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Na /Ca2 泵(Na /Ca2 exchanger,NCX) mRNA表达状况,探讨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CCl4 sc法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观察肝组织NCX及α1(Ⅰ) mRNA表达水平,检测血清HA,CⅣ,PCⅢ,血清肝纤维化相关酶 (β-NAG,MAO,ALD)、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分析其相关性与临床意义.结果: 20只正常大鼠肝组织NCX mRNA表达除1只弱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半定量积分仅为(0.10±0.00);而30只模型组大鼠全部呈阳性,半定量积分显著增加(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HA[(455.79±113.55) vs (112.41±45.62) μg/L],CⅣ,[(159.62±29.64) vs (35.69±9.68) μg/L],PCⅢ [(265.54±98.21) vs (89.99±10.85) μg/L]明显增高(均为P<0.01);β-NAG,MAO,ALD活性显著增加(分别增加2.20,2.14,1.57倍,P<0.01),模型组大鼠NCX mRNA表达与α1(Ⅰ) mRNA表达水平、肝组织Hyp含量、血清HA,CⅣ,PCⅢ水平、肝组织纤维化积分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 0.48, 0.64, 0.52, 0.49, 0.56, 0.60(均为P<0.05).结论: 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NCX mRNA表达明显增强,与胶原代谢水平及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呈正相关,有望作为判断肝纤维化的有用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红景天甙对肝纤维化大鼠Samds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红景天甙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Smad通路的影响.方法: 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以红景天甙水溶液干预性治疗,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GFβ1水平;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检测大鼠肝组织Smads表达情况.结果: 红景天甙干预性治疗使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GFβ1水平明显下降[(53.4±19.5) vs (88.7±22.8) mg/L, P<0.05],肝脏胶原占肝组织面积比例减少为(0.041±0.011)[模型组(0.167±0.052),P<0.05];治疗组肝脏Smad 4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低为(0.023±0.008)[模型组(0.137±0.090),P<0.01],Smad 4 mRNA阳性率降低为(0.233±0.018)[模型组(0.741±0.091),P<0.01];Smad 7蛋白阳性率增加为(0.067±0.010)[模型组(0.019±0.002),P<0.05],Smad 7 mRNA阳性率增加为(0.198±0.011)[模型组(0.074±0.012),P<0.01];肝组织Smads蛋白表达与Smads mRNA水平变化一致.结论: 红景天甙防治可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GFβ1水平,减少肝脏胶原沉积,抑制肝脏Smad 4表达及促进Smad 7 mRNA表达,从而减弱了由TGFβ1介导的肝纤维化信号,可能是其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的表达对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斑点杂交技术,观察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过程肝内TGF-β1、TGF-β RⅡ和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肝内TGF-β1、TGF-β RⅡ和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均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TGF-β1与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TGF-β RⅡ与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之间也均呈正相关。结论:TGF-β1是肝纤维化的重要介质,TGF-β RⅡ表达增加是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肝细胞和肝星状细胞产生胶原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离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动物的肝细胞和肝星状细胞.收集细胞培养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中的细胞外基质;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剂量和时间的BMP-7处理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受体和磷酸化Smad信号通道蛋白的改变;并运用实时PCR从mRNA的水平上检测TGF-β1的表达.结果 50 mg/L的BMP-7分别处理肝细胞和肝星状细胞后,肝细胞中Ⅰ、Ⅲ、Ⅳ型胶原的产生(83%±6%、79%±8%、82%±13%)与对照组(10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星状细胞中Ⅳ型胶原的产生(78%±9%)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Ⅰ、Ⅲ型胶原的产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0%±8%、40%±6%,均P<0.01);相同浓度的BMP-7处理组中,未发现TGF-β1结合受体蛋白的表达变化,而Smad2/3通道蛋白的表达减弱;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TGF-β1基因在BMP-7处理后表达水平降低了88%(1-0.12).结论 BMP-7具有抑制激活的肝星状细胞中Ⅰ、Ⅲ型胶原蛋白产生的作用,其机制为抑制细胞中促纤维化生长因子TGF-B1的信号通道蛋白Smad2/3的活性,并抑制TGF-β1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基因对大鼠肝纤维化细胞模型胶原合成及沉积的影响.方法 (1)构建质粒pcDNA3.1(+)-TGF-β3和pcDNA3.1(+)-TGF-β1.(2)将pcDNA3.1(+)-TGF-β1转染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高表达TGF-β1的HSC-T6细胞阳性克隆.(3)pcDNA3.1(+)-TGF-B3转染HSC-T6阳性细胞克隆,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TGF-β3mRNA的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及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TGF-β3、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TIM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pcDNA3.1(+)-TGF-β3和pcDNA3.1(+)-TGF-β3质粒均可转染HSC-T6细胞,以转染48 h时转染效率最高,达28.2%.(2)pcDNA3.1(+)-TGF-β3转染HSC-T6细胞阳性克隆后,与单纯阳性克隆组相比,TGF-β1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而蛋白表达明显低(0.48±0.07 vs 0.66±0.14,P=0.023);Ⅰ型胶原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低(mRNA:7.2±1.0 vs 13.7±0.4,P=0.010,蛋白:0.45±0.21 vs 0.82±0.13,P=0.041),MMP-2 mRNA及蛋白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MP-9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多(均P<0.05),TIMP-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均P<0.05).结论 (1)重组TGF-β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在转染阳性克隆细胞48 h后获得高效表达;(2)稳定高表达TGF-B1的HSC-T6细胞阳性克隆可作为肝纤维化细胞模型;(3)pcDNA3.1(+)-TGF-β3转染阳性克隆能减少胶原合成,并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表达对胶原沉积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肝龙胶囊联合水飞蓟素对人肝星状细胞系(LX-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肝纤维化指标表达的影响,以及体外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LX-2 细胞,将对数期细胞分为水飞 蓟素用药组、肝龙胶囊联合水飞蓟素用药组、阴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GF-β1、Ⅰ型胶原(Col- Ⅰ)、 Ⅲ型前胶原(PC Ⅲ)、Ⅳ型胶原(Ⅳ -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的变化;逆转录聚合 酶链反应(RT-PCR)检测Col-I、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mRNA 的表达。结果 与水飞蓟 素用药组相比,肝龙胶囊联合水飞蓟素用药组TGF-β1 水平降低(P <0.05);24 和48 h 时,LX-2 细胞LN、 HA、Col- Ⅰ水平降低(P <0.05);24 h 时,PC Ⅲ、Ⅳ -C 水平降低(P <0.05)。与阴性组比较,肝龙胶囊联 合水飞蓟素用药组在高浓度联合时可降低LN、HA、Col- Ⅰ、Ⅳ -C 的含量(P <0.05),在低浓度时则增加 LN、HA、Col- Ⅰ、Ⅳ -C 的含量(P <0.05),对PC Ⅲ、TGF-β1 的水平无影响(P >0.05)。与水飞蓟素用 药组相比,肝龙胶囊联合水飞蓟素用药组降低TIMP-1 mRNA 的表达(P <0.05),在高浓度联合并在72 h 时 降低Col- Ⅰ mRNA 的表达(P <0.05),在低浓度联合时则增加Col- Ⅰ mRNA 的表达(P <0.05)。结论 肝 龙胶囊联合水飞蓟素可通过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生成,增强水飞蓟素体外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豹皮樟总黄酮(TFLC)抗肝纤维化作用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TFLC组(100、200、400 mg/kg)和秋水仙碱组(0.1 mg/kg).除正常组外,采用50% CCl4花生油溶液(1 ml/kg)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12周复制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于造模第7周开始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第12周末处死老鼠,分离血清,比色法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放免法检测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NP)的含量.肝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TGF-β1、CTGF mRNA的表达.结果 TFLC(200、400 ms/kg)组血清中ALT、AST、HA、LN、CⅣ、PⅢNP的水平下降,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肝组织中TGF-β1、CTGF 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TFLC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这可能与其能够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TGF-β1、CTGF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牛磺酸对大鼠肝纤维化组织Ⅰ型胶原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Ⅰ型胶原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方法采用CCl4分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研究牛磺酸对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以及组织中Ⅰ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结果牛磺酸能减少TGF-β1的表达,降低血清Ⅲ型前胶原及组织中Ⅰ型胶原水平。结论牛磺酸具有通过减少组织Ⅰ型胶原而减轻肝纤维化程度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βRⅠ)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对肝纤维化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本研究用四氯化碳(CC 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防治组在造模后1h始以山莨菪碱7.0mg.kg-1.d-1腹腔注射。大、小剂量治疗组造模后第4周始腹腔注射给药,剂量分别为14.0mg.kg-1.d-1和7.0mg.kg-1.d-1。第10周末测定血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透明质酸(HA),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TβRⅠmRNA和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各山莨菪碱给药组大鼠血清ALT和HA含量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或P<0.05);同时该药还能抑制纤维化肝组织中TβRⅠmRNA的表达和TGF-β1蛋白的表达。结论:山莨菪碱能通过抑制肝组织中TGF-β1及TβRⅠ的表达,减轻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eroxiredoxin-1 (Prx-1)基因沉默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进肺成纤维细胞合成Ⅰ和Ⅲ型胶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肺成纤维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0.4%血清),TGF-β1组(5 μg/L),TGF-β1+阴性转染组(5μg/L TGF-β1+阴性对照siRNA),TGF-β1+ Prx-1 siRNA转染组(5 μg/L TGF-β1 +Prx-1 siRNA).利用脂质体Lipo2000将阴性对照siRNA和Prx-1 siRNA分别转染到TGF-β1+阴性转染组和TGF-β1+Prx-1 siRNA转染组的肺成纤维细胞中,转染48 h后用于后续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转染后各组的Prx-1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kt(p-Akt)及Ⅰ和Ⅲ型胶原蛋白水平,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检测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1) Prx-1 siRNA转染肺成纤维细胞后,TGF-β1+ Prx-1 siRNA转染组的Prx-1 mRNA表达明显降低.(2)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Ⅰ和Ⅲ型胶原、ROS及pAkt蛋白水平均明显增加(0.34±0.06 vs.0.58±0.06、0.42±0.05 vs.0.56±0.06、2 988±379 vs.4 315±580和0.29±0.05 vs.0.66±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GF-β1组比较,TGF-β1+阴性转染组Ⅰ和Ⅲ型胶原、ROS及p-Akt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TGF-β1+ Prx-1 siRNA转染组Ⅰ和Ⅲ型胶原、ROS及p-Akt蛋白水平均进一步增高(0.58±0.06 vs.0.79±0.09、0.56±0.06 vs.0.77±0.08、4 315±580 vs.5 841±782和0.66±0.07 vs.0.93±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能够诱导肺成纤维细胞生成ROS,并由此促进Akt的激活和肺成纤维细胞合成Ⅰ和Ⅲ型胶原;而沉默Prx-1基因可激活ROS/Akt通路,从而有助于TGF-β1促进肺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酶标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转化因子-β1(TGF-β1),放免法检测转化因子α(TGF-α)、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层粘蛋白(LN).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TIMP-1、HA、PCⅢ、C-Ⅳ和L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MMP-1、TGF-β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标志物中TIMP-1、HA、PCⅢ、C-Ⅳ和LN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MMP-1、TGF-β1价值欠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软肝冲剂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的影响,以探讨软肝冲剂促进肝细胞再生及阻止肝纤维化、肝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免疫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采用Rennard方法检测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及肝脏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及肝脏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药软肝冲剂和西药秋水仙碱能明显降低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及肝脏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优于中药低剂量组和西药秋水仙碱组(P<0.05或P<0.01);中药低剂量组与西药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软肝冲剂能明显降低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水平,以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和干扰素γ(IFN-γ_1)mRNAR的表达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用RT-PCR加Dotblot法检测慢性病毒性肝炎PBMC中TGF-β_1 mRNA和IFN-γ mRNA,用放免法测定肝纤维化血清指标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C Ⅲ)、层粘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结果:慢性病毒性肝炎PBMC中TGF-β_1 mRNA和IFN-γ mRNA均高于正常(P<0.05)。将患者按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测定值分为增高>2项和增高≤2项两组。增高≤2项患者组PBMC中TGF-β_1 mRNA/IFN-γmRNA比值(T/I)(1.32±0.46)与正常组(1.34±0.42)差异无显著性(P>0.10),增高>2项患者组T/I比值(1.77±0.76)则高于正常组和增高≤2项患者组(P<0.05)。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PBMC中TGF-β_1 mRNA表达增高的同时,IFN-γ mRNA表达水平相对较低,表明促进/抑制肝纤维化因子表达失调,可促进肝纤维化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苦参素足三里(OMZSL)注射对肝纤维化大鼠Ⅳ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苦参素腹腔注射(OMip)组和OMZSL注射治疗组、OMZSL注射预防组。实验至10周末,取肝组织,VG染色观察肝组织中总胶原含量;免疫组化观察Ⅳ型胶原和TGF-β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OMZSL预防与治疗给药均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总胶原含量,减少Ⅳ型胶原、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结论:OMZSL给药能明显减少肝纤维化组织中总胶原含量及Ⅳ型胶原、TGF-β1的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沉积,从而减轻或逆转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轻度肝纤维化组(29例),重度肝纤维化组(19例)和肝硬化组(17例),选取25例健康体检人员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的血清TGF-β1及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C-Ⅳ)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两比较,血清TGF-β1及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LN、C-Ⅳ在对照组、轻度和重度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依次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水平与血清HA、PC-Ⅲ、LN、C-Ⅳ水平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P均<0.05)。结论血清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报》2019,(2):324-327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成年Wistar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逍遥散低剂量组(1 g·mL~(-1)的逍遥散溶液,按照8 g·kg~(-1)灌胃)、逍遥散高剂量组(1 g·mL~(-1)的逍遥散溶液,按照16 g·kg~(-1)灌胃),均连续给药8周。结果:干预8周后,逍遥散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白蛋白(albumin,ALB)高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逍遥散高剂量组的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precollagen typeⅢ,PCⅢ)、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Ⅳ,Ⅳ-C)水平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逍遥散高剂量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结论:逍遥散能显著改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功能(降低ALT、AST水平)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降低HA、LN、PCⅢ及Ⅳ-C水平),降低肝组织中TGF-β1及PDGF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白细胞介索10(IL-10)干预肝纤维化大鼠星形细胞中的表达,阐明外源性IL-10的抗纤维化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8只)、肝纤维化模型组(C组,28只)和IL-10干预组(Ⅰ组,24只),分别于CCl4造模第7周及11周采用链霉蛋白酶E、Ⅳ型胶原酶经门静脉灌注分离肝星形细胞.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新分离肝星形细胞中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SP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原代培养72 h后肝星形细胞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于上述两个时间段分别将各组肝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判断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结果成功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及IL-10干预模型,并对大鼠肝星形细胞进行分离及原代培养.与正常组相比,纤维化模型组TGF-β1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经IL-10干预后则明显降低(P<0.01).纤维化模型组星形细胞TGF-β1mRNA水平在第11周时低于第7周(P<0.05).SP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TGF-β1的蛋白表达情况与mRNA结果相平行.结论IL-10可抑制肝纤维化大鼠星形细胞中TGF-β1表达,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者肾组织中对Ⅰ、Ⅲ、Ⅳ型胶原的影响及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测31例MsPGN患者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和Ⅰ、Ⅲ、Ⅳ型胶原的分布,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MsPGN患者随着肾纤维化的加重,在肾小球增生扩张系膜中Ⅳ型胶原明显增加,并出现了Ⅰ、Ⅲ型胶原;在肾间质中TGF-β1和Ⅰ、Ⅲ、Ⅳ型胶原的表达明显增加,且以Ⅲ、Ⅳ型胶原的增加为主.TGF-β1与肾间质中Ⅰ、Ⅲ、Ⅳ型胶原呈正相关(r=0.82、0.92,P<0.01),与Ⅰ/Ⅲ、Ⅰ/Ⅳ、Ⅲ/Ⅳ呈负相关(r=-0.83、0.92,P<0.001).结论:在MsPGN中TGFβ1的过度表达和Ⅰ、Ⅲ、Ⅳ型胶原的增加与肾小球和肾小管纤维异常分布关系密切,可能是其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与胃癌肉眼形态的关系及其在Ⅰ型胶原(CollagenⅠ)合成中的作用,初步探讨TGF-β1与Ⅳ型胃癌形成的关联.[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方法,分析了109例胃癌患者原发灶中TGF-β1及CollagenⅠ的表达.[结果] TGF-β1表达分级在Borrmann分型各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 Borrmann Ⅳ型胃癌TGF-β1呈++~+++级表达的占96%,而在Ⅰ、Ⅱ、Ⅲ型中分别为38.46%、76.31%、81.82%;TGF-β1表达与CollagenⅠ表达有相关关系(P<0.005);CollagenⅠ表达在Borrmann分型各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Borrmann分型为Ⅰ、Ⅱ、Ⅲ、Ⅳ型的CollagenⅠ表达面积比分别为8.22±0.81、8.69±0.90、11.20±1.45、14.27±1.71.Ⅳ型与Ⅰ、Ⅱ、Ⅲ型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TGF-β1表达与CollagenⅠ表达有明显相关性,在以胃壁广泛纤维化为特点的Borrmann Ⅳ型胃癌形成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Ⅱ号体外对肝星状细胞(HSC-T6)TGF-β1mRNA、Ⅰ型胶原mRNA表达及其蛋白合成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叶下珠复方Ⅱ号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SC-T6细胞,分为对照组、叶下珠复方Ⅱ号高剂量组(3.60mg/ml)、中剂量组(1.80mg/ml)和低剂量组(0.9mg/ml),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SYBR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药物处理后HSC-T6细胞TGF-β1及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叶下珠复方Ⅱ号处理HSC-T6细胞后,高、中、低各剂量组对HSC-T6细胞增殖、TGF-β1mRNA及Ⅰ型胶原合成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与细胞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而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明显加强。结论叶下珠复方Ⅱ号能显著抑制HSC-T6细胞增殖、明显降低TGF-β1mRNA、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合成,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