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视频喉镜用于非后仰平卧位气管插管的影响因素,探索提高气道管理质量的方法。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3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200例,记录可 能影响气管插管成功与否、插管时间、术后声音嘶哑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气管导管角度及操作 者工作年限等一般资料;记录颏甲距离等解剖参数;记录插管时间、手术麻醉时间等手术信息。使用Logistic回归 模型分析首次插管失败及术后声音嘶哑发生的影响因素,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气管导管的临界角 度。结果 插管失败组与插管成功组导管角度、颏甲距离及后仰下颌成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插管时间<30 s组体重、BMI较插管时间≥30 s组低(P <0.05)。发生声音嘶哑组与未发生声音嘶哑组身高、导管角 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颏甲距离[O^R=1.588,(95% CI:1.080, 2.336)]、导管角度[O^R=1.097,(95% CI:1.048,1.148)] 是首次尝试气管插管失败的影响因素。导管角度 [O^R=0.916,(95% CI:0.873,0.961)]是气管插管术后声音嘶哑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导管角度< 78.55°会增加首次插管失败风险;导管角度>84.10°会增加术后声音嘶哑风险。结论 在视频喉镜用于非后仰平卧 位气管插管中,气管导管角度同时影响插管成功率及术后声音嘶哑发生率;其作为术前可控因素,可能存在潜在 最适的气管插管塑性角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陕西省某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流行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科 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2017 年12 月入住陕西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患儿,收集在住院期 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近4 年来共监测新生儿9 634 例,其中发生院内感 染328 例,院内感染例次为332 例,2014—2017 年医院感染(N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近4 年日感染率为5.51‰,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6.00‰,2014—2017 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0.05)。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 078 d,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19.48‰ ;2014—2017 年呼吸 机相关肺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医院感染部位以血液相关感染居首位,其次为呼吸道 感染,2014—2017 年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及其他部位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 出生体重患儿NI 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4—2017 年每个季度的NI 发生率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陕西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控制效果尚可,但仍需加强院感监控; 重点应预防极低出生体重组和血液相关感染,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肺复张联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43例患有RDS且接受INSURE治疗的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肺复张联合INSURE治疗)和对照组(INSURE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第2剂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枸橼酸咖啡因应用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较对照组高(P < 0.05),研究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和上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需药物关闭的动脉导管开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拔管失败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需第2剂PS和咖啡因应用率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而在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Ⅳ级颅内出血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复张联合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RDS在提高治愈率、改善氧合的同时,可以缩短氧疗时间、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需药物关闭的动脉导管开放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的临床特征及潜在危险因素,为早产儿BPD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3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胎龄≤34周,出生即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168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其中BPD 52例(观察组),未患BPD 116例(对照组)。比较分析患儿BPD的发生率,BPD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及宫内发育情况的关系,对各种BPD发病因素,如肺部反复感染、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产前感染、颅内出血等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胎龄≤28周、>28~30周、>30~32周、>32~34周早产儿的BPD发生率分别为55.88%、39.13%、19.51%和14.89%,体重≤1?000?g、>1?000~1?500?g、>1?500~2?000?g、>2?000?g早产儿BPD的发生率分别为66.67%、38.46%、20.41%和14.0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BPD的发生与患儿产前感染、出生后机械通气、吸氧时间和肺部反复感染均有关(P?<0.05);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宫内发育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肺部反复感染情况及产前感染情况是B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颅内出血无关(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确保胎儿正常发育,减少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避免患儿肺部感染是减少BPD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悦  徐兵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1):1575-1577
目的探索一种安全可靠的经鼻气管插管固定方法,降低危重新生儿经鼻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拔管率和鼻腔黏膜损伤率。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新生儿监护室经鼻气管插管的新生儿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阶段性回顾方法,将其中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使用传统“Y”型固定方法的住院患儿29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使用改良“Y+一”字型方法的住院患儿29例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气管插管移位、脱管及鼻腔黏膜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气管插管移位分级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儿非计划性拔管总发生率为6.90%(2/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93%(11/29)(P < 0.01)。观察组鼻腔黏膜损伤总发生率为6.90%(2/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8%(10/29)(P < 0.01)。结论应用改良“Y+一”字型固定经鼻气管插管能有效预防患儿非计划性拔管和鼻腔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小儿扁桃体射频消融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时带套囊气管导管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月天津市儿童医院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射频消融术患儿100例。根据气管导管有无套囊选择情况,随机分为带套囊气管导管组(T组)和不带套囊气管导管组(N组),主要观察指标为拔管后有无喘鸣,次要观察指标为控制呼吸时有无漏气、插管后是否换管、拔管后SpO2最低值以及术后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构成、年龄、体重和插管管号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中情况比较发现,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儿中有1例术中出现漏气,有1例更换气管导管,N组患儿中有11例出现术中漏气,有8例更换气管导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毕拔管时喘鸣和拔管后SpO2最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组患儿拔管时未吸出气管内血性分泌物,N组患儿拔管时有6例出现气管内血性分泌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套囊气管导管可安全用于8岁以下小儿行全身麻醉下扁桃体射频消融术,且不增加小儿拔管术后喘鸣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应用护理干预对其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平均将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早产儿按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30例早产儿为对照组,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30例早产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则用按摩腹部、抚触以及非营养性吸允等方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体重增长量、住院时间、腹胀发生率、胃潴留发生率、胃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腹胀发生率、胃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与胃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喂养应用护理干预对促进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加速胃肠动力成熟,降低其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缩减住院时间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儿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总结医院感染早产儿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40例早产儿的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医院感染与婴儿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天数、早产儿培育箱消毒方法、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天数、静脉穿刺次数等的相关性。结果 43例发生了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12%。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感染的病原体大多数为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大肠埃希菌为主。小胎龄、极低出生体重、住院时间长、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医院感染显著增加。结论早产儿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小胎龄、低出生体重、住院时间长、应用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等。加强护理环节细节管理,强化护理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减少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 PICC 插管技术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66例应用 PICC 的早产儿及160例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PIV)早产儿的相关信息,统计两组并发症、穿刺次数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插管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穿刺次数明显低于 PIV 组(P 〈0.05),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 PIV 组(P 〈0.05)。结论:与 PIV 相比,PICC 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加强培训置管操作者,可减少PICC 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血流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51例,一期行“孙氏手术”,按术后是否出现血流感染结果分为阳性组(n=24)和阴性组(n=127),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术中情况等进行术后血流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血流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P=0.034)、术中植入人工瓣膜(P=0.040)、手术时间(P=0.043)、体外循环时间(P=0.036)、深低温停循环时间(P=0.011)、术后24 h引流量(P < 0.001)、心包纵隔管保留时间(P=0.002)、呼吸机支持时间(P=0.001)、术后二次气管插管(P < 0.001)、气管切开(P=0.016)、床边透析(P=0.025)。其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心包纵隔管保留时间、二次气管插管是术后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深低温停循环时间的延长,术后24 h引流量的增加,长时间保留心包纵隔引流管,术后行二次气管插管,能够增加主动脉夹层术后血流感染的可能。结论:术中尽量减少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严密止血减少术后引流量,术后尽早拔除心脏纵隔引流管,监护过程中注意把握拔管指征,减少二次气管插管,能够减少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提高预后率,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长颈鹿”多功能培养箱在超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入住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 IC U)经“长颈鹿”多功能培养箱治疗的超低出生体重儿32例(试验组)与2012年入住我院N IC U采用普通温箱治疗的超低出生体重儿15例(对照组)生后体重变化的幅度、医院感染发生率及颅内出血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较小,体重增长速度较快,缩短了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46.88%,对照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中可优先使用“长颈鹿”多功能培养箱,能够有效降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幅度,加快体重增长的速度,缩短住院天数,减少超低出生体重儿颅内出血发生率,同时亦不会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常需要较长时间的静脉营养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为了寻找加强静脉营养管理效果的方法,本研究探讨改良脐静脉置管联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衢州市妇幼保健院重症监护室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给予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其中行传统脐静脉置管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8例),行改良脐静脉置管新生儿作为观察组(20例)。观察2组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时间、脐出血、脱垂发生情况,PICC留置时间、一次穿刺成功、计划性拔管情况,以及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脐出血发生率、脱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PICC置管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计划性拔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应用改良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可明显延长置管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院内感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感染途径、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情况,以利于实施预防措施,有效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新生儿病房中发生院内感染的20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感染率为5.96%。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口腔、皮肤、消化道、脐部等,以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为主。主要病原菌为条件性致病菌白色念珠菌,其他的病原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及溶血葡萄球菌等,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阿米卡星敏感,对常用的头孢菌素耐药。早产儿、低体重儿、气管插管、使用2种及以上抗生素院内感染率高,分别为12.00%、10.00%、48.4%、12.20%,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亦越高。结论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早产儿、低体重儿、气管插管、长时间住院、使用2种及以上抗生素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PICC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PICC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将PICC置管的13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与同期经周围静脉留置输液的15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患儿在静脉穿刺次数、留置时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护士用于静脉穿刺时间这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减少多次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和极早早产与新生儿的生存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和极早早产儿(VPI) 142例,选取同期出生的非VLBWI和非VPI 140例,比较入组新生儿的生存状况及远期预后,根据生存状况将VLBWI与VPI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出生体质量小于1 500、1 500~2 500、>2 500 g新生儿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小于32周、32~37周、≥37周新生儿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和产前使用地塞米松的比例明显低于存活组,母亲年龄、窒息、胎粪吸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周胎龄、≤1 000 g出生体质量、窒息是影响VLBWI与VPI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VLBWI与VPI的生存状况及远期预后不佳,易发生智力和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16.
Although human milk is generally accepted as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feeding of term infants, its use in the preterm and very low birth weight (VLBW) infants particularly in the initial period of birth has been more controversial.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early introduction of breast feeding on preterm VLBW infants. The primary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benefit of early breast milk feeding in preterm VLBW newborns during their initial hospitalization periods. Therefore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37 preterm VLBW infa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Neonatal ward of Sir Salimullah Medical College and Mitford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February 15th to July 25th, 2003. Oral feeding with breast milk was started within one hour of birth, and weight gain, feeding tolerance,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as well as other associated problems of pre-maturity, and postnatal growth curve were recorded upto 16th postnatal day. Seventy three percent of the newborns tolerate breast milk well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and the rest did not tolerate initially but all of them tolerate within 24 hours of birth. Infants had less initial weight loss (20 ± 10 gm) and faster recovery of birth weight. They regained their birth weight at 12th postnatal day. Hyper-bilirubinaemia was found in only 22% cases, and was observed in the group who initially didn't tolerate breast milk and was on intravenous fluid. Nobody developed symptomatic hypoglycemia or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 Two cases of sepsis and another two cases of minor infection like conjunctivitis and oral thrush have occurred. In conclusion it can be said that early breast milk feeding is safe in preterm VLBW infants and it helps to promote growth and reduce the need for intravenous line.  相似文献   

17.
葛中玲  王芳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154-155
目的观察早产儿低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合肥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早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50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常规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体重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和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体重恢复正常时间、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体重增加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3±2.3)d、(11.2±2.5)d、(25.3±4.3)g、(13.4±3.7)d,对照组体重恢复正常时间、过渡到全胃肠道的喂养时间、体重增加和住院时间分别为(8.4±2.5)d、(13.5±3.5)d、(20.1±4.2)g、(17.3±4.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12/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0%(16/5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支持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地缩短患儿体重恢复时间,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145-147+15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住院的93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实施日常护理及入院时母乳喂养健康宣教;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住院的107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在日常护理及入院时母乳喂养健康宣基础上实施母乳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及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与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实施母乳喂养的集束化护理,可以促使母乳喂养科学化、体系化、标准化,确保安全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9.
早产低体重儿控温湿化氧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控温湿化氧疗对低出生体重儿低氧血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早产低体重并低氧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恒温湿化氧疗;对照组60例,给予传统湿化氧疗,观察两组低氧血症的改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氧疗时间、复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血氧饱和度升高值提高(P〈0.01),疗效增强(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结论:智能控温湿化氧疗较传统湿化氧疗更有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最佳置入长度与体重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浙江萧山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行PICC置管的15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患儿置管24 h内均经胸片拍摄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测量胸片上PICC导管最佳置入长度,并获取置管当日体重数据,对患儿PICC置管情况及置管静脉分布进行描述,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不同置管静脉最佳置入长度与体重的相关性。 结果 150例早产儿中,有89例(59.33%) PICC置管导管尖端达到最佳位置,28例(18.67%)导管置入过深,12例(8.00%)导管置入过浅,21例(14.00%)导管路径异常;其中贵要静脉最佳位置到位率最高(66.22%),贵要静脉置入过深发生率也最高(22.97%),大隐静脉置入过浅发生率最高(20.00%),头静脉路径异常发生率最高(32.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早产儿PICC不同置管静脉导管最佳置入长度和体重均呈正相关(均P<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PICC不同置管静脉最佳置入长度与体重均有一定线性关系(均P<0.05)。 结论 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较高,且在不同置管静脉中异位情况分布有一定差异,临床应结合早产儿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置管静脉;早产儿PICC导管最佳置入长度与体重相关,可以用来指导PICC置管,但具体回归方程有待临床进一步校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