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臣 《兰州学刊》2007,(6):17-21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开启了西方实践哲学的传统,而"实践"正是这个实践哲学传统的核心概念."实践",也就是行为,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主要意指与生产劳动相区别的伦理和政治行为.因此,伦理学和政治学便构成了亚氏实践哲学的主要内容.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伦理学通过对善的思考导向对人的有目的的行为的思考,进而研究统摄一切目的的目的--人存在的意义这一根本问题,从而成为实践哲学的基本科学.而政治学研究的是人在共同体中的自由生活,研究的是善在自由的政治共同体中的实现.伦理学指向道德行为的政治起源,政治学指向政治共同体的道德意义和道德目的,伦理学和政治学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从伦理学到政治学,标志着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完成.  相似文献   

2.
对亚里士多德和康德哲学中的"实践"概念的诠释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首先把“实践”变成一个具有特殊内涵的哲学概念,康德承接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传统,并赋予了“实践”以更多的内涵。本文对这两位哲学大家的“实践”概念所具有的内涵作了分别的诠释,并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论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兼及与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关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实践哲学的创立者,他把人类知识和活动三分为理论、实践和创制。其中,理论主要指求知自然的普遍原理的思想活动,实践主要指追求伦理德性和政治公正的行动,创制主要指生产生活资料的劳动。理论和实践都以自身为目的,是自由人从事的活动,创制则以其产品为目的而以自身为手段,主要是奴隶从事的活动。马克思的实践是亚里士多德的劳动和实践的结合,同时又与科学理论具有统一性,这是对亚里士多德传统的一次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4.
作为学科的实践哲学是亚里士多德建立的。亚里士多德把人类活动和知识分为理论、实践与制作。近代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将传统分类简化为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并为康德所沿用。近代英、法的知识分类系统中也有类似实践哲学的领域。由于马克思力主“改变世界”,他的哲学就被许多人称为“实践哲学”,以区别于先前那些在马克思看来仅仅“解释世界”的哲学。当代加达默尔把自己的解释学也称为“实践哲学”。这些都属于学派意义的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一位哲学家,因此他的哲学观念不可能不渗透在其政治学思想之中。在其名著《政治学》之中,比较突出地体现了他的哲学运思特点的主要是三个方面:对个体人的关注和强调、中庸思想的运用以及伦理学对政治思想的渗透。  相似文献   

6.
7.
晚近诸种实践哲学或多或少都忽视了重要的实践之内在性维度.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可对此纠偏.亚氏实践哲学的内在性维度不仅体现为实践活动的内在性,而且也体现为以此为基础的实践情感与实践认识的内在性.马克思虽然对亚氏实践活动的内容进行了根本颠转和替代,但是他仍然捍卫着实践的内在性维度.  相似文献   

8.
徐长福 《学术研究》2003,9(11):47-54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为参照,对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作了新的解读。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实践哲学的创立者,他把人类知识和活动三分为理论、实践和创制。其中,理论主要指求知自然的普遍原理的思想活动,实践主要指追求伦理德性和政治公正的行动,创制主要指生产生活资料的劳动。理论和实践都以自身为目的,是自由人从事的活动,创制则以其产品为目的而以自身为手段,主要是奴隶从事的活动。马克思把亚里士多德的劳动和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把劳动的生产性看作包括实践在内的人的全部生命活动的本性,从而把人类历史看作人类自我产生的过程,另一方面把实践的目的性看作劳动的本质,把劳动从充当手段到充当目的的变化看作历史运动的价值指向,从而为劳动和劳动者的解放,为人类的普遍自由提供了本体论基础。此外,马克思还从实践出发将科学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所以,马克思的实践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不是一种断裂式的革命,而是对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之一.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是古代知识的集大成者.恩格斯称其为古希腊哲学史上"最博学的人".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注重在纵向神人关系中厘定人类生活方式及其命运的中世纪哲学,以及具有明显意识主体主义形而上学特征的近现代西方哲学,亚里士多德特别重视主要涉及横向人类关系的友爱问题,并摆置于显著地位。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德里达三位现象学家在反对意识主体性形而上学以及相应的伦理政治生活之形式主义、规则主义乃至虚无主义的过程中,某种程度上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友爱哲学及其一般实践哲学的化用、重构、批判或革新,逐渐将友爱重新引入哲学视野,甚至推向哲学思考的中心地带。在相对意义上,三位现象学家友爱之思的具体领域和重心以及相应的友爱定位有所不同,但是,在他们各自的哲思整体中,友爱问题都并不单纯局限于某一领域,而是与存在、生存、语言、真理、时间、伦理和政治等议题错综交织。友爱问题的广泛牵涉性和深厚渗透性,也映现了现象学的一个突出特征与趋势,亦即,在更源初、更深厚的层次上重新思考理论与实践、存在与伦理、主体与客体、自我与他者之间源始关联和沟通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并由此走向一种更富前景之现象学的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1.
12.
古希腊哲学蕴含着丰富的关于"善"的哲学思想.亚里士多德在批判地继承智者"善"的感觉论、苏格拉底"善"的知识论和柏拉图"善"的理念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形而上之至善论和形而下之实践论.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道德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2021,(2)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及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不遗余力地彰显人类的理性以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人的精神世界却日渐衰退,这一切构成了现今时代致命的历史动力之一。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中,实践哲学虽始终没有摆脱形而上学光芒的遮掩,但从实践哲学的源流及整体发展形态来看,实践哲学始终坚持从"是"向"应是"的动态转变。亚里士多德从人生意义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出发,以道德共识作为重要前提构建城邦共同体理论。莱斯在对历史的考察中寻找伦理暗示、揭示控制自然背后的社会因素、探究作为统一现象的实践活动,试图消解人与自然的对立从而使人类作为完整的主体获得幸福,而这与实践哲学最终追求的目的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自然主义是一种哲学一元论,它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本体论或形而上学的自然主义和认识论或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在本体论方面,自然主义主要针对神秘主义和宗教神学,反对它们对自然界的神秘化理解,所以,自然主义是唯物主义的,反对主体与客体、意识与存在的二元对立;在方法论方面,自然科学的方法与社会科学的方法具有统一性。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具有明显的自然主义的特征,亚里士多德创造了形式因的概念以此来反对物质与精神或者存在与意识的分离,避免了简单的唯物主义和对世界的神秘化理解。  相似文献   

15.
休闲在今日全球化市场态势中,无疑已经成为一个格外看好的巨大产业。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都隶属休闲产业,并构成其麾下的三大支柱产业。这样一种大休闲概念的阐释,其理论基础是,工作之外的一切人类活动都是休闲的天下。说此种理论并非空穴来风,通过梳理分析亚里士多德对休闲概念的辨析,不敢说正本清源,唯愿可望在希腊文化的语境中,廓出休闲这一概念的原初认知模态。如果此研究能够对今日方兴未艾的休闲经济有所启示,它当可显示哲学缘出生活摆脱生计劳顿的闲暇,终而复归日常生活的这一希腊理念并非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伦理哲学在当代重新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注意.人们的注意点往往随着自己的不同理论旨向而各不相同.本文试图指出,完整地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智慧应当是把他视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思考政治,包括政治中的善的追求,尤其是政治中的恶的平抑.这主要是通过从亚里士多德如何以其分配正义理论处理公民党争和领导人僭主化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由于亚里士多德的理想主义的一面已经被当代西方共同体主义突出地强调,本文将偏向于他的现实主义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幸福与"善"、"德性"、"城邦生活"紧密联系;是一种合乎德性的善(好)的生存状态。他一方面强调作为优秀品质的德性对于幸福的前提性意义,另一方面更崇尚人的"德性的实践"作为幸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位全面审视前人的哲学史家,由此保存了前苏格拉底哲学的很多宝贵资料.但他为了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而对前人的思想进行了大量裁剪,故意"误读"甚至"曲解".最终,亚里士多德开创了西方思想的新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世哲学的基本走向.西方哲学不是柏拉图思想的注脚,而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余绪.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5,(6):19-23
对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有争议。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德福一致"思想的鼻祖,他用中道原则调和古希腊学者的看法,创立了幸福主义伦理学体系和道德规范。一方面,亚里士多德从目的论出发,认为幸福的基点是至善;另一方面,他从功能论出发,认为幸福的实现依靠至德活动,由此确定了幸福是一种为了其自身的完善与自足的现实活动。在这一幸福知识的建筑顶层,至善、至德与至福既是人的终极目的,对现实人活得好、做得好又具有异曲同工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化哲学作为现代西方主流哲学精神之中的一种基本理智运思方式,它体现了人作为具体历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实现了哲学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回归,它是哲学摆脱西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困境、实现自我拯救与超越的有效途径。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内涵在于:实践是人的本质与存在方式,是对人自身和人与世界关系的再创造。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论定位,使得马克思哲学具有强烈的文化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