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太阳电池阵衰减因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卫星太阳电池阵衰减因子主要由粒子辐照、紫外辐照、微流星体碰撞和冷热交变等衰减因子组成;由于空间环境极其复杂,仅用上述几种因子来描述太阳电池衰减规律并不全面。文章利用某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在轨6年的太阳电池阵输出功率数据,通过对在轨卫星太阳入射角、日地距离因子、太阳电池阵温度进行归一化计算,最终计算出太阳电池阵在卫星寿命过程...  相似文献   

2.
紫外辐照装置是Φ800mm 空间综合环境模拟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综合环模设备用来研究卫星表面带电紫外辐照效应及卫星温控涂层紫外与电子辐照综合环境效应等。本文介绍了紫外辐照装置的光学系统和机械结构设计特点和所达到的技术指标,并对今后的改进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地球同步轨道长寿命卫星用热控涂层,进行了轨道环境分析和空间环境因素裁剪,提出了轨道辐照效应地面模拟试验参数制定准则,设计了电子、质子、紫外辐照效应的模拟试验方案.该方案结合了国内有多年使用经验的综合环境模拟试验设备条件,具有试验周期短、环境因素考虑全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叙述了空间环境与卫星长寿命高可靠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影响GEO卫星长寿命高可靠的各种空间环境效应,如:地磁亚暴电子造成的卫星表面带电及诱导的二次放电、辐射带高能电子引起卫星内带电、太阳耀斑质子和银河宇宙射线造成的单粒子效应、空间带电粒子和太阳电磁辐照造成的辐照总剂量效应以及空间环境下敏感表面的污染效应等.文章最后给出GEO卫星空间环境效应的评估、验证和保障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及其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空间电子、质子和紫外综合辐照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4  
文章介绍了地面模拟地球同步轨道15年电子、质子和紫外环境的综合辐照模拟试验技术,为长寿命卫星热设计及热控涂层选型提供可靠依据。试验采用空间低能综合环境试验设备、太阳吸收率原位测试系统,针对卫星各种表面材料如S781白漆、SR107-ZK白漆、F46镀银和OSR二次表面镜等进行了空间低能综合辐照试验,与已有的飞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试验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航天器在轨道上材料的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长寿命载人航天器热控白漆退化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长寿命载人航天器热控白漆在空间环境下的性能退化评估需要,文章对KS-ZA白漆热控涂层进行了地面原子氧、近紫外远紫外和电子质子辐照试验,获取了涂层的空间环境退化数据,得到了涂层与原子氧的反应率,分析了涂层的长期原子氧剥蚀情况。利用经验模型对涂层的紫外辐照性能进行了数据拟合和退化预示,评估了涂层长期紫外辐照退化性能。结果表明,KS-ZA白漆具有良好的空间环境稳定性,可以满足长寿命载人航天器的热控需要。研究结果将为载人航天器热控设计与分析提供试验和退化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环氧基纳米复合材料抗真空紫外辐照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模拟真空紫外辐照条件,研究波长5~200 nm的真空紫外线(VUV)对环氧树脂648以及环氧基纳米复合材料的辐照损伤效应.质量损失、扫描电子显微镜、质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谱仪分析结果表明:纳米TiO2起到明显抗真空紫外辐照的作用.辐照后,与环氧树脂相比,环氧基纳米复合材料的质量损失大幅度降低,弯曲强度变化较小,出气量和出气成分减少,表面没有新的C峰出现,表面O 1s峰的主要成分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常天海 《上海航天》2003,20(2):48-51
对卫星用掺铈玻璃型二次表面镜(SSM)的热控性能在空间辐照环境中的长期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经紫外、电子和质子模拟辐照试验后,导电和非导电掺传玻璃型二次表面镜热控性能的数据,并对其衰退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掺铈玻璃型二次表面镜的热控性能在地球同步轨道空间辐照环境中的长期稳定性可以满足卫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热控涂层近紫外5000ESH辐照αs原位退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寿命卫星外露热控涂层的太阳吸收率退化是设计师非常关心的问题,文章介绍了热控涂层近紫外辐照αs 退化特性试验.本次试验技术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提高,时间长达5000ESH,加速倍率较小,试验结果应该更真实.试验证明所用的热控涂层紫外稳定性非常好,个别热控涂层一直呈上升趋势,所有辐照热控涂层暴露大气后其退化都有一定回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高辐照度太阳紫外辐照源的研制方案、设计及测试方法.该辐照源选用高压汞灯作为光源,辐照度可达到1 2个紫外太阳常数,可用于开展卫星机电产品紫外加速试验技术研究和紫外辐射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M40石墨纤维/环氧F46复合材料弹性常数计算公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40石墨纤维/环氧F46复合材料是目前应用于卫星结构的主要材料。根据实验数据与已有多种计算公式作了比较,提出了适用于该材料的弹性常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介绍一种卫星太阳电池阵基板的研究成果。制品选用了碳/环氧面板一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可显著减轻结构重量和提高制品的刚度和稳定性。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实际产品中,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三维机织工艺结合树脂传递模塑(RTM)技术制备了两种碳-芳纶混杂正交三向复合材料,即z向纱均采用芳纶纤维,经纬纱分别为炭纤维和经纬纱间隔排列炭纤维和芳纶纤维的混杂正交三向复合材料,以恒定应力幅值、应力比和频率,开展了复合材料经向拉伸疲劳性能试验,通过与炭纤维复合材料的对比,分析了碳-芳纶混杂方式对复合材料拉伸疲劳性能(疲劳寿命、疲劳破坏特征和疲劳后强度/刚度)的影响。当z向纱选用芳纶纤维,面内经纬纱为炭纤维的混杂复合材料经向拉伸疲劳寿命表现出正混杂效应;当进一步混入芳纶纤维,面内经纬纱为炭纤维和芳纶纤维间隔排列正交三向复合材料疲劳寿命表现为负混杂效应,对疲劳刚度损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见,炭纤维正交三向复合材料中引入芳纶纤维,对其复合材料拉伸疲劳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设计纤维混杂方式和混杂比例可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4.
真空紫外辐射对碳/环氧复合材料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真空紫外线(VUV)的模拟和射流式真空紫外辐射模拟设备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及特点,并利用该设备及其它分析手段对环氧树脂浇铸体(EP648)和碳/环氧复合材料(C/E648)在VUV辐照作用下的出气、质量损失率(SAML)、层间剪切强度(ILSS)和表面状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VUV辐照导致材料产生明显的出气效应,质量损失率呈现先递增后趋于平缓的趋势;17 280esh辐照剂量下,EP648的质量损失是C/E648的3.4倍,C/E648的ILSS与辐照前相比下降了13.3%;环氧树脂破损较重,而碳纤维表面状态基本完好,并对内部的环氧树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嵌入光纤对芳纶/五氧复合材料板及环氧树脂浇注体的固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光纤嵌入法能准确监测出浇注体及芳纶/环氧复合材料的瞬时固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使用SEM、AFM、比表面积与孔体积测试分析仪(BET)和XPS对国产腰形截面炭纤维、圆形截面高强炭纤维和国外圆形截面T300炭纤维表面特性进行物理与化学表征与分析,并对炭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粘接性能进行了研究。表面形貌分析表明,腰形截面炭纤维比表面积大于圆形截面炭纤维,但其表面沟槽较圆形截面炭纤维浅。XPS分析表明,腰形截面炭纤维的表面活性略高于国产圆形截面炭纤维,但明显低于T300;界面剪切强度与层间剪切强度测试结果表明,腰形截面炭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均接近于T300/环氧复合材料,高于国产圆形截面炭纤维/环氧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7.
赵小虎  沈志刚  王鑫  邢玉山 《宇航学报》2006,27(6):1347-1349,1405
对两种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开展了原子氧效应的地面模拟试验研究。总结了试验前后试样质量及表面形貌的变化规律,计算得到了材料的剥蚀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原子氧累积通量的增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质量和体积损失减慢。经分析认为,在原子氧与复合材料的作用过程中,树脂优先被剥蚀,而将纤维暴露在外,由于玻璃纤维对底层树脂基体的遮挡作用,导致在原子氧效应试验后期,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剥蚀速度减缓。  相似文献   

18.
将SiC纤维引入到C/PyC/SiC中,有望减少因C纤维与SiC基体热膨胀系数不匹配而导致的基体残余热应力。研究了C纤维和SiC纤维混编方式和混编比例对复合材料残余热应力的影响规律。采用有限元法建模、计算了纤维混编接触分布和相间分布复合材料的残余热应力,结果表明:(1)与C/PyC/SiC比,C纤维和SiC纤维混编增强SiC基复合材料可减少SiC基体的残余拉应力;(2)相同混编比例时,纤维混编接触分布((x C-y SiC)/PyC/SiC)复合材料的基体轴向残余应力比纤维混编相间分布((x C×y SiC)/PyC/SiC)复合材料基体的小;(3)以纤维混编接触分布为例,SiC基体的轴向残余应力随混编复合材料中SiC纤维的增加而减小,但当C纤维和SiC纤维的混编比例由1∶2变为1∶4时,基体的轴向残余热应力仅从174 MPa下降到170 MPa。  相似文献   

19.
本文测量了LD10CS铝合金和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C/E)在低温,室温和中温下的力学性质计算了力学性能的标准误差和分散系数,分析了温度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和破坏过程,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和力学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碳纤维湿法缠绕基体配方及成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研究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湿法成型工艺、基体配方的性能和使用期。研究的HTllA、HTllB两种配方浇注体拉伸强度达到100MPa以上。模量为3.9GPa.力学性能优良。配方具有较高的耐热性。使用期大于9h,完全适用于湿法缠绕成型。缠绕的~H50mm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容器特性系数(Py/Ⅳ)均大于34km.纤维强度转化率(K)达到8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