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评价基层综合性医院控烟工作效果。方法对北京市昌平区医院2010年和2013年在职、在岗职工(全体)的吸烟情况进行调查,以职工吸烟率、男性吸烟率、自愿戒烟意愿等作为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进行前后对比。结果职工吸烟率在干预前后分别为11.79%和7.34%,男性职工吸烟率在干预前后分别为40.84%和26.32%,职工戒烟意愿比例在干预前后分别为22.83%和8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务人员吸烟率在干预前后分别为10.49%和5.88%,男性医务人员吸烟率在干预前后分别为40.96%和24.88%,医务人员戒烟意愿比例在干预前后分别为22.08%和74.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层医院的控烟工作使职工吸烟率下降,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海淀区医务人员吸烟行为与控烟能力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彦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7):1298-1301
[目的]评价医务人员吸烟行为与控烟能力干预效果,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控烟能力,降低其吸烟率的工作模武.[方法]用系统抽样方法选取项目组和对照组各3家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医务人员控烟知识、态度、行为均比对照组的有提高,尤其是控烟知识.干预组自身前后比较,干预后医务人员知晓戒烟方法的比例增加28,6%(x2=80.635, P=0.000),认为医院是无烟场所的比例增加5.6%(x2=4.976, P=0.026),能提醒患者戒烟的比例提高4.1%(x2=3.962, P=0.047),能制定戒烟计划的比例增加7.8%(x2=5.554, P=0.018).吸烟行为干预效果不明显.[结论]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控烟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天津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吸烟相关行为,分析其戒烟服务的提供情况。方法于2009年调查天津市20家医疗卫生机构的在职人员(包括医护、行政及后勤人员),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吸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帮助吸烟者戒烟情况等。同时拦截调查每家医院就诊者20人,调查内容包括医院控烟环境变化、医院内吸烟情况、医院提供的戒烟服务等。干预内容包括制定医疗机构控烟政策、场所干预、人群干预和提供戒烟服务等,干预时间为2009年3月—2009年12月。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1576人和1624人。干预前后被调查者的吸烟率分别为18.2%和17.4%,现在吸烟率分别为15.4%和15.7%。干预后医院就诊者在医院见到控烟宣传的比例上升,认为医院内吸烟情况减少,吸烟率下降,闻到烟味的比例下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在医院期间,见到过禁烟标志"和"医院有人主动宣传禁烟知识"的回答在干预前后无变化,认为医院提供的戒烟服务干预前后无改善(P0.05)。结论天津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吸烟水平低于2002年全国人群,但仍有必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生吸烟问题,同时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无烟环境改善力度和戒烟服务提供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戒烟热线的有效性。方法使用中国戒烟热线咨询方案在中国四城市中开展电话戒烟干预。共干预226例研究对象,成功评价137例。结果干预完成1个月后对研究对象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通过电话戒烟干预的1个月戒烟率为27.4%,尝试戒烟率为70.2%。未戒烟者的吸烟行为变化显著,每日吸烟支数均值从19.4支下降到13.8支,干预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07,P0.05);吸烟强度指数(HSI)均值由2.3下降1.6,干预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148,P0.05)。结论戒烟热线能够有效地帮助吸烟者戒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吸烟现状及控烟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1家医疗单位的在职医务人员,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计算干预前后吸烟率、知晓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吸烟率为25.62%,干预后为23.49%;干预前现在吸烟率为20.37%,干预后为16.95%,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医务人员对吸烟相关知识、吸烟及被动吸烟与相关疾病的认识情况、帮助吸烟者戒烟的意识、帮助吸烟者戒烟的技能、在固定场合不吸烟意识均有所上升。结论针对医务人员的控烟干预是可行的,其效果需持续巩固。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吸烟现状,通过干预观察其对吸烟危害知识的掌握及对戒烟态度和行为的改善。方法 2016年6—11月利用单纯随机抽样抽取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50人,通过完善中心控烟制度,张贴禁烟标志,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发放控烟宣传材料并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干预,使用χ2检验比较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戒烟态度及吸烟危害知晓率的变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完成前后两次合格问卷的被调查人数为46人,其中吸烟率为30.4%,干预后有戒烟想法的人由10.4%上升到28.3%,尝试过戒烟的人数由1.2%上升到15.2%,干预后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在吸烟危害知晓率方面,吸烟可引起骨质疏松知晓率由6.5%上升到32.6%,可引起男性性功能障碍知晓率由15.2%上升到41.8%,可引起宫颈癌知晓率由13.0%上升到41.3%,可引起中风知晓率由60.9%上升到89.1%,这种疾病的干预后较干预前知晓率有显著上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吸烟率很高,可通过多种措施实施干预,降低吸烟率,提高其对吸烟危害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农村地区开展健康指导员干预对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为推广健康指导员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招募培训健康指导员,由健康指导员对所在辖区的居民进行干预,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数据经双录入后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干预对象寻求健康服务、吸烟、饮酒、身体活动、膳食等健康行为的变化采用χ2检验。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了900名接受过干预服务的居民,平均年龄分别是(59.03±14.08)岁与(58.85±14.12)岁,干预前至少患一种慢性病(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的比例(49.44%)低于干预后(5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0.05)。居民主动咨询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知识干预后比干预前提高了2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2,P0.05)。曾经检查过血压、血糖、6个月内检查过血压、血糖的比例均是干预后(74.75%、55.95%、84.08%、86.08%)高于干预前(62.89%、44.33%、67.67%、6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15、74.67、46.12、58.13,P均0.05)。干预前后现在吸烟率、每天吸烟率、被动吸烟率、打算戒烟的比例、每天饮酒率、平均每周体育锻炼达标率、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超过6 g的比例、每人每天食用油摄入量超过25 g的比例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的居民干预后盐摄入超过6 g的比例由干预前的56.18%下降至4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5,P0.05)。结论在农村地区开展健康指导员干预可以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但对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有限,健康指导员干预是有效、可推广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合肥市医务人员控烟干预效果。方法在合肥市9家医疗卫生机构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于干预前、后分别对740名和72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了解机构内吸烟和被动吸烟情况以及医务人员提供戒烟服务的能力,通过前后的调查结果评价其干预效果。结果医务人员每天吸烟数量从干预前的11.7支/天下降到9.7支/天,禁烟规定执行满意情况由干预前的36.5%上升到63.3%,医务人员提供戒烟服务的能力经过干预后有所上升,三者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吸烟率、被动吸烟情况有所下降,控烟知识的知晓率有所上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保证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取得成功,今后需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的禁烟规定的执行力度,加大医务人员的控烟知识培训,提高控烟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常州市医务人员吸烟和控烟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促进医务人员开展戒烟活动,提高其控烟意识,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帮助吸烟者戒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用统一设计的《吸烟现况调查表》对常州市一、二、三级医院的620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用EpiData3.1录人调查数据形成数据库,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χ^2检验、趋势检验等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常州市医务人员总吸烟率为27.58%。其中男性吸烟率为46.03%,女性为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2,P〈0.05)。医生在接诊时,有22.74%的医生从不或很少询问患者吸烟情况,33.71%的医生在患者疾病与吸烟相关时才询问;所调查医务人员中,如果知道患者吸烟,57.25%的医生会经常建议患者戒烟;医生吸烟率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有所上升(χ^2=18.512,P〈0.05);不同职称医生的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4,P〈0.05),其中高级职称的医生吸烟率最高为35.48%;不同科室的医生吸烟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28,P〈0.05),其中以外科医生吸烟率最高达45.73%;在医生的不同学历中以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医生的吸烟人数最多,吸烟率分别为37.50%、32.08%。结论应加强医生的健康教育和戒烟知识培训,减少医生的吸烟行为;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医生有时间也有能力向患者传送控烟知识,提高其在临床提供戒烟服务的能力,进而推进全社会的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北京房山农村社区8a健康促进后的吸烟危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方法1991—1992年在北京市房山区的5个乡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干预区和对照区,针对心血管病分别采取加强干预和自然干预(对照区),并于当时和其后的1995、1997、1999年对两区分别进行抽样调查和评估。结果经过8a干预后,干预区和对照区人群对吸烟危害知识、态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干预区在吸烟会影响血压的认知方面提高较对照区更加明显;行为方面,戒烟率在两区都有提高,但干预区提高明显,且差距逐年增大,虽吸烟指数两区都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干预区增加平缓,表明干预区对吸烟危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效果较明显,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区吸烟、戒烟和吸烟指数比较,经Z检验,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促进对于提高人群吸烟有害的知识、态度和促进戒烟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串行通讯技术和灵活的计算机编程技巧,实现了酶标仪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分析和处理,并可脱离酶标仪面板,做到对酶标仪的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医方视角探解医患关系困境。方法2013年10月-2013年11月,从本市几所主要医院中随机选择600例住院患者及医务人员进行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法,对医患关系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发现,医务人员中有34.3%认为医患关系紧张,患者中有8.6%认为医患关系紧张。患方对医方不满的原因主要有沟通交流障碍和态度问题以及医疗质量问题等方面。结论面对医患关系的困境,医方需要积极的采取患者-医生-医院三位一体的应对策略,不断提高整体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努力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医院用投入法核算治疗服务产出存在的问题,从完整产品的角度提出改进的方法——医院完整治疗产出的核算方法,并通过模拟数据计算证明该方法能对医院治疗服务产出进行准确的测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了一种测定牙膏中微量铅的方法——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方法:采用硝酸—高氯酸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结果:线性范围为0~100μg/L,检出限为0.23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1.7%~102.1%,用标准物质茶叶(GBW10016)对该法验证,验证结果与推荐值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1.18%。结论:该法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精密度好,准确性高,适合牙膏中微量铅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卫生医疗事业近年来飞速的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从容面对外部严峻的挑战以及如何抓住自身发展的机遇成为医院改革和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医院文化建设正是推动医院发展、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实力的核心内容。同时,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更是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使得管理者必须科学地运用医院文化这一现代化的医院管理理论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应用康复技能训练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00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技能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技能训练组进行共4周的模式化训练,然后随访4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白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训练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其阴性量表分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从训练第4周末分别为(54.86±2.94)分,(14.44±l_67)分,(27.98±1.9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60.22±2.83)分,(18.28±1.63)分,(29.70±2.13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O.01);训练组患者对疾病的自知力在训练第4周末为(10.68±1.95)分,明显强于对照组(8.64±2.19)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随访4周两组均无复发。结论技能训练提高了药物治疗的疗效,弥补药物的不足,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从而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18.
J Tuells 《Vaccine》2012,30(37):5491-5495
The visibility of the term vaccinology has become more pronounced in the 21st century in defining a scientific field that has absorbed aspects from different scientific domains until finally acquiring an identity of its own. As a result, vaccinology brings together a long tradition of researchers who have operated within a linear paradigm and incorporates new generations of scientists who have forged an exciting and diverse network of knowledge within this field. The term vaccinology, which initially appeared in isolation at the time of Jenner and once again with the emergence of the Pasteurian model, acquired further prominence thanks to the efforts of the vaccinologists who chronicled the production of vaccines in the last third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term has since become truly consolidated, with the appearance of new adjectives during this century. This study provides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for the frequency of use and evolution of this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term.  相似文献   

19.
I've been on the road a bit this summer. Because of the kind generosity of my London broker, Lloyd and Partners, Ltd., I've been allowed the unique opportunity to have an insider's view of the London market. I observed an interesting renewal situation and sat with underwriters in their boxes amid the hallowed (at least to us insurance geeks) trappings of Lloyd's. I spent several lovely days in Hanover with my long‐time lead reinsurer, Hanover Re, while trying desperately to keep up with my own work back home. It's been stimulat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and I know I won't ever view the purchase of insurance in the same way.  相似文献   

20.
控烟工作中的难点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控烟工作中存在的难点,提出了提高控烟工作效果的策略:(1)加强控烟的关键是扩大禁烟的场所和明确控烟法规的执行主体;(2)从宣传吸烟有害健康转变为宣传被动吸烟有害健康;(3)消除人们为吸烟所找的借口;(4)大力宣传不吸烟、不敬烟和不在他人面前吸烟;(5)控烟应从卫生工作者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