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间接换热式列管回转干燥机传热机理的分析研究,建立了一个适用于列管回转干燥机内干燥过程研究的CFD模型,用于模拟列管回转干燥机内固体颗粒的运动轨迹、固体浓度场、速度场、温度场和列管表面的换热系数等参数。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HDPE蒸汽管回转干燥机传热系数、停留时间等重要参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缩放管传热系数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引入无因次温度分布式 ,求解缩放管内任一截面的传热斯坦顿数 ,并以此为基础导出了缩放管整体传热准数预测公式。根据相似律又可得传质斯坦顿数的预测公式 ,并把所得结果与文献 [2 ]提供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 ,相对误差小于 7%。  相似文献   

4.
对铝多孔表面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铝多孔表面对强化液体沸腾换热有显著效果,沸腾传热系数比光滑管提高5—6倍;应用实验和工业数据获得的管外铝多孔表面沸腾传热系数关联式,计算误差小于12%,并对使用铝多孔表面管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实验结果表明,携湿气体可对列管回转干燥机的干燥速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并且存在一个使干燥速率出现峰值的携湿气体流量。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使列管回转干燥机具有较高干燥速率并具有较少排气热损失的携湿气体流量。  相似文献   

6.
波纹管换热器的研究及工业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油、水、水蒸气对波纹管换热器的传热和流动阻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波纹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比光管高1.5倍以上。根据试验数据关联出了波纹管换热器膜传热系数和压力降的计算公式,并在长岭炼油化工总厂、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的工业试验中验证了关联式的可靠性,同时也证实了波纹管换热器的高效性。目前扬子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大量采用了波纹管换热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轴流式双壳程缩放管管壳式换热器的工业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栅形网板支承的双面强化传热缩放管束在轴流式双壳程结构管壳式换热器中的液-液传热强化及流阻性能做了工业试验,流体介质为三甲苯工作流及水,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单弓形折流隔板支承光滑传热管的管壳式换热器相比,总传热系数提高63%,壳程压降可减少18%。  相似文献   

8.
在预测腐蚀率方面,传质系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传热机理和传质机理间的共性,提出了一种机理模型来预测垂直管内两相流的传热和传质系数.通过引自文献资料的气-液传热实验数据,可以对此机理模型进行评价.该模型也可与通常使用的经验关联式进行对比.在与可用传热关联式对比中,该模型在垂直环状流、泡状流、段塞流及间歇流状态下工作良好.建立在两相流的物理机制的基础上,该机理模型同经验关联式相比,应用会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9.
变截面管换热器传热与阻力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种不同节距的变载面管进行了管内和管束的传热与流体阻力试验,并与光管及光管换热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变截面管是一种能强化管内、管外传热的双面强化管,且其变截面部分能互相支承形成壳程的扰流元件,替代了管束的折流装置,使换热器整体结构紧凑,壳程的传热进一步强化,但管程的流体阻力比光管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10.
应用本文(Ⅰ)建立的提升管反应器气固两相流动反应模型,对工业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中流动、传热、裂化反应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得到了提升管内部气固两相的流场、温度场、浓度场等详细的信息;揭示了提升管内部流动、传热与反应的基本性质与特点。模拟结果表明,在轴向、径向和圆周切线方向都存在着流动、传热与反应的不均匀分布;进料段是整个提升管反应器最复杂的部分,提升管出口处反应温度和气相组分浓度的模拟计算值和工业装置数据基本吻合。说明模型对工业提升管反应器内的流动、传热和反应都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验证了它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