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证对应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文章从方证对应的思想渊源及后世的发展入手,探讨了方证对应的几种现代认识:①方证对应必须是方剂与主证相对应;②方证对应是指证不变方亦不变,方随证变,随证加减;③方证对应是方证间病势、病位、病情、病性相对应;④方证对应是一个动态对应;⑤方证对应的实验研究说明对证治疗时才能体现药物的治疗作用,不对证治疗或机体处于非证候状态时,则治疗作用不明显;⑥方证对应可以是一方对多证.在方证对应与辨证论治的关系方面,辨证论治包含了方证对应,方证对应是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体现.成方的应用既是辨证论治的结果,也是遵循方证对应原则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方证是中药临床试验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证候形式 ;方证的规范化研究应着眼整体性、相对稳定性 ,体现病证结合 ,引入现代客观指标 ,体现理、法、方、药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方证相对论研究的关键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以间接致思的思维方式探求人体生理、病理及防病治病规律,开展方证研究也应遵循中医学的本原思维模式。方随证出,因证变化而药物组成变化是方证对应的一般规律,称之为“方证相对论”。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是非线性的、多维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其研究内容应体现当代医学最新成就。从中药分子水平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研究,阐明方剂作用机理以求得方证的最佳对应和变化规律,应是方证研究深化的客观要求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方证思想"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核心内容,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清代医家柯琴是当时辨证论治派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中多处体现了仲景所倡导的"方证思想"的内容。文章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探讨柯琴撰写的《伤寒来苏集》一书中所包含的"方证思想",从其历史源流、在书中的具体体现及其影响等方面入手进行梳理。柯琴学术思想中的"方证观"主要体现在"以方类证"的编次方法,"药证相应"思想,"六经为纲"的辨证论治观念等方面,对于后世研究《伤寒论》以及指导经方的临床运用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厚睿 《河南中医》2010,30(11):1137-1137
多数医家认为:《伤寒杂病论》体现了一大特色,即方证辨证,有是证,用是方。而作者认为方证辨证所包括的内涵绝非简单的症状与药物相对应的对症下药,而是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方法审机定治的高度体现,是理法方药的高度统一,既重视研究方药的功效主治,也重视研究能体现内在病机的症状组合,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不断继承与发扬之。  相似文献   

6.
方证研究中涉及到方、证、方证、方证对应、方证相应、方证相关等概念,对于这些概念学术界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笔者选取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文献,以方证相应/对应/相关/相对、方证学/体系/论治/研究/结合、方与证、方证从化/标准化/规范化、方证探析/辨析/浅析为关键词检索,筛选出上百余篇文章,针对不同学者对方证研究中这些基本概念的认识,从内涵、外延、层次、结构、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以期此项工作有利于从事方证研究人员全方位理解认识方证。  相似文献   

7.
冯世纶教授认为男科病可从六经论治。经方治疗的特点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以求方证对应。方证对应不仅指方药与证的对应,还体现在方药用量、煎服法等多方面的对应。六经辨治还要结合气血、瘀血、痰饮、水湿等致病因素的辨治。  相似文献   

8.
中医方证关系研究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业  谢鸣 《中医杂志》2011,52(3):181-183
有关"方证关系"科学内涵及其关键问题的研究探索已成为中医药现代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对中医方证研究的源流和发展的回顾,阐述了近现代"方证相对"、"方证相应"、"方证对应"、"方证相关"等学说或命题,讨论了方证关系的科学内涵及关键问题,并就研究中出现的方证相互分离、角度固定、方法单一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1方证的科学内涵评价一门医学理论是否科学,主要看其理论是否能正确指导临床,是否疗效确切。而经方、《伤寒》的科学性为世界共认,应当指出的是,其中的方证是决定疗效的关键。有人怀疑中医不科学,经方的方证不过是经验之方而已,不具科学性,其主要原因是对中医,尤其是经方发展史缺乏认识,对经方理论缺乏认识,这里首先要解读方证的科学内涵。1.1方证本八纲之理方证体现了八纲辨证,从《本经》、《汤  相似文献   

10.
病证关系是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和关键。根据侧重不同,病证结合又可以分为以证为纲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和以病为纲的同证异治、异证同治2种模式。现代医学辨病结合中医学辨证及核心病机的研究思路是当前主流模式。然而,研究发现,在当前病证结合及核心病机的研究中,存在病证异质及证治分离趋势。鉴于此,提出核心方证的研究思路与模式。根据方证对应理论,核心方证是对既往核心病机研究的深化,是在现代医学明确诊断疾病的前提下,抓住主要矛盾,凝练、总结得出疾病的最常见方证诊断。核心方证研究包括方证诊断标准研究,疾病的方证分布规律研究,方证基础上的药证演变规律研究,方证合方规律研究以及方证动态演变规律研究。方证诊断标准研究,即通过对古代文献、临床经验、医案等筛选,综合运用专家咨询、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通过破译经典医籍中的方证记载、临床运用经验及相关药证,进而凝练提出的包含疾病、症状、体征、病理生理等关键信息在内的方证诊断信息。疾病的方证分布规律研究,是指在方证诊断标准建立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及临床横断面调查研究总结凝炼而成的疾病所包含具体方证类型。方证基础上的药证演变规律,即在明确的方证诊断基础上,通过文献与临...  相似文献   

11.
血府逐瘀汤方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熊兴江  王阶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1):3026-3031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氏活血化瘀名方,本方证由四逆散方证、桃红四物汤方证合桔梗药证、牛膝药证而成.结合多年来的方证研究体会及血府逐瘀汤临床运用心得,从祖剂药证分析、经典方证阐释以及体质特征研究这3方面阐释血府逐瘀汤方证特征,为方证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循证医学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其核心是通过对医学文献的二次评价,为临床医生提供最新最好的诊断、治疗方法。“方证对应”是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的具体体现,强调有是证用是方,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医学实践。通过分析循证医学思维在“方证对应”研究中具体实施的可行性与难度,提出运用循证医学思维建立有中医特色的“方证对应”相关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方证结合研究是中医理法与方药之间的桥梁,以经典补血方剂四物汤与血虚证的方证关系研究为例探讨方证结合研究的新模式.运用射线照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和综合放血法复制动物模型,研究发现血虚证的发生发展与外周血各血液成份改变、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动态变化、骨髓细胞凋亡、CD34+细胞的改变、细胞周期、造血相关基因和蛋白的改变等密切相关.进而从全方、有效部分、有效成分3个化学层次和整体、器官、细胞及分子4个药理水平,从方证到理法的逆向辨证探求方剂与证候间的内在联系,基本阐明了补血名方四物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并重构了基于有效成分的新组方,首次发现了果糖和芍药苷的补血活性,研究体现了中医药方证结合研究的特色和优势,为方剂和证候学的结合研究提供了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方证关系始见于《伤寒论》,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方证关系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本文通过探讨方证关系的理论形成、发展及当代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从不同角度研究方证关系,为进一步揭示方证关系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四物汤的方证结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证结合研究是中医理法与方药之间的桥梁,以经典补血方剂四物汤与血虚证的方证关系研究为例探讨方证结合研究的新模式。运用射线照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和综合放血法复制动物模型,研究发现血虚证的发生发展与外周血各血液成份改变、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动态变化、骨髓细胞凋亡、CD34+细胞的改变、细胞周期、造血相关基因和蛋白的改变等密切相关。进而从全方、有效部分、有效成分3个化学层次和整体、器官、细胞及分子4个药理水平,从方证到理法的逆向辨证探求方剂与证候间的内在联系,基本阐明了补血名方四物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并重构了基于有效成分的新组方,首次发现了果糖和芍药苷的补血活性,研究体现了中医药方证结合研究的特色和优势,为方剂和证候学的结合研究提供了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6.
回顾与探讨方证相应学说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分析方证相应学说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在方证相应学说研究中引入基于案例推理方法的可行性及方证相应证治体系的构建,并对该方法的优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方证辨证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08,7(5):16-18
方证辨证在辨证论治过程中突出的优势是什么?方证辨证的基本理论结构体系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准确地理解方证辨证?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方证辨证?于此必须懂得,方证辨证的特色与优势是既研究病证而用方,又研究方药而治病;方证辨证是构建运用辨证论治理论更加灵活、实用,且具有广泛性与针对件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方证辨证是由基本脉证、病变属性、或然病证、  相似文献   

18.
黄煌是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煌教授在中医临床上经验丰富,的主要学术思想体现在"方证相应学说"和"经方体质学说"这两个方面。1学术思想黄教授认为方证相应是辨证论治的核心。方证相应,就是方与证相呼应。即有是证,用是方,无是证则不用是方。黄教授认为古代的方证的表述是不完全性的表述,一般使用自然语言,包括古代的方言等,并带有医家主观性的。我们必须立足临床,  相似文献   

19.
方证相关受到诸多学者的重视,深入研究该命题的科学内涵有可能为证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研究方法,方证相关的理论依据是辨证论治,其在病证结合研究中主要体现在临床研究,这一命题在动物模型研究中处于探索阶段,将以方测证的逆向思维应用于病证结合动物实验研究,这一突出中医学思维特征与现代科学设计融合的研究思路,应该是病证结合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将对中医药学现代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方证对应内涵及原则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调方证对应是中医学的核心所在.方证对应思想蕴涵方证原则、药证原则、量证原则、合方原则和类方原则.研究方证对应有望实现中医规范,提高临床疗效,深化辨证论治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