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北京城市用水系统流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北京城市用水构成和用水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整个用水系统建立城市用水系统流图,勾画出系统内各用水量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信息反馈回路进行分析,找出城市用水系统的动力因素及主要约束条件,为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北京城市用水问题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水夹点技术是一种用于企业用水系统优化,以提高水的回用率为目标的过程集成技术。介绍了水央点技术的基本原理,利用水夹点技术寻找用水系统最少新鲜水用量,即夹点,并以夹点为节水目标引入数学方法分配水源,设计最优用水网络。最后,应用该方法进行实例分析,节水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生态用水及其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了生态用水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针对不同类型系统常用的生态用水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说明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其方法适用性,并指出目前生态用水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用水量短期预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用于城市用水量短期预测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这些方法在模型的建立、求解及预测精度、速度、适用条件等各方面均存在着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本文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了在其它领域预测中应用比较成熟的方法,对时间序列三角函数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法、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法以及小波分析法用于城市用水量短期预测的精度、效果、适用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比较,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淡水的合理利用是海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本文论述了涠洲岛水资源的构成及特点,对水资源利用现状和供需平衡进行了分析评价,发现了水资源利用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涠洲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是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故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用水的经济效益就变得愈加重要。以黑龙江省为例基于投入占用产出理论建立水资源投入产出表,计算该省的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基于两者的比较分析,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部门的用水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耗水量最大却效率低下,用水成本高,经济效益差;工业用水效率高,经济效益较好。因此,建议应提高农业内部用水效率,发展工业,调整全省的产业用水结构,提高用水的整体经济效益,为建立节水型社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江苏省城市用水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DEA方法静态分析了江苏省13个城市2011年和2012年的用水效率,然后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2—2012年江苏省13个城市的序列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整体用水效率不高,在2002—2012年这11年间平均全要素生产率(TFP)为1.057,整体效率提高了5.7%;从分城市用水效率来看,淮安市和镇江市的TFP较低,都小于1。结果表明:技术是制约用水效率的关键,要提高用水效率,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8.
对人口模型的推理公式进行改进,阐述了新模型的性质,并用于预测佳木斯市市区与城区的人口;同时进行了佳木斯市城区的生活用水预测。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滦河下游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分配,采用调查问卷形式从灌区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用水分配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社会调查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洗漱、洗澡和做饭用水是生活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用水结构中,水稻、小麦和玉米是主要的耗水对象,三者灌溉用水量占总灌溉用水量的比重达99.4%.在保证生活用水和基本生态用水的前提下,对于工业用水优先于农业用水的分水模式,大多数农民采取了反对态度,因此在水资源分配时,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农业用水的保障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滦河下游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分配,采用调查问卷形式从灌区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用水分配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社会调查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洗漱、洗澡和做饭用水是生活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用水结构中,水稻、小麦和玉米是主要的耗水对象,三者灌溉用水量占总灌溉用水量的比重达99.4%.在保证生活用水和基本生态用水的前提下,对于工业用水优先于农业用水的分水模式,大多数农民采取了反对态度,因此在水资源分配时,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农业用水的保障程度.  相似文献   

11.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评价地下水水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温县县水厂井水近期的监测结果进行了水质分析评价,得出了该井水的水质级别及污染程度,并针对结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城市发展对水体的多功能需求,特别是对生态环境功能的需求,指出城市水体利用应从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规划建设和保护水体,使之发挥出最大的功用.总结了城市水体的功能,如经济功能、景观美化功能、旅游休闲功能以及生态环境功能等,尤其是其在生态、景观方面的作用;并通过对银川市城市水体的历史背景状况与发展现状的分析,从银川市市情出发,提出了今后银川市城市水体应该开发水体景观、发展生态农业、发展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以及城市水体旅游规划等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3.
人工神经元网络在能源利用效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西能源利用效率的发展趋势呈现较强的非线性这一特点,采用人工神经元网络的BP算法对其进行拟合和预测,并把拟合的结果和全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对比,并论述了拟合和预测结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焦作地区硫铁矿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对焦作市硫铁矿资源进行了评价,旨在探讨硫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指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开发高新产品,提高矿产品的加工深度与精度,延长产品加工链条,充分发挥其优势矿产的作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为焦作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矿产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友谊渠灌区水田渴水原因及渴水趋势,提出了保证水田灌溉用水对策。  相似文献   

16.
According to growth pole theo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when allocating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 innovation resources based on S&T program, should abide the principle that important area receives priority support; Meanwhile, it designs method to ascertain district S&T advantage and S&T innovation resources utilizing efficiency as well as S&T developing speed by using component analysis and DEA method, and then constructs three-dimension selecting model, by which a positive research on Heilongjiang is made, th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offer scientific method support and decision-making foundation for making regional S&T program.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规划和实施各种水资源开发措施,对平顶山市山丘区水资源进行了有效开发利用.系统分析了工程投入及效益情况,量化计算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结果表明,静态效益费用比为1.65,动态效益费用比为1.40,经济指标先进,蓄水效率达到了25.7%,保土保肥效果大幅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研究山丘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措施和效益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用投影求作一般位置平面与斜锥体的截交线的作图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灰色加权关联度法用于水环境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水水质的好坏可以影响到水环境功能是否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对地表水水质评价问题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调研分析常用水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环境功能区灰色加权关联度综合评价法.以松花江哈尔滨段为研究对象,对典型监测断面2009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等权灰色关联度法,灰色加权关联度法依据不同断面的功能区类别确定出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能够强化浓度过高指标的影响,同时兼顾到每一个指标对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的综合效应,从而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熵权的改进TOPSIS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考虑到TOPSIS法在进行综合评价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运用垂直距离来代替欧氏距离进行水质综合评价,并引入信息熵来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避免权重确定的主观性,建立了基于熵权的改进TOPSIS水质评价模型.结合邯郸市地下水水质评价进行了应用,表明其计算简便,思路清晰,结果令人满意,适合于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