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浙江省建德市邓家东坞村进行不同基质和不同容器对薄壳山核桃苗木生长及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育苗措施对苗木地上部分苗木地径及苗木高度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普通育苗容器对苗木地径及高度影响最大,其值也最大,而基质类型和去胚尖措施对苗木地径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苗木高度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容器种类对地下部分各指标未表现出显著性影响,而基质类型及去胚尖措施对苗木地下部分各指标影响较大,其中以40%泥炭+40%珍珠岩+20%蛭石为基质及去1/2胚尖苗木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及根系体积最大.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可选择普通育苗容器、40%泥炭+40%珍珠岩+20%蛭石为基质和去1/2胚尖的模式进行容器苗的培育,不仅可以获得基质较轻、苗木健壮的容器苗,同时其苗木根系发达,可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和容器深度培育的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容器苗在造林1年后的生长及养分变化情况,结合苗期生长和造林效果,为培育栓皮栎容器苗选择灌溉方式和合适容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种灌溉方式(上方灌溉、底部渗灌)、2种容器深度(D40即6.4 cm(口径)×25 cm(深),容积656 m L;D60即6.4 cm(口径)×36 cm(深),容积983 m L)共4个处理培育的1年生栓皮栎容器苗造林,测定造林1年的成活率、形态指标及养分状况。【结果】(1)底部渗灌提高了造林成活率,达到98%。(2)D60培育的栓皮栎造林1年后苗高、地径(77.3 cm、6.87 mm)显著大于D40苗指标(70.1 cm、6.34 mm)。(3)底部渗灌提高了造林后苗木茎生物量(22%);D60培育的栓皮栎造林1年后苗木茎、根和单株生物量比D40的分别提高了22%、16%和18%。(4)底部渗灌下苗木的茎磷浓度比上方灌溉下提高了17%。(5)苗木成活率与苗期养分含量显著正相关,造林苗高、生物量均与苗期生物量和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底部渗灌条件下D60容器培育的栓皮栎造林1年后形态指标和养分状况分别优于上方灌溉条件下D40容器苗。结合温室中栓皮栎容器苗培育制度,一般情况下,底部渗灌和D60容器在温室中培育栓皮栎容器苗可视为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秋季施肥处理条件下油松容器苗和裸根苗苗期生长、养分积累和造林效果的差异,为生产上培育油松良种壮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大田培育的当年生油松播种容器苗和裸根苗为研究对象,设置0(对照)、12、24、36 mg/株4种秋季施肥水平,于90%以上苗木形成顶芽后进行施肥处理,并于翌年进行雨季造林试验。测定造林前的苗高、地径、生物量、根冠比、养分含量及造林后苗木成活率和苗高、地径相对生长量等指标,分析出圃苗木性状与造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秋季施肥24 mg/株处理下的油松容器苗苗高、地径、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均表现最佳,该处理下容器苗整株生物量、氮、磷、钾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41.8%、31.4%、65.6%和48.8%;油松裸根苗受秋季施肥影响较小。容器苗氮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从大到小表现为根>叶>茎,裸根苗氮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从大到小表现为叶>根>茎;磷、钾含量在容器苗和裸根苗各器官中的分布从大到小均表现为叶>根>茎。雨季造林试验结果显示,油松造林效果受苗木类型影响显著,容器苗造林当年和第2年春季的苗高、地径相对生长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底部渗灌技术下培育华北落叶松容器苗合理的缓释肥施用量,探索在高效节水的渗灌条件下缓释肥对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苗木生长以及氮养分积累的影响。【方法】以华北落叶松播种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在底部渗灌条件下,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不同浓度梯度的缓释肥施氮量(50 、100 、150 mg/株),通过比较苗木不同生长期的形态指标、氮浓度和氮含量以及基质不同部位的酸碱度和电导率的差异,系统研究底部渗灌下缓释肥对1年生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生长和氮积累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对华北落叶松容器苗不同时期的苗高和地径影响差异显著。当施氮量为100 mg/株时,1年生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苗高、地径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4.38 cm、3.67 mm; 施氮量对生长季末的根生物量影响差异显著,对茎、叶不同时期的生物量影响差异显著,当施氮量为100 mg/株时,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总生物量最大,生长季末达1.80 g; 施氮量越大,华北落叶松容器苗各器官的氮浓度和氮含量越大,施氮量为150 mg/株下的氮浓度和氮含量显著高于50 mg/株的处理,而与100 mg/株的施氮处理无明显差异; 当施氮量为150 mg/株时,苗木体内的氮浓度和含量达到最大,根、茎、叶的氮质量分数分别为1.78%、1.28%、2.14%,氮含量分别为8.41、9.56、11.71 mg/株,但其苗高、地径、生物量等形态指标呈下降趋势; 随着施氮量的增大,基质的EC值升高、pH降低,且基质上层的EC值显著高于下层的,而pH则表现为上层较低,但未影响苗木质量。【结论】缓释肥能够促进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生长,并且有利于苗木体内的氮积累; 底部渗灌技术下培育华北落叶松容器苗合理的缓释氮量为100 mg/株。  相似文献   

5.
蘑菇渣堆肥对油松移植容器苗生长和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蘑菇渣堆肥添加基质对油松移植容器苗生长和苗木质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油松移植容器苗的最佳轻基质配比组合,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1年生移植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选用蘑菇渣堆肥、珍珠岩、草炭为基质原材料,设置8种基质配方,在维持珍珠岩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以逐渐增加蘑菇渣堆肥比例的方式替代草炭,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的蘑菇渣堆肥对油松移植容器苗生长和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蘑菇渣堆肥代替草炭进行油松移植容器苗培育是完全可行的,当蘑菇渣堆肥添加体积比例≤40%时,苗木在成活率、苗高、地径以及生物量等指标上与常用草炭处理无显著差异,且苗木体内部分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基质理化性质处于育苗合适范围内,苗木质量相对较高;而当蘑菇渣堆肥比例≥50%时,基质p H由微酸性变为碱性,苗木质量下降。因此在此试验条件下,培育油松移植容器苗推荐最佳基质配方为:35%草炭+25%珍珠岩+40%蘑菇渣堆肥。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营养基质和不同苗期管理措施对山杏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所用各种营养基质对山杏容器苗生长有显著影响,其中,基质1、2(羊粪、鸡粪为底肥)培育的山杏容器苗木的高、径、根系生长量最高。苗期追施5%复合肥,在播种后50天和60天左右进行打尖、移床处理可有效提高苗木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基质中添加竹炭对大叶榉树容器苗生长和营养状况的影响,为确定最适合大叶榉树容器苗生长的竹炭添加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叶榉树容器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个竹炭用量水平(添加量分别为0%、1%、3%和5%),试验结束后测定苗木生长和营养状况。【结果】相较于对照,其他3种用量竹炭处理的大叶榉树容器苗苗高、地径、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和细根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同时,添加竹炭对大叶榉树容器苗地上部分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地下部分的促进作用,这体现在竹炭处理的大叶榉树容器苗根茎比相比对照显著减小。3种用量竹炭处理下,一级侧根数、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细根(直径≤1 mm)长度相较于对照都有显著增加。添加竹炭显著降低了大叶榉树容器苗根系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对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没有显著影响;同时促进了大叶榉树容器苗根系对于基质中氮元素的吸收,加快了其茎中氮的代谢活动,但对根系和茎中的碳元素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竹炭对大叶榉树容器苗生长的促进和营养状况的改善基本上随着其添加量的提高而增强。综合来看,添加5%竹炭最有利于大叶榉树容器苗的生长,与对照相比,其苗高增加了37.84%,地径增加了17.67%,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了69.56%,地下部分生物量增加了63.48%,细根生物量增加了49.17%,细根长度增加了62.38%。【结论】添加竹炭有利于大叶榉树容器苗的生长、根系的建成、根系形态的优化和苗木对基质中氮素的吸收利用。在基质中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竹炭,可以更好地培育优质的大叶榉树容器苗。  相似文献   

8.
缓释肥用量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缓释肥用量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确定培育薄壳山核桃容器苗合理的缓释肥用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处理T0、T1、T2、T3(缓释肥用量对应为0、3、6、9 kg/m3),测定和比较薄壳山核桃苗木生长及植株N、P、K养分含量。【结果】与对照(T0)相比,不同缓释肥处理均显著促进薄壳山核桃苗木苗高、地径、单株生物量、根系总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和各器官N、P、K含量,改善了根冠比且以T1处理效果最佳;随着处理浓度增加,促进效应下降。动态测定表明,缓释肥处理能保持试验期苗高与地径的持续快速生长,其中地径的持续时间更长,生长后期(8月中旬后)与苗高呈现非同步性。【结论】适量的缓释肥用量能促进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根系发育,促进效应与改善植株N、P、K养分含量有关;缓释肥施用量以3 kg/m3较佳。  相似文献   

9.
2种景观植物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荧光特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 Dress)和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 Rehder)为研究对象,探究景观植物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征差异。方法利用Mini-imaging-PAM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分析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快速动力学曲线(OJIP)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 (1)荧光参数中初始荧光(F_o)、J相荧光强度(F_j)、I水平荧光强度(F_i)、最大荧光(F_m)由高到低依次为:金叶女贞低位金叶女贞中位红叶石楠低位红叶石楠中位金叶女贞高位红叶石楠高位;(2)PSⅡ潜在活性(F_v/F_o)和PSⅡ电子传递能力(F_m/F_o)值以红叶石楠低位和金叶女贞中位较高,说明叶片的量子效率和潜在活性较强;(3)PSⅡ原始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和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值以红叶石楠低位和金叶女贞中位为最大,说明该叶位叶片光合效益较强;(4)叶绿素OJIP曲线到达最大荧光值(F_m)后,2种景观植物均呈现低位中位高位的趋势;(5)OJIP曲线初始斜率(M_o)、用于QA~-被还原所消耗的能量(S_m)值以红叶石楠低位和金叶女贞低位为最大,说明低位的QA~-被还原的速率较高,但同时用于QA~-被还原的热耗散也较高;叶片PSⅡ反应中心吸收光能(ABS/RC)、捕获(TRO/RC)、电子传递(ETO/RC)及热耗散能量(DIO/RC),红叶石楠随叶位的升高呈升高趋势,金叶女贞随叶位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2种植物不同叶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红叶石楠和金叶女贞均表现出低位叶片的长势最好,且同时受夜景灯光照明的影响最小;金叶女贞比红叶石楠适合于在夜景灯光照明的环境下种植,红叶石楠更适合种植于夜景灯光较弱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容器苗切根培育技术研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碧文 《科技信息》2007,(8):210-210,169
容器育苗是林业育苗的一次革命。马尾松是我国重要的森林组成树种和主要的造林树种,因此探研马尾松容器苗培育技术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对马尾松容器苗切根培育技术的初步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切根移植苗木侧根数和须根数均比不切根移植苗分别提高31%和15%。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无性系美国山核桃种子对其苗木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不同无性系美国山核桃种子进行播种试验,以研究对其苗木及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种子苗木地径、苗木高度、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地下部分干质量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而根系体积、地上部分干质量和根/冠也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苗木地径最大为1.11cm,为最小地径的1.33倍;苗木高度最大为51.96cm,为最小的1.65倍;根系长度最长可达1490.01cm,为最小值的2.11倍;根系表面积最大为500.51cm,为最小值的2.02倍;根系体积最大为16.12cm,为最小值的2.24倍.随着种子大小的减小,苗木各指标也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因此,在育苗过程中,应该选择中等大小以上的无性系种子育苗,以培育优质苗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揭示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容器苗生长、根系发育和养分状况对缓释肥的响应规律,筛选最佳施肥量。【方法】 设置3个包膜缓释肥(美国奥绿肥5号)施肥量(0.4、0.8、1.6 g/株)和1个空白对照(未施肥),生长季末测定4个处理下苗木形态指标、养分状况和根系发育情况。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探明苗木生长对不同施肥量的响应差异,同时将地径、苗高、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全株生物量分别与施肥量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最佳施肥量。【结果】 苗木地径、苗高、全株生物量、根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氮、磷、钾含量随着缓释肥施肥量的提高而显著增大,其中施肥量为1.6 g/株时达到最大,苗高、地径和全株生物量分别为24.0 cm、4.9 mm和3.9 g/株。根茎比则随施肥量的提高而减少,对照最大为2.8。地径、苗高、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与施肥量构建的数学模型R2均大于0.95。【结论】 低施肥量下养分主要用于根系的生长,随着施肥量增加,大部分养分开始往地上部分转移,促进茎和叶的生长。地下部分的第1径级(03.0 mm)根随着施肥量增加显著增加。综合5个数学模型预测结果,认为黄连木容器苗缓释肥最佳施肥量在1.28~1.95 g/株之间。  相似文献   

13.
刨花楠(Machilus pauhoi)为亚热带常绿乔木阔叶林树种,既是珍贵用材树种,又是优美的庭园观赏树.采用实验地调查与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江西4种源刨花楠苗木叶片长宽比(LL/LW)、厚(LT)、叶面积(LA)及比叶面积(SLA)等表型性状与构件生物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苗木LL/LW和地径、株高、冠幅呈极显著正相关;SLA和地径、冠幅呈极显著负相关.(2)苗木LL/LW与叶、茎、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LA与叶、茎、根、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SLA与叶、茎、总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3)苗木叶片表型性状与苗木生长特征、构件生物量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可通过叶片表型性状指标测定,为开展冠形、树干生物量利用等不同经营需求的刨花楠选择等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也为园林绿化树种刨花楠的城市绿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基质配比对油松容器移植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辽西地区不同基质配比对油松容器移植苗生长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基质土配比.采用Excel进行方差分析,选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油松苗期苗高差异极显著,地径差异显著;不同基质对地径、苗高、根幅、冠幅、主根长、地上干重、枝叶干重、侧根干重、地下干重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而对高径比、侧根长、主干干重、主根干重、根冠比没有显著影响;混合土2的各项指标生长量(除了主干干重外)最大,混合土1次之,心土最小,最佳基质土配比为混合土2.  相似文献   

15.
石灰苗床阔叶树容器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石灰苗床容器苗主根和高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地径、侧根生长发育、须根数量及根系含水量均有显著改善,并避免了苗木的畸形.石灰苗床容器苗的规格质量及造林成活率也明显比对照组好.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干旱荒漠区育苗措施对蒙古扁桃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盖地膜的蒙古扁桃苗木平均冠幅、平均高度和平均地径比未覆盖地膜的分别高30.61个百分点、15.05个百分点和23.12个百分点,可在育苗生产中推广应用。(2)蒙古扁桃播种育苗中灌溉8次的苗木比灌溉6次的苗木稍高,但对冠幅和地径影响不大,在生产中以灌溉6次即可,即5、6月份每月灌溉1次,7、8月份每月灌溉2次。(3)施肥量50 g/m2与40 g/m2对苗木高度和冠幅的影响不大,施肥量50 g/m2的苗木地径稍粗,在生产中可施肥40~50 g/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氮素施肥方式和不同施氮量对纳塔栎容器苗生长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揭示苗木需肥规律并确定最佳施肥方式与施氮量。【方法】以纳塔栎1年生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设置平均施肥和指数施肥两种施肥方式,每种方式设置4个浓度梯度的施肥处理,对照组不施肥,施肥间隔为7 d,共施肥15次。施肥结束后进行苗高、地径的测量,并收获苗木将其烘干,测定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平均施肥和指数施肥均显著促进了纳塔栎1年生容器苗的生长,指数施肥效果整体优于平均施肥;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苗高、地径、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均在指数施肥900 mg/株(Z900)处理下取得最大值97.90 cm、10.33 mm、12.21 g、26.74 g和38.95 g,是CK的1.53、1.15、1.75、2.47和2.19倍。施氮更多地促进生物量分配给纳塔栎容器苗的茎和叶;纳塔栎容器苗茎、叶、根的可溶性糖含量在各施氮处理组中均有提升,且指数施肥处理效果更优;施氮显著促进叶部淀粉积累,抑制根部淀粉累积。【结论】就纳塔栎容器苗而言,指数施肥效果优于平均施肥。Z900处理下,纳塔栎1年生容器苗的生长发育最好,为纳塔栎容器苗生长最佳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8.
容器苗培育技术便于操作,既能提高工效,也能提高苗木质量,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桧柏为柏科常绿乔木,其抗旱抗寒能力比较强,病虫害相对较少,枝叶茂密,树型优美,是园林绿化中优良的乔木。从圃地选择、容器准备、苗木移植、苗期管理、出圃等方面介绍了桧柏移植容器苗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9.
金沙江干热河谷退耕还林区造林树种的育苗技术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将苏门答腊金合欢(Acacia glauca(L.)Moelichl)、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 cv.Salvador)、黑荆树(Acacia mearnsii De Wild)种子用始温90℃热水浸种,冷却后用清水洗2~3次并浸泡24h,种子室内发芽率分别为66.5%,83.0%,87.0%,苗圃出苗率分别为52.78%,65.74%,58.64%;3月中旬前培育的塑料袋容器百日苗,85%以上的苗木高度分别超过40,20和25cm,地径超过0.25,0.40和0.30cm。苗木高径比在10.0左右,茎根比除新银合欢为1.88外,其它两个树种均超过2.0。但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造林时,应选用木质化程度高的粗壮苗木。  相似文献   

20.
对国槐大苗分别在无纺布袋和控根容器不同类型的重型基质试验设置中测定植物生长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园土)∶m(有机肥)m(∶草炭)比例为60%∶20%∶20%的重型基质是最佳配比基质。虽然树木在无纺布袋中生长量更大,但是该容器防根系穿刺效果非常差;控根容器能有效控根,植物生长正常,移栽成活率高,是理想的容器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