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HP-1蛋白在γ射线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蛋白在γ射线体外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中的变化特点.方法:建立γ射线体外诱发BALB/c小鼠白血病模型.实验分为癌变组、未癌变组及对照组,从各组小鼠获取胸腺细胞,应用Western印迹、免疫沉淀法及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胸腺细胞SHP-1蛋白质的表达、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及酶活性.结果:癌变组SHP-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未癌变组(P<0.01),但各组SHP-1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及酶催化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且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与酶活性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在γ射线诱发的白血病小鼠的胸腺细胞中,SHP-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但可能存在酪氨酸磷酸化障碍,导致其活性降低,即表现出SHP-1蛋白表达与其活性分离现象,提示辐射致癌中SHP-1蛋白可能存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γ线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中SHP-2表达及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的表达及其功能在γ射线体外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中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从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入手研究辐射致癌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BALB/c小鼠336只分为癌变组、未癌变组及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免疫沉淀法及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各组SHP-2蛋白质的表达、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及酶活性.结果癌变组SHP-2蛋白的表达、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及酶催化活性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未癌变组(P<0.01).结论在γ射线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中,SHP-2蛋白的表达及其功能均明显增强,可能与γ射线诱发小鼠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 P4 4 / 4 2 MAPK在 γ射线诱发的白血病小鼠骨髓和胸腺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方法 :建立 6 0 Coγ射线体外诱发 BAL B/ c小鼠白血病模型 ;分离白血病组辐射未癌变组和对照组小鼠胸腺和骨髓细胞总蛋白 ,应用蛋白印迹法分析各组细胞 P4 4 / 4 2 MAPK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 结果 :白血病小鼠骨髓和胸腺细胞 P4 4 / 4 2 MAPK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未癌变组和对照组 (P<0 .0 5 ) ;在 3组小鼠中 ,白血病小鼠的胸腺和骨髓细胞 P4 4 / 4 2 MAPK磷酸化水平最高 (P<0 .0 5 )。结论 :提示 P4 4 / 4 2 MAPK可能在γ射线诱发小鼠白血病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γ射线诱发的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中MDM2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MDM2在γ射线诱发的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探讨MDM2在辐射致癌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用γ射线照射BALB/c小鼠诱发白血病发生,建立辐射致癌动物模型;分别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和原位杂交(ISH)技术,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检测小鼠胸腺和骨髓组织中MDM2的表达情况;运用免疫沉淀技术检测MDM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CR-SSCP及银染技术用于检测基因突变.结果:癌变组和辐射未癌变组胸腺细胞/骨髓细胞MDM 2蛋白表达水平都高于对照组(P<0.05);而癌变组和辐射未癌变组之间MDM2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在γ射线照射后早期辐射组骨髓MDM 2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ISH结果显示:癌变组织中MDM2阳性反应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癌变组组织中发现有MDM2磷酸化比其他组都明显升高(P<0.05).辐射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基因突变.结论:MDM 2可能参与γ射线诱发的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作用机制可能与过表达及高磷酸化所致活性增强有关.MDM2的基因突变在辐射致小鼠白血病发生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p73基因在γ射线诱发的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胸腺和骨髓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变化, 探讨p73在辐射致癌中的作用.方法:用γ射线照射BALB/c小鼠诱发白血病,建立辐射致癌动物模型;分别应用Western印迹和原位杂交(ISH)技术,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检测小鼠胸腺和骨髓组织中p73基因的表达情况;运用免疫沉淀技术(IP)检测 P7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RT-PCR/DNA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突变和变异体的表达.结果:辐射后癌变组胸腺/骨髓中的P7 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和辐射未癌变组之间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原位杂交(ISH)结果显示癌变组织中p73阳性反应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癌变组织中发现P73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RT-PCR发现在癌变组中有p73变异体γ、δ过表达以及N末端缺失的突变体(DTA-p73)表达.结论:p73可能参与γ射线诱发的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作用机制可能与变异体过表达及高磷酸化状态所致的活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γ线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SHP-2 mRNA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 mRNA在γ射线体外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中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从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入手研究辐射致癌的分子机制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实验分为癌变组、未癌变组及对照组,应用PCR-SSCP、DNA测序、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各组胸腺细胞SHP-2 mRNA的突变及含量变化情况.结果①PCR-SSCP示9/14例癌变组胸腺细胞SHP-2 mRNA的第700~1 096 bp间可能发生突变,但DNA测序结果不支持;②癌变组胸腺细胞SHP-2 mRNA的含量与对照组及未癌变组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在γ射线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中存在SHP-2的翻译异常,表现为翻译增强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 Fas、Bcl- 2在 γ射线体外诱发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中表达情况 ,以探讨辐射致癌的机制。方法 :采用 4次 1.75 Gyγ射线全身照射 BAL B/ c小鼠诱发白血病模型 ,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照射后白血病组、未癌变组及对照组小鼠骨髓细胞中 Fas、Bcl- 2的表达进行检测 ;应用抗 Fas抗体诱导细胞凋亡 ,进一步观察 Fas、Bcl- 2的表达对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 Fas表达较未癌变组及对照组明显下降 (P<0 .0 1) ,而 Bcl- 2的表达明显增强 (P<0 .0 1) ;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明显耐受抗 Fas抗体诱导的细胞凋亡。 结论 :Fas低表达、Bcl- 2高表达导致了细胞凋亡受到抑制 ,这可能是辐射引起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黄定德  陈杞  韩玲  蔡建明 《重庆医学》2006,35(10):912-913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 mRNA在γ射线体外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肿瘤细胞中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从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入手研究辐射致癌的分子机制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 实验分为癌变组、未癌变组及对照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各组胸腺及骨髓细胞中SHP-1 mRNA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癌变组胸腺细胞中SHP-1 mRNA的含量与未癌变组及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而骨髓细胞中SHP-1 mRN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γ射线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SHP-1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但存在SHP-1的翻译异常,表现为翻译增强现象,骨髓细胞中SHP-1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 mRNA及蛋白表达在γ射线体外诱发的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实验分为白血病组、辐射未癌变组及对照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骨髓有核细胞中SHP-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白血病组SHP-1 mRNA含量为(5.26±2.14),明显高于辐射未癌变组(3.68±1.27)及对照组(2.95±1.09),(P《0.01);白血病组SHP-1蛋白表达量(光密度)为(5.378±2.905),明显高于对照组(1.852±0.711)及辐射未癌变组(1.559±0.506).结论在γ射线诱发的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中,SHP-1 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了解在细胞信息传递中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研究的较佳方法,采用免疫沉淀法及Western印迹法对电离辐射诱导的小鼠胸腺细胞蛋白质磷酸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免疫沉淀结果表明,照射后17500、22000、28000、32000、40000、43000及53000蛋白分子发生酪氨酸磷酸化。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照射后28000、32000蛋白分子发生酪氨酸磷酸化。提示在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的研究中,免疫沉淀法优于Western印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低剂量辐射对免疫细胞早期蛋白质表达及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光密度扫描及免疫沉淀方法观察75mGy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免疫细胞蛋白质表达变化及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结果:照射后小鼠胸腺细胞Mr=28000及Mr=43000蛋白质表达增强;脾细胞Mr=32000及Mr=43000蛋白质表达增强;三种蛋白质均发生酪氨酸磷酸化。结论:这些早期变化的蛋白质参与复杂的细胞功能调节,可能与辐射兴奋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rc homology 2 dom ain-contain ing tyrosine phosphatase 2,SHP-2)mRNA表达、蛋白表达及其功能在γ射线体外诱发的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中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从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入手,研究辐射致癌的分子机制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实验分为白血病组、辐射未癌变组及对照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法、W est-ern b lot法及生物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各组骨髓有核细胞中SHP-2 mRNA、蛋白表达量及其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白血病组、辐射未癌变组及对照组SHP-2 mRNA含量分别为(5.08±2.87)、(4.59±2.36)、(3.54±1.02);SHP-2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密度定量的光密度表示)分别为(0.956±0.125)、(0.892±0.236)、(0.712±0.368);SHP-2的酶催化活性(以吸光度表示)分别为(0.156±0.069)、(0.118±0.065)及(0.098±0.048)。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γ射线诱发的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中,SHP-2 mRNA含量、蛋白表达量及其功能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了解在细胞信息传递中蛋白质酶氨酸磷酸化研究的较佳方法,采用免疫沉淀法Western印迹法对电离辐射诱导的小鼠胸腺细胞蛋白质磷酸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免疫沉淀结果表明,照射后17500、22000、28000、32000、40000、43000及53000蛋白分子发生酷氨酸磷酸化。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照射后28000、32000蛋白分子发生酷氨酸磷酸化。提示在蛋白质酷氨酸磷酸化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低剂量 X射线全身照射诱导小鼠胸腺细胞蛋白质表达变化及对细胞内外蛋白质交换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向电泳方法。结果 :75m Gy X射线全身照射小鼠后 4h,细胞浆出现 5个新蛋白点、4个增强蛋白点及 3个减弱蛋白点。正常细胞浆中的 5个蛋白点在照射后消失。照射后细胞外液出现 1个新蛋白点、1个增强蛋白点及 1个减弱蛋白点。正常细胞外液中的 3个蛋白点在照射后消失。正常细胞浆中的 2个蛋白点在照射后分别减弱和消失 ,而在细胞外液中出现和增强。正常细胞外液中的 2个蛋白点在照射后消失 ,而出现在细胞浆中。结论 :低剂量辐射诱导小鼠胸腺细胞蛋白质表达变化 ,并促进细胞内外大分子物质的交换  相似文献   

15.
电离辐射对小鼠胸腺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诱导小鼠胸腺细胞蛋白质表达变化及对细胞内外蛋白质交换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向电泳方法。结果:75mGyX射线全身照射小鼠后4h,细胞浆出现4个新蛋白点、4个增强蛋白点及3个减弱蛋白点,正确细胞浆中的5个蛋白点在照射后消失。照射后细胞外液出现1个新蛋白点、1个增强蛋白点及1个减弱蛋白点。正常细胞上液中的3个蛋白 在照射后消失。正常细胞浆中的2个蛋白点在照射后分别减弱和消失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了解低剂量辐射对免疫细胞早期蛋白质表达及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SDS-聚丙烯胺凝胶电泳,光密度扫描及免疫沉淀方法观察75mGy,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免疫细胞蛋白质表达变化及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鹿角脱盘对辐射诱发小鼠胸腺淋巴瘤Notch2基因的表达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在辐射致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90只近交系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每组30只。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小鼠采用X射线照射,建立胸腺淋巴瘤动物模型,照射后给予照射给药组小鼠喂饲含鹿角脱盘超微粉的鼠粮。6个月后,取全血和胸腺,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胸腺淋巴瘤组织中Notch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水平,应用SOD试剂盒检测血清中SOD活性。结果: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小鼠胸腺瘤发生率分别为53.33%(16/30)和36.67%(11/30);照射组小鼠胸腺瘤组织中Notch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小鼠正常胸腺组织均明显升高(P<0.05),而照射给药组小鼠胸腺瘤组织中Notch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照射组(P<0.05);照射组小鼠血清中IgG、IgA和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照射给药组小鼠血清中IgG、IgM和血红蛋白水平及SOD活性均高于照射组(P<0.05)。结论:电离辐射激活Notch2基因和蛋白的高表达及降低小鼠免疫功能可能是辐射诱发胸腺淋巴瘤的发生机制之一;鹿角脱盘可通过抑制Notch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提高小鼠免疫功能而降低辐射致癌的发生率,起到抑制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神经元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分析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一种对神经细胞中的磷酸化蛋白质进行分离分析的方法。方法 培养新生乳小鼠神经细胞 ,加入 32 P- Na H2 PO4 2 .78× 10 6 Bq/ ml,37℃孵育 1.5 h。刺激组分别加入表皮生长因子 (EGF) 2 0 ng/ m l或胰岛素10 0 nm ol/ L,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基 ,作用不同时间后液氮终止反应。裂解细胞 ,用 Bio- Rad DC Protein Assaykit测定细胞蛋白质含量 ,双向电泳分离细胞蛋白。放射自显影。结果  1双向电泳自显影图谱显示近数十个蛋白质斑点 ,绝大部分集中于 p H偏酸性和中性区域 ,p H4 .6~ 6 .5 ,其相对分子质量主要介于 2 0× 10 3~ 130× 10 3之间。2 EGF、胰岛素刺激不同时间后虽出现有磷酸化蛋白质斑点的增加或消失 ,但更多表现为某些磷酸化蛋白质斑点灰度的增强或减弱。 3对比分析发现 ,放射自显影图谱中只有少数斑点出现在双向电泳 Coom assie Brilliant BlueR- 2 5 0染色图谱中 ,提示神经细胞中的大多数磷酸化蛋白质为低丰度蛋白。结论 采用本研究建立的双向电泳和放射自显影技术可对神经细胞中的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修饰状态进行较为全面、动态的分析 ,方法灵敏、特异性强 ,可为细胞信息传递功能蛋白质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60)Coγ射线照射诱发小鼠恶性肿瘤   总被引:25,自引:11,他引:14  
目的:建立γ射线诱发小鼠恶性肿瘤动物模型。方法:BALB/c小鼠经^60Coγ射线全身照射,每次吸收剂量1.75Gy,吸收剂量率0.88Gy/min,每周1次,共4次。照后每隔1~2个月处死一批小鼠,分别取胸腺、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胃、生殖腺、肠系膜、盲肠、大脑等组织器官,甲醛溶液固定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及裸鼠致瘤实验。结果:照后15个月BALB/c小鼠出现的肿瘤类型以白血病为主,并发现汗腺瘤及恶性卵黄囊瘤;白血病经病理学证实为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白血病及汗腺瘤的裸鼠致瘤实验已稳定连续传至第12代。结论:成功建立^60Coγ射线体外诱发的小鼠恶性肿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卷柏有效部位对60Co-γ射线所致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设正常组、模型组、雌激素组和卷柏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小鼠均接受6.0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1次;各组小鼠分别于照射前72、48、24 h和照射后即刻ig药物或蒸馏水;照射后6、12、24 h立即分批断头处死小鼠,观察卷柏有效部位对辐照小鼠胸腺、脾脏指数及胸腺、脾脏和骨髓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辐射损伤后,受照射小鼠的胸腺、脾脏指数明显下降,胸腺、脾脏和骨髓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卷柏有效部位可促进受照射小鼠胸腺脾脏指数的恢复,并明显降低其胸腺、脾脏和骨髓的细胞凋亡率.结论 卷柏有效部位对60Co-γ射线所致小鼠辐射损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