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激素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见的STD之一,HPV具有潜在的致癌性,但需要协同因子的作用。近来发现,性激素不仅调控HPV基因表达,也与细胞癌性转化有关,抗雌激素治疗HPV相关病变有一定效果,而且在其病毒基因组中发现有类固醇激素应答元件,提示性激素是HPV致病的重要协同因子。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制备了光敏生物素标记的人乳头瘤病毒(HPV)6,11,16,18四型探针。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经临床诊断及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组织申的HPVDNA相关序列。在33例宫颈癌组织中,有6例呈HPV6阳性,阳性率为18.1%;7例呈HPV11阳性,阳性率为21.2%;22例呈HPV16阳性,阳性年为66.7%,18例呈HPV18阳性,阳性率为54.5%;10例正常宫颈组织呈阴性。提示黑龙江地区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有关,尤其是与HPV16,18两型感染关系密切.特别是HPV18型感染率在本组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应用兼并复合人乳头瘤病毒一聚合酶链反应(HPV-PCR)技术对148例外观正常的子宫颈分泌物拭子标本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DNA的测定。结果:正常子宫颈HPVDNA检出率为3176%(47/148)。其中HPV-6,11型为6.76%(10/148);HPV-16,18型为3.38%(5/148);HPV其它型为21.62%(32/148)。外观正常的子宫颈,HPV感染的主要易感年龄为22~34岁的青年妇女。本研究对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的传播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外阴鳞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手术标本的HE染色切片进行组织学分型,应用PCR-HPV检测技术,并结合临床资料,对37例外阴鳞癌的组织形态学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37例中,24例为角化鳞癌即典型鳞癌,7例为基底细胞样癌,6例为湿疣样癌。基底细胞样癌和湿疣样癌占全组病例的35%,其HPV的阳性检出率为83.3%,以HPV16型为主,而角化鳞癌病例的HPV检出率为0.0%。与角化鳞癌病例相比较,基底细胞样癌及湿疣样癌有以下特点:瘤周常伴有上皮内肿瘤(84.6%,16.7%);发病年龄相对年轻(47.8岁,63.3岁);淋巴结转移率较低(7.6%,25.0%);复发率较高(12.5%,7.7%);但复发后手术治疗效果仍较好;可伴有下生殖道其它部位的鳞状上皮病变或浸润性癌。结论:基底细胞样癌和湿疣样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与H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53例正常宫颈组织、59例宫颈炎、12例宫颈癌、3例非典型增生及2例尖锐湿疣的子宫颈组织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的检测。结果:正常子宫颈组织中HPV-16,18的检出率低于宫颈癌组织,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的检出率高于宫颈炎组织,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提示:部分有HPV感染的宫颈炎可导致宫颈癌。  相似文献   

6.
与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外阴鳞癌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外阴鳞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手术标本的HE染色切片进行组织学分型,应用PCR-HPV检测技术,并结合临床资料,地37例外阴鳞癌的组织开矿学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37例中,24例为角化鳞癌即典型鳞癌,7例为工细胞样癌,6例为湿疣样癌。绒底细胞样癌和湿疣样癌占全组病例的35%,其HPV的阳性检出率为83.3%,以HPV16型为主,而角化鳞癌病例的  相似文献   

7.
妊娠合并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包括生殖道尖锐湿疣和生殖道HPV亚临床感染,后者约占99%〔1〕。重视妊娠合并生殖道HPV感染的原因包括:①生殖道疣在孕期可迅速增大,甚至发展为巨型疣(Buschke-Loewenstein瘤)在产时阻碍产道,或导致...  相似文献   

8.
外阴尖锐湿疣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为探讨HPV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对外阴尖锐湿疣组织中HPV的6,11,16,18型DNA,HPV的16,18型E6蛋白,p53,bcl...  相似文献   

9.
陈倩  麦永嫣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10):595-597,T065
应用电子显微镜(电镜)、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990年4月至7月,因外阴瘙痒、白带多就诊检查发现阴道下1/3或子宫颈有异常突起,病理及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查证实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标本47份,进行HPV检测。PCR检测阴道尖锐湿疣HPV6,11的阳性率为92.6%,HPV6,11和HPV16,18混合感染阳性率为3.7%。电镜下未观察到典型的HPV颗粒,观察到挖空细胞核内存在着染色质之间颗粒及染色质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电子显微镜(电镜)、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990年4月至7月,因外阴瘙痒、白带多就诊检查发现阴道下1/3或子宫颈有异常突起,病理及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查证实为人乳头瘤病毒(NPV)感染的标本47份,进行HPV检测。PCR检测阴道尖锐湿疣HPV6,11的阳性率为92.6%,HPV6,11和HPV16,18混合感染阳性率为3.7%。电镜下未观察到典型的HPV颗粒,观察到挖空细胞核内存在着染色质之间颗粒及染色质周围颗粒,在3例斑点杂交HPV11阳性者的标本中观察到核内小体。基底细胞也有改变。  相似文献   

11.
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从36例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中取宫颈活检32例进行检测,以诊断是否同时伴有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结果:临床肉眼诊断宫颈HPV感染6例(16%);阴道镜诊断25例(69%);病理诊断18例(56%),其中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级10例(31%)。9例同时取外阴、宫颈标本,进行印迹杂交、斑点杂交和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外阴标本中HPVDNA阳性7例(7/9);宫颈标本HPVDNA阳性7例(7/8)。提示: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官颈HPV感染相当常见;借助阴道镜取宫颈活检是诊断宫颈HPV感染的最佳方法,并可以此发现合并CIN的高危妇女。  相似文献   

12.
尖锐湿疣及子宫颈癌组织人乳头状瘤病毒DNA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病变性质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尖锐湿疣89例(尖锐湿疣组)、宫颈癌76例(宫颈癌组)和正常生殖道198例(对照组)组织标本中HPV-DNA,并对HPV感染的主要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尖锐湿疣组中,HPV-DNA检出率为98.9%,HPV6和HPV11占其中的86.4%;宫颈癌组中,HPV-DNA检出率为94.7%,HPV16和HPV18为主要类型,占87.5%;对照组中HPV隐匿感染率为37.4%,HPV6、11、16、18仅占21.6%。尖锐湿疣组织中HPV11-DNA主要以游离形式存在,而宫颈癌组织中HPV16-DNA绝大多数整合到宿主细胞中,并有某种程度的变异。结论:HPV的不同类型与病变的组织学损害所表现的特殊形态及性质改变有关。HPV-DNA与宿主细胞DNA的关系及其变异情况,可确定疾病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子宫颈癌发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应用多重引物人乳头状瘤病毒(HPV)6B/11、16、18 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99例不同宫颈病变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DNA(HPVDNA)。其中宫颈湿疣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2级(CIN_(1~2))18例,CIN3级(CIN_3)20例,宫颈癌23例和正常对照18例。结果:上述宫颈组织中HPVDNA总检出率分别为85.0%,83.3%,80.0%,87.0%和27.8%。宫颈各病变组中HPVDNA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宫颈湿疣及CIN_(1~2)中HPV6B/11型检出率分别为85.0%和72.3%,CIN_3和宫颈癌中HPV6和(或)18型阳性率分别为50.0%和73.9%,两者HPV型别分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3例腺癌中HPV18型阳性2例,16型阳性1例。低分化宫颈癌中均为HPV16和(或)18型感染。提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与HPV感染高度相关。宫颈湿疣和CIN_(1~2)常与HPV6B/11型感染有关;CIN_3和宫颈癌的发生则与HPV16、18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病理组织学及人乳头瘤病毒DNA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免疫组化、核酸原位杂交和聚合酶链的(PCR)等方法,对274例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病例的活检组织石蜡包埋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和人乳头瘤病毒(HPV)6b,11DNA及核壳抗原(HPV-Ag)的检测,结果: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表面上皮呈乳头状结构,尖锐湿疣有明显的基底细胞增生,上皮增厚,典型的挖空细胞,假性湿疣则无上述改变。尖锐湿疣组织中HPV6b,11D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核酸原位杂交法82.5  相似文献   

15.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子宫内膜腺棘癌及腺鳞癌的关系鲁永鲜CzerwenkaK近年来的研究表明,90%的宫颈癌含有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由于子宫内膜与子宫颈内膜在解剖学上的连续性和组织学上的相似性,HPV感染是否也可导致子宫内膜癌,因选择的病例及采...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尖锐湿疣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及药物流产时病变的变化胡丽娜梁宪生刘维超顾美礼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omavirus,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与女性生殖道癌密切相关。妊娠期感染HPV对母儿均有严重损害。本研究...  相似文献   

17.
子宫颈癌p53抑癌基因突变与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多重引物PCR和巢式引物PCR,对同一宫颈癌组织中p53基因(第6~8外显子)突变以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进行相关性研究。并与正常宫颈组织进行对照。结果:38例宫颈癌组中,2例有p53第7外显子突变。其中1例伴有HPV16感染,2例伴有HCMV感染。宫颈癌组HPVI6、18DNA的阳性率为63.2%(24/38),HCMVDNA为84.2%(32/38)。21例对照组中,HPV16、18DNA和HCM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8%和38.1%(P<0.005)。HPV16、18阳性的子宫颈癌中,87.5%伴有HCMV感染。对照组中,无一例同时检测出HPV16、18和HCMV者。提示:宫颈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并不常见,其突变与HPV16、18感染无显著关系。宫颈癌与HPV16、18关系密切,HCMV可能与HPV协同作用,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对孕妇和绒毛滋养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孕妇和绒毛滋养细胞铁影响。方法 观察62例早、中期孕妇尖锐湿疣的病理形态特点,用HPV6/11-DNA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其绒毛、胎盘组织及其中10例外阴、阴道、宫颈尖锐湿疣组织,并用HPV6/11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验证10例绒毛及胎盘组织。结果 孕期尖锐湿疣病变发展快,多部位发生比例高,大体形态、组织形态典型者多。HPV6/11-DNA原位杂交和PCR  相似文献   

19.
孕期人乳头状瘤病毒亚临床感染的母婴传播及对胎婴 …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探讨孕中期,孕晚期人乳头状瘤病毒亚临床感染的母婴垂直传播情况及对胎婴儿的影响。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对42例孕中期、32例孕晚期妇女的宫颈分泌物、母血、胎血、洋水、脐血、新生儿咽癌分泌物标进行HPV-6、11、16、18型DNA检测。结果孕中期:12例宫颈分泌物HPV阳性(12/42),11例母血HPV阳性(11/42),9例胎盘组织HPV阳性(9/42),22例单 水标本中,仅1例羊水HPV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是否存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7蛋白与Rb基因产物(pRb)的结合物(HPVE7-pRb)。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4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HPV6/11、16、18、33型DNA进行检测,并用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探查HPV感染的标本中有否HPVE7-pRb存在。结果:40例中,检出HPVDNA18例(45.0%)。18例中9例存在HPVE7-pRb,其中1例为HPV18,8例为HPV16。2例HPV6/11未检出HPVE7-pRb。临床Ⅰ期患者HPVE7-pRb的检出率高于Ⅱ~Ⅳ期患者(P<0.05)。HPVE7与pRb的结合,与宫颈癌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存在HPVE7-pRb;HPVE7与pRb的结合过程发生在宫颈癌变的较早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