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舌骨上肌与喉内肌的同步肌电生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犬的舌骨上肌(二腹肌前腹、后腹,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与喉内肌(环杓侧肌和环杓后肌)进行同步肌电图研究。方法检测13只犬同步肌电图。结果①呼吸时环杓侧肌在呼气相放电,余各肌在吸气相放电。深呼吸时诸肌放电强度增加。②吞咽时诸肌和环杓侧肌呈同步放电。环杓后肌肌电抑制,间歇期可见肌电位发放。③发音时二腹肌前腹、后腹和环杓侧肌呈同步性密集型放电,环杓后肌在发音过程中持续放电,动作电位出现时间较迟。茎突舌骨肌和颏舌骨肌无明显肌电活动。结论①发音及吞咽时下颌舌骨肌与环杓侧肌同步且相似,可作为重建声门内收功能的备选肌肉;②吸气时颏舌骨肌与环杓后肌同步且相似,可作为重建声带外展功能的备选肌肉。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9岁。因右耳廓上方无痛性肿块5个月入院。发病以来,局部无任何不适,亦无身体其他部位不适。体检:右耳廓前上方局部隆起,有一约3.0cm×2.5cm×1.5cm大小肿块,质软、边界不清、无压痛、有液性感,余无异常。入院后B超示:右颞部软组织局限性增厚,局部穿刺细胞学检查未见恶性细胞,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X线胸片等检查未见异常。结合病史、体征、B超及穿刺细胞等检查,考虑肿块可能为良性病变,属颞肌玻璃样变性可能,在局部麻醉下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为暗红色的肌肉组织及包裹于其内的暗红色血液,无明显边界,怀疑可能为血管…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测试不同头位状态下的胸锁乳突肌肌电和颈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分析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与cVEMP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量化后的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对cVEMP的影响.方法 选取无耳疾史、听力和前庭功能正常、经cVEMP测试波形分化良好的健康青年人30名(60耳),分别记录在不同向对侧偏向头位(与矢状位呈90°、60°、45°和30°)下的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和cVEMP,分析量化后的表面肌电与cVEMP振幅和潜伏期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VEMP的P1和N1的总体潜伏期分别为(12.50±2.39)ms和(19.79±3.16)ms,不同头位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86和0.52,P值分别为0.46和0.67).不同头位下的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6.63,P<0.01),cVEMP的P1-N1振幅随头位及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的变化而变化,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F=55.47,P<0.01).将多次不同肌电下记录到的cVEMP振幅与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进行线性拟合模型检验,拟合函数为Y=0.769X(r2 =0.591,校正r2=9.590).结论 cVEMP的潜伏期与胸锁乳突肌肌电大小无关,而cVEMP振幅与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存在明显的正线性相关.选择合适的头位记录cVEMP,特别是量化肌电与振幅的关系,将有利于增强cVEMP临床应用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在喉气管重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采用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行喉气管狭窄重建术3例,修复气管壁缺损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19~45(平均26.5)岁。其中高位气管切开术后狭窄2例,车祸致颈外伤环状软骨弓骨折1例,甲状腺癌侵犯气管2例。手术...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2岁。无明显原因颈部右侧胀疼痛,口服少量抗生素后疼痛缓解,多方治疗效果不佳。咳嗽,转头或用力时肿块出现,扪诊时肿块时有时无,肿块不随吞咽活动,体位试验阴性,右侧胸锁乳突肌质地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肩胛舌骨肌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理,探讨其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1991~2003年收治的19例肩胛舌骨肌综合征的诊治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例肩胛舌骨肌综合征患者(18例成人,1例2岁婴儿)中左侧肿块12例,右侧肿块7例,未见双侧同时肿块。18例成人采用分离松解肌肉之粘连,同时行肩胛舌骨肌下腹切断或/和部分切除(其中1例行下腹全程切除)的治疗方法,全部治愈。得到随访的14例未见复发。1例婴儿采取观察方式。结论对肩胛舌骨肌综合征患者,只要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就会减少误诊,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手段,通过手术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颈部肌炎2例     
例1男,42岁,反复颈前区肿胀、疼痛13年,再发10d,于2003年4月9日入院。体检:全身一般情况尚好,颈前舌骨下触及一肿块,约3.0cm×4.0cm×5.0cm,与皮肤粘连,活动差。超声波检查提示:颈前囊性占位。诊断:颈前区肿块性质待查;甲状舌管囊肿可能。4月10日在局部麻醉下行肿块切除,术中见肿块与皮肤粘连紧,位于颈阔肌与颈前肌间,无明显囊壁,完整切除肿块,剖开为一梭形腔。病理报告:(颈前)间质性肌炎。术后情况良好,随诊3年,无复发。例2男,54岁,发现右颏下一肿块1个月余,无疼痛及发热,于2005年4月7日入院。检查:全身一般情况好,右颏下较膨隆,触及一肿块…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应用副神经-胸锁乳突肌蒡瓣植入环杓后肌的动物实验,使失神经支配的环杓后肌重新获得功能,探索治疗喉返神经麻痹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副神经-胸锁乳突肌蒂瓣有实际应用价值。肌电图检查再生神经的动作电位恢复对声带活动的观察意义不大。组织学检查可见到神经纤维再生。要恢复呼吸与发音功能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腭肌阵挛性客观性耳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鸣是较常见的一种症状,根据是否能被患者之外的人感知或记录到,分为主观性和客观性耳鸣,大多数是主观性的,客观性少见。客观性耳鸣是指能被患者及他人感觉到的  相似文献   

12.
人喉外肌肌电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4号肌电图对7例声麻痹患者12例各喉外肌肌电图与健侧甲杓肌(TAM)肌电图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发音时,各喉外肌均呈与TAM基本同步的密集放电,音量大放电强。发音条件一致时,诸喉外肌的放电不因发不同的元音而不同。②吞咽及咳嗽时诸喉外肌均呈密集型强放电,但较TAM提前约100及500ms,屏气时诸喉外肌均呈与TAM基本同步的密集型放电。③深吸气时诸喉外肌也放电,但放电强度低于发音及各种喉括约活  相似文献   

13.
食管上括约肌区神经肌电检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肌电图检查法测定食管上括约肌区的肌肉在吞咽过程中的电生理变化。证实了环咽肌和咽下缩肌在吞咽活动中呈现典型的电生理规律性变化,是食管上括约肌区行使正常功能的基础。同时测定了喉上神经及下迷走神经运动支对该区肌肉的支配情形,以及吞咽困难病例的肌电图病理改变。提示本检查可为临床上吞咽功能的、吞咽困难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环杓后肌解剖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环杓后肌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的研究资料进行综述,证明该肌在呼吸、发音和语吾功能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应用副神经。胸锁乳突肌蒂瓣植入环杓后肌的动物实验,使失神经支配的环杓后肌重新获得功能,探索治疗喉返神经麻痹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副神经-胸锁乳突肌蒂瓣有实际应用价值。肌电图检查再生神经的动作电位恢复对声带活动的观察意义不大。组织学检查可见到神经纤维再生。要恢复呼吸与发音功能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失喉返神经支配对人喉内收肌和外展肌肌纤维形态学的影响规律,为临床晚期喉返神经修复的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内收肌取自环杓侧肌,外展肌取自环杓后肌,人正常环杓侧肌和环杓后肌作为正常对照组(各7例),失神经支配组按喉返神经损伤的不同时限分组:38例环杓后肌中,0.5~1年组7例,>1~2年组10例,>2~3年组8例,>3~6年组8例,>6年组5例;29例环杓侧肌中,0.5~1年组7例,>1~2年组6例,>2~3年组6例,>3~6年组6例,>6年组4例。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失喉返神经支配后喉内收肌和外展肌肌纤维截面积和胶原结缔组织截面积的变化。结果:随着失神经时限的延长,肌纤维的截面积逐渐缩小,而胶原纤维截面积逐渐增加。①环杓侧肌失神经0.5~1年组、>1~2年组、>2~3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神经>3~6年组肌肉/胶原截面积比下降最为明显,与失神经>2~3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环杓后肌正常对照组与失神经0.5~1年组、>1~2年组、>2~3年组、>3~6年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环杓侧...  相似文献   

17.
例1,患者女,12岁,2013年7月12日以"视术后仍内斜7年"收入院。病史:7年前因"先天性内斜视,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在外院行"双眼下斜肌断腱术,双眼内直肌退后术联合右眼外直肌缩短术",术后基本正位。出院3个月复查出现内斜,近2年来内斜明显加重,故来我院诊治。入院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12,-1.75=1.0;左眼0.3,+3.00DS=0.6;双眼前后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疗效好、易掌握、适宜治疗下斜肌功能过强(IOOA)病例的简便术式并全面评价其疗效.方法:依次将IOOA 1+~≥4+162只眼下斜肌附着点前缘移位于巩膜表面Fink点、直肌中间点、Elliott点及Elliott前点.119例、162只眼随访均≥1年,平均为4年10个月.结果:治愈和好转各55例,总有效率为92.4%.21.1%的单侧手术眼发生假性Brown综合征并呈相关表现,且与上斜视过矫关系密切.粘连综合征及术眼睑裂变小各2例.一侧移位术后表现双侧隐蔽性上斜肌麻痹(BMSOP)13例,术后1年疗效趋于稳定.结论:此手术适用于治疗IOOA病例.单眼手术者要倾向保守且要注意BMSOP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因“声嘶1年余”于2002年7月22日收入住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低沉、不能发高音,病程中无明显呛咳。入院时检查:瘦高体型,颈部触诊右侧环甲肌处较左侧薄弱,环甲间隙稍宽;测声时(最大发声时程)为5—6秒;纤维喉镜检查见:右侧声带呈弧形,发音时左侧声带较右侧声带稍伸长,后连合稍偏向右侧,声门裂及后连合处留有缝隙,吸气时双侧杓状软骨运动正常。入院诊断:喉上神经麻痹(右)。  相似文献   

20.
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修复颈段气管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修复颈段气管缺损的方法。方法:对13例恶性肿瘤侵犯颈段气管及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切除肿瘤及受累气管壁后利用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修复气管壁缺损。结果:13例患者中,气管切开患者为10例,9例分别于术后1~5个月拔除气管套管,1例因声门区狭窄,戴管呼吸,3例未行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呼吸通畅。结论:带蒂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是较好的气管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