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本文主要是介绍了数值试井模拟技术在油气藏解释分析中的应用在对油气藏的解释分析中,传统的试井解释技术是建立在描述均质储层和单相流体流动的不稳定渗流方程解析解基础上的一种分析方法,已很成熟。对于复杂、多变的非均质油气藏以及多相流的试井问题,由于渗流方程高度非线性,只能采用数值试井解释技术。该技术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传统试井解释方法不能处理复杂非对称边界和非均质储层的难题,与常规解释方法相比,在处理复杂边界、非均质油藏问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拓宽了试井技术的应用领域,提高了试井解释的精度。下面简要叙述如何使用数值试井方法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稳定试井分析,建立起气井及气藏的基本模型,获取气井和地层基本参数,用动态的分析方法认识气藏地质特征。本文主要针对不稳定试井资料较丰富的高#区块进行分析,结合气藏动态特征,将本区块的不同气井试井资料以及同一气井不同阶段的试井对比分析,解释气井完善程度,储层均质地层特征,渗流能力,各井地层均存在的不渗流边界等,对落实气藏储量起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井是油气藏动态描述和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已成为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直井相比,水平井渗流和试井分析要复杂的多,不能将直井的试井分析理论和方法完全照搬到水平井,本文在相关文献的调研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水平井试井分析方法,为水平井试井和解释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数值试井是一种全新的试井解释技术。相对解析试井技术而言,具有假设条件比较少,描述范围大,更加符合油气藏开发实际和渗流特征的特点。在解释多相流、开发井网、复杂边界和非均质油藏等复杂性试井资料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本文从一数值试井应用实例出发,说明了多相流数值试井方法在确定压力分布和剩余油饱和度分布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密井网拟稳定流动条件下单井地层压力计算的数值方法;考虑关井测试前地层压力场,建立了密井网条件下数值试井理论,并分析了井距、注采比、供给区域形状、储层参数等因素对密井网数值试井曲线的影响,确定了密井网试井分析方法,为密井网条件下地层压力计算和试井解释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试井压力曲线的相似性导致难以量化分辨储层发育、渗流机理、油水关系、井筒-地层耦合的复杂性及其差异,多解性强,缺少明确的理论指导和普适性好的解释方法。利用现场低渗储层压力恢复试井资料,开展常规试井解释和低渗透油藏试井解释对比分析。通过归纳分析,从解释成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论证了复合模型的适用性和裂缝模型应用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在研究的典型超低渗储层中,复合模型是压力恢复试井解释首选模型。低渗透油藏压力恢复试井过程中,即使没有出现压力导数水平段,依然可以得到较可靠的渗透率。  相似文献   

7.
由于凝析油气藏相态变化机理特殊,凝析油气井试井分析目前属世界性的试井分析难题,也是试井理论界的研究前沿和攻关方向。凝析油析出对绝对渗透率和气相相对渗透率有复杂影响,其中涉及多种因素。对于多相渗流的数学问题,特别是试井过程所涉及的不稳定渗流问题,目前还没有较为严格意义上的解析解。本文从国内外研究凝析油气渗流机理,相态变化,试井模型和分析技术等方面综述,指出了凝析油气井试井分析的不足之处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根据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储层类型以及油井产能变化情况,建立了3个缝洞型油藏的试井解释模型,即:溶洞与井筒连通的试井解释模型、缝洞与井筒连通的试井解释模型、孔缝洞与井筒连通的试井解释模型,并研究了三种渗流模式下的渗流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通过分析得到了三种渗流模式下的渗流特征。试井模型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双重介质模型、复合油藏模型和视均质类油藏模型。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油藏测试工艺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试井解释技术,针对性的解释理论和解释技术成为当前试井软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近年投产的复杂低渗油气藏对试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测试解释成果深入、量化应用到油藏工程分析中,目前缺少结合油藏工程的综合研究是试井应用受限的现实条件之一。结合现场测试实例,研究了注采井间探测半径变化,优化确定了低渗透油藏压力恢复试井测试周期。根据实际工艺情况,建议取20d作为典型区块低渗透储层压力恢复试井测试周期的上限,10d作为典型区块低渗透储层压力恢复试井测试周期的下限。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藏测试工艺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试井解释技术,针对性的解释理论和解释技术成为当前试井软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近年投产的复杂低渗油气藏对试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测试解释成果深入、量化应用到油藏工程分析中,目前缺少结合油藏工程的综合研究是试井应用受限的现实条件之一.结合现场测试实例,研究了注采井间探测半径变化,优化确定了低渗透油藏压力恢复试井测试周期.根据实际工艺情况,建议取20d作为典型区块低渗透储层压力恢复试井测试周期的上限,10d作为典型区块低渗透储层压力恢复试井测试周期的下限.  相似文献   

11.
Condensate liquid in porous media can prevent gas from exiting when the pressure is lower than the dew point pressure in the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This can lead to liquid block and sharp decreases in gas yield. In this work, super-amphiphobic materials were used to remove the liquid block and recover the product. The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move the damage of liquid block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gas well.  相似文献   

12.
中原油田W220块由于构造极其复杂,储层物性变化大等原因,一直未能动用开发。W220断块区储层沉积条件复杂,纵横向变化大。主要目的层油砂体展布、控制因素与发育规律不甚明确,有利储层分布的主体位置难以把握。利用轻烃色谱分析技术对W220块储层进行含油性评价,为此后制定的后续投产方案及区块开发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川东南地区志留系油气成藏主控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南地区志留系具有优质烃源岩及盖层封盖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空间配置,一直是南方海相下组合勘探的热点区域。根据野外勘察、钻井资料及测试资料分析,认为燕山期以来的盖层区域保存能力是该区志留系油气成藏的主控要素。  相似文献   

14.
房19断块是北大港油田六间房断鼻的一个含油断块,主要目的层为明化镇组下断Ⅱ油组的曲流河砂体2小层,根据沉积旋回特征划分为4个细层。研究了各细层的储层厚度、物性参数的分布情况,认为该套储层为高孔高渗储层。然后依据测井曲线和试油、生产数据确定油藏的油水界面为959米,原油性质为重质稠油,油藏类型为断块构造油藏。  相似文献   

15.
埕海二区沙一下为特殊岩性油藏,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此区块裂缝分布,断块多,非均质性严重,油水关系复杂。针对上述特点,对沙一下进行优质储层带划分并分析影响此类油藏开发效果的因素。确定埕海二区沙一下开发原则,优选合理开发方式,对井型、井网、井距等参数进行优化。在油藏工程设计及数值模拟优化基础上,设计合理开发方案,综合对比各方案的开发参数与经济指标,优选了合理高效开发埕海二区沙一下特殊岩性油藏的开发方案,并给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剑峰 《辽宁化工》2012,41(10):1054-1059,1101
针对苏里格气田苏某区块砂体规模小、厚度薄、埋藏深、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复杂的地质特征,为提高Ⅰ+Ⅱ类井比例,实现区块科学有效开发,提出了地质与地震相结合的优化布井新技术.按照“有利区筛选,有利井位布署,根据实施效果进行井位调整”的技术思路,在主河道刻画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沉积作用、粗岩相展布、溶蚀孔隙发育段的分布情况,进行有效储层展布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储层物性尤选和生产动态优选确定产建有利区,然后通过区域有效储层展布和物性研究并结合AVO分析和波形分析优化布署井位,最后根据实施效果对井位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Toson-Uul油田为复杂断块油藏,储层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大,为了提高储层动用程度和油田开发效益,在加强地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注水方式、油水井别、射孔及压裂层段选取的优化设计研究,针对各断块的不同特点编制个性化方案,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研究证明以三角形井网边部注水为主的注水方式、以储层分类为基础的射孔、压裂层段优化方法能够适应复杂断块油藏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吴旗油田吴410井区长6油层组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吴旗油田吴93井区油藏为例,在吴93井区沉积微相、储层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选取有效厚度、渗透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渗流系数、储能系数、流动层指数和油藏品质指数等八个参数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将长6油藏划分为A,B,C和D四类流动单元。划分结果表明,吴93井区长611和612是该区长6油藏的主力油层,各类流动单元与储层岩性、物性和沉积微相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本次流动单元划分的参数取值,综合评价函数与评价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低渗、低孔、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掌握储层流动单元概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目前划分储层流动单元的各种方法。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对我国东部某复杂断块油田应用聚类分析法找到了划分流动单元的有效参数和定量界限,并在该断块整套储层中定量划分出四套流动单元,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岩性和储层物性。综合研究流动单元类型与剩余油分布的密切关系,揭示了该断块油田流动单元类型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Progress in the modeling of fixed bed reactors. Recent work on the modeling of catalytic fixed bed reactors have led to more realistic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roblems connected with modeling. Nowadays standard routine computer programs are available for use in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catalytic fixed bed reactors for very complex reaction systems. The influence of bed structure on transport parameters was illustrated by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axial and radial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Moreover the problem of multicomponent diffusion coupled with complex reactions in porous catalysts has been solved and can be included in the reactor model. Howeve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ossible reactor models is limit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transport parameters for fixed be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