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艳萍  司端运  刘昌孝 《分析化学》2007,35(10):1535-1540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之后兴起的一个新的组学研究热点。准确全面的检测生物体液中浓度较低的代谢物变化是进行代谢组学研究的基础。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LC/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很好地实现了对大量样品和微量代谢物的快速定性、定量分析,极大地推动了代谢组学的相关研究。本文综述了LC/MS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用于代谢组学研究的现状,并对后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代谢组学及其在微生物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代谢组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文献和作者本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代谢组学的产生和技术平台及其在环境微生物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庄乾坤  刘虎威 《分析化学》2005,33(1):100-100
上世纪末“人类基因测序”被认为是一项类似人类登月的伟大工程,正是分析化学家对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的重大革新,促使这项伟大的工程得以提前完成,从而揭开了后基因时代的序幕。功能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和糖组学等组学的发展,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向分析化学提出了更高、更严峻的挑战,也为分析化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代谢组学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许国旺  杨军 《色谱》2003,21(4):316-320
1 代谢组学的定义和特点  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人们对生命过程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研究的热点转移到基因的功能和几个“组学”研究,包括研究核糖核酸(RNA)转录过程的转录组学、研究某个过程中所有蛋白及其功能的蛋白组学、研究代谢产物的变化及代谢途径的代谢组学。  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发展的技术,它是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后(如将某个特定的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或其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途径的一种技术[1];它所关注的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以下的小分子。代谢组学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组学研究十分活跃,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极大推动了生物学的进展,提高了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增强了人们与疾病斗争的能力.这些研究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促进了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也提出了许多难点问题,化学计量学者十分关注这个领域,并积极参与研究和创新.这一方面是由于生物信息学中大多数方法与化学计量学相同,另一方面由于生物多样性及复杂性,需要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展示了巨大的空间,深深吸引我们进入生物组学研究.本文简单介绍我们研究小组近期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代谢组学领域,微生物代谢组学的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样品处理、分析平台、数据处理和生物学解释等,并讨论了微生物代谢组学在代谢工程方面的应用潜力,以及微生物代谢组学的研究前景和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代谢组学研究领域的主要技术平台之一,近年来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获得了巨大发展。本文结合本研究组在代谢组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年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代谢组学分析方法方面的新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综述引用文献41篇。  相似文献   

8.
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以免疫分析、分子生物学、生物传感器、代谢组学、核酸适配体等技术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发展迅速,已成为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主要方法。该文结合近年来各种快速检测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介绍了以上述技术为基础的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并讨论了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食源性致病菌的防控和保障消费者身心健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分析化学》2005,33(10):1482-1482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已成为新的科学发展趋势。以方法和手段为研究要素的分析化学,早就与生物科学研究产生交叉。生命分析化学在为生命科学研究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不断面临生命科学提出的种种挑战。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结构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糖组学等重大研究计划的不断提出,以及化学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新型学科的诞生,生命分析化学正面临新的更严峻的挑战。无疑,这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生命分析化学的发展,以及与分析化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献  林树海  蔡宗苇 《中国科学:化学》2014,(5):76-77,726,731
代谢组学是关于生物系统代谢物组成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质谱技术是目前代谢组学研究中最主要的分析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代谢组学各个领域.本文阐述了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及其应用,重点介绍和评论了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的进步和成果,并对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代谢组学的整合化发展及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谢组学迅猛发展,自身特点及科研使命决定了其整合化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代谢组学经历了内部整合(包括:检测技术整合、多样本整合分析、数据处理方法整合)以及外部整合(代谢组学与其它组学的整合分析).整合化发展增强了代谢组学在其应用领域的科学创新性与说服力.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的整合化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发展,工业微生物技术在资源、医药和手性合成等领域已经成为热点技术,并开拓了电子和纳米技术等新的应用领域。本文综述了几项最新的工业微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环氧化水解酶催化合成手性二醇、微生物甲酸脱氢酶用于再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辅因子、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得到纳米级金属丝、代谢网络改造和重建用于传统发酵生产以及有机溶剂耐受菌和宏基因组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Zhang X  Zhang L  Zhang Y 《色谱》2012,30(3):222-231
20世纪末至今,是中国色谱学科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伴随着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糖组学等组学研究的兴起,色谱学科得到了更加密切的关注和更加广泛的运用,我国色谱工作者也在上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些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文对近年来我国色谱工作者在色谱基础理论、分离分析方法与技术、新型色谱柱和富集材料、新型色谱分析仪器设备以及相关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一些典型工作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发展,工业微生物技术在资源、医药和手性合成等领域已经成为热点技术,并开拓了电子和纳米技术等新的应用领域.本文综述了几项最新的工业微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环氧化水解酶催化合成手性二醇、微生物甲酸脱氢酶用于再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辅因子、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得到纳米级金属丝、代谢网络改造和重建用于传统发酵生产以及有机溶剂耐受菌和宏基因组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贾会坤  张奕南  冯进辉  许平 《化学进展》2007,19(7):1223-1228
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发展,工业微生物技术在资源、医药和手性合成等领域已经成为热点技术,并开拓了电子和纳米技术等新的应用领域.本文综述了几项最新的工业微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环氧化水解酶催化合成手性二醇、微生物甲酸脱氢酶用于再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辅因子、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得到纳米级金属丝、代谢网络改造和重建用于传统发酵生产以及有机溶剂耐受菌和宏基因组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磷脂是所有生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在许多生命活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但由于生物样本中的磷脂种类繁多,含量极低,存在基质抑制效应,且结构中缺少易电离的官能团,从而导致对磷脂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较困难。利用化学衍生化技术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可以提高离子化效率、改善色谱分离度且提高质谱(MS)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MS与衍生化方法结合已被广泛用于蛋白组学、糖组学、代谢物等的分析。近年来,这一策略逐渐被应用于脂质组学的分析研究。该文综述了国内外近10年基于衍生化技术的甘油磷脂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以激发衍生化技术在脂质组学分析中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质谱分析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谱分析技术是代谢组学研究的重要技术之一。该文通过近5年来的文献分析,对基于质谱分析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的新进展,包括样品前处理方法、分析检测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以及近年来代谢组学在疾病诊断、药物研发、营养学、毒理学、运动医学等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生物和环境样品中硒元素的形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后提出的一种新的组学,其研究重点在于对所研究的金属和类金属元素的各种存在形态进行分析。硒是生物环境中存在的一种重要的类金属元素。形态与浓度不同的硒化合物可能是生物体的必需元素,同时也可能导致中毒。本文对目前存在的硒元素形态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组学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到生物技术各个领域。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复杂生物样品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反映生物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在口腔疾病研究中,代谢组学研究也获得了密切关注,它可以为临床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信息。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无损伤、非侵入性地获取生物体的信息,使其在代谢组学研究中迅速发展。本文综述了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在口腔癌、牙周病、龋病等口腔疾病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糖生物学在糖链结构、生物合成、生理功能以及疾病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糖芯片是继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之后兴起,正如继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之后兴起的糖工程,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之后兴起的糖组学一样,功能糖芯片技术已成为第3代高通量、大规模生物芯片检测技术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