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利用恒温压力搜索法在273.60~290.62K温度范围内测量了甲烷和甲基环已烷体系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的水合物(H型)相平衡压力比甲烷体系的水合物(I型)相平衡压力低1.0MPa以上。根据Langmuir的等温吸附理论,给出了H型气体水合物相平衡计算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实验体系水合物(H型)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2.
利用恒温压力搜索法在273.60~290.62K温度范围内测量了甲烷和甲基环己烷体系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的水合物(H型)相平衡压力比甲烷体系的水合物(Ⅰ型)相平衡压力低1.0MPa以上.根据Langmuir的等温吸附理论,给出了H型气体水合物相平衡计算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实验体系水合物(H型)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3.
柯珂  张辉  王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9):7485-7492
中国石化将对琼东南深水区域展开油气勘探开发工作,而深水钻井时部分井筒处于高压低温环境中,若有气体侵入,易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导致诸多复杂情况的发生。通过对根据琼东南海水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考虑不同井段、不同钻井工况、不同钻井水力参数条件,分别建立琼东南深水钻井井筒内温度场和压力场的计算方法,并对深水钻井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相态平衡条件进行研究。建立了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压力-温度条件的确定方法。结合深水钻井井筒中的温度场、压力场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平衡条件,联合建立了琼东南深水钻井井筒中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区域的预测方法和抑制剂浓度的确定方法,并通过琼东南华光区域某一口深水井进行实例计算,得出了各开次水合物可能形成的区域。并分析了钻井工程相关参数对水合物形成区域的影响规律。最终得出了抑制剂的推荐浓度方案。  相似文献   

4.
气体水合物生成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一套可视化气体水合物测试系统。利用该系统在264.76-288.96K温度范围内测定了合成天然气在纯水和乙二醇水溶液中水合物的形成条件。根据Van der Waals-Platteeuw的理想溶液等温吸附理论和Moshfeghian-Maddoc模型,给出了水合物相平衡计算模型。水合物形成温度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仅为0.22%,说明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实验体系的水合物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5.
研究瓦斯水合物相平衡的条件是实现瓦斯水合物储运技术的关键.利用水合物相平衡测定装置得到的动态相平衡数据,采用基于残差修复的灰色残差GM(1,N)模型的数据修复方法,建立残差GM(1,N)模型.以瓦斯水合物相平衡压力值为研究对象,以水合物相平衡温度值为参数列,采用灰色GM(1,N)理论,建立组分((φ))为CH455%、C2H610%、C3H810%、CO22%、N223%的瓦斯气样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压力值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残差GM(1,N)模型的数据修复算法更加有效、可靠,并且具有良好的实用性,明显提高了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为瓦斯水合物相平衡研究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含乙二醇和盐体系气体水合物相平衡测定与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可视化高压流体测试装置测定了含乙二醇和盐混合体系中合成天然气(甲烷,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并结合van der Waals-Platteeuw的理想溶液等温吸附理论,给出了含混合抑制剂(乙二醇和盐)体系气体水合物相平衡计算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含混合抑制剂体系的水合物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的实验研究与理论预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可视化高压流体测试装置在273.58-288.96K的温度范围内测量了甲烷和合成天然气(甲烷,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水合物形成的压力越高,而且压力的增加率越大。根据van dew Waals-Platteeuw的理想溶液等温吸附理论,应用气体不合物相平衡计算数学模型对实验体系水合物的形成条件进行了预测计算,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甲烷水合物相平衡温度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1554%,合成天然气相平衡温度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2403%)。  相似文献   

8.
水合物法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气体水合物(简称水合物)是小分子气体(N2、CO2、CH4、C2H6、C3H8等)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生成的一种晶体。现已发现的气体水合物晶体构型有三种,即结构I型、结构II型和结构H型。水合物的生成温度一般在0℃~15℃之间,而生成压力随生成水合物的气体的不同差别很大。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潜在的新能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高度重视。除了作为人类未来赖以生存的新能源之外,基于水合物的应用技术开发也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水合物分离技术便是其中的一种。2水合物在分离工程上的应用水合物技术在分离工程中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应…  相似文献   

9.
丙烷对瓦斯水合物相平衡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斯水合物相平衡热力学条件的确立及改善是瓦斯水合化方法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利用可视化水合物相平衡实验装置,结合相平衡温度搜索法与观察法测定0.25 mol/L SDS溶液体系中四种不同瓦斯水合物相平衡条件,探究丙烷对瓦斯水合物热力学相平衡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丙烷的加入将水合物结构类型从Ⅰ型转为Ⅱ型,使得4.0~7.0 MPa范围内含丙烷瓦斯水合物生成相平衡温度升高,温差最大至13.7℃,大幅度改善了瓦斯混合气水合物热力学条件;丙烷含量越高,水合物相平衡条件改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瓦斯水合物生成是复杂的结晶过程,获取不同组分和浓度的瓦斯水合物相平衡等热力学参数对水合物技术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瓦斯水合物相平衡条件,确定了RBF神经网络的输入、输出向量,建立了RBF神经网络瓦斯水合物相平衡预测模型,并用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瓦斯水合物相平衡的预测具有计算精度高、速度快等优点.RBF神经网络研究为瓦斯水合物相平衡预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深水气田开发过程中,海底附近井筒内具有水合物形成和堵塞的风险.基于井筒气液两相环雾流流动模式,根据气芯和液膜内水合物颗粒不同动力学特征,在液膜内考虑水合物颗粒的形成、运移和管壁黏附过程,同时在气芯内考虑水合物颗粒的形成、聚并、破碎和沉降行为,建立了井筒水合物动态沉积和堵塞的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模拟和预测不同工况下井筒内...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条件与油气成藏条件虽然存在差异,但亦存在共同之处,即均需要有充足烃源供给及烃源供给系统输送与有利聚集场所的时空耦合配置。为了深入研究天然气水合物与常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之差异,根据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构造沉积演化特点及油气地质条件与多年来油气及水合物勘探成果,综合剖析了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气源构成特点与流体运聚输导系统特征,同时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分析,初步研究了气源供给运聚通道系统类型与高压低温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时空耦合配置关系,并结合油气地质及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基本地质条件,总结和建立了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生物气源自生自储扩散运聚型”、“热解气源断层裂隙输导下生上储运移渗漏型”和“热解气源底辟及气烟囱输导下生上储运移渗漏型”等3种成因类型的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模式,以期能为南海北部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预测及有利勘查目标评价优选等提供决策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3.
油气井筒出砂问题不仅仅出现在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过程中,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的开采和枯竭油气藏型储气库的运行同样伴随出砂导致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主要针对国内油气井筒出砂的研究现状进行三个层面介绍,分别为出砂的理论研究(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出砂预测方法和出砂防治措施(机械挡砂、化学固沙、携砂管理和综合防砂)。通过研究分析业界专家的出砂理论和实验结果,结合具体的案例对油气井筒出砂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目前油气井筒出砂亟需解决的技术重点在枯竭油气藏型储气库注采井方面,同时要推动出砂技术与智能技术的结合,针对异常地层和复杂井况形成成熟的应对措施,提升单井产量和开采效率。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为井筒出砂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利用水平气井温度数据定量解释产出剖面的解释模型,需要对水平井温度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室内气液两相流实验平台,研究了产气量、产液量、射孔簇开孔方式、井筒倾角、重力场等因素对井筒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相气和气液两相由射孔簇进入井筒后都会出现焦耳-汤姆逊效应,气量越大,井筒内温度越低,液量越大,井筒内的温降效应越弱;相同条件下,射孔数目越多,流量-温度曲线越平缓,射孔分布越均匀,井筒内温度分布越平缓;气液两相流时管道倾角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大于单相气时的影响;由于重力作用,同一横截面上温度存在偏差。研究结果丰富了水平井温度分布规律的认识,为利用温度数据解释产出剖面的解释模型建立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平井多段分级压裂是目前开发致密气藏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对水平井非稳态产能模型的研究可以有效预测压裂水平井的产能特征及确定各因素对产能的影响。将致密火山岩储层多级压裂水平井的渗流划分为3 个阶段,考虑不同区域不同渗流阶段的渗流特征和机理,建立了基质–裂缝、裂缝–近井筒和裂缝–井筒的耦合流动方程。以椭圆形渗流理论和多井干扰下的叠加原理为基础,通过保角变换、当量井径原理,建立了多级裂缝相互干扰下的压裂水平井非稳态产能预测模型,运用于实际并进行了各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实例计算表明,致密火山岩气藏压裂水平井生产初期产量高,产气量随着时间逐渐降低。初期产量高、递减较快,后期产量低、递减较慢、产量趋于平缓。通过对启动压力梯度、敏感系数、滑脱因子等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可知,各个影响因素均存在一个最佳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6.
利用“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专用水合物测试装置,测定了不同二氧化碳含量的烃类气样在不同给定压力下生成水合物的温度,同时基于分子热力学理论建立了高含二氧化碳气体的水合物生成条件预测模型。将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对高含二氧化碳气体水合物预测结果较准确,最大相对误差仅为0.91%,能满足工程设计与计算的要求,为高含二氧化碳体系水合物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Complex gas hydrate from the Cascadia margi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atural gas hydrates are a potential source of energy and may play a role in climate change and geological hazards. Most natural gas hydrate appears to be in the form of 'structure I', with methane as the trapped guest molecule, although 'structure II' hydrate has also been identified, with guest molecules such as isobutane and propane, as well as lighter hydrocarbons. A third hydrate structure, 'structure H', which is capable of trapping larger guest molecules, has been produced in the laboratory, but it has not been confirmed that it occur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Here we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gas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guest molecules in a complex natural hydrate sample recovered from Barkley canyon, on the northern Cascadia margin. We show that the sample contains structure H hydrate, and thus provides direct evidence for the natural occurrence of this hydrate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H hydrate is intimately associated with structure II hydrate, and the two structures contain more than 13 different hydrocarbon guest molecules. 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stability field of the complex gas hydrate lies between those of structure II and structure H hydrates, indicating that this form of hydrate is more stable than structure I and may thus potentially be found in a wider pressure-temperature regime than can methane hydrate deposits.  相似文献   

18.
含热力学抑制剂钻井液侵入天然气水合物地层扰动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为防止井筒内生成天然气水合物,在钻井液中添加水合物热力学抑制剂是有效措施之一。然而含水合物热力学抑制剂钻井液侵入水合物地层的扰动影响鲜有报道。为探究水合物热力学抑制剂对水合物层的扰动规律,利用超声波测试手段,研究了NaCl、乙二醇两类水合物热力学抑制剂钻井液侵入水合物岩样的过程,并讨论了适用于水合物地层钻井液的设计要点。结果表明:含水合物热力学抑制剂的钻井液相比未含抑制剂的钻井液会显著促进水合物分解,且随着抑制剂浓度的增加,水合物分解速度会大幅度增加;NaCl盐类抑制剂促进水合物分解的作用明显强于乙二醇醇类抑制剂;钻井液侵入水合物地层引发的水合物分解呈现非匀速现象。深水钻探水合物地层时,防止地层中水合物的分解与抑制井筒中水合物的生成是相互矛盾的,研发适合水合物地层的钻井液配方来平衡这个矛盾是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超正压射孔是19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特别适用于碳酸盐岩裂缝性、非均质严重或污染严重的气层,由于良好的施工效果在国外得到很好应用。从超正压射孔的技术特点分析出发,阐述了超正压射孔的基本过程和增产原理;利用能量守恒方程和井筒液体运动方程,建立了超正压射孔井筒压力动态模拟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和结果分析,获得了井筒压力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它为超正压射孔裂缝扩展动态模拟和产能预测创造了条件。同时分析了不同液柱高度、气柱高度以及井口压力对施工压力曲线的影响,为超正压射孔工艺参数优化设计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