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基于色泽量化原理分析荆芥药材粉末颜色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指标成分含量、浸出物的相关性,同时对不同产地荆芥药材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UPLC测定不同产地荆芥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药材粉末颜色(L*a*b*值),同时测定醇溶性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及指标成分含量,运用SPSS 26.0软件分析色度值与各项测定指标的相关性,结合聚类分析法、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熵权TOPSIS法对13批不同产地的荆芥药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13批荆芥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共确定21个共有峰,相似度较高,指认出橙皮苷、迷迭香酸、胡薄荷酮3个成分。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峰1分别与L*b*、总色值(E)呈高度正相关,胡薄荷酮含量、峰17分别与L*b*E值呈高度负相关,橙皮苷含量、峰9分别与b*值呈高度正相关;峰3分别与L*b*E值呈显著正相关,橙皮苷含量、峰9分别与L*E值呈显著正相关,峰7、18分别与L*E值呈显著负相关,峰5、11、13、14、16分别与b*值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可将荆芥药材聚成2类,浙江萧山聚为一类,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河南周口聚为一类。OPLS-DA结果显示,峰17(胡薄荷酮)、9(橙皮苷)、13、10(迷迭香酸)、11、12、14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均大于1。熵权TOPSIS法结果显示河北安国产荆芥的质量整体较佳。结论 荆芥药材粉末色度值与各项测定指标密切相关,可用于不同产地荆芥药材的质量控制和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熵权法结合灰色关联法-TOPSIS法建立三七Panax notoginseng质量评价模型,评价不同产地三七及其炮制品质量。方法 以水分、醇浸出物、皂苷含量、多糖得率、多糖总糖含量、糖蛋白含量及糖醛酸含量作为检测指标,以熵权法计算权重,结合灰色关联法与TOPSIS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三七质量评价模型,综合考察红河、文山和曲靖3个产地共15个批次的三七及其炮制品的质量。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三七各指标水平大不相同;将三七炮制前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发现蒸制后水分降低,浸出物含量增加,皂苷减少,多糖含量增加;15批三七及炮制品质量排序结果TOPSIS与灰色关联分析基本一致。结论 基于熵权法的灰色关联法-TOPSIS法建立的质量评价模型方便有效,可用于三七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选麻黄-桂枝药对的水提工艺。方法 建立麻黄-桂枝药对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煎煮次数、加水量、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指纹图谱及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结合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正交水提工艺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优选麻黄-桂枝药对最佳水提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30 min。结论 优选的麻黄-桂枝药对水提工艺科学合理、稳定可行,可为麻黄-桂枝药对的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红娟  史银基  罗玉琴  何江  王浩杰  杨伟俊 《中草药》2024,55(12):4194-4203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综合评价不同产地白屈菜药材质量,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gilent Extend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4 nm,柱温25 ℃,进样量10 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4个主产地19批次白屈菜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分析相似度。使用Origin2022软件进行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SIMCA-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指标成分并定量测定,结果采用化学模式识别、箱线图以及熵权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9批次白屈菜HPLC指纹图谱共匹配出16个共有峰,指认出白屈菜碱、盐酸黄连碱、紫堇碱、盐酸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指纹图谱相似度范围为0.745~0.983。HCA将19批白屈菜分为4类;PCA得到5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758%;PLS-DA表明盐酸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等5个成分是不同产地白屈菜药材质量差异的标志性成分。白屈菜碱、盐酸黄连碱、紫堇碱、盐酸血根碱、白屈菜红碱质量分数分别为0.658~1.547、0.718~2.577、0.029~0.108、0.095~0.527、0.069~0.253 mg/g。箱线图与熵权TOPSIS法评价均表明辽宁和陕西产地的白屈菜药材综合质量较优。结论 所建立的白屈菜药材HPLC指纹图谱方法分离度好,操作简单;含量测定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为白屈菜药材质量控制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莲房Nelumbo nucifera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不同产地莲房药材质量。方法 采用Welch Ultimate® Polar-RP(250 mmÍ4.6 mm,3 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1∶2,A)-0.2%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柱温40 ℃,体积流量0.6 mL/min,检测波长270 nm,绘制20批不同产地的莲房药材的指纹图谱,应用SPSS 26.0和SIMCA 14.1软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对不同产地莲房样品进行质量评价,并测定6种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 20批HPLC指纹图谱共匹配出17个共有峰,分别指认出儿茶素、荷叶碱、N-去甲荷叶碱、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和紫云英苷7个成分;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546~0.991,CA将20批莲房分为3类;PCA、OPLS-DA与TOPSIS分析结果为产于安徽芜湖、江西赣州、山东微山湖的药材质量较好;并分析筛选出荷叶碱、N-去甲荷叶碱和儿茶素等5个成分为引起不同产地质量差异的标志性成分。莲房中6个主要成分儿茶素、荷叶碱、N-去甲荷叶碱、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和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29%~0.958%、0.007%~0.137%、0.013%~0.104%、0.015%~0.282%、0.008%~0.110%、0.027%~0.541%。结论 建立的莲房HPLC指纹图谱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儿茶素、荷叶碱、N-去甲荷叶碱、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和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可以作为莲房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凌伟红  陈燕  冯淼  王超纯  龚慧敏  田春莲 《中草药》2023,54(17):5725-5733
目的 建立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以及近缘种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对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使用Ultimate XB-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1%磷酸,检测波长为280、360 nm,体积流量为1 mL/min,进样量20 μL,柱温30 ℃下梯度洗脱,建立显齿蛇葡萄以及近缘种HPLC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评价、层次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评价不同产地显齿蛇葡萄及近缘种的质量。结果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符合方法学要求,18批显齿蛇葡萄属样品指纹图谱有31个共有峰,经对照品定性指认4、9、11、14、15和24号峰对应的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儿茶素、二氢杨梅素、芦丁、杨梅苷和杨梅素,且相似度>0.8;所有样品按产地经CA分为2类,PCA结果与其一致;OPLS-DA筛选出不同产地显齿蛇葡萄及近缘种的13~14个差异标志物,以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为主要差异标志物。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用于作为藤茶原料的蛇葡萄属植物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金果榄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评价金果榄药材质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HPLC,Agilent ZORBX S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10 μL,建立不同产地、不同品种金果榄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不同品种中盐酸药根碱与盐酸巴马汀的含量。 结果: 金果榄药材不同品种的HPLC指纹图谱和盐酸药根碱与盐酸巴马汀的含量存在差异,从金果榄生物碱类成分的指纹图谱中确定了8个共有峰,不同产地的金果榄在生物碱类成分上有差异。相似度大的指纹图谱,表征其含量的指标R不一定大;相似度低的,R不一定小。R的变化趋势与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趋势基本一致。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表征金果榄质量的差异性,为金果榄的质量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升麻药材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评价不同产地升麻药材质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UPLC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SB C18(100 mm×2.1 mm,1.8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波长为320 nm,柱温为35 ℃,进样量为1μL;建立15批升麻药材指纹图谱,通过对照品比对并结合质谱分析,对共有峰进行鉴定,并对3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对15批升麻药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及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寻找不同产地升麻药材的差异性成分。结果 升麻药材指纹图谱有16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3个峰,分别为咖啡酸、阿魏酸和异阿魏酸;除辽宁产区的3批样品外,其余12批相似度均大于0.95;PCA将15批升麻药材划分为2类,OPLS-DA法确定7个差异标志物,差异显著性排序,分别为峰7>峰11>峰9>峰8>峰10>咖啡酸>峰4。辽宁产区咖啡酸、阿魏酸和异阿魏酸总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产地。结论 该方法能有效地分析不同产地升麻药材质量的差异性,为不同产地升麻药材质量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藏药桃儿七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不同产地桃儿七成分含量差异,进行产地识别,综合评价桃儿七质量。方法: 采用HPLC,Agilent Zorbax SB C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04%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对16批桃儿七样品进行指纹图谱测定,并使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产地识别和质量评价。结果: 建立了桃儿七药材指纹图谱;对16批样品相似度比较,标定了29个共有峰;各产地样品成分组成基本相同,但是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对各样品进行化学模式识别,根据主成分得分,产自西藏的药材质量最好。结论: 该方法能够用于桃儿七药材综合评价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探究不同产地甘松化学成分差异,评价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甘松药材的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甘肃、青海、四川16批次甘松的指纹图谱,并对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模式识别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16批次甘松HPLC指纹图谱共匹配到60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指认出绿原酸、丁香酸、蒙花苷、甘松新酮、马兜铃酮5个色谱峰,指纹图谱相似度范围为0.943~0.999。16批次甘松样品中绿原酸、丁香酸、蒙花苷、甘松新酮、马兜铃酮含量测定变化范围分别为1.046 5~4.975 3、0.028 4~0.108 7、0.016 7~0.157 4、7.442 1~37.869 1、0.673 7~4.306 5 mg/g,5种成分在不同产地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HCA将16批次甘松分为3类;PCA得不同批次甘松质量差异较大;经OPLS-DA筛选出了绿原酸、丁香酸、甘松新酮、马兜铃酮等31个差异成分。指纹图谱综合评价结果表明S4、S7、S10甘松样本质量较好。结论 确定了绿原酸、丁香酸、甘松新酮、马兜铃酮4种指标成分作为评价甘松质量差异的潜在标志性成分,建立的甘松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为甘松药材的质量控制、综合评价和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益智仁盐炙前后组成缩泉丸缩尿部位的指纹图谱,从物质基础上揭示益智仁盐炙后增强缩泉丸缩尿药效的原因。方法:采用HPLC,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记录10批益智仁盐炙前后分别组成缩泉丸的石油醚部位HPLC图谱,建立相应指纹图谱,标定特征共有峰并比较其平均相对峰面积和平均相对保留时间。结果:益智仁盐炙后组成缩泉丸时,有11个共有峰平均相对面积明显增加,包括对缩尿药效贡献较大的1号,4号(teuhetenone A),5号(7-表-香科酮),7号色谱峰,增加率分别为123.08%,90.91%,53.33%,43.75%。结论:对缩尿作用贡献较大的4个成分含量的明显增加极有可能与缩泉丸缩尿作用的增强紧密相关,此外其他7个成分含量也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电子鼻技术区分益智仁的不同炮制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利用电子鼻技术建立气味指纹图谱以区别益智仁不同炮制品。方法:采用电子鼻技术对益智仁生品、清水炒制品、盐炙品进行检测,获得电子鼻在传感器的响应值,利用主成分分析、判别因子分析及统计质量控制分析等化学计量学对响应值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经化学计量学分析,益智仁生品及其炮制品能明显区分开。益智仁生品与炮制品的气味差异较大,清水炒制和盐炙益智仁气味差异较小。结论:电子鼻技术可用于益智仁炮制品的区分,推测益智仁气味的变化主要由加热炮制引起。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对益智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品质评价、采收加工与炮制方法进行梳理与考证。经考证,益智古时为龙眼的别名,且常与草豆蔻、高良姜、白豆蔻等相混杂,唐代以后的益智基原均为姜科山姜属植物益智,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63年版才准确记载益智来源为Alpinia oxyphylla Miq.的干燥成熟果实。益智产地记载由岭南、交趾、昆仑等地区逐渐细化,如今主要产于广东、广西、海南等,福建、云南等地有少量栽培,以海南为其道地产区。益智一般于夏、秋果实由绿变红时采收,以身干、粒大、饱满、油性足、香气浓者为佳。经炒制及盐制后可减少益智辛燥之气,增强其温肾缩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益智仁对正常小鼠排便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从而对益智仁的燥性效应进行表征。 方法: 将SPF小鼠分为正常动物组、益智仁20,10,5 g·kg-1剂量组及益智仁20 g·kg-1与增液汤20 g·kg-1联用组,各组动物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28 d,在第7,14,21,28 d观察对动物排便作用的影响,并从肠道水分、结肠肌电方面阐明益智仁燥性对肠道影响的机制。 结果: 在连续6 h观察中,益智仁低剂量组在28 d的首次排黑粪时间为142.7 min,干粪粒数为10.1粒,干粪重量为176.6 mg;中剂量组在21 d的首次排黑粪时间为145.4 min,干粪粒数为10.2粒,干粪重量为177.0 mg;高剂量组在21 d的首次排黑粪时间为160.3 min,干粪粒数为9.7粒,干粪重量为170.5 mg,说明益智仁能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使得正常动物逐渐出现便秘症状。在28 d时,益智仁低、中、高剂量组的大肠肠腔水分含量分别是66.23%,64.42%,61.53%,均能显著减少大肠肠腔水分含量。在28 d时,益智仁低、中、高剂量组的结肠肌电频率分别是43.40,45.63,48.26次/min,结肠肌电振幅分别是66.23,64.42,61.53 mV,能显著增快结肠肌电频率及降低结肠肌电振幅。增液汤对于益智仁引起的上述便秘作用有显著的拮抗作用。 结论: 益智仁燥性效应表征能引起正常小鼠的便秘作用,且与促进肠道水分重吸收和减弱肠道传输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缩尿作用谱效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的指纹图谱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豚鼠膀胱逼尿肌抑制作用贡献的大小,阐明盐炙益智仁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建立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的指纹图谱,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水(A)-乙腈(B)梯度洗脱(0~10 min,5%~25%B;10~60 min,25%~65%B;60~75 min,65%~100%B),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μL,流速1 m L·min~(-1)。考察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对豚鼠离体膀胱逼尿肌活动的影响,分析盐炙益智仁缩尿药效的物质基础,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谱效关系。结果:建立了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盐炙益智仁缩尿的药效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缩尿药效贡献的大小顺序(按特征共有峰编号)为20号9号11号17号16号13号15号24号18号23号14号32号34号22号25号19号31号27号21号29号28号30号。结论:构建的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HPLC指纹图谱重复性好、稳定性高、方法简单,石油醚部位指纹图谱与其缩尿药效之间有较明显的对应关系,为盐炙益智仁的缩尿药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缩尿的有效成分,并进行药效学验证,拟阐明盐炙益智仁的缩尿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硅胶和HPLC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BL-420S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膀胱逼尿肌张力的变化,采用分别加4种兴奋剂Ba Cl2,磷酸组胺、多巴胺、乙酰胆碱累计加药物的方法,观察化合物对豚鼠膀胱逼尿肌肌条的收缩张力活动影响。结果: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成分分离并鉴定出9个化合物[圆柚酮,11-hydroxy-valenc-1(10)-en-2-one,香科酮(teucrenone),7-表-香科酮(7-epiteucrenone B),12-羟基圆柚酮(12-hydroxynootkatone),杨芽黄素,β-谷甾醇,胡萝卜苷,棕榈酸],通过药效学验证7-epiteucrenone B与温肾缩尿密切相关。结论:7-epi-teucrenone B可能是通过拮抗磷酸组胺的H1受体释放从而抑制豚鼠膀胱逼尿肌收缩张力。推测盐炙益智仁石油醚部位中的7-epi-teucrenone B可能为盐炙益智仁缩尿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7.
益智为药食同源药材,应用广泛,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药效。益智药材质量标准的建立能够促进益智饮片市场规范化,保障用药的安全。目前,不同国家或地区益智标准存在差异。对益智的国内外质量标准、炮制规范、商品规格等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益智质量标准的提升和规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益智仁盐炙前后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益智仁盐炙前后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探讨盐炙对益智仁内在成分的影响.方法 对益智仁生品、盐炙品饮片进行HPLC/UV指纹图谱分析,色谱柱采用Diamonsil C_(18)(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和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结果 益智仁盐炙后有两个新的色谱峰出现,7个特征峰相对含量发生变化.结论 益智仁通过盐炙后化学成分既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尿液生成排泄探讨缩泉丸配伍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缩泉丸配伍的机制,确定各味药物在方中的作用.方法:对缩泉丸进行全拆方研究,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缩泉丸组(3.9 g'kg-1·d-1)、益智组、乌药组、山药组(均为1.3 g,kg-1 ·d-i),益智+乌药组、益智+山药组、乌药+山药组(均为2.6g,kg-1,d-1).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用D-半乳糖诱导亚急性衰老模型,造模给药后各组用尿动力仪检测膀胱功能,用ELISA法测定与尿液生成相关的水通道蛋白(AQP2),血清中神经内分泌激素醛固酮(ALD)、抗利尿激素(ADH)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QP2,ADH,ALD含量显著降低(P<0.01),尿动力检测中膀胱漏尿点压(BLPP)、腹压漏尿点压(ALPP)、最大膀胱排尿压(MVP)显著升高(P<0.01),顺应性(BC)显著下降(P<0.01).缩泉丸全方对所测指标都有显著影响(与模型组比较P<0.01),且与各拆方组比较作用最强.单味药比较益智作用最强,乌药对尿液生成方面作用显著,与益智配伍后增效;山药能显著改善衰老膀胱功能,与乌药配伍后药效显著增强,对所测指标均有显著作用(与模型组比较P <0.01 ~0.05).结论:本研究结果与缩泉丸益智仁为君,乌药为臣,山药为佐的传统配伍诠释相符.  相似文献   

20.
益智总黄酮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吴博  刘春梅  刘冰  赵旭  毕开顺  贾英 《中草药》2015,46(9):1321-1325
目的研究优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益智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利用静态吸附试验对15种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并通过与动态吸附相结合的方法,优选树脂的最佳分离纯化条件。结果 HP20大孔吸附树脂宜于FAOF的提纯,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液黄酮质量浓度为1.518 mg/mL,上样体积流量为1.0 mL/min,上样量为50 mL,洗脱溶剂为30%乙醇,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洗脱体积为6 BV,纯化后黄酮量高达51.68%。结论 HP20大孔吸附树脂能有效分离纯化益智中的总黄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