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尽管多种机制诱导炎症性肠病(IBD)的缓解,但其高复发率仍是难题.呼吸道感染与儿童IBD的复发有关.呼吸道病毒感染后产生大量趋化因子,MIP-1α由多种细胞产生,作用于CCR1、CCR3、CCR5 3种细胞表面受体,是NK细胞、单核细胞、噬中性粒细胞、T细胞、B细胞化学趋化因子.  相似文献   

2.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IP-1)是一种趋化因子,与受体结合后,可以发挥趋化和促进炎症的生物学作用,能引起多种炎症性疾病。研究表明,MIP-1α可以导致破坏性胰岛炎以及自发性1型糖尿病,而MIP-1β则对1型糖尿病起保护性作用。本文对MIP-1的结构、功能及其在1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Th1和Th2 细胞表面特征性的趋化因子受体CCR5、CCR3在 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 15例新诊断的 1型糖尿病患者、10例 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 10例非糖尿病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在体外培养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 4CCR5 及CD 4CCR3 淋巴细胞 ,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 4、IFN γ的水平。结果  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CD 4CCR5 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 2型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 ,CD 4CCR3 显著低于其它两组 (均P <0 .0 5 )。 1型糖尿病患者和 2型糖尿病患者PBMC细胞上清液中的IFN γ水平高于对照组 (均P <0 .0 5 ) ,1型糖尿病患者IL 4水平低于其它两组 (P <0 .0 1)。结论 检测PBMC的CCR5、CCR3表达可以作为反映人类 1型糖尿病免疫活动的标志 ,从而为 1型DM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CC型趋化因子受体1(CCR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HHcy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HHcy组在普通饲料基础上加2蛋氨酸喂养。60d后,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MIP-1α、CCR1、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MIP-1α、CCR1mRNA的表达。结果:HHcy组血浆Hcy浓度(45.74±9.65)m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38±2.28)mmol/L,P<0.01;HHcy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的MIP-1α、CCR1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HHcy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HHcy可能通过激活NF-κB诱导SD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表达MIP-1α及受体CCR1增多,进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5.
钟万锷  周国雄  丁晓凌  黄华 《胃肠病学》2008,13(12):728-732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趋化因子异常可能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的:研究趋化因子CCL20及其受体CCR6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结肠黏膜中的表达以及CCL20与CCR6的相关性,探讨两者在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0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小鼠自由饮用5%DSS溶液7d,建立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对照组小鼠自由饮用蒸馏水7d。第8d处死小鼠,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组织学评分。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结肠黏膜CCL20、CCR6mRNA表达,以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肠黏膜CCL20、CCR6蛋白表达,并分析CCL20与CCR6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DAI和结肠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CL20、CCR6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结肠炎症程度呈正相关。CCL20mRNA表达与CCR6mRNA表达有明显相关性(r=0.763.P=0.000071)。结论:CCL20和CCR6表达参与了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两者相互作用可能在结肠炎局部结肠组织破坏和病理变化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UC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中的表达及黄芪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Bal 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腹腔接种不含柯萨奇B3病毒(CVB3)的Eagle’培养液,10例]、模型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接种CVB3建立VMC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10g/kg.d),其余两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第14d处死小鼠,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计算心肌病理积分,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肌钙蛋白(cTnI),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MIP-2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IP-2 mRNA表达。结果:14d后,治疗组生存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80.0%∶53.33%,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病理积分[0分∶(2.57±0.48)分]、血清cTnI水平[(0.27±0.04)ng/mL∶(0.62±0.17)ng/mL]、心肌MIP-2 mRNA[(0.31±0.06)∶(0.92±0.23)]及蛋白表达[(0.24±0.05)∶(0.67±0.18)]水平均明显提高(P〈0.01),且MIP-2蛋白表达与病理积分和cTnI呈正相关(r=0.89,P〈0.01;r=0.74,P〈0.05);治疗组病理积分[(1.42±0.27)分]、cTnI[(0.39±0.11)ng/mL]、MIP-2 mRNA[(0.71±0.18)]及蛋白表达[(0.43±0.12)]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MIP-2表达显著增加,其表达水平与心肌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MIP-2参与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减少其产生可能是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在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6例急性期、20例恢复期VMC患者及25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IP-1α、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通过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VMC急性期组血清MIP-1α、cTnI、CK-MB水平显著高于VMC恢复期组及对照组(P.<0.01);但VMC恢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C急性期患者MIP-1α与cTnI、CK-MB呈正相关(r=0.78,0.75;P<0.05);而VMC恢复期MIP-1α与cTnI、CK-MB无相关性(r=0.32,0.39;P>0.05).结论 MIP-1α可能在VM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VMC患者心肌损害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活化蛋白(AP)-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发病中的分子机制及亚砷酸(SA)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大鼠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组(M组)、SA1组(腹腔注射SA0.5mg·kg-·1d-1)、SA2组(腹腔注射SA1.0mg·kg-1·d-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C-fos、MIP-1α的表达;生化法测C反应蛋白。结果NC组未见C-fos和MIP-1α表达,M组C-fos及MIP-1α大量表达(P<0.05),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P<0.01);与M组比较,SA1组及SA2组C-fos、MIP-1α表达降低(P<0.05),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P<0.01),且SA2组更明显。结论AP-1和MIP-1α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亚砷酸能下调AP-1和MIP-1α的表达,降低CRP的水平,提示亚砷酸对RA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表达以及天然和氧化型低密度及极低密度脂蛋白是否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 ,用原位杂交检测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研究上述脂蛋白对人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表达的影响 ,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脂蛋白对人血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的蛋白表达。结果原位杂交显示 ,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泡沫细胞及内皮细胞的胞浆均被染成棕紫色 ,而胞浆内的脂质不着色 ,以致整个泡沫细胞区呈网架状构象。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显示 ,氧化型低密度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能显著诱导人单核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 ,分别为对照组的 2 .4倍和 1.6倍。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亦显示 ,氧化型低密度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能明显诱导人单核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蛋白 ,分别为对照组的 2 .3倍和 2 .0倍 ,而天然低密度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则不明显。由此可见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泡沫细胞和内皮细胞能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 ,氧化型低密度及极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人单核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 ,从而可招募更多的单核细胞迁入动脉内膜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联合4-1BB配体(4-1BB L)对肝癌细胞体内致瘤性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4-1BB L(m4-1BB L)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Hepa 1-6小鼠MIP-1α(mMIP-1α),筛选并扩增抗性克隆,以流式细胞术检测m4-1BB L的表达,绘制并比较mMIP-1α和m4-1BB L同时或单独表达的Hepa 1-6细胞的生长曲线.C57B/L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9只,各组分别接种Hepa 1-6 mMIP-1α+m4-1BB L、Hepa 1-6 m4-1BB L、Hepa 1-6 mMIP-1α、Hepa 1-6 pBabe puro、Hepa 1-6、Hepa 1-6 pLXSHD和PBS,观察比较各组肝癌细胞的致瘤性,比较各组小鼠的存活率.结果 成功获得同时表达mMIP-1α和m4-1BB L的小鼠肝癌细胞Hepa 1-6 mMIP-1α+m4-1BB L,mMIP-1α和m4-1BB L同时或单独表达不影响Hepa 1-6的生长曲线.观察5周,Hepa 1-6 mMIP-1α+m4-1BB L接种的小鼠均未生长肿瘤,Hepa 1-6 mMIP-1α+m4-1BB L的体内致瘤性低于Hepa 1-6 mMIP-1α和Hepa 1-6 m4-1BB L.接种Hepa 1-6 mMIP-1α+m4-1BBL的小鼠12周末存活率(9/9)高于接种Hepa 1-6 m4-1 BB L小鼠(6/9)和Hepa 1-6 mMIP-1α小鼠(1/9).结论 趋化因子MIP-1α联合共刺激分子4-1BB L降低了肝癌细胞体内致瘤性,并使小鼠的生存期延长.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 (MIP-1α) combined with molecule 4-1BB L on the tumorigenicit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in vivo. Methods Mouse MIP-1α (mMIP-1α) expressed Hepa 1-6 cells were transfected with m4-1BBL recombinant retrovirus, the anti-histidinol cells clones were selected and amplified. The expression of m4-1BB L was confirm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growth curve of Hepa 1-6 cells transfected with mMIP-1α and m4-1BBL alone or together was drawn and compared. C57B/L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7 groups, 9 mice in each group, injected with mMIP-1α+m4-1BB L Hepa 1-6 cells, m4-1BB L Hepa 1-6 cells, mMIP-1α Hepa 1-6 cells, Hepa 1-6 cells, pLXSHD Hepa 1-6 cells or PBS respectively. The tumorigenicit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and the mice survival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each groups. Results Hepa 1-6 mMIP-1α+m4-1BB L cells which expressed both mMIP-1α and m4-1BB L wer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The expression of mMIP-1α and m4-1BB L alone or together did not affect the growth curve of Hepa 1-6 cells. Observed for 5 weeks, no tumor developed in Hepa 1-6 mMIP-1α+m4-1BB L injected mice. The tumorigenicity of Hepa 1-6 mMIP-1α+m4-1BB L was lower than that of Hepa 1-6 mMIP-1α or Hepa 1-6 m4-1BB L in vivo. The survival rate of Hepa 1-6 mMIP-1α+m4-1BBL injected mice(9/9)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epa 1-6 m4-1BB L injected mice (6/9)or Hepa 1-6 mMIP-1α injected mice (1/9). Conclusion Chemokine MIP-1α combined with costimulatory 4-1BB L lowered the tumorigenicit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in vivo, and prolonged the mice survival period.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液(SF)及外周血(PB)中嗜中性核粒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梯度密度离心法从RA患者SF及PB和健康对照者PB中分离嗜中性核粒细胞、单个核细胞,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RA患者SF及PB上清中MIP-1α水平,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MIP-1α在RA患者SF、PB和健康对照者PB中嗜中性核粒细胞mRNA的表达,并与RA疾病活动性指标和SF中单个核细胞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RA患者SF中嗜中性核粒细胞MIP-1α水平明显高于PB和健康对照者,且与RA疾病活动性指标和SF中单个核细胞数明显相关。MIP-1α mRNA在RA患者SF嗜中性核粒细胞有明显表达。加入肿瘤坏死因子经24 h培养后RA患者SF嗜中性核粒细胞MIP-1α分泌明显增加。结论 SF嗜中性核粒细胞MIP-1α表达可诱导RA患者关节局部和系统性炎症,作为C-C趋化因子MIP-1α可促进单个核细胞由PB进入关节滑膜及组织,导致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关节破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2、CCR5基因多态性与 1型糖尿病 (T1DM)及其一级亲属之间的关系 ,并与T2DM及非DM对照进行比较。 方法 利用PCR方法检测 48例T1DM及其 5 7名一级亲属CCR5的基因多态性 ,利用BsaBI限制性内切酶的PCR RFLP方法检测T1DM及其一级亲属的CCR2基因多态性。 结果 T1DM组、T1DM一级亲属组、T2DM组分别与非DM对照组比较 ,CCR5Δ32突变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意义。T1DM组CCR2 6 4I突变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非DM对照组 (P <0 .0 1) ;T2DM组CCR2 6 4I突变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均低于T1DM组 (P <0 .0 1)。 结论 CCR5Δ32突变与T1DM无显著相关性。CCR2 6 4I突变与T1DM发病显著相关 ,CCR2基因可能是T1DM一个新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球形脂联素(gAdAPN)对糖基化终产物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人血清白蛋白作为阴性对照,用含不同浓度梯度(100、200、400 mg/L)糖基化终产物的培养液对内皮细胞体外培养60 min及gAdAPN 100 nmol/L作用30 min后再加入400 mg/L糖基化终产物作用内皮细胞60 min,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内皮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糖基化终产物组内皮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呈剂量依赖方式;经灰度值分析,各组内皮细胞内MIP-1α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12倍、1.47倍及1.98倍(P<0.05).gAdAPN干预组内皮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降低为对照组的1.64倍(P<0.05).结论 gAdAPN能抑制糖基化终产物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MIP-1α,可能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近期研究表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受体CC族趋化因子受体2(CCR2)和肿瘤的血管牛成有关[1].但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少见报道.  相似文献   

15.
孟馨  张锦  彭扬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4):2392-2393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U937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RNA表达的影响,及AGEs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将U937细胞用不同浓度(100、200、400 mg/L)AGEs孵育24 h及同一浓度(400 mg/L)AGEs孵育0、12、24及36 h,采用原位杂交(PT-PCR)方法检测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U937细胞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呈弱表达;100、200及400 mg/LAGEs孵育24 h后,各组U937细胞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RNA表达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400 mg/L AGEs孵育12、24及36 h后,各组U937细胞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RNA表达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均高于0 h(P<0.05)。结论AGEs以时间及剂量依赖的方式促进U937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活动性结核患者单核来源巨噬细胞(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MDM) 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 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的表达水平.方法 收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健康者抗凝血,分离纯化单核细胞并体外培养使其分化为初始型(M0)巨噬细胞,然后分别用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和IL-4刺激,使其向促炎症型(M1)型巨噬细胞和抗炎症型(M2)巨噬细胞极化,收集细胞并提取总R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XCR4 mRNA的表达.T检验分析两组数据的差异.结果 活动性结核患者和健康者M1型MDM中CXCR4的表达量分别为0.026±0.009和0.034±0.014,与健康者相比,活动性结核患者M1型MDM中CXCR4的表达显著降低(t=2.064,P<0.05).活动性结核患者和健康者M2型MDM中CXCR4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48±0.013和0.064±0.019,与健康者相比,活动性结核患者M2型MDM中CXCR4的表达显著降低(t=2.823,P<0.01).结论 活动性结核患者极化的MDM细胞中CXCR4的表达降低,提示巨噬细胞CXCR4参与结核病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脂质过氧化损伤能否诱导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用不同浓度(1,5和10umol/L)的联胺刺激培养人脐青岛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用硫代巴比妥酸荧光微量测定法测定样品中的丙二醛含量;用一步法提取RNA,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RNA;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蛋白 的表达,结果发现,随联胺浓度增高,各组丙二醛含量依次增高(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2.0,5.3和8.6倍(F=138.64,P<0.01)。正常内皮细胞表达较低水平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RNA,加联胺后各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RNA表达明显增加,分别是对照组的4,6和3.5倍,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蛋白为棕黄色颗粒,主要分布于胞浆的核周区,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各组细胞平均吸光度值增加(P<0.05),分别是对照组的1.4,1.9和1.3倍(F=68.60,P<0.01),以上结果提示,联胺能引起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并诱导其产生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吸引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并向内皮下间隙迁移,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α  相似文献   

18.
背景:Syndecan-1是一种由硫酸乙酰肝素链和硫酸软骨素链修饰的Ⅰ型跨膜蛋白,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与炎症发生的各个环节均有密切联系。目的:观察结肠炎模型小鼠结肠组织中Syndecan-1的表达,探讨其在炎症性肠病(IBD)中的作用。方法: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小鼠结肠炎模型。于造模后3、7、14、21d分批处死各组小鼠,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肠组织学改变并评分;分别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组织Syndecan-1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各模型组结肠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以造模后第3d最高,其后逐渐减低。各模型组结肠组织Syndecan-1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蛋白表达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以造模后第3d最低,其后逐渐回升。结论:结肠组织Syndecan-1蛋白表达与模型小鼠结肠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有可能成为IBD诊治和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在2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13例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5例脂纹期动脉内膜和8例纤维斑块期动脉内膜)、15例非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6例脂纹期动脉内膜和9例纤维斑块期动脉内膜)及7例健康人正常动脉内膜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的表达和分布,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进行灰度扫描,作相对定量分析。结果正常动脉内膜未见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阳性表达,平均灰度值为234.27±8.04。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在非糖尿病患者不同期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中呈不同程度的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在脂纹期动脉内膜平均灰度值为168.40±7.69,主要分布在内皮细胞及泡沫细胞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在纤维斑块期动脉内膜平均灰度值为173.67±6.56,主要分布在泡沫细胞,而内皮细胞仅有弱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染色。在糖尿病患者脂纹期及纤维斑块期动脉内膜中,内皮细胞及泡沫细胞中皆有较强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染色,脂纹期动脉内膜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平均灰度值为132.73±6.01,纤维斑块期动脉内膜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平均灰度值为138.68±9.41。结论正常动脉内膜未见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阳性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在非糖尿病患者脂纹期动脉内膜中的表达明显增多,在纤维斑块期动脉内膜中的表达逐渐减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在糖尿病患者脂纹期动脉内膜中的表达显著增高,与非糖尿病患者脂纹期动脉内膜中的表达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糖尿病患者纤维斑块期动脉内膜中仍有较强的表达,与非糖尿病患者纤维斑块期动脉内膜中的表达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是否可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 ,使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其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的表达。结果发现 ,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可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暴露于同一浓度 (0 .1mmol L)同型半胱氨酸 ,分别孵育 4、8和 16h ,其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 2 .0 8倍、3.2 6倍和 3.35倍 ;免疫细胞化学发现 ,上述各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蛋白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分别是 0 .0 71± 0 .0 0 6、0 .0 81± 0 .0 0 6和 0 .12 8± 0 .0 0 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0 .0 4 9± 0 .0 0 5 ,P <0 .0 1)。暴露于不同浓度 (0 .1mmol L、0 .5mmol L和 1mmol L)的同型半胱氨酸 ,孵育 8h后 ,各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 2 .0 8倍、4 .35倍和 4 .5 7倍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蛋白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分别是 0 .0 81± 0 .0 0 6、0 .110± 0 .0 0 9和 0 .118± 0 .0 0 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0 .0 4 9± 0 .0 0 5 ,P <0 .0 1)。结果提示 ,同型半胱氨酸可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高水平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和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