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水平呼气末正压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机械通气,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高水平呼气末正压治疗,对照组给予低水平呼气末正压治疗,比较两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气体交换指标变化程度.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死亡率为9.09%,较对照组的23.64%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R、MPAP、PaCO2、Raw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VP、pH、OI、Crs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水平呼气末正压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患儿的血氧浓度,降低心脏负荷,减少死亡,并且缩短通气时间,也可以降低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伤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选取术后ARDS患者20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以P-V曲线呼气支拐点设置PEEP,对照组以P-V曲线低拐点+2 cmH 2O设置PEEP,观察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2组治疗后1周较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3 d患者PaO 2有明显提高(P<0.05),患者PaCO 2有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分别为(3.92±2.11)d(、6.52±1.37)d,较对照组的(7.54±2.37)d(、10.83±2.10)d比较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1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0%(P<0.05)。结论以P-V曲线曲线呼气支拐点设置PEEP能改善ARDS患者的呼吸系统顺应性,改善氧合状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持续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价值,为机械通气治疗ARDS提供依据.方法:收集70例肺内源性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PEEP是否>12 cmH2O,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后PaO2和PaCO2的改善情况、气压伤发生率、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0h、24 h、72 h后PaO2和PaCO2的改善情况无差异(P>0.05),1周后观察组PaO2为(159.41±29.16)、PaCO2为(44.51士10.23),对照组PaO2为(286.14±38.46)、PaCO2为(40.21±8.9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ICU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病死率为(11.78±9.86)d、(7.56±6.09)d、34.51%,对照组为(6.51±8.97)d、(3.98±5.76)d、18.7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3例气压伤,对照组无气压伤发生.结论:持续高水平PEEP治疗肺内源性ARDS患者并不能有效改善氧合,但延长患者住ICU时间,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仲崇辉  张建  姜有珠 《安徽医学》2015,36(10):1229-1230
目的:探讨以氧合指数(OI)控制窗为切换点进行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 ARDS患者在临床出现 OI控制窗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观察组立即拔除气管插管,改为经鼻罩/口鼻罩双水平正压通气;对照组继续行气管内插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 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CO)、OI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出现 OI控制窗时间分别为(7.8±2.7)d和(7.3±2.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患者治疗后 RR、MAP、HR、PaCO及 OI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后 RR、MAP、HR、PaCO 2及 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 VAP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 OI控制窗为切换点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 ARDS,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大大降低 VAP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患者转归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潮气量、呼吸末正压 (PEEP)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应用。方法 :选择 2 4例ARDS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 ,比较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与低潮气量十PEEP机械通气治疗的两组病例血气指标、中心静脉压 (CVP)、血氧饱和度 (SpO2 )及出现多器管功能不全(MODS)的时间。结果 :两组中血气指标、CVP、SpO2 ,无显著性意义。出现MODS时间氏潮气量十PEEP机械通气组明显延长 (P <0 .0 5 )。结论 :低潮气量 ;PEEP机械通气在ARDS患者治疗中 ,改善氧合状况与传统方法无差异 ,但因能比较有效地防止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 ,适于ARDS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将2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和SIMV组行机械通气治疗,每组13例。每种模式通气6h,稳定后分别记录两组的呼吸力学指标(RR、Vte、PIP、Pmean、Crs)、氧动力学指标(PaCO2、PaO2、SaO2、PaO2/FiO2)和血流动力学指标(HR、CVP、ABPM)。结果:两组的呼吸力学指标:RR、PIP、PmeanBIPAP组低于SIMV组(P〈0.05),而CrsBIPAP组高于SIMV组(P〈0.05);氧动力学指标:PaO2、PaO2/FiO2BIPAP组高于SIMV组(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HR、CVP、ABP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通气模式人机协同性好,肺损伤小,可改善氧合及呼吸力学效应,治疗ARDS优于SIMV。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行BIPAP的NRDS患儿根据是否使用PS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5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48h后的PaO2、氧和指数[PaO2/吸入氧浓度(FiO2)]、pH值、PaCO2、PaCO2与肺泡氧分压比值(PaO2/PAO2)、机械通气参数及存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PaO2、pH、PaO2/FiO2、PaO2/PAO2均较对照组升高,PaCO2降低(均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FiO2、MAP、PEEP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FiO2、MAP在24、48h时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对照组PEEP治疗后较治疗前呈升高趋势(均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存活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85.7%,观察组用氧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PS联合BIPAP治疗NRDS,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通气功能,降低患儿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联合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AR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取PEEP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对照组仅给予PEEP干预治疗,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合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拔除时间、ICU住院时间、并发症及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通气后24、48小时,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氧合指数较入组时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通气后24、48小时,PaO_2、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及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心静脉压(CVP)较治疗前均下降(P <0. 05),且对照组CVP水平低于观察组,CVP治疗前后差值小于观察组(P <0. 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人工气道拔除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压疮发生率(32. 35%)高于对照组(8. 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EEP联合俯卧位通气对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改善患者氧合能力,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背景 机械通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临床对ARDS呼吸生理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和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认识,目前多选择以肺复张、小潮气量及呼气末正压(PEEP)等为核心内容的肺保护通气策略,但肺复张后PEEP的选择尚存在争议。目的 分析床旁超声导向的最佳PEEP对ARDS患者氧合指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RDS患者60例,按照肺复张后PEEP设置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PEEP递增法进行肺复张,对照组采用最大氧合法,观察组采用床旁超声导向法,以确定最佳PEEP。观察两组最佳PEEP、氧合指数、动态顺应性变化,监测两组肺复张前、肺复张后15 min及1、2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水平。结果 观察组最佳PEEP为(15.5±1.6)cm H2O,高于对照组的(13.3±2.4)cm H2O(t=4.103,P<0.001)。处理方法与时间对氧合指数、动态顺应性存在交互作用(P<0.001);处理方法对动态顺应性的影响,主效果显著(P<0.05);时间对氧合指数、动态顺应性的影响,主效果均显著(P<0.001)。观察组肺复张后15 min及1、2 h的氧合指数、动态顺应性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方法与时间对CVP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肺复张15 min后的HR、CVP水平均高于肺复张前,MAP水平低于肺复张前(P<0.05);观察组肺复张15 min后的CV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复张后采用床旁超声确定最佳PEEP,对于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及动态顺应性具有较好效果,且对机体血流动力学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滴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动物模型中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效果的差异,阐明所研究4种方法对确定最佳PEEP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ARDS提
供依据。方法:油酸静脉注射法复制猪ARDS模型(n=7),应用压力控制法进行肺复张,根据最佳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法(PaO2+PaCO2)、最佳氧合法、静态顺应性(Cst)法和动态顺应性(Cdyn)法4种不同方法确定最佳PEEP。记录在基础状态、ARDS状态和最佳PEEP下, ARDS猪模型的肺内分流(Qs/Qt)、Cst、Cdyn、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中心静脉压(CVP)、心排量(CO)、全心舒张末容量(GEDV)、胸腔内血容量(ITBV)和血管外肺水(EVLW)等参数。结果:PaO2+PaCO2、最佳氧合法、Cst和Cdyn法确定的最佳PEEP分别为(13.14±1.35)、(13.43±1.51)、(14.43±4.12)和(14.14±2.91)cmH2O,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RDS状态下OI、Cst和Cdyn等指标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5),应用最佳PEEP通气后这3个指标较ARDS状态明显升高(P<0.05),但仍不能达到基础状态水平;在ARDS状态下猪的Qs/Qt较基础值明显增加(P<0.05),在ARDS状态下SaO2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5),应用最佳PEEP通气后,猪的Qs/Qt和SaO2能恢复到基础状态水平;在基础状态、ARDS状态和最佳PEEP状态下,心脏的CO、ITBV和GED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RDS状态下猪的EVLW明显高于基础状态(P<0.05),应用最佳PEEP并未改善EVLW。结论:PaO2+PaCO2、最佳氧合法、Cst和Cdyn 4种不同方法均可以作为滴定最佳PEEP的方法。最佳PEEP可以有效改善呼吸顺应性、提高氧合和降低肺内分流,并对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  相似文献   

11.
程妮   《中国医学工程》2021,(1):72-75
目的 探讨间质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对其血气分析及呼吸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济源市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间质性肺疾病合并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采取胸科手术治疗的病人,采取不同通气模式+Autoflow技术的应用对病人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96例接受胸科手术治疗的肺癌病人,随机分为6组,各16例。A组:容量控制通气(VCV)[潮气量(Vt)5 mL/kg]+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4 mmHg+自动变流(Autoflow)模式;B组:VCV(Vt 5 mL/kg)+PEEP 4 mmHg+恒定送气流速(Constflow)模式;C组:VCV(Vt 5 mL/kg)+PEEP 8 mmHg+Autoflow模式;D组:VCV(Vt 5 mL/kg)+PEEP 8 mmHg+Constflow模式;E组:VCV(Vt 8 mL/kg)+Autoflow模式;F组:VCV(Vt 8 mL/kg)+Constflow模式。比较各组双肺通气时、通气1 h、通气2 h时气道吸气峰压(APIP)、气道阻力(Raw)、胸顺应性(C)、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变化。结果:各组在双肺通气时APIP、Raw、C、HR、MAP及PaO<...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吸入性乙酰半胱氨酸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重症肺炎患者按照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呼吸机、抗感染、化痰等基础治疗及气管镜肺泡灌洗,灌洗液观察组为吸入性乙酰半胱氨酸盐溶液,对照组为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氧合指数、治疗有效率、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留住时间,以及呼吸力学指标,如气道阻力、平台压、呼气末正压、肺动态顺应性等。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氧合指数及呼吸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气道阻力、平台压、呼气末正压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肺动态顺应性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留住时间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性乙酰半胱氨酸进行肺泡灌洗可能有利于重症肺炎患者炎性反应吸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Pediatric patients are susceptible to lung injury that does not respond to traditional therapies.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 (PLV) has been developed as an alternative ventilatory strategy for treating severe lung injury.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LV on lung function in immature piglets.Methods Acute lung injury was induced in 12 Chinese immature piglets by oleic acid (OA).The animal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groups (n=6 each group):(1) 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 group and (2) PLV with FC-77 (10 ml/kg) group.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AP),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MPAP),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left atrial pressure (LAP),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SVR),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PVR),cardiac output (CO),mean pressure of airway (Paw),dynamic lung compliance (Cydn),and arterial blood gases were measured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Results No piglet died in either group with severe lung injury.After four hours of ventilation,pH in the MV group gradually decreased to lower than 7.20,while in the PLV group,pH also gradually decreased but remained higher than 7.20 (P <0.05).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y (PaO2)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but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LV group and MV group (P <0.05).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 (PaCO2)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but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LV group and MV group (P <0.05).Paw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but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0.05).Cydn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but without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At four hours,heart rate (HR) and MAP in both groups decreased.MPAP in both groups increased,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CVP was stable in both groups.At four hours,PVR and LAP were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CO was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P <0.05).SVR was stable during the observation time.Conclusion PLV did not improve outcome in changes of lung func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10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择期行腹部手术全麻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48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2例,A0组:容量控制通气(VCV)+自动变流(auto flow)模式;C0组:VCV+恒定送气流速(const flow)模式;A8组:VCV+呼气末正压(PEEP)8 mm Hg+auto flow模式;C8组:VCV+PEEP 8 mm Hg+const flow模式.监测每分钟通气量(MV)、气道吸气峰压(APIP)、气道阻力(Raw)、胸肺顺应性(C)、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①各组患者在应用VCV+const flow模式通气60 min时,APIP、Raw、C、MAP、HR及P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患者在应用各自通气模式4h后,A0组与C0组比较或A8组与C8组比较,APIP和Raw显著降低,C有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8组Raw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AP、HR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8组与A0、C0组比较,或C8组与A0、C0组比较,PaO2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应用VCV+const flow+ PEEP 8 mm Hg通气模式,可以降低气道峰压和气道阻力,改善胸肺顺应性,同时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有利于组织供氧,可能有助于预防机械通气所致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漂浮导管技术对指导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脓毒血症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脓毒血症患者60例,跟踪病情变化,其中病情好转患者40例(A组),病情恶化患者20例(B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48 h的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率(HR)、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指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观察记录病情好转组治疗后1~6 d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相比于治疗前,A组患者治疗48 h后CVP、CI指标明显下降(P<0.05),SVRI、HR、PCWP、MPAP指标明显升高(P<0.05); B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值相比,A组患者治疗后1~3 d CI、CVP明显降低(P<0.05),PCWP、SVRI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4~6 d内SVRI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6 d内MPAP和HR明显升高(P<0.05)。结论漂浮导管技术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脓毒血症患者,能够及时检测外周血管扩张和低血容量的问题,评估病情,在临床治疗的监测指导和预后评估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 中零平衡超滤(zero-balanced ultrafiltration, ZBUF) 和改良超滤(modified ultrafiltration,MUF) 联合应用对婴幼儿心脏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0 例 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零平衡超滤组(Z 组)、改良超滤组(M 组) 和零平衡超滤联合改 良超滤组(Z+M 组)。测定3 组患儿CPB 前(T1)、CPB 后20 min(T2)、术后2 h(T3)、术后6 h(T4) 和术后12 h(T5) 的氧合指数、肺泡- 动脉氧分压差、肺静态顺应性和气道阻力。记录3 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结果: 3 组患儿CPB 术后较CPB 前的氧合指数和肺静态顺应性明显下降,气道阻力和肺泡- 动脉血氧分压差明显升高 (P<0.05);在T3,T4 和T5 时,Z+M 组的氧合指数和肺静态顺应性明显高于Z 组和M 组(P<0.05),肺泡- 动 脉血氧分压差和气道阻力明显低于Z 组和M 组(P <0.05);Z+M 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比Z 组和M 组短(P <0.05)。 结论:零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联合应用能明显改善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受损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PICCO)监测下的液体复苏效果。方法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7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运用PICCO监测指导液体复苏,而对照组根据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尿量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 h、12 h、24 h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并比较两组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例数及28 d死亡人数。结果治疗后6 h,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8.24±2.18) mmHg vs (6.41±2.30) mmHg]、平均动脉压[(79.40±6.63) mmHg vs (71.05±4.60) mmHg]、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70.57±6.49)%vs (63.03±5.61)%]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心率[(109.07±12.35)次/min vs (121.25±14.31)次/min]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为(103.51±9.07)次/min,低于对照组的(112.37±11.23)次/min,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为(72.25±7.63)%,高于对照组的(66.29±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9.16±1.28) mmHg vs (7.59±1.68) mmHg]、平均动脉压[(85.46±10.36) mmHg vs (77.56±12.11) mmHg]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ICU时间[(9.27±1.39) d vs (13.38±2.27) d]、机械通气时间[(4.62±0.98) d vs (6.36±1.20) d]、MODS发生率(16.00%vs 45.45%)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8 d死亡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PICCO监测下的液体复苏疗效更佳,其能及时、有效的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MODS的发生率,减少住ICU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Yang LM  Tan J  Yang WL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7):1884-1885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及呼气末正压(PEEP)对中心静脉压(CV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太钢总医院ICU40例合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容量控制通气(VCV)+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潮气量为8 ml/kg,压力支持(PS)为15 cm H2O;经右锁骨下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观察脱机时及PEEP为0、6、12 cm H2O时CVP的变化.对测量值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对存在自主呼吸者先测量脱机时CVP;对960岁及<60岁者、是否合并循环衰竭者进行了分组对照观察.持续观察并记录呼吸机气道峰压(Ppeak)变化情况.结果 不同PEEP水平时呼吸机显示Ppeak≈PS+PEEP,变化与PEEP一致.脱机状态与PEEP为零时CVP值比较,t=3.364,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正压通气可增高CVP测量值,3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93,P=0.000.机械通气对中心静脉压有影响,且随呼气末正压水平升高而递增.结论 机械通气及呼气末正压可影响中心静脉压测量的准确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on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Methods Forty cases of respiratory failure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enrolled.Catheter was inserted via subclavian vein in each.And then CVP was measured withou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under different PEEP conditions of 0,6 and 12 cm H2O.Result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ould affect the levels of CVP,Ppeak≈PS+PEEP,followed PEEP,t=3.364,P=0.006.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among the three groups,F=15.293,P=0.000.And CVP increased with a rising level of PEEP.Conclus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PEEP affect the accuracy of CVP.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反比通气(IRV)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单肺通气(OLV)时肺囊腺瘤术婴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囊腺瘤手术单肺通气的婴儿患儿66 例,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N组,n=33)和反比通气组(R组,n=33)。记录双肺通气(TLV)15 min(T)、 l OLV30 min(T2)、OLV60 min(T3)、恢复TLV15 min(T4)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于术前和术后行支气管灌洗,并收集支气管灌洗液,检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的表达水平。结果 共63例婴儿最终入选。在T2、T3时点,R组Cdyn、PaO2、OI显著高于N组同时间点(P<0.05),气道峰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低于N组同时间点(P<0.05)。T2、T3时间点的HR和MAP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RAGE与同组术前相比都明显增高(P<0.05),而术后与N组相比,R组的RAGE表达水平较低(P<0.05)。结论 合适的IRV联合PEEP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囊腺瘤术的OLV婴儿患者,既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能增加肺顺应性,降低峰压,改善氧合,安全可行,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