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肠切除+肠吻合术不同的吻合方式对CD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解放军第八五医院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的CD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实施侧侧吻合(SSA组,22例)与端侧或端端吻合(非SSA组,20例)两组患者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及术前存在脓肿或瘘管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非SSA组有30.0%(6/20)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吻合口瘘,而SSA组仅有4.5%(1/22)发生了吻合口瘘(P<0.05);吻合口瘘外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无明显差异,分别为13.6%(3/20)和15.0%(3/22)(P=0.1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在非SSA组和SSA组分别为12.3 d和9.7 d(P<0.05),SSA组明显缩短。结论相比较于端端吻合与端侧吻合,侧侧吻合方式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优点明显,可考虑作为CD肠切除后首选的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简化磁共振活动指数(MaRIAs)评估克罗恩病(CD)活动性的价值.方法 选取79例CD患者,将回结肠分为回肠末段、右半结肠、横结肠、左半结肠及直肠,记录各肠段及总肠段MaRIAs.以CD简化内镜下评分(SES-CD)为金标准,结合粪钙卫蛋白(FC)、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分析Ma...  相似文献   

3.
小肠克罗恩病的CT和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龙  伍兵 《华西医学》2011,(1):133-135
伴随多层螺旋CI,和MRI检查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和MRI在小肠克罗恩病的影像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日益增多,在评价小肠克罗恩病肠壁炎症程度、肠周情况、肠系膜异常及周围淋巴结肿大方面明显优于传统X线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多层螺旋CT和MRI被广泛应用于小肠克罗恩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后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小肠CT成像(CTE)与克罗恩病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60例克罗恩病患者CTE数据,并对患者的临床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CTE参数包括:肠壁增厚和强化,肠系膜脂肪增生,血管增多和并发症(瘘管、狭窄、脓肿).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性评估采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和临床生...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DWI及ADC值对克罗恩病(CD)活动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CD患者的常规磁共振肠造影(MRE)及DWI表现,观察病变肠段的肠壁厚度、T2WI信号、强化程度和DWI信号并进行量化评分(0~3分).通过ADC图测量肠段ADC值.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为疾病活动性参考标准,分析DWI及ADC值与CD活动性的关系.结果 47例患者中活动期(CDAI≥150)25例,缓解期(CDAI<150)22例.活动期CD的DWI信号评分高于缓解期(P<0.001);活动期CD病变肠壁的ADC值低于缓解期者(P<0.01).DWI信号评分与CDAI呈正相关(r=0.74,P<0.001);病变肠段ADC值与CDAI呈负相关(r=-0.71,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DC值及DWI信号评分诊断CD活动性的曲线下面积(AUC)较大,分别为0.98和0.91;选择ADC值1.17×10-3 mm2/s为阈值时,诊断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8.0%.结论 通过DWI信号评分及其ADC值均可较准确地判断CD活动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索中重度克罗恩病(CD)的CT小肠造影特征,构建预测中重度期CD的列线图。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CD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120)和验证组(n=60)。依据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评估CD的活动性,分为缓解、轻度期(n=94)、中重度期(n=86)。比较分析训练组和验证组不同分期CT小肠造影征象差异,并使用Rstudio4.1.2软件R包构建模型,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结果  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CT小肠造影征象显示:肠壁厚度(OR=1.746,95% CI:1.085~2.811)、ΔV-P(ΔV-P =静脉期肠壁CT值-平扫肠壁CT值)(OR=1.148,95% CI:1.062~ 1.241)、肠壁分层强化(OR=14.183,95% CI:3.737~53.824)、肠系膜脂肪密度高(OR=5.332,95% CI:1.278~22.246)4个参数是诊断中重度度CD独立参数。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95% CI:0.925~0.979,P < 0.05)、0.955(95% CI:0.911~0.997,P < 0.05),模型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决策曲线显示在一定阈值范围内患者净收益较大。结论  肠壁厚度、ΔV-P、肠壁分层强化及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是诊断中重度期CD的独立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能够预测中重度期CD活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量评估肠道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病变的活动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1例确诊为CD的患者,患者均在2周时间内进行磁共振小肠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phy...  相似文献   

9.
克罗恩病(CD)是以慢性肠道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病变位置常见于回肠,又称为慢性回肠炎、局限性回肠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腹部包块和肠梗阻,常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为药物并联合外科手术进行治疗。C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0%,引起CD营养不良的原因包括摄入不足、消耗和丢失过多以及药物不良反应3大类[1]。肠内营养可以治疗诱导活动期CD缓解并维持缓解,能够促进肠黏膜修复,调整肠道菌群[2]。2013年8月本科收治1例长期使用激素伴重度营养不良的重症克罗恩病患者,行部分肠管切除与肠造口术,但由于营养不良和长期使用激素,术后出现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经过营养支持治疗和改良的肠造口护理,2个月后该患者EN使用全量,造口黏膜分离处创面愈合良好,后转至本院分院IBD治疗中心继续行营养支持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病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吻合口瘘患者均痊愈,无一例死亡,平均愈合时间15.4d(11~20d)。横结肠造瘘患者分别于3个月及5个月后将造瘘口还纳腹腔,治愈出院。结论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应重视其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临床诊断,绝大部分可经非手术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1.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反复发作的炎症性肠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脑—肠轴在C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焦虑、抑郁、心理障碍等症状;而长期焦虑、抑郁或处于高度心理压力下又可能导致疾病复发,因此,CD患者的心理精神状态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受到高度重视。目前,包含任务态、静息态的功能MRI已被广泛用于脑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本文就CD患者脑结构和功能改变的MRI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CD患者治疗策略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神经影像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家伟 《磁共振成像》2015,(10):749-749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10月7日发布研究成果说,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医护人员能更准确判断康复中的重度抑郁症患者中哪些人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小肠造影(CTE)和能谱成像对活动期与缓解期克罗恩病(CD)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并接受CTE检查的54例CD患者,其中38例接受能谱成像,根据CD活动性指数(CDAI)将其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观察并比较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CTE影像学特征和能谱曲线斜率,根据病变肠壁厚度、累及肠段数量、"靶征"、"梳齿征"、肠系膜增大淋巴结、肠腔狭窄后扩张以及脓肿或瘘道7个影像学征象,对患者进行CTE综合评分,以ROC曲线评价能谱曲线斜率和CTE综合评分诊断活动期与缓解期CD的效能。结果 活动期CD患者中,肠腔狭窄后扩张、"靶征"、"梳齿征"、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的出现比例高于缓解期(P均<0.05);"假憩室征"、均匀一致强化在缓解期出现比例高于活动期(P均<0.05)。CD活动期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1.48±0.49、4.33±1.39、5.55±1.15,缓解期斜率分别为1.29±0.32、3.15±0.46、3.82±0.68,活动期和缓解期平扫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斜率活动期均高于缓解期(P均<0.05)。动脉期、门静脉期斜率和CTE综合评分诊断活动期与缓解期CD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3、0.87和0.93,敏感度为81.8%、77.3%和87.5%,特异度为62.5%、81.3%和81.8%。结论 CTE综合评分和CT能谱成像对活动期与缓解期CD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研究[1-2]表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高位前切除术,其病死率为6%~22%。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可缩短病程,减少病死率。本科在199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行低位前切除术直肠癌患者323例,出现吻合口瘘15例,发生率为4.6%,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在北京肿瘤医院进修期间总结该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直肠癌前切除术729例患者诊治情况,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的改进。结果:本组病人吻合口瘘发生率6.5%。经过采用综合性措施均获治愈出院结论:通过术前一般状况的调整、术中严密操作、正确的引流管放置与灌洗引流、控制感染等综合性措施,可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防治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经腹前切除术为目前治疗直肠癌最理想的保肛术式,但术后吻合口漏是较常见的并发症。该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1]。我科自2004年8月~2005年12月收治直肠癌患者行低位前切除术139例,其中并发吻合口漏12例。针对容易诱发吻合口漏的重要环节,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 目的 通过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并发症的汇总,分析发病原因,总结护理要点,提高临床诊疗和护理水平。 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1年接受直肠前切除术的患者信息,统计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相关风险因素,治疗方式以及护理经验。 结果 总计行结直肠癌手术1500余例,其中发生吻合口漏共30例。贫血,糖尿病,术前行辅助放化疗是其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治疗方面,手术造瘘10例,双腔管冲洗引流16例,冲洗失败转为手术造瘘4例。早期漏(≤3天)是导致腹膜炎的主要预测指标,也是需要急诊手术冲洗造瘘的主要原因。护理方面需要强调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对于患者吻合口漏表现的监护,冲洗引流液的配置和引流管护理,以及造瘘口的护理和心理疏导。结论 吻合口漏是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需要临床密切监护和治疗,在护理方面强调心理护理和疏导以及专业的护理知识。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肠缺血是指因肠壁缺血乏氧,最终发生梗死的一种疾病.由于早期发病症状不明显且无特异性,此病的死亡率一直保持在50%-70%,早期明确缺血的严重程度并施以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腹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r tomography,CT),超声检查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在诊断肠缺血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磁共振发展迅速,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以及高分辨率成像使磁共振检查在显示缺血肠壁以及定量评估缺血的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主要对弥散加权成像、对比剂增强成像、分子影像技术、血流定量成像以及血氧定量成像评估急性肠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治疗后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经手术切除治疗的46例神经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同步放疗及辅助化疗,治疗完成后行常规M R和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检查,并行追踪复查,...  相似文献   

20.
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并分析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9例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的临床表现和护理对策。结果9例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的患者中,5例经保守治疗3~5d后出血停止;4例保守治疗无效,行横结肠造口术或回肠造口术后出血症状得到改善。9例患者住院14~23d出院,无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做好心理护理、引流管护理、腹部切口和肛门排出液的观察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对预防和治疗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