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考察一类含有密集疏水侧链具有刷形分子骨架结构的阴离子两亲聚合物AMPS-AMC12S溶液体系表面张力受聚合物浓度及盐的影响,研究了阴离子、阳离子以及两性离子型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体系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含量较高的聚合物溶液具有更低的表面张力,盐的存在可使聚合物溶液的表面张力升高,升高程度随聚合物疏水含量升高而减小;由于电荷屏蔽作用,聚合物与相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较弱,与相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较强;聚合物与相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体系的表面张力高于表面活性剂单一体系,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甚至使体系出现絮凝和沉淀的现象;聚合物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样使体系表面张力升高,而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不会导致体系出现絮凝或沉淀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考察疏水缔合聚合物水溶液注入对地层渗透率的影响,用表面活性剂作为降压增注剂并评价其降压增注效果,分析表面活性剂的降压增注机制.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两性表面活性剂NPC-10及其复合体系对疏水缔合聚合物驱具有良好的降压增注作用,且降压增注效果受地层渗透率和残余油的影响;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的本质是其在地层表面的竞争吸附和对疏水缔合聚合物的解缔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将阳离子水溶性表面活性大单体二甲基十六烷基(2-丙烯酰胺基丙基)溴化铵(DHAB)与丙烯酰胺通过自由基混合胶束聚合和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不同疏水单体含量、不同缔合强度的疏水聚合物,在80℃条件下用表观黏度法研究了疏水单体含量(0.05 mol%~0.15 mol%)不同的聚合物溶液的缔合强度和温度对聚合物溶液表观黏度及流动活化能的影响.当疏水单体含量为0.15 mol%时,临界缔合浓度约为0.15wt%;实验结果表明外加盐(NaCl、CaCl2)对该类型的聚合物具有明显的盐增黏效应.  相似文献   

4.
以二苯乙烷和长碳链脂肪酰氯为原料合成出Gemini磺酸表面活性剂,通过核磁氢谱和红外光谱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得出其表面张力曲线,进而算出其他相关参数.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随烷基疏水碳链的增长而降低.与线性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相比,Gemini表面活性剂G12-2-12的C20值降低94.4%,CMC值降低91.3%.G12-2-12的饱和吸附面积(Amin)比对应单基表面活性剂的2倍降低27%,且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排列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法成功制备了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AMPS)三元疏水缔合共聚物(HAPAM).考查了引发温度、单体质量分数、表面活性剂含量、疏水单体含量、单体配比以及引发剂浓度对共聚物表观黏度的影响,在聚丙烯酰胺(PAM)大分子主链上引入阴离子基团和疏水基团后,阴离子的电黏效应与疏水基团的疏水缔合作用相互协同,使得共聚物水溶液的黏度明显提高.利用FTIR光谱对共聚物结构进行表征,用RF-5301型荧光分光光度仪研究证实了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缔合行为.采用Brukerfiled流变仪对所合成的疏水缔合共聚物水溶液的流变行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丙烯酰胺(AM)与N-苄基-N-十二烷基丙烯酰胺(BDAM)反应,采用自由基胶束共聚后加减水解法合成了双尾疏水缔合三元共聚物(AM-NaA-BDAM).用FTIR红外光谱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并研究了共聚物溶液的流变性能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共聚物浓度的增加,在临界缔合浓度以上,表观黏度迅速增加,表现出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及溶液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法 ,合成了疏水缔合型丙烯酰胺 /2 丙烯酰胺基烷基磺酸共聚物。用Brookfield旋转粘度计测定了不同疏水基含量的聚合物的溶液性能 ,同时考察了疏水缔合聚合物浓度、盐浓度、剪切速率以及温度对聚合物溶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稀溶液中疏水缔合聚合物分子的缔合以分子内缔合为主 ;在临界缔合浓度以上 ,缔合以分子间缔合为主。该聚合物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疏水增粘剂 ,模拟盐水条件下的粘度比清水溶液粘度有很大提高 ,表现出明显的抗盐性质 ,其临界缔合浓度约为 5 0 0mg/L。使用时可用油田采出水直接配注 ,因而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 ,还进一步降低了聚合物的用量 ,同时还解决了产出污水的重复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嵌段共聚水溶性高分子在空气/水界面吸附态的构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用几种不同疏水/亲水单体比合成的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样品测定了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运用Gibbs吸附方程求得在样品溶液临界胶束浓度时样品在气/液界面的分子吸附面积,以此推测其吸附态构象。结果表明,亲水单体单元在共聚物中含量多时,样品分子趋于在水中溶解;疏水单体单元多时,样品分子趋于在表面吸附。其吸附态构象为分子链上相邻的数个丁酯侧基吸附于水面,形成“薄煎饼状”疏水微区。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近年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研究的主要进展及现状,包括天然改性及化学合成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天然改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主要介绍了纤维素类。纤维素类的改性是将带长链烷基的疏水性物质接枝到纤维素链段上,使其具有两亲特性来提高表面活性。目前超声波法是制备纤维素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新途径。对于化学合成类,由于单体种类选择和组成变化范围广,且合成手段多,因此品种较多。化学合成类的主要合成方法有两亲单体均聚、亲油/亲水单体共聚及在水溶性较好的大分子物质上引入两亲单体。目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领域的研究仍进展缓慢,在合成同时具有超高分子量和高表面活性的问题上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及溶液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法,合成了疏水缔合型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烷基磺酸共聚物。用Brookfield旋转粘度计测定了不同疏水基含量的聚合物的溶液性能,同时考察了疏水缔合聚合物浓度、盐浓度、剪切速率以及温度对聚合物溶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稀溶液中疏水缔合聚合物分子的缔合以分子内缔合为主;在临界缔合浓度以上,缔合以分子间缔合为主。该聚合物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疏水增粘剂,模拟盐水条件下的粘度比清水溶液粘度有很大提高,表现出明显的抗盐性质,其临界缔合浓度约为500mg/L。使用时可用油田采出水直接配注,因而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还进一步降低了聚合物的用量,同时还解决了产出污水的重复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利用马来酸酐在均相条件下与壳聚糖发生N-酰化反应,制备了系列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可为这类衍生物在油田及其它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分别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反应介质醋酸浓度对产物的水溶性、残余氨基百分数(—NH2%)、特性粘数[η]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在马来酸酐和壳聚糖氨基的摩尔比1∶2,反应时间为5h,反应温度为20℃,酸的浓度在要1.3%以上可得到完全水溶性的N-马来酰化壳聚糖。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图的比较确定反应是在酰化反应。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吡咯和邻乙氧基苯胺在水相和有机相中的恒电位化学共聚行为,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元素分析和循环伏安测试表征了所得共聚物的组成、电活性及其受电聚合条件的影响,发现在乙腈溶液中,恒电压共聚存在4个阶段,电沉积以2D模式进行;而在水溶液中,电沉积在早期是按2DI模式,后期介于2DI和3DI之间.制备规整的、具有较高电活性的吡...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30℃时不同条件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AES系列)和脂肪醇聚氧丙烯醚磺酸盐(APS系列)与正辛烷、正癸烷和正十二烷之间的界面张力.结果表明:APS比AES具有更好的界面活性,用HLB值基团计算法证明了这一结论;疏水基链长的APS对于长链烷烃有较好的选择性,疏水基链短的APS对于链较短的烷烃有较好的选择性;同一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最佳盐含量与烷烃碳数ACN有明显的对应关系;APS、AES水溶液的最佳矿化度均较高,在低矿化度条件下不易与烷烃形成超低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14.
在碱金属溴化物的存在下,氢溴酸的水溶液与叔丁醇反应制取叔丁基溴,产率为70%。反应的残液经蒸馏去水可用于下次合成。如果多次重复利用,氢溴酸的转化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5.
用准级数和开始反应速率方法进行过氧化氢催化氧化碘离子动力学研究。实验发现:在反应控制的条件下,磷酸水溶液中碘离子的氧化反应总体表现为一级反应;磷酸与硫酸的混合溶液中碘离子的氧化反应总体表现呈现零级反应。分析了硫酸对该氧化反应的催化机理,以及氢离子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HS-1和煤油作膜相,D2EHPA为流动载体,1mol/LH2SO4为内水相所组成的乳化液膜处理含锌废水,测定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和用量、乳水比、油水比对除锌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ρ(HS-1)=0.015g/mL,油水比为4:3,乳水比为7:30,混合时间为25min时,除锌率可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17.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大米粉,其中的碳水化合物降解为分子量较小的还原糖,然后与碳酸铵反应,制备焦糖色素.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水解条件为:液固比等于4.5,盐酸用量为3.5%,反应温度为100℃左右,反应时间为3.5h水解产物中还原糖(以葡萄糖计)的量可以达到大米质量的82%焦糖化反应最佳条件为:碳酸铵用量占大米的10%,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100℃左右.制得的焦糖溶液可以分散到5%乙醇溶液、20%NaCl溶液、4%醋酸溶液、铂柠檬酸溶液、磷酸溶液和可口可乐饮料中.制得的焦糖溶液与1%单宁溶液作用会部分形成沉淀.  相似文献   

18.
人造沸石负载铜催化剂催化苯酚羟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以离子交换法制备负载Cu的人造沸石为催化剂在水溶液中催化苯酚羟基化反应中的性能。研究了催化剂铜负载量、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苯酚转化率和苯二酚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铜负载量为3%的铜离子交换沸石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和苯二酚的选择性。在优化条件下,苯酚转化率可达到49%以上,苯二酚的选择性大于97%。回收催化剂的活性可通过将回收的催化剂于550℃条件下煅烧1 h加以恢复。  相似文献   

19.
利用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OH),加入柠檬黄显色剂,·OH与显色剂发生作用使柠檬黄褪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ΔA值的变化,从而间接测定产生羟自由基的量.对抗坏血酸、盐酸羟胺在不同溶剂中的抗羟基自由基氧化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抗坏血酸、盐酸羟胺50%乙醇溶液的抗氧化能力比抗坏血酸、盐酸羟胺水溶液的抗氧化能力强.4种体系中的回收率:抗坏血酸、盐酸羟胺50%乙醇溶液的回收率分别为106.6%、102.4%,抗坏血酸、盐酸羟胺水溶液的回收率分别为92.2%、9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