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头翁散治疗犊牛慢性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犊牛慢性腹泻是犊牛较为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以久泻不止为主要特征,对犊牛的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很大影响。笔者近几年在兽医临床实践中用白头翁散治疗犊牛慢性腹泻2 5例,治愈2 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病因犊牛( 2 0~1 2 0日龄)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善,因饲喂不当,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白头翁汤最早收载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由白头翁、黄连、黄柏和秦皮四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为中兽医临床治疗热痢下重的主要方剂。白头翁汤及其加味被广泛用于防治仔猪黄白痢、鸡白痢、犊牛慢性腹泻、球虫病等多种畜禽腹泻  相似文献   

3.
犊牛腹泻是犊牛常见病,因其发病因素复杂,如诊治不当,延误治疗,将给牛场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笔者自拟“中药犊牛安瓿止泻散”治疗腹泻,治愈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讨黄连、白头翁和黄芩等中药对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犊牛腹泻的防控提供参考。试验菌株为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采用水提法提取黄连、白头翁和黄芩等24种中药,以抑菌圈直径大小、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为观测指标评判中药对引发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黄芩、地榆2种中药对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效果最明显,抑菌圈直径分别是10.15 mm和10.07 mm, MIC均为31.3 mg/mL;其余22种中药对试验菌株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差,未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效果。本试验结果表明,黄芩、地榆2种中药对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犊牛慢性腹泻症,系消化不良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而导致犊牛持续腹泻不止,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体症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临床上我们选用菌痢康生物活菌制剂治疗犊牛慢性腹泻症,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牛 县兽医站大动物门诊临床所遇20例慢性腹泻症犊牛。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犊牛痢疾较常见,若治疗不及时,病犊大多由于腹泻频繁而脱水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自2003年以来,用白头翁汤加味治疗犊牛湿热痢疾9例,经临床观察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犊牛腹泻是影响犊牛繁殖成活的的一种重要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很容易转化成慢性和顽固性腹泻,直至脱水、虚弱死亡,对养牛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调痢生治疗犊牛慢性腹泻症犊牛慢性腹泻症,系消化不良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而导致病畜持续腹泻不止,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和自体中毒体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1995年4、5月间,笔者应用四川农大等研制,四川大邑县兽药厂生产的生物制剂调痢生(一种蜡样芽胞...  相似文献   

9.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犊牛慢性腹泻有特效卢天运河南省沈邱县刘庄店职业技术学校(466336)犊牛慢性腹泻是发病率、死亡率都较高的一种疾病,而且不同季节、地域的犊牛均可发生。笔者曾用痢菌净、氯霉素、硫酸黄链素、磺胺类和矽炭银、次碳酸铋等药物治疗,可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0.
犊牛腹泻是养牛场(户)在犊牛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多发于5月龄以内的犊牛,其中以1月龄内的犊牛发病率较高。犊牛发生该病后,如治疗用药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极有可能导致发病犊牛严重脱水和自体中毒而衰竭死亡。该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包括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犊牛腹泻以及饲料应激引起的犊牛腹泻等。  相似文献   

11.
1病例介绍2019年4月,文登区张某饲养的母牛产下1头犊牛,3日后犊牛出现腹泻症状,排出黄色、绿色等水样稀便,先后用过土霉素片、白头翁散,效果均不理想,后小牛出现精神不振、浑身无力、眼球凹陷等脱水症状,生命垂危。来本处就诊,经问诊发现,该养殖户饲养环境不良,卫生条件极差,牛只经常出现腹泻症状。采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00ml,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0ml,5%碳酸氢钠溶液50ml,盐酸恩诺沙星注射液按0.1ml/kg体重计算10ml,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河南省西南山区肉牛业生产现状,针对肉牛养殖从业者遇到的犊牛腹泻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等方面的问题,对犊牛腹泻发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指出犊牛腹泻的常规治疗方法为强心、保肝、消炎、止泻和补充电解多维等,并提出了应根据犊牛腹泻发生的严重程度,采取急性治其标、慢性治其本,中西药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犊牛腹泻又称犊牛拉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3~6月龄的小牛发病较多。1病因多因母牛产后瘀血未尽,恶露延久不净,或外感热邪,以致热毒注入血脉,传之于乳,犊牛食后,热积胃肠;或因饲养管理不善畜舍有贼风吹袭,犊牛外感风寒,或饮污浊冷水,寒湿入侵脾胃,均能引起犊牛腹泻。2症状病初精神倦怠,泻粪如稀糊状,色黄白或带血液,有时起卧,回头观腹。病重时四肢软弱,行走无力,卧多立少,喜钻垫草,呼吸稍喘,鼻镜干燥。3治疗原则抗菌消炎,敛肠止泻,健脾消食,整肠理气。4药方白头翁20g、黄连10g、龙胆草5g,研末温水调…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两组犊牛腹泻利用自拟苍葛芩连汤与止痢散对比治疗证明:自拟苍葛芩连汤安全可靠,缩短病程,治愈率高,无副作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采集36头腹泻犊牛的新鲜粪样,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和PCR鉴定,并进行致病性试验、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和治疗试验。结果显示,初步分离到25株疑似大肠杆菌菌株,经16S rDNA鉴定全部为大肠杆菌。致病性试验显示,分离株有较强的致病性,取死亡小鼠实质器官进行病原鉴定,均分离到大肠杆菌。25株分离株共覆盖6种血清型,其中O157和O152为优势血清型。25株分离菌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达88%;对氨苄西林、链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6%,72%,56%。所有分离株均携带大环内酯类ermB基因和四环素类tetB基因,大部分携带blaTEM(72%)、aaC2(64%)、aaC4(68%)和qnrB(60%)基因。治疗试验表明,新霉素与白头翁散结合治疗大肠杆菌所致犊牛腹泻的效果最佳。结果表明,犊牛源腹泻大肠杆菌菌株对临床常见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建议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该病。本研究为大肠杆菌所致犊牛腹泻的合理用药和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犊牛腹泻是导致犊牛存活率低、死亡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养殖过程中,初生犊牛自身免疫系统建立不完全、环境影响以及应激等因素很容易引发犊牛腹泻。轻者使犊牛生长缓慢、营养不良,重则使犊牛严重脱水死亡,给养殖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牧场的健康发展。降低犊牛腹泻的发病率,提高犊牛腹泻的治疗效果是犊牛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目标。本文主要对犊牛腹泻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手段以及预防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大黄苦寒、有通便泄热、攻积导滞、泻火凉血、利胆退黄等作用,与它药配伍,可巧治下述疾病。1火伤一病牛腿部火伤,某乡兽医站每天静注抗菌素,内服仙方活命饮,局部涂红霉素软膏,3天未见好转。笔者用大黄、地榆等量,研末油调,每天2次涂患处,第2天即见好转,连用1周痊愈。2下痢一犊牛,诊为湿热下痢。内服白头翁散,静滴氯霉素,下痢稍减,但牛仍是食欲不振。第2天改服白头翁散合黄连解毒汤,内加藿香、苍术、山楂、治疗效果还不明显,后在此处方的基础上加大黄30g,灌后下痢大减,食欲好转,连用4天,犊牛病愈出院。3肺炎…  相似文献   

18.
国外几种预防犊牛腹泻的免疫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几种预防犊牛腹泻的免疫制剂北京奶牛中心(100085)朱玉林犊牛腹泻是初生犊牛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据萧定汉等对北京一奶牛场的调查报道,犊牛腹泻的发病率高达80%,死亡率达35%。由此可见用于治疗犊牛腹泻和犊牛死亡造成的损失非常可观。犊牛腹泻的致病原...  相似文献   

19.
犊牛慢性腹泻症 ,系消化不良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 ,而导致犊牛持续腹泻不止 ,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体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我们在门诊期间选用菌痢康活菌制剂对慢性腹泻症犊牛进行临床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试验牛 :选自泗阳县畜牧兽医站门诊部临床所遇 10例慢性腹泻症犊牛。药物 :菌痢康生物活菌制剂 (需氧芽胞杆菌 ) ,由贵州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提供 ,为白色粉剂 ,无毒无味 ,2 0g袋装 ,每克含活菌 10亿个。对照药物为磺胺脒片 ,每片 0 5g。方法 :将病牛分成 2组 ,每组 5头。A组每天服用菌痢康2次 ,每次 4g ,…  相似文献   

20.
开展了乌梅、白头翁、黄连、穿心莲等2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按照常规法制备中药水提物,采用平板打孔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2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22味中药中有10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中乌梅、诃子、五倍子和半边莲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最佳,抑菌圈直径为15 mm以上,为高度敏感;其次是黄连、秦皮、穿心莲、连翘、金银花、石榴皮,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0 mm,为中度敏感;黄柏、紫花地丁等12味中药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无抑菌作用。对五倍子、乌梅、诃子和半边莲等抑菌作用较好的中药可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