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文明寨油田明十四块油藏经历近30年开发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运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油藏动态资料,重构地下认识体系,重建适合剩余油分布的注采井网.以注采井组为基本分析研究单元,实施单砂体,最小自然段注水,对二三类层实施重组,提高层间水驱动用状况,建立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系统,实现了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2.
明一东油田注水开发后期,针对层间矛盾突出、剩余油分布零散、注采井网不适应剩余油分布等问题,通过开展构造认识和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时实施注采完善和细分层系注水,建立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系统,配套应用适合油藏地质和开发特点的工艺技术,实现了高含水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3.
明一东油田注水开发后期,针对层间矛盾突出、剩余油分布零散、注采井网不适应剩余油分布等问题,通过开展构造认识和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时实施注采完善和细分层系注水,建立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系统,配套应用适合油藏地质和开发特点的工艺技术,实现了高含水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4.
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后期,针对存在的局部构造认识不清、剩余油分布零散、注采井网不适应剩余油分布等问题,通过开展构造认识和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时实施注采完善和细分层系注水,建立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系统,配套应用适合油藏地质和开发特点的工艺技术,实现了高含水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藏在经历20年开发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立足深入细化构造研究、精细调整开发层系、建立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系统、配套应用适合性工艺技术、细致开展注采管理,实现了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继续保持高速、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6.
卫七块注水开发后期,针对存在的局部构造认识不清、剩余油分布零散等问题,在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描述油藏的基础上,加大油藏分层动用状况监测力度,精细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时实施注采完善和层间、层内挖潜,建立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系统,实现了高含水后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7.
卫22块目前处于高采出、高含水、高采油速度三高阶段,针对井况损坏严重、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通过开展构造认识和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时实施缩小井距、加密调整、细分层系注水,建立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系统,实现了高含水后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8.
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藏构造极复杂,次级断层广泛发育:纵向上垒堑相间、平面上纵横叠加,油藏注水开发后期,针对存在的局部构造认识不清、剩余油分布零散、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开展油藏精细描述,在其研究基础上,进行建立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系,实现了高含水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9.
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后,由于长期的强注强采,地下油水分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采挖潜的对象不再是大片连通的剩余油,而是转向了剩余油高度分散而又局部相对富集的区域,因此后期的油藏开发管理工作极端重要。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开发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剩余油分布模式,不同油藏、不同区块分布模式不同。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中,储层因素是内在的,开发因素是外在的。通过研究分析油藏开发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定性评价,从改善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角度和调整注采状况的开发角度入手,用动、静态结合的方法挖潜剩余油。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沙二下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稳产难度大的问题,开展高含水开发后期油藏精细描述研究,弄清油藏刺余油及薄夹层分布规律,并在井况调查的基础上优选目标井组。通过对注采井组综合潜力评价,编制出注采井组精细调整先导试验方案,为了保持井组长期高效稳产,摸索一套不同注采类型井组动态管理的规律。实施井组层间精细治理,达到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挖潜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分散,且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利津油田利7断块通过剩余油潜力分析,实施井网调整,以注采井网不完善的井区为重点,重新组合注采关系,通过钻新井,对老井的封、卡、补、调。将强化注采关系与改变液流方向结合,达到增加注入水波及体积、提高驱替压力梯度而动用剩余油的目的,有效提高了高含水期的开发效益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W13西油藏进入高含水期后,剩余油分布零散,认识难度大。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提高剩余油认识,找准剩余油分布规律,是改善油藏后期调整挖潜的基础。因此迫切需要对目前已高含水开发期的W13西油藏加大剩余油监测技术的研究,应用目前先进、适应于此类油藏特点的剩余 油监测技术进行测试,进一步深化和了解分类储层剩余油分布,以此作为下步精细注采调整挖潜的依据,进一步提高油藏采由率。  相似文献   

13.
明一块进入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呈"整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格局,认识难度大;随之井况损坏加剧,注采井网遭到破坏,开发难度进一步加大。本文针对油田存在的问题,明确以提高采收率为目标,应用高精度三维技术,精细储层、剩余油研究,找准剩余油富集区,开展综合治理。通过井况治理、井网优化、井组精细治理三结合,建立适合剩余油分布的注采系统,立足井组精细注采调整,强化分类储层动用。  相似文献   

14.
中原油田东濮老区已处于开发后期,明确油藏注水开发中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将对注水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高含水高采出期东濮老区中渗油藏为典型,从剩余油的宏观、微观分布及渗流特征入手,分析高含水期剩余油的分布特征,提高中渗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田注水开发后期,针对层间矛盾剩余油分布零散、注采井网不适应剩余油分布等问题,明确以提高层间调整为主的开发思路,提高井网对剩余油控制程度为目标,在构造复杂区、井网损坏区以及同一套层系内、砂组、小层间寻找剩余油潜力,利用老井,重建差层井网,实现井网最优,同时应用综合配套技术实现层间转移,提高二三类层动用程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实现了高含水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6.
明一东块经过多轮次的开发调整,剩余油整体高度分散,认识难度很大,针对油田事故井加剧、局部构造复杂的问题,利用高精度三维技术精细油藏描述,加大监测技术应用进行剩余油分布精细研究,落实油藏潜力,明确挖潜方向,建立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系统,配套应用适合油藏地质和开发特点的工艺技术,实现了高含水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7.
在油藏的高含水开发后期、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建立相适应的注采井网及相应的配套挖潜措施难度较大。沉积微相影响油藏砂体的展布情况及砂体的物性,对于陆相砂岩油藏而言,砂体相变快、分布不稳定。通过依靠储层沉积特征准确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部署合理注采井网、适时实施相应的配套挖潜技术,大大的提高了油藏水驱效率,实现油藏高效开发,该研究及实施方法的突破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曙光油田曙三区经过20多年的注水开发,现处于"双高"开发后期,油层储量动用不均,水驱动用效果差,油层水淹严重,零星分布的剩余油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剩余油呈高度分散状态,挖潜难度越来越大。针对目前高含水开发阶段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曙三区平面及纵向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注采结构的综合调整,从而挖掘剩余油潜力,使老区保持稳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油层严重非均质油藏,特高含水期提高注水开发水平和采收集的途径。方法: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深化油藏认识,利用多种方法综合研究油藏剩余油分布的规律,运用配套的注采工艺技术进行整体调整挖潜。结果:建立了胡7南沙三下三维地质模型搞清了各小层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一套适合严重非均质油藏开发剩余油的方法。结论:针对严重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分布的特点,精心确定研究思路,实施效果显著对同类型高含水油藏的调整、挖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宁夏老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同时由于注采井网不完善,套损严重,造成储量失控,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认识剩余油,挖掘剩余油"已成为高含水期老油田开发、调整、提高采收率的核心内容。本文从老油田剩余油富集规律和分布特点进行探讨,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调整挖潜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