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常被用来对心力衰竭(HF)进行分型,但部分HF患者经治疗后射血分数会发生改善,因此产生了射血分数改善型心力衰竭(HFimpEF)这一概念。然而目前HFimpEF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欧美国家,我国关于此类人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鲜有报道。目的分析我国HFimpEF患者临床特点、预后及预后的预测因素。方法纳入于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从电子病历中获取患者的人口学数据和基线临床信息,根据基线及复查时的LVEF分为射血分数保留(HFpEF)组、射血分数中间值(HFmrEF)组、射血分数降低(HFrEF)组、射血分数改善(HFimpEF)组。自最后一次复查超声心动图开始,通过电子病历、门诊及电话进行随访,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及全因再住院,随访时间截至2021-06-01。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LVEF改善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全因死亡和全因住院的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全因死亡和全因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患者530例,HFpEF组245例(占46.2%),HFmrEF组55例(占10.4%),HFrEF组133例(占25.1%),HFimpEF组97例(占18.3%)。HFimpEF组死亡率低于HFpEF组(P=0.014)和HFrEF组(P<0.001)。HFimpEF组再住院率低于HFpEF组(P=0.011)和HFmrEF组(P=0.001)。基线时收缩压较高〔OR=1.036,95%CI(1.019,1.053),P<0.001〕、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37 mm〔OR=0.245,95%CI(0.118,0.507),P<0.001〕、应用β-受体阻滞剂〔OR=2.868,95%CI(1.304,6.305),P=0.009〕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OR=2.691,95%CI(1.316,5.503),P=0.007〕是LVEF改善的影响因素。HFrEF、年龄较大、合并心脏瓣膜病、慢性肾脏病、贫血、未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口服抗凝药是CHF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HFpEF、HFmrEF、慢性肾脏病是CHF患者全因再入院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合并心脏瓣膜病〔HR=6.499,95%CI(1.504,28.089),P=0.012〕、贫血〔HR=4.884,95%CI(1.242,19.208),P=0.023〕是HFimpEF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结论HFimpEF是一组独立的HF表型,此类患者临床表现较轻、心室重构程度较小、预后较好,收缩压较高、LVESD≤37 mm、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是LVEF改善的独立预测因子,而合并心脏瓣膜疾病、贫血是HFimpEF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全军民  姚琪  陶袁  邱樑  周林丽  陈浩  俞林  吕峰  曲迪  潘金安 《浙江医学》2017,39(17):1440-1444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联合B型脑钠肽(BNP)检测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AHF患者619例,入院后测定甲状腺激素、BNP。根据患者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应用Cox风险模型、ROC曲线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甲状腺激素和BNP与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低T3综合征(LT3S)发生率为44.4%。在(19±13)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04例(32.9%)。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年龄(HR=1.033,95%CI:1.017~1.049,P<0.01),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HR=0.489,95%CI:0.384~0.628,P<0.01)、BNP(HR=2.136,95%CI:1.114~4.126,P<0.01)和肌酐(HR=1.002,95%CI:1.001~1.003,P<0.05)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FT3(≤2.72pmol/L)和BNP(>2230pg/ml)的切点,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低FT3(≤2.72pmol/L)/高BNP(>2230pg/ml)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最高(HR=7.247,95%CI:3.993~13.152,P<0.01)。结论FT3是AHF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低FT3/高BNP患者远期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脏舒张、收缩功能和心肌损伤指标对脓毒症患者动态变化和预后判断的作用。 方法 收集脓毒症患者70 例。根据28 d 的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于入重症医学科(ICU)第1 和3 天应用床旁心脏超声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 峰(E)与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 峰(A)、二 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的比值,将E/e’及E/A 作为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指标;测量左心室射血分 数(LVEF)作为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监测第1 和3 天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cTnI)及肌酸激 酶同工酶(CK-MB)水平。通过Logistic 回归方法,对可能影响脓毒症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 组患者于入ICU 第3 天的E/e’高于第1 天(P <0.05),LVEF 低于第1 天(P <0.05);死亡组第1 和3 天 的E/e’高于生存组(P <0.05)。两组第3 天的cTnI、CK-MB 高于第1 天(P <0.05),死亡组第3 天的 cTnI 高于生存组(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E/e’[Ol ^ R=1.534,(95% CI :1.116,1.982),P =0.003]、 cTnI[Ol ^ R=1.120,(95% CI :0.907,1.432),P =0.039] 是影响脓毒症患者28 d 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脓毒症 患者存在心肌损伤,心脏舒张及收缩功能发生了动态变化,且高死亡风险脓毒症患者心脏舒缩功能及心肌损 伤明显加重。E/e’、cTnI 能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背景 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需评估出血/缺血风险进行抗凝治疗,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需抗血小板治疗,房颤合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抗凝加抗血小板则会增加出血风险。心力衰竭(心衰)与房颤常共存且相互作用,在房颤患者中,心衰为脑卒中的公认危险因素。目的 探讨心功能对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北京11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房颤合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2 471例进行多中心研究。排除失访及瓣膜性房颤患者后实际纳入分析1 987例,平均随访(3.5±1.5)年。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研究,比较其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以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为终点事件进行生存分析,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同时对出血事件进行分析。最后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心功能代偿组1 468例患者,63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占4.29%;心功能失代偿组519例患者,32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占6.17%;两组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心功能代偿组有152例死亡,占10.35%,心功能失代偿组有77例死亡,占1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以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为终点事件绘制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NYHA分级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影响因素(P=0.047);进一步纳入传统的卒中危险因素及主要的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脑卒中史、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心功能失代偿组抗凝药物使用比例高于心功能代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而死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心功能代偿组出血事件占12.74%(187/1 468),心功能失代偿组占11.95%(62/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9)。结论 心功能失代偿的冠心病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有更高的死亡率,随着NYHA分级升高死亡风险亦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何云  李小红  张燕  肖庆  杨小玲  丁娟  陈国柱  周音频  吴凤 《西部医学》2022,34(11):1673-1678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S/V)治疗射血分数降低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DH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8年5月~2019年10月重庆4个研究中心心血管内科射血分数降低的ADHF患者,根据临床处方信息患者被分为S/V组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组(ACEI/ARB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医生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和血压滴定药物剂量,随访至出院后12个月。主要有效性终点是心源性死亡和心衰(HF)住院发生率,次要有效性终点是全因死亡和全因住院发生率。安全性终点肾功能损伤、高钾血症、咳嗽、血管神经性水肿和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结果 筛选期共纳入758例,根据入排标准排除127例,631例纳入倾向性评分,最后502例患者纳入数据分析,S/V组和ACEI/ARB组各251例。S/V组和ACEI/ARB组患者主要疗效性终点心血管死亡和HF住院发生率分别为235%和32.3%(HR:0.687; 95% CI:0.493~0.958; P=0.027),其中心血管死亡发生率分别为48%和10.4%(HR:0.444; 95% CI: 0.235~0.840; P=0.017),HF再住院发生率分别为18.7%和21.9%(HR:0.845; 95% CI:0.573~1.247; P=0.398);次要疗效终点全因死亡和全因住院发生率分别为35.1%和38.2%(HR:0.891; 95% CI:0.668~1.191; P=0.4.37),其中全因死亡发生率分别为4.8%和11.6%(HR:0.396; 95% CI:0.214~0.731; P=00005),全因住院发生率分别为30.3%和26.7%(HR, 1.168; 95% CI:0.841~1.622; P=0.352)。安全性终点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与ACEI/ARB相比,S/V治疗可降低射血分数降低的ADHF患者1年心源性死亡和心衰住院复合终点,并且其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CU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0月~2007年10月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超过24h的病例共35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对患者术前基础血糖、白蛋白、肌酐及射血分数,术中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输血量,术后生命体征、肌酐、24h引流量、APACHEⅡ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等围手术期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脱机死亡12例(34.29%),成功脱机并转出ICU23例(65.71%),两组患者术前基础血糖、白蛋白和射血分数,术中转机时间、断流时间和血浆输入量,术后APACHEⅡ评分、肌酐、APTT、氧合指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射血分数(OR=0.7973,95%CI 0.6417—0.9906)和术后APACHEⅡ评分(OR=1.8588,95%CI 1.1071~3.1210)是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体外循环术后延迟撤机患者病死率较高,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术前射血分数及术后APACHEⅡ评分,心脏手术前应详尽评估患者病情,完善围手术期的监护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左心功能的变化及临床转归。方法5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做超声心动图分为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NEF)组和射血分数减低(DEF)组,后者术后7d复查超声,记录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重要心血管事件。结果DEF组中术后心功能略有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重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PCI治疗后心功能有所改善,近中期临床预后接近左心室功能正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32例,分为正常构型组(NG组)、向心性重构组(CR组)、向心性肥厚组(CH组)、离心性肥厚组(EH组),并以3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C组)。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计算各组受检者整体纵向峰值应变。结果 NC、NG、CR、CH组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呈明显的递减趋势(F=6.54,q=2.23~4.36,P〈0.05);EH组整体纵向峰值应变与NG、CR、CH组比较显著减低(q=3.89~4.36,P〈0.01),与C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随着心肌重塑的进展,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损害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9.
姚传 《中外医疗》2012,31(27):56+58-56,58
目的研究并探讨左心室功能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外科手术的风险及早期疗效的相关影响。方法以该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共收治的90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90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较为详细的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患者左心室的射血分数将所有的患者分为3组,即左心室射血分数〈35%,左心室射血分数35%~45%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5%~55%3组,每组分别由30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不同程度的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组成,详细的分析各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及死亡率等。结果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不同程度的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手术之前的心功能状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者的心功能不全、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则对于患者的手术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左心室功能减退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即左心室射血分数〈35%的患者而言,进行必要的外科手术治疗风险较大,围手术期的死亡率较高,需要运用科学、适合的外科治疗方案才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背景 CD80和CD86是T淋巴细胞活化的重要共刺激分子,肿瘤细胞可通过低表达或缺失共刺激分子发生免疫逃逸。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对鼻咽癌进展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1年1月-2003年12月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诊断为鼻咽癌并有相应临床随访资料的鼻咽癌组织标本557例。患者均初次诊断且未进行任何治疗,随访时间2~114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生转移113例,死亡23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80和CD86表达,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及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CD80和CD86表达与鼻咽癌患者进展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发现,CD80和CD86主要定位在细胞膜上,在肿瘤间质很少表达。557例患者中CD80低表达组309例,CD80高表达组248例;CD86低表达组470例,CD86高表达组87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CD80低表达组与CD80高表达组鼻咽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51,P=0.060);CD80低表达组与CD80高表达组鼻咽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1,P=0.019)。CD86低表达组与CD86高表达组鼻咽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8,P=0.330;χ2=0.662,P=0.416)。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80高表达组鼻咽癌患者发生转移复发及死亡的风险高于CD80低表达组(P<0.05);CD86低表达组与CD86高表达组鼻咽癌患者发生转移复发及死亡的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鼻咽癌组织中CD86表达与间质中CD68+巨噬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s=0.103,P=0.015)。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CD80高表达与鼻咽癌患者预后差有关,增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风险;未发现CD86表达与鼻咽癌患者进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术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pTACE)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并鉴别适合进行术后pTACE辅助治疗的ICC患者.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1年1 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114例ICC患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总生存期(()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的独立危险因素.有l项及以上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被定义为高风险组(n=73),没有复发危险因素的被定义为低风险组(n=41),比较pTACE对这两组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发肿瘤(HR=3.515,95%CI:2.083~5.932,P<0.00l)、肿瘤最大径>5 cm(HR=2.050,95%CI:1.309~3.210,P=0.002)、微血管侵犯(HR=2.287,95%CI:1.104~4.736,P=0.026)、手术切缘阳性(HR=5.089,95% CI.2.055~12.600,P<0.001)和淋巴结转移(HR=2.880,95%CI:1.579~5.251,P=0.00l)是()S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肿瘤(HR=2.752,95%CI:1.619~4.678,P<0.001)、肿瘤最大径>5 cm(HR=2.010,95%CI:1.298~3.113,P=0.002)和微血管侵犯(HR=3.857,95%CI:1.856~8.013,P<0.001)是RFS的独立危险因素.虽然pTACE不是OS或RFS的独立预后因素,但pTACE可以改善高风险组患者的OS和RFS(P<0.05).结论 具有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ICC患者可从pTACE中获益,应该建议接受pTACE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夜间血液透析(nocturnal hemodialysis,NHD)患者退出的原因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09年2月至2016年11月行NHD满3个月后退出NHD的47例患者和维持NHD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首次行NHD及末次行NHD时的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铁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的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退出NHD和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47例患者退出NHD,行NHD的平均时间为(31.55±20.30)个月,退出原因分别是死亡、转院、转传统血液透析(CHD)、肾移植及其他.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原发疾病中,高血压肾病(P=0.007,HR=2.913,95%CI:1.348~6.293)和糖尿病肾病(P=0.047,HR=2.401,95%CI:1.014~5.685)是NHD患者退出的危险因素,慢性肾炎综合征(P<0.001,HR=0.095,95%CI:0.046~0.195)则是保护因素;在血液检测指标中,低白蛋白水平(P=0.007,HR=0.904,95%CI:0.840~0.973)是NHD患者退出的危险因素;高龄(P=0.027,HR=1.052,95%CI:1.006~1.101)是NHD患者退出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低白蛋白水平(P=0.007,HR=0.911,95%CI:0.848~0.991)是N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肾病和糖尿病肾病是NHD患者退出的危险因素,慢性肾炎综合征是其保护因素.低白蛋白是N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倾向值匹配法比较解剖性肝切除和非解剖性肝切除两种方法对肝细胞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接受肝癌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解剖性肝切除组64例,非解剖性肝切除组60例.利用倾向值匹配的方法均衡组间协变量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肝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倾向值匹配后,解剖性肝切除组(n=29)与非解剖性肝切除组(n=45)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52(44.83~59.17)个月和38(31.45~44.55)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解剖性肝切除有助于提高肝细胞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相对危险度为o.54,95%置信区间0.30~0.96,P=0.04).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较非解剖性肝切除更能提高肝细胞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器官转移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利用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及终点事件(SEER)数据库,经过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010-2013年10 347例SCLC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个月,中位年龄为67岁。所有患者在确诊时均有远处转移(M1期),根据骨、脑、肝、肺有无转移将患者分为6组:骨转移组、脑转移组、肝转移组、肺转移组、none组(无上述4个器官转移)和多器官转移(MOM)组(上述4个器官中有任意2个或2个以上器官转移),分析不同器官远处转移对SCLC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 MOM为SCLC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占32.8%(3 396/10 347);其次为肝转移,占19.0%(1 971/10 347);脑转移占12.1%(1 251/10 347);骨转移占10.0%(1 033/10 347)。SCLC特异性死亡率为:骨转移77.2%(797/1 033),脑转移74.1%(927/1 251),肝转移82.4%(1 625/1 971),肺转移73.4%(504/687),MOM 81.6%(2 770/3 396)。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none组为对照,MOM组和肝转移组具有最高的死亡风险比(HR)[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1.80(1.66~1.96)和1.69(1.54~1.85),其次为骨转移组和脑转移组,分别是1.24(1.12~1.39)和1.28(1.16~1.42),P均<0.001。肺转移组具有最低的死亡HR,为1.07(95% CI:0.95~1.21,P=0.27)。结论 在SCLC中,多器官转移和肝转移预后最差,特异性死亡率最高,其次为骨转移和脑转移,肺内转移预后相对最好。因此对于SCLC合并远处转移的患者,应根据其不同的转移器官进行不同强度的治疗,对具有肝转移及多器官转移者要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analyz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unplanned revascularization(UR) risk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 who underw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Methods A total of 10,640 cases with CAD who underwent PCI were analyzed.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s and competing risk regressions were applied.Results Th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UR following PCI in 30 days, 1, and 2 years accounted for 0.3%,6.5%, and 8.7%, respectively. After multivariate adjustment, the number of target lesions [hazard ratio(HR) = 2.320; 95% confidence interval(CI): 1.643–3.277; P 0.001], time of procedure(HR = 1.006; 95%CI: 1.001–1.010; P = 0.014), body mass index(HR = 1.104; 95% CI: 1.006–1.210; P = 0.036), in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ICR)(HR = 2.476; 95% CI: 1.030–5.952; P = 0.043), and age(HR = 1.037; 95% CI:1.000–1.075; P = 0.048) were determined a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30-day UR. Factors, including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or fondaparinux(HR = 0.618; 95% CI: 0.531–0.719; P 0.001), secondgeneration durable polymer drug-eluting stent(HR = 0.713; 95% CI: 0.624–0.814; P 0.001),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involvement(HR = 0.654; 95% CI: 0.530–0.807; P 0.001), and age(HR = 0.992; 95%CI: 0.985–0.998; P = 0.014),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two-year UR risk. While,Synergy Betwee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Taxus and Cardiac Surgery score(HR =1.024; 95% CI: 1.014–1.033; P 0.001) and ICR(HR = 1.549; 95% CI: 1.290–1.860; P 0.001) we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wo-year UR risk.Conclusion Specific factors were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short-and medium-long-term UR following PCI.  相似文献   

16.
Adrenomedullin (ADM )isanovelhypotensivepeptidethatwasisolatedfromhumanphenochromo cytoma.IthasbeendemonstratedthatADMlevelswereincreasedinmanydiseasessuchascongestiveheartfailure (CHD ) ,hypertension ,renalfailure ,andsoon[1] .ADM ,endothelin 1(ET 1)andnitricoxide (NO )aresecretedfromendothelialcellsandtheyallplayanimportantroleinthepulmonarycir culationbyendocrine ,paracrineandantocrine .InthisstudyweobservedthechangesofplasmaADM ,ET 1andNOlevelsinCHDassociatedwithPHinordertostudy…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多态性与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上海市及江苏省泰州地区肺癌患者974例和健康对照1 00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液后提取全血基因组DNA进行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基因分型,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该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总人群中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CT基因型与TT基因型个体肺癌的发生风险均低于CC基因型个体[比值比(OR)=0.801,95%置信区间(CI):0.651~0.985,P=0.035;OR=0.754,95%CI:0.582~0.975,P=0.032],但经年龄、性别、吸烟状况和恶性肿瘤家族史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后OR=0.841,95%CI:0.677~1.045,P=0.118;OR=0.799,95%CI:0.609~1.047,P=0.104)。校正后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显性模型中CT+TT基因型男性和恶性肿瘤家族史阳性者肺癌发生风险均较CC基因型对应人群降低(OR=0.764,95%CI:0.597~0.977,P=0.032;OR=0.600,95%CI:0.385~0.925,P=0.022),CT+TT基因型人群发生肺鳞状细胞癌的风险较CC基因型人群降低(OR=0.727,95%CI:0.542~0.976,P=0.033)。结论 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C>T突变降低了男性和恶性肿瘤家族史阳性者肺癌的发生风险,尤其是鳞状细胞癌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等中文及英文数据库中所有关于中医外治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并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文献,1 2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医外治组有效率及治愈率均高于西药对照组[OR=2.76;95% CI:2.01,3.79;P<0.000 01、OR=2.24;95% CI:1.63,3.08;P<0.000 01]且复发率低[OR=0.14;95% CI:0.05,0.39;P=0.000 2];中医外治组总体症状积分较西药组明显下降[MD=1.58;95% CI:1.46,1.69;P<0.000 01],且排便及腹痛的改善也均优于西药组[MD=0.30;95% CI:0.12,0.47;P=0.000 8、MD=0.43;95% CI:0.25,0.61;P<0.000 01];但在粪便性状上,两组疗效无差异[MD=-0.02;95% CI:-0.71,0.67;P=0.96]。试验序贯分析表明,中医外治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证据确切。[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IBS-C疗效可能优于常规西药,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但上述结论仍有待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访时间长的高质量RCT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继发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的弥漫性肺泡出血和/或肺间质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2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的MPA患者,根据肺受累类型不同分为单纯肺间质病组、单纯弥漫性肺泡出血组、弥漫肺泡出血合并肺间质病组和无肺受累组。比较各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全身症状、脏器受累情况、实验室检查、治疗与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和Cox分析患者早期与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181例MPA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单纯肺间质病组96例、单纯弥漫性肺泡出血组19例、弥漫肺泡出血合并肺间质病组18例、无肺受累组48例。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67个月(范围:1~199个月)。单纯弥漫性肺泡出血组肾脏受累最严重(血肌酐中位值:449μmol/L,显著高于单纯肺间质病组(123μmol/L,Nemenyi=-35.215,P=0.045)和弥漫肺泡出血合并肺间质病组(359μmol/L,Nemenyi=-43.609,P=0.007)。单纯肺间质病组患者年龄大于单纯弥漫性肺泡出血组(中位年龄:69比57岁;Nem...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评价加味四妙散联合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搜索加味四妙散联合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段均为建库至2020年9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和相关指标数据并评价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获得13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 0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总有效率[RR=1.18,95% CI(1.12,1.25),P<0.000 01]、关节压痛状况[MD=-0.50,95% CI(-0.58,-0.43),P<0.000 01]、关节肿胀状况[MD=-0.49,95% CI(-0.52,-0.46),P<0.000 01]、血尿酸[MD=-79.40,95% CI(-118.77,-40.04),P<0.000 1]、红细胞沉降率[MD=-9.08,95% CI(-14.00,-4.16),P=0.000 3]、不良反应发生率[RR=0.45,95% CI(0.30,0.68),P=0.000 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相比单纯使用秋水仙碱,加味四妙散联合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总有效率、缓解关节症状、改善血沉指标和安全性方面更有优势,但血尿酸指标结果稳定性较差,还不能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由于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数量有限,且质量较低,需要更多随机、双盲、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证实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