/A基因型携带者相比,G/G基因型者发生直肠癌的危险性无显著升高,调整OR值为1.11(95%CI:0.77~1.60).结论: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多态性与直肠癌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家族中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早期治疗反应和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筛选ALL患者98例,采用多重PCR技术分析GSTT1?GSTM1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早期治疗反应和发生化疗毒副作用的差异?结果:GSTT1基因缺失型患者早期治疗反应较GSTT1基因非缺失型患者好(OR=3.35,95%CI:1.05~10.73,P=0.041),GSTT1和GSTM1基因双非缺失型患者发生早期治疗反应差的风险明显高于GSTT1和GSTM1任一基因缺失型及双缺失型(OR=5.73,95%CI:1.73~18.95,P=0.004)?GSTM1基因缺失型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及感染的风险高于GSTM1基因非缺失型患者(P < 0.05),GSTT1和GSTM1基因双缺失型患者发生肝功能异常及感染的风险明显高于两基因非双缺失型患者(P < 0.05)?结论:GSTT1和GSTM1基因型与ALL患者早期治疗反应及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关,GSTT1和GSTM1基因型有助于指导ALL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重PCR技术同时分析GSTM 1,GSTT 1,GSTP 1基因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时分析GSTM1,GSTT1,GSTP1基因分型的简捷、快速且准确的方法,[方法]利用GSTM1,GSTT1基因扩增产物无BsmA Ⅰ酶切位点,GSTP1基因具有BsmA Ⅰ酶切位点的特点,采用多重PCR方法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同时对GSTM1,GSTT1,GSTP1基因进行分型,并分别与普通PCR技术的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多重PCR技术基因分型结果与普通PCR方法完全一致,300名韩国大学生的血样分型结果示GSTM1基因缺失型占53.3%,GSTT1基因缺失型占54.7%,GSTP1基因型为lie/Ile型占62.0%,Iie/Val型占34.3%,Val/Val型占3.7%,I1e基因出现频率为79.2%,Val为20.8%。[结论]多重PCR技术可用于N时分析GSTM1,GSTT1,GSTP1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5.
刘新兰  赵艳姣  黄英  姜敏 《宁夏医学杂志》2014,(4):301-304,I000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谷胱甘肽转硫酶M1 (GSTM1)、谷胱甘肽转硫酶T1(GSTT1)和谷胱甘肽转硫酶P1(GSTP1 rs1695)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并分析其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重PCR技术(M-PCR)和高分辨融解曲线技术(HRM)分析25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GSTM1、GSTT1和GSTP1 (rs 1 695)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252例乳腺癌患者中,108例(42.9%)为GSTM1(+),144例(57.1%)为GSTM1(-);178例(70.6%)为GSTT1(+),74例(29.4%)为GSTT1(-);143例(56.7%)为GSTP1(rs1695) AA基因型,102例(40.5%)为GSTP1(rs1695) AG基因型,7例(2.8%)为GSTP1(rs1695) GG基因型.经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证实本研究入组病例GSTP1(rs1695)基因具有群体代表性(P>0.05);8例Cerb-B-2(2+)和(2+→3+)者未行FJSH检测予以剔除,其中Luminal型占63.1% (154/244),三阴型占22.1% (54/244),Her-2过表达型占14.8% (36/244);GSTT1(-)在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人群中的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STM1和GSTP1(rs1695)基因多态性在各分子分型的乳腺癌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T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有关,GSTT1(-)在三阴型乳腺癌中缺失率较低,其基因多态性可为分子分型下乳腺癌的异质性提供合理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甘肃省围孕期女性环境毒物代谢相关基因位点多态性分布特征,筛选基因突变高危人群,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方法 纳入1 389例于2018年6月-2019年7月行孕前咨询或孕早期初次孕检的女性,对环境毒物代谢酶基因CYP1A1、GSTM1、GSTT1、GSTP1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甘肃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上述环境毒物代谢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 CYP1A1 Ile462Val基因位点杂合突变基因型AG频率为34.0%,纯合突变基因型GG频率为5.2%;GSTP1 A313G基因位点杂合突变基因型AG频率为34.1%,纯合突变GG基因型频率为4.6%;GSTM1和GSTT1缺失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56.5%、43.3%;同时携带GSTM1和GSTT1缺失基因型频率为23.7%。汉族和少数民族的GSTM1、GSTT1、GSTP1基因型频率分布相似(P> 0.05),甘肃省不同地区围孕期女性的GSTM1、GSTT1、GSTP1基因型频率分布相似(P>0.05)。结论 甘肃省围孕期女性细胞色素P450基因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系相关基因位点突变型或缺失型略高于其他地域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 转移酶系 (GSTs)中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COPD患者 14 6例 ,健康吸烟对照组 10 9例。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 ,运用SPSS10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COPD组和对照组的GSTM1纯合缺失型分别为 5 8 9%和 5 2 3% ,GSTT1纯合缺失型分别为 4 5 2 %和4 5 0 % ,GSTM1和GSTT1同时纯合缺失型分别为 2 7 4 %和 19 3% ,三种基因型两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经调整年龄、性别及吸烟指数后 ,COPD组和对照组三种基因型比例差异仍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未发现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相关 ,未发现两个基因之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前列腺癌风险关系.方法收集重庆地区前列腺癌血标本81例,50岁以上对照组血标本90例,从外周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GSTM1及GSTT1无效基因型分布频率.结果 GSTM1无效基因型在前列腺癌和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 54.3%、44.4%,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197,OR=1.486,95%CI为0.813~2.718);GSTT1无效基因型在前列腺癌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53.1%和53.3%,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974 ,OR=0.99,95%CI为0.543~1.807);GSTM1无效基因型合并GSTT1无效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频率为30%.13.3%,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34,OR=2.314,95%CI为1.054~5.076).结论 GSTM1无效基因型合并GSTT1无效基因型与重庆地区前列腺癌发病明显关联.GSTM1、GSTT1无效基因型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间无明显相关.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分期、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系 (GSTs)基因多态性对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检测 5 7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上GSTs基因多态性。以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获得不同GSTs基因多态性对象肺癌治疗的生存结果 ,并用Kaplan 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探讨GSTs基因多态性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GSTT1空白型基因与死亡的RR为 1.73,GSTT1和GSTM1均呈空白型基因的肺癌患者死亡的RR为 1.77,其中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的RR为 2 .4 7。结论 GSTT1、GSTT1合并GSTM 1空白型基因与肺癌化疗后较低的生存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国北方汉族人口谷胱甘肽 -S -转移酶M1、T1 (GSTM1、GSTT1 )的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 样本为 60名唐山地区汉族人口 ,采用多重等位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分析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结果 GSTM 1缺失型和GSTT1缺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33 .3 %和 1 1 .7% ,同时具有GSTM 1缺失型和GSTT1缺失型的个体频率为 1 .7%。结论 唐山地区GSTM1、GSTT1基因呈多态性分布 ,其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不同于其他种族  相似文献   

11.
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毒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Ml、Tl及N-乙酰化转移酶1(NAT1)基因多态与肝炎肝硬化、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易感性.方法:采用多重PCR和PCR-RFLP技术,检测60例肝细胞肝癌(病例组),66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和73例乙肝标志物阴性的健康人(对照组)GSTM1、GSTT1和NAT1基因多态性.结果:GSTM1空白基因型在对照组中的频率显著低于肝癌组(x2=7.16,P<0.01),GSTT1空白基因型、NAT1快代谢型在三组研究对象间的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GSTM1空白/GSTT1空白/NAT1快代谢联合基因型在肝癌组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5.98,v=7,P<0.05),具该联合基因型且HBV阳性的个体患肝癌的危险性升高了2.5倍(OR=2.49,95%CI=1.12-5.53).结论:GSTM1空白基因型与肝癌的发生有关,GSTM1空白/GSTT1空白/NAT1快代谢联合基因型且HBV阳性的个体患肝癌的危险性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2.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GST基因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T1(GSTT1)和M1(GSTM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52例IM患儿和60名健康儿童进行多重PCR技术检测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儿童IM发病的关系.结果 IM组和对照组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GSTT1(-/-)]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9.62%和43.3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7.231,P<0.05);携带GSTT1(-/-)基因型儿童发生IM的风险是携带GSTT1非纯合缺失基因型[GSTT1(+/+)或(+/-)]儿童的1.931倍[比值比(OR)=1.931,95%可信区间(CI):1.038~2.894].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GSTM1(-/-)]的分布频率在IM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基因型联合分析显示:携带GSTT1(-/-)与GSTM1(-/-)联合基因型的儿童,其IM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OR=2.691,95%CI:0.902~6.127).结论 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可能是儿童IM发生的重要危险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壮族人群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探讨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为68例肺癌患者,对照组为同时期70例呼吸系统非肿瘤疾病住院患者,用PCR及复合PCR技术判定基因型,分析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临床相关因素关系.结果:①广西地区壮族非肺癌人群GSTM1、GSTT1基因缺陷频率分别为55.71%和48.57%.②GSTM1和GSTT1基因缺陷型在肺癌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69.12%,55.71%和66.18%,48.5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GSTM1、GSTT1基因联合缺陷型在肺癌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50.0%和27.14%,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34).④GSTM1、GSTT1基因型分布频率与肺癌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①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在广西壮族非肿瘤人群与广西地区正常汉族人群之间无差异.②GSTM1、GSTT1的单一基因缺陷型不增加患肺癌的危险,而两者联合缺陷时可能与肺癌易感性相关,同时携带GSTM1(一)、GSTT1(一)的患者易患肺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2518位点功能多态性在山东省汉族群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狼疮肾炎(LN)中的表达.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72例SLE病人及59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MCP-1基因多态性.结果 对照组A/A型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SLE患者组(P=0.001),A/G型(P=0.024)、G/G型(P=0.020)多见于SLE患者.与无狼疮肾炎SLE患者相比,患狼疮肾炎的SLE患者较常见基因型为A/G(P=0.024) 和G/G(P=0.015)型基因型.相反,无狼疮肾炎的SLE患者65%基因型为A/A型,而患狼疮肾炎的SLE患者仅19%基因型为A/A(P=0.000).结论 山东省汉族群体患SLE的患者MCP-1基因型为A/G或G/G者易发生狼疮肾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硫酶(GSTs)P1基因型与湖北汉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在270例UC患者和623例正常对照中,先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GSTP1基因多态性;然后随机选取65例UC患者和9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空腹血浆GSTpi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STP1(VaL/VaL)基因型频率在UC患者中明显增高(48.89%比34.35%,P=0.0004)。进一步根据UC临床症状分层分析,在远端结肠炎患者中GSTP1(VaL/VaL)基因型的分布频率高于广泛结肠炎(57.64%比29.27%,P=0.001);而GSTP1突变基因型与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无关(29.54%比45.46%,P=0.065)。与UC患者相比较,正常对照组中血浆GSTpi水平明显增高[(42.37±22.47)mmol/L比(65.40±51.59)mmol/L,P=0.009]。结论:突变的GSTP1基因型及血浆GSTpi水平与湖北汉族UC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焦炉工多环芳烃类物质不同职业暴露水平及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其肝脏功能损伤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某焦化厂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焦炉位置作业及GSTM1、GSTT1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肝脏功能损伤发生情况.结果:焦炉工焦炉作业位置越高,其肝脏功能损伤发生率越高(x2 =9.211,P<0.05).GSTM1(-)、GSTT1(-)基因型个体肝脏功能损伤率显著高于GSTM1(+)、GSTT1(+)基因型个体(x2=5.372,P<0.05).焦炉工尿1-OHP水平每升高1μmol/mol Cr,肝脏功能损伤的发生增加0.497倍(P<0.05).结论:焦炉工肝脏功能损伤的发生与多环芳烃职业暴露存在密切联系;焦炉工GSTT1、GSTM1基因全缺失型个体较易发生肝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GSTT1、GSTP1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回族贲门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110例贲门癌患者和220例健康个体为对照,以PCR技术检测GSTT1基因缺失,PCR-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检测GSTP1基因105位密码子基因多态.结果 GSTT1(-)基因型和GSTP1基因的GG基因型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携带GSTT1(-)、GSTP1* GG基因型的个体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GSTT1(-)基因型及GSTP1*GG基因型是宁夏回族贲门癌发生的危险因素.GSTT1及GSTP1基因105位密码子基因多态在宁夏回族贲门癌的发生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对贲门癌的发病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GST基因多态性与GST酶活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基因多态性与GST酶活力的关系,为深入了解砷中毒的致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130例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和14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多重PCR)检测GSTM1、GSTT1基因缺失;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GSTP1 Ile105Val、GSTO1 Ala140Asp、GSTO2 Asn142Asp基因多态性;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力,并分析上述基因多态性与GST酶活力的关系.结果:GSTT1基因缺失基因璎、非缺失基因型以及GST02 Asn142Asp基因Asn/Asn、Asn/Asp、Asp/Asp基因型,在砷中毒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砷中毒患者GST酶活力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砷中毒组和对照组GSTO1 Ala140Asp基因不同基因型间的GST酶活力有差异(砷中毒组P>0.05,对照组P<0.05);未发现GSTM1、GSTT1、GSTP1 lle105Val、GSTO2 Asn142Asp多态性与GST酶活力有关.结论:GS-T01 Ala140Asp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的GST酶活力,其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1,GSTM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T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211例汉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以及422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标本(对照组),并根据诊断标准将PACG组分为急性(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和慢性(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并采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PCR)技术检测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结果 GSTT1缺失基因型在PACG组中分布频率为53.1%,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53.8%,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x2=0.028 6,P=0.866);将PACG组分为APACG组和CPACG组后,GSTT1缺失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6.3%和55.4%,APACG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x2 =0.126 7,P=0.722),CPACG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0.036 2,P=0.849).在PACG组中GSTM1的缺失基因型的频率为58.3%,对照组中GSTM1缺失基因型的频率为56.3%,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06 3,P=0.650).GSTM1在APACG组以及CPACG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1.1%及56.3%,APACG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7 9,P=0.867);CPACG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 =0.006 4,P=0.936).此外,将GSTT1和GSTM1基因型联合进行分析,发现其4种基因型在各个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比较中都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重庆地区的中国汉族人群中,未发现GSTT1缺失基因型和GSTM1缺失基因型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易感性相关,联合比较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易感性,也未发现明显相关性,而且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分类也不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代谢酶基因GSTM1、GSTT1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广西壮族结直肠癌患者130例和健康人100例的GSTM1、GSTT1基因缺失的分布频率,以非条件性Logistic 回归模型分别对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状况进行校正后计算优势比(OR)及95% CI.结果:在结直肠癌组和健康对照组,GSTM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为45.4%、42.0%,GSTT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5%、4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 =0.620;x2=0.281,,P=0.572).按照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状况校正后,这种差异性仍然无统计学意义(x2=0.267,P=0.615;x2=0.290,P=0.564).进一步联合分析提示:与同时携带GSTM1(+)和GSTT1(+)的个体比较,同时携带GSTM1(-)和GSTT1(-)的个体患结直肠癌的OR为0.896 (95% CI =0.60~1.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按照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状况校正后,这种差异性仍然无统计学意义(ORa=0.902,95% CI =0.58~1.49,Pa=0.78).结论:广西壮族GSTM1与GSTT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可能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