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385例的MSCTA资料,及其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统计MSCTA发现MB-MCA的例数、段数,然后与CAG结果对照。结果 385例受检者中,CAG检出MB-MCA 61例,检出率为15.8%。MSCTA发现MB-MCA 103例/121段,其中左前降支(LAD)90例/108段(中段72例,近段12例,远段6例),对角支2例,左钝缘支2例,左回旋支(LCX)远段2例,右冠脉(RCA)7例(近段1例,中段5例,远段1例);且部分病例为单支多发:LAD两段10例,LAD合并对角支1例,LAD合并LCX 1例,LAD多段3例。MSCTA对MB-MCA检出率为26.8%,其中发生于LAD占MB-MCA的87.4%(90/103)。结论 MSCT具有安全、方便、准确、无创等优点,是心肌桥及MCA检出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指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原始小梁动脉网外移失败,动脉某一节段被浅层心肌覆盖,覆盖该段动脉的心肌纤维则称为心肌桥,而被肌桥覆盖的血管则称为壁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08例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受检者包括于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和心脏病患者),探究其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发生情况,具体包括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发生部位、特征、发生率以及血管壁粥样硬化的发生率。结果 208例受检者中,54例检查出现心肌桥,检出率为25.96%,共检出65处心肌桥。前降支近段心肌桥3处,构成比4.6%,1处见近端冠脉斑块;前降支中段心肌桥41处,构成比63.1%,14处见近端冠脉斑块;前降支远段心肌桥8处,构成比12.3%,3处见近端冠脉斑块;第一对角支心肌桥4处,构成比6.2%,1处见近端冠脉斑块;钝缘支心肌桥6处,构成比9.2%,2处见近端冠脉斑块;右冠中段心肌桥3处,构成比4.6%,1处见近端冠脉斑块。心肌桥轻度狭窄患者心肌桥厚度为(0.52±0.67)mm,长度为(22.81±13.43)mm;心肌桥中度狭窄患者心肌桥厚度为(2.48±1.24)mm,长度为(26.94±8.53)mm;心肌桥重度狭窄患者心肌桥厚度为(3.41±1.68)mm,长度为(17.63±11.08)mm。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可以安全准确地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造影(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4例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组和后处理,记录MB—MCA位置,测量心肌桥(MB)厚度、壁冠状动脉(MCA)长度、心肌包绕情况以及MCA两端成角情况,计算MCA狭窄率,分析MB厚度、MCA长度、狭窄率间相关性。结果:114例患者中诊断33例、36处MB—MCA,位于左冠状前降支25例,MCA平均长度为(20.0±12.3)mm,MB平均厚度为(2.1±0.7)mm,MCA平均狭窄率为(19.7±12.1)%,MCA长度、狭窄率、MB厚度间没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CTA可以准确显示MB-MCA。并可测量其长度,厚度,并评价MB—MCA冠脉的形态。[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CTA技术分析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及左心室功能及二者相关性,探讨Revolution 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05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资料,统计测量患者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分布及分型、心肌桥厚度、壁冠状动脉长度,并按不同分型、有无合并壁冠状动脉近端斑块分组,与左心室功能相关指...  相似文献   

6.
心肌桥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娄振宇  李学奇 《临床荟萃》2003,18(15):895-896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走行于心外膜下组织的浅层 ,若某部分或几部分走行于心肌纤维中 ,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所覆盖 ,该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 (myocardialbridge) ,这段血管则称为壁冠状动脉。笔者就心肌桥的发生、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1 心肌桥的发生及临床表现该症 192 2年由Grainiciann首先发现 ,196 0年Portmarn等[1] 首先描述了心肌桥的影像学表现收缩期狭窄 ,呈现“吮吸现象” :冠状动脉某一节段收缩期变得狭窄、模糊或显示不清 ,而舒张期冠状动脉显影正常。一般认为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畸形。但也会受到后天的心脏病…  相似文献   

7.
心肌桥-壁血管是一种潜隐性心脏疾病,多为先天性冠状动脉解剖变异,也有认为后天的某些因素如心脏移植、肥厚型心肌病等导致.本文对其发病机理与生理学意义、临床特征、影像学诊断、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实时心率对Revolution CT单个心动周期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形态学的可诊断性及有效辐射剂量(ED).方法 收集经Revolution 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左前降支MB-MCA受检者154例,记录即时心率分为Ⅰ~Ⅳ组,Ⅰ组43例(<70 bpm),Ⅱ组41例(70~80 bpm),Ⅲ组37...  相似文献   

9.
10.
对壁冠状动脉血流与形态关系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48例有壁冠状动脉结构的成人心脏标本进行观察分析,着重研究了个体间的形态差异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心血管临床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壁冠状动脉被心肌纤维包裹分环状包绕及非环状包裹两种形式,前者易在造影时表现一段血管影像缺失或僵硬,后者易在造影时表现血管扭曲。此外,观察还提示在分析壁冠状动脉对冠脉血流灌注的影响,以及该处血管壁所受的压力时,它所在的位置,是否有分支,以及心律如何等因素都应当被考虑。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729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CHD)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结果,由2位心血管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MB-MCA的存在,结果一致时诊断为MB-MCA.测量MB厚度、MCA长度及管径,记录MB-MCA位置、包绕情况、MCA两端成角情况,并记录MCA本身以及其近、远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应用卡方检验,分析心肌桥近段、远段冠状动脉及壁冠状动脉自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6729例患者中发现MB-MCA总计1214例(18.0%),1262处.MB-MCA位于LAD者占90.7%(1145例).MSCT显示MCA可被心肌完全包绕(39.3%,496/1262)或不完全包绕(60.7%,766/1262).MCA长度为(18.6±9.0) mm.MB厚度为(2.2±1.7) mm.77.3%的MCA近端或(和)远端成角.MB-MCA近段和远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分别为53.3%和2.3%,MCA本身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为0.5%,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能够清楚显示载MB-MCA冠状动脉全程和MB-MCA本身,并用于评价MB-MCA形态学特征.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易发生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12.
张正铿  陈燕浩  金朝林  张树桐 《临床荟萃》2011,26(16):1394-1396,1400,F000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心肌桥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912例患者先后进行CTA检查和CAG检查,判断有无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存在,将两者结果进行Kappa检验和配对t检验,判断两者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CTA发现104例患者共121段存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其中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2段,浅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9段;而CAG发现97例患者共114段存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其中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2段,浅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2段。两者相比较,诊断深在型及浅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两者Kappa一致性好(Kappa=1.000、0.877),42段深在型-壁冠状动脉心肌桥长度CTA(11.25±4.20)mm vs CAG(9.56±3.67)mm,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CTA(50±12)%vs CAG(59±12)%(均P〈0.01);72段浅表型-冠状动脉心肌桥长度CTA(7.39±3.02)mm vs CAG(5.54±2.18)mm,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CTA(31±10)%vs CAG(38±11)%(均P〈0.01)。结论 CTA能够诊断各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存在以及准确测量心肌桥长度,而测量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则CAG优于CTA。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146例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图像质量及狭窄程度.其中33例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结果 1 262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270个节段不能满足管腔的评价.常规造影显示正常或轻度狭窄、中度狭窄的节段,CT有89.6%的节段与其分级一致;显示重度狭窄的节段,CT有90.9%的节段与其分级一致.结论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检查方法,显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很高,对桥血管及冠脉支架术后复查具有优良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建立统一的重组图像体位,研究16层螺旋CT(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55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16层MS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用舒张期增强扫描图像行统一体位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显示(VR)重组,分析应用CT血管成像(CTA)7个MIP重组体位和9个VR重组体位评价冠状动脉狭窄≥50%的情况,将结果与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结果共分析55例患者的220个血管分支,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发现62个血管分支狭窄≥50%,综合7个MIP重组体位和9个VR重组体位,CTA发现58个血管分支狭窄≥50%(左主干5个,前降支21个,回旋支14个,右冠状动脉18个)。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为94%(58/62),特异性为92%(146/158)。结论 16层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建立统一的成像体位有利于CTA与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C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心肌桥(M B)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疑诊冠状动脉疾病的406例均进行CCTA和CAG检查者,两组采用双盲法CCTA和CAG分别独立阅片,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与2名有经验的心内科介入医生采用单盲法阅片,经讨论后共同给出诊断。相互参照另一种检查结果后再次阅片,2次检出率,应用χ^2统计分析方法,判断2种方法发现M B有无差异。结果:双盲法CCTA发现M B 19例26段,CAG发现5例5段(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互对照后再次评价,CCTA发现M B数量同前,CAG新发现3例,将新检出的3例患者行腺苷负荷核素心肌显像,相应节段心肌出现心肌低灌注,位置与CCTA一致,共检出8例,2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对M B和壁冠状动脉显示清晰,较CAG有更高的检出率,容易发现M B,有着特殊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共有搭桥血管93条(乳内动脉30条,大隐静脉63条)。对40例患者分别行螺旋CT增强扫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所有MSCT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分段数据采集方式和选择75%的时间相位窗,对扫描数据进行后处理,由两位富有经验的医师评估并与SCA结果对照。结果所有近端桥血管及71.4%的远端搭桥血管通过MSCTA可显示,12条桥血管闭塞,66条通畅,13条有不同程度狭窄,1条远端桥血管狭窄并得到SCA证实,有4条假阳性,1条假阴性导致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95.7%,阳性预测值80.4%,阴性预测值96.3%。结论多层螺旋CT可作为一种可靠的检查手段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的显示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的CT和选择性桥血管造影的资料,男15例,女2例,年龄51~78岁,平均(67±7)岁,术后6~85个月,平均(32±19)个月。共40支桥血管,原位乳内动脉13支,游离桡动脉11支,游离大隐静脉16支。由两位有丰富心血管影像诊断学经验的医生采用双盲法阅片,并取得一致结果。评价指标包括CT成像中桥血管的可评价性、有无闭塞或狭窄(管径缩小50%~99%)。结果所有40支桥血管均可评价,CT准确诊断5支桥血管闭塞和1支狭窄外,各有1例假阳性,其诊断桥血管闭塞与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达100%和97%,准确率分别为97.5%和97.1%。发生闭塞的血管与桥血管的类型和分布无关。结论16层螺旋CT是一种值得信赖的无创性随访研究桥血管通畅性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芳  崔炜  冯燕光  吕新湖 《临床荟萃》2006,21(6):384-386
目的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CA)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倒患者均行MSCTCA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检查,分析不同心率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并以SCA为金标准对照分析MSCTCA的检查结果。结果心率≤70次/min和〉70次/min在显示左主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显示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0.0%vs66.7%、100.0%vs60.0%、100.0%vs46.7%(P〈0.01);以SCA为金标准,M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92.3%、特异度95.5%、准确度95.0%。结论MSCTCA检查结果与SCA有较高的一致性,MSCTCA有望成为筛选冠状动脉病变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评价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后心肌梗死及再灌注的能力.方法将12只杂种犬随机分成两组:①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分别于结扎冠状动脉前、结扎后1 h和2 h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②AMI再灌注组,分别于结扎前、结扎后1 h及再灌注30 min进行同样扫描.观察心肌梗死的病变部位及形态,测量每组正常心肌、心肌梗死部位在各个扫描时点的CT值,计算两者与左心室腔的CT值之比(M/L).结果12只犬结扎左前降支后1 h增强图像上左心室前壁或心尖区均有明显的低密度区形成.AMI组结扎后2 h图像缺血区的密度更为减低;AMI再灌注组再灌注30 min后病变的密度变化不明显.AMI组结扎后1 h与2 h的正常心肌与梗死心肌的CT值均值及两者与左心室腔的M/L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AMI再灌注组结扎后1 h与再灌注后30 min正常心肌与梗死心肌的CT值均值及两者与左心室腔M/L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急性冠脉闭塞后心肌梗死区MSCT表现为低密度,MSCT能够区分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后梗死心肌与正常心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