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复方二甲双胍胶囊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方法 20 名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复方二甲双胍胶囊(试验药) 或合用二甲双胍片 格列本脲片(参比药), HPLC-紫外法和LC-MS 法测定人血浆中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浓度, 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结果 口服试验药和参比药后二甲双胍的Cmax 分别为1.87 ±0.36 和1.77 ±0.35 mg·L-1;Tmax 为1.7 ±0.6和1.8 ±0.5 h;AUC0-∞ 为8.13 ±1.32 和8.62 ±1.47 mg·L-1·h-1 , 格列本脲的Cmax 分别为129.2 ±51.4 和123.9 ±50.7 μg·L-1;Tmax 为2.3 ±0.7 和2.6 ±0.9 h;AUC0-∞为0.690 ±0.228 和0.632 ±0.211 mg·L-1 ·h-1, 以上参数在试验药和参比药之间皆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片中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相对于参比药的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5.0 % ±11.5 % 和109.6 %±8.8 %。 结论 复方二甲双胍胶囊中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与参比药相比皆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 阻断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 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的影响及TNF-α与蛋白尿之间的关系。 方法 32 例经肾穿刺活检证实为原发性CGN 并伴有明显蛋白尿患者, 分别接受Ang Ⅱ阻断剂[ 苯那普利、缬沙坦或两药联合(苯那普利+缬沙坦) ] 治疗, 疗程8 ~ 12 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TNF-α、尿TNF-α、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水平, 并观察血、尿TNF-α水平与蛋白尿之间的关系。 结果 治疗后患者血、尿TNF-α水平、24 小时尿蛋白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分别为(7.8 ±3.9) vs (5.0 ±1.6) fmol mL, (11.9 ± 6.8) vs (8.3 ± 3.5)fmol /mL, (2.55 ±2.01) vs (0.97 ±0.52) g(分别为P <0.01, P <0.05, P <0.01) 。治疗前后血TNF-α水平和24 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 =0.515, P <0.01;r =0.385, P <0.05) 。治疗前后尿TNF-α与24 小时尿蛋白也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 =0.622, P <0.05;r =0.360, P <0.05) 。 结论 CGN 患者血、尿TNF-α水平升高, 与尿蛋白水平呈正相关, Ang Ⅱ阻断剂可有效降低血、尿TNF-α的水平, 减少蛋白尿及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郑民  何敏  徐济良  殷晓芹 《金属学报》2004,9(8):945-948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型受体(TβR-Ⅰ)在2型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其调节作用。方法: 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缬沙坦治疗8 周后,取肾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TβR-ⅠmRNA 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肾皮质TβR-Ⅰ mRNA 的表达(0.719 ±0.139)较正常组(0.257 ±0.116)明显增高(P<0.01);糖尿病+缬沙坦组(0.341 ±0.11),与糖尿病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TβR-Ⅰ 表达是上调的,缬沙坦对TβR-Ⅰ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6 min 步行试验(6MWT) 的距离和血清脑利钠肽(BNP) 水平的观察, 探讨6MWT 和BNP 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评估的临床意义。 方法 测量51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 的6MWT 距离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NP-32 浓度。并以30 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 结果 心衰组的6MWT 距离380.3 ±121.7 m 明显低于对照组546.8 ±128.5 m (P <0.01)。心衰组BNP 水平758.3 ±289.5 ng·L-1 明显高于对照组109.3 ±37.6 ng·L-1 (P <0.01)。NYHA 心功能Ⅱ级的6MWT 距离425.0 ±105.8 m 明显低于Ⅲ 级335.6 ±126.1 m (P <0.01)。NYHA Ⅱ级的BNP 水平638.5 ±224.5 ng·L-1 明显高于Ⅲ 级878.0 ±334.0 ng·L-1 (P <0.01)。6MWT 距离<300、300 ~374.9、375 ~ 449.9 和<450 m 患者的BNP 水平分别为988.9 ±202.6、768.6 ±217.4、657.5 ±185.0 和506.9 ±198.4 ng·L-1 (P <0.01);6MWT 的距离与BNP 水平呈负相关(r=-0.752, P <0.01)。 结论 6MWT 和BNP 水平测定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 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58 例2 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成2 组, 分别口服罗格列酮(4 ~8 mg, qd) 和二甲双胍(250 ~ 500 mg, tid) 治疗, 在试验期间不使用其它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空腹血糖(FBG) 、餐后2 h 血糖(PBG) 、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 、餐后2 h 血浆胰岛素(PINS) 水平, 共观察12周,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 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 。结果: 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 <0.05); 罗格列酮组SBP和DBP 降低幅度均大于二甲双胍组(P <0.05); 两组病例FBG 、PBG 、FINS 和PINS 均明显降低(P <0.05); 两组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ISI 升高(P <0.05), 胰岛素抵抗的指标IR 下降(P <0.05), 罗格列酮组ISI 升高和IR 下降幅度大于二甲双胍组(P<0.05) 。结论: 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 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罗格列酮的作用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β-淀粉样肽所致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 方法 以β-淀粉样肽3 μl(1 mmol·L-1) icv 制备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用Morris 水迷宫法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检测脑中及血中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酰醛(MDA) 含量。 结果 葛根素25 和50 mg·kg-1均能改善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P <0.05 或P <0.01)。生化指标测定显示葛根素能使模型小鼠脑及血中的SOD 增多、MDA 减少(P <0.05 或P <0.01)。 结论 葛根素可对抗β-淀粉样肽的神经毒性, 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脑自由基及提高抗氧化活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大鼠严重烧伤后心肌损害的影响。 方法 用健康Wistar 大鼠, 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造成30 %TBSA Ⅲ度烫伤) 和治疗组(烧伤后腹腔注射牛磺酸, 剂量400 mg·kg-1 体重)。于伤后1、3、6、12 和24 h 检测血浆TNF-α、Ang Ⅱ和TnT含量与心肌中TNF-α、Ang Ⅱ含量。 结果 烧伤大鼠烧伤后3 h血浆cTnT 呈显著升高, 12 h 达峰值, 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烫伤后6 h 血浆和心肌组织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 12 h 达峰值;伤后1 h 血浆Ang Ⅱ含量呈显著升高, 伤后24 h 血浆及心肌中Ang Ⅱ高于对照组;牛磺酸治疗组血浆cTnT、TNF-α和Ang Ⅱ水平较烧伤组均有显著性降低。血浆TNF-α、Ang Ⅱ含量与血浆cTnT 变化密切相关。 结论 牛磺酸对严重烫伤后心肌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韩陈燕 《金属学报》2002,7(6):550-551
目的 评价血脂康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57 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所有观察病例均口服血脂康胶囊,每次0.3 g,每日2 次,共观察8 wk 。如4 wk 后胆固醇降低10%,可增加剂量1.2 g·d-1,服用血脂康同时加服降血糖药,观察降脂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用血脂康治疗,总胆固醇(TC)从(7.38±0.71)降至(5.20±0.70)mmol·L-1(P <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从(4.70±0.70)降至(3.10±0.90)mmol·L-1(P <0.05);甘油三脂(TG)从(3.1±0.5)降至(1.70±0.05)mmol·L-1(P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从(0.95±0.77)上升至(1.50±0.30)mmol·L-1(P <0.01)。结论 血脂康对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可明显降低TC 、TG 、LDL-C 水平,并有升高HDL-C 作用;糖尿病人服用降血糖药时合用血脂康,有协同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培哚普利(perindopril) 单用和与格列齐特联用对治疗Ⅱ型糖尿病(DM) 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 (DN) 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1 例病人, 男34 例, 女27 例。随机分为两组, 培哚普利组31 例, 培哚普利 4 mg, 1 次/d;格列齐特 80 mg, 2次/d 。硝苯地平组30 例, 硝苯地平缓释片 10 mg, 1次/d;格列齐特 80 mg, 2 次/d 。以治疗 3 mon 为统计界限。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 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 、糖化血红蛋白 (GHb) 明显降低(P<0.05), 培哚普利组尿微量白蛋白(UMA) 显著下降(P<0.01), 硝苯地平组 UMA 无明显变化(P > 0.05) 。两组治疗后, 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PLG) 、糖化血红蛋白(GHb)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培哚普利组尿微量蛋白(UMA) 较硝苯地平组明显下降(P<0.01) 。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比较, WBC 、RBC 、PLT 、血清尿素、Cr 及 K+ 均无明显变化(P >0.05) 。结论: 培哚普利是治疗Ⅱ型DM 伴高血压合并 DN 保护肾功能安全有效的药物;培哚普利和格列齐特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李娟  王海涛 《金属学报》2012,17(10):1098-1102
目的: 建立老年痴呆(Alzheimer's disease, AD)大鼠模型,探讨荔枝核皂苷对A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荔枝核皂苷治疗组,共5组,每组10只;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时间和平台跨越次数;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脑组织活性氧(ROS)表达的改变。结果: AD大鼠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逃避潜伏时间出现显著性地延长(P<0.01),平台跨越次数显著性地减少(P<0.01)。荔枝核皂苷治疗后AD大鼠的逃避潜伏时间和平台跨越次数得到显著性地改善(P<0.05)。AD大鼠脑组织Aβ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高、中、低剂量荔枝核皂苷治疗组可以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模型鼠脑组织中Aβ的表达水平。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荔枝核皂苷治疗组、中剂量荔枝核皂苷治疗组、高剂量荔枝核皂苷治疗组ROS表达水平的相对值分别为 6.12±0.61、9.54±1.42、8.33±1.26、7.68±1.14、7.23±0.73,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荔枝核皂苷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模型组脑组织中ROS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荔枝核皂苷具有抗AD大鼠痴呆的活性,减少AD大鼠脑组织Aβ和ROS的生成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刘乾中  周世良 《金属学报》2002,7(6):557-558
目的 探讨卡介苗素对哮喘患者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58 例发作期的哮喘病人,观察组34 例,对照组24 例,入组前行血浆IL-14 、IL-12 水平测定。观察组:吸入普米克气雾剂,其用量参照哮喘阶梯治疗方案,可加用解痉剂(不包括茶碱类),卡介苗素0.5 mg 肌注,每周2 次。对照组:除不用卡介苗素外余同观察组。3 mon 后所有病例复查血浆IL-4 、IL-12 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浆IL-4 水平由治疗前(29.0±5.6)降至(22.6±6.5)ng·L-1;IL-12 水平由治疗前(37.2±4.6)增至(51.7±10.7)ng·L-1,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组血浆IL-4水平由治疗前(29.7±5.1)降至(26.4±4.9)ng·L-1,有显著性差异(P <0.05);IL-12 水平由治疗前(38.1±6.7)升至(39.3±7.8)ng·L-1,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治疗后复查IL-4 、IL-12 水平,两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 卡介苗素可抑制Th2 型细胞因子IL-4 分泌,促进Th1型细胞因子IL-12 的分泌,从而调节Th1/Th2 平衡,对哮喘患者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学药物栓塞术(TACE) 前后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30 例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用酶联免疫法(ELISA) 测定TACE 术前1 天, 术后第3 、7 、28 天血清HGF 浓度, 分析TACE前后血清HGF 水平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10 例健康献血者为正常对照组, 10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10 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结果: 肝癌患者TACE 术前血清HGF 浓度为[(0.63 ±0.28) ng /mL],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17 ±0.04) ng /mL] 、慢性肝炎组[(0.35 ±0.08) ng /mL] 以及肝硬化组[(0.39 ±0.09) ng /mL] (P <0.05) 。TACE 术后血清HGF浓度上升高峰出现在术后第3 天[(1.37 ±0.21) ng /mL], 术后第7 天逐渐下降[(0.79 ±0.14) ng /mL], 术后第28 天基本恢复术前水平[(0.66 ±0.19) ng /mL] 。TACE 术后有肿瘤转移的肝癌患者, 其术前血清HGF 水平显著高于无肿瘤转移的患者[(0.94 ±0.18) ng /mL vs (0.51 ±0.23) ng /mL, P <0.05] 。栓塞范围超过1 2 肝脏体积的肝癌患者术后第3 天血清HGF 水平上升更明显[(1.74 ± 0.16) ng /mL vs (1.16 ±0.17) ng /mL, P <0.05] 。结论: 血清HGF 水平可作为肝癌诊断和TACE 治疗后随访的肿瘤标记物之一, 肝癌患者TACE 术后血清HGF 水平的持续升高可能与术后肿瘤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辛伐他丁对原发性高血压(EH) 患者左室重量(LVM) 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50 例EH 患者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口服辛伐他丁和利尿剂)、利尿药组(口服利尿剂) 各25 例, 超声观察治疗12 周前后患者左室重量指数(LVMI)。25 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不予任何治疗。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88.79±22.73 gm-2) 相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MI 均增大(133.61±31.02,118.04±39.62 gm-2, P <0.01 或0.0001), 血压增高, 而年龄、血脂、血糖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LVMI 显著减小(91.07±16.01 gm-2 VS 133.61±31.02 gm-2, P <0.01),而利尿药组LVMI 无明显改变;联合用药组患者的左室重量指数变化率(LVMICH) 较利尿药组显著增大(P <0.05), 而血压、血糖、血脂无显著差异。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下降至正常, 但血脂、血糖无显著性变化。相关分析显示, 联合用药组患者的左室重量指数变化率与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变化率间无有意义相关性(P >0.05)。结论: 辛发他丁可以抑制EH 患者左室重量增加, 这一作用不依赖血压和血脂、血糖等改变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美吡达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时环丙沙星对美吡达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影响。方法 糖尿病大鼠24 只分为联合用药组(环丙沙星+美吡达)及单独用药组(美吡达),治疗9 d 后分别测定两组美吡达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及血糖。结果 两组大鼠美吡达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一房室模型。且联合用药组美吡达血药浓度显著升高,清除率下降50%(P<0.05),吸收半衰期延长63.7 %(P<0.05),单独应用美吡达治疗后血糖为5.978 mmol·L-1,联合应用环丙沙星治疗后血糖为5.301 mmol·L-1;两组降糖效果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环丙沙星对美吡达的吸收药代动力学有影响,美吡达联合应用环丙沙星降糖效果比单独应用美吡达时强。故同时给药时应注意调整美吡达的用药剂量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王安才  成蓓  谢晓竟  徐浩 《金属学报》2004,9(8):880-884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24只SHR 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SHR对照组、阿托伐他汀50mg组(50mg·kg-1·d-1)、阿托伐他汀10mg组(10 mg·kg-1·d-1)和缬沙坦组(20mg·kg-1·d-1);6只Wistar-Kyoto 大鼠(WKY)作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共6 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每2 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并检测心肌羟脯氨酸、胶原蛋白含量和全心重量(HW)、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用药前SHR 各组SBP均显著高于WKY 正常对照组(P<0.01),给药后第4、6 周,阿托伐他汀50 mg 组SBP明显下降(P<0.01),阿托伐他汀10 mg 组不明显;缬沙坦组自给药后第2 周,SBP明显下降(P<0.01)。阿托伐他汀50 mg 组TC、TG 及LDL-C水平较SHR 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阿托伐他汀10 mg 组仅LDL-C 水平明显下降(P<0.05)。SHR对照组血浆Ang Ⅱ浓度与WKY 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心肌Ang Ⅱ浓度明显增高(P<0.05);给药6 周后,阿托伐他汀各剂量组和缬沙坦组血浆Ang Ⅱ浓度显著高于SHR 对照组(P<0.01),而心肌Ang Ⅱ 浓度在阿托伐他汀50 mg 组和缬沙坦组明显降低(P<0.05)。SHR 对照组心肌羟脯氨酸和胶原蛋白含量较WKY 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6 周后,阿托伐他汀50 mg 组较SHR 对照组降低(P<0.05)。SHR组HW、LVM和LVMI与WKY正常对照组相比增高(P<0.01),而阿托伐他汀50 mg 组却低于SHR 对照组(P<0.05)。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显示,阿托伐他汀50mg组和缬沙坦组与SHR对照组比较,心肌细胞核膜较完整,肌原纤维清晰,排列较整齐,横纹清楚,间质胶原纤维无明显增生。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SHR 的心室重构,降低血压和心肌Ang Ⅱ浓度可能为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袁国龙  徐亮  李志  陈兰芳  宣丹  陆进明 《金属学报》2008,13(10):1163-1167
目的: 研究去除 IgG 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血清, 对正常脐带血巨核细胞克隆形成单位(CFU-MK) 生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正常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在血小板生成素(TPO) 等作用下, 向 CFU-MK 分化的半固体培养体系;亲和层析去除 SLE 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中的 IgG 组分并加入培养体系, 研究干预前后CFU-MK集落形成的数量和形态学差异 。结果: 正常脐带血(n =10) CFU-MK 集落数为(69.3 ±19.4) 个/片, 多为中~大集落 ;加入 SLE 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n =4) 后, 集落数为(58.5±32.5) 个/片, 与正常相比变化相近(P >0.05) , 但其中一例患者减少为 29 个/片;去除血清 IgG 组分后(n =4) ,CFU-MK 为(73.0±28.3) 个/片, 与正常相比变化相近(P >0.05) ;其中一例加入血清后减少为35 个/片, 去除 IgG 后仍为 31 个/片, CFU-MK 生成抑制未解除。形态学上, 加患者血清后大集落数由正常对照的(37.4 ±10.9) 个/片显著减少为(9.0±8.8) 个/片(P<0.05) ;去除 IgG 后, 大集落数亦显著减少为(8.3±3.9) 个/片(P<0.05) 。而加入患者血清或去除 IgG 后, 小集落相对数量比正常对照显著增多(P<0.05) 。结论: SLE 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中可能存在阻碍 CFU-MK 分化发育的抑制物, 这种抑制物可能不依赖于血清 IgG 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