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 前言免疫复合物是当前免疫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它与免疫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关系十分密切。国内有关免疫学的参考书籍和期刊近年来已经陆续发表过一些文章,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也出版了这个专题的小册子(世界卫生组织技术资料译丛——免疫复合物在疾病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儿童常见急性感染性疾病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免疫学方法对 1993~ 1995年收治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患儿 (支气管肺炎 74例、感染性腹泻 6 6例、上呼吸道感染 5 4例 )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 (红细胞C3b受体、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 )进行了测定。结果 :急性感染性疾病患儿红细胞免疫指标红细胞C3b受体 (C3b R)和促进因子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ICR)除腹泻组外 ,其余两组也显著降低 (P <0 .0 1)。抑制因子均相对升高。结论 :急性感染性疾病时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大多伴有多种免疫学的异常,往往表现为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免疫复合物及补体系统的改变。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上述免疫学指标的异常与免疫调节功能的改变有关,尤其是抑制性T细胞(Ts)功能不足所导致的辅助性T细胞、B细胞功能亢进等。为了进一步探讨肝硬化时Ts细胞的活性改变及其与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的关系,我们观察了131例肝硬化患者(其中26例为经肝穿刺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及补体C_3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白血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用免疫学技术测定38例白血病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及免疫复合物花环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结果;白血病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低于正常人,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高于正常人,免疫复合物水平高于正常人。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与血清免疫复合物花环之间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患者免疫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研究目前尚无一致认识 ,近年来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许多学者发现精神分裂症存在免疫异常[1] ,但由于选材的不同及疾病本身的异质 ,所以尚无肯定结论。本研究对 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IgG、IgA、IgM、补体C3、ANA、ABAb进行检查 ,以进一步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免疫状态。材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1.病例选择 随机选择符合CCMD 2 R[2 ] 诊断标准 ,排除有躯体疾病感染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及用免疫调节剂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许多种免疫性疾病与血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或者它们在组织中的沉积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 RA)患者血清与滑膜液(简称 SF)中免疫复合物(简称 IC)的出现和补体水平的下降,滑膜与血清壁内免疫反应物的沉积就是例证。为了探讨 RA 患者血清与 SF 中 IC 的发病率,以及 IC 和临床及有关免疫学表现之间的关系,我们从1981年以来,对86例正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RF)的出现,免疫复合物(IC)的增高及补体成分的变化,都提示RA 的发病与免疫机理有关。近年来,有关RA 患者血清的免疫学变化国内已有报道,而对持久存在炎性病变的滑膜组织及其渗出液的改变尚未见报告。我们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了 RA 关节滑膜组织及滑液的免疫学改变,并与其它关节疾病进行了比较,以探讨此免疫病理检查方法对 RA 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及研究工作的深入,发现肿瘤免疫与有些因素有关,如干扰素、免疫复合物、补体、变态反应、前列腺素、营养等,这方面的探索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一、干扰素与肿瘤免疫: 早在1935年Hoskins报道动物病毒的干扰现象,但至1957年Issacs和Lindenman才发现干扰素(Interferon,简称IFN)。此后经多年深入  相似文献   

9.
任春芳  吕建平 《中外医疗》2009,28(7):158-158
过敏性紫癜(HSP)为儿童常见病,好发于学龄儿童,好发于寒冷季节,男性略多于女性,该病与寒冷季节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较高有关。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主要累及皮肤、关节、消化系统和肾脏。  相似文献   

10.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特异性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免疫学是一门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成和免疫应答规律的学科。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在临床疾病中占很高的比例,免疫学技术在临床疾病诊断、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两门学科间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简称流热)的发病机理与免疫反应关系的研究国外罕见。国内一些学者在登革热免疫学发病机理研究启示下,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发现病人有免疫功能紊乱,在循环血液中和肾小球基底膜均检出免疫复合物(1—4),并证明有补体传统途径明显地激活。鉴于这些免疫学改变与病程经过、临床症状严重性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一些学者提出免疫复合物学说,他们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是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免疫病理损伤,发病的始动环节是  相似文献   

12.
<正>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流热)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多数报导认为与免疫复合物有关。诸家应用~(125)IC_(1Q)结合试验,PEG 沉淀光密度测定方法,竞争性补体结果试验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学技术测定 98例白血病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及免疫复合物花环和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水平 ,并与 40例健康人比较 ,结果提示 :白血病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低于正常人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高于正常人 ,免疫复合物水平高于正常人 (P <0 .0 1 ) ;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与血清免疫复合物花环之间无相关关系 (r =- 0 .2 0 4 ,P >0 .0 5 )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与血清CIC水平呈正相关 (r =0 .497,P <0 .0 1 )。故测定白血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 ,对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流热)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多数报导认为与免疫复合物有关。诸家应用~(125)IC_(19)。结合试验,PEG沉淀光密度测定方法,竞争性补体结合试验等方法,均证明病人血清中有可溶性免疫复合物,但其含量各家报导不一(1、2、3)。本室采用胶固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K—ELISA)检测流热病人的循环复合物(CIC),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试验方法系按曹祖华氏报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免疫学检验是依据免疫学原理,检测超微量,具有特异性的各种生理和病理的免疫学指标,在临床疾病诊断、检测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免疫技术革新与发展,新的敏感性标记物、示踪物等出现,对检测超微量、特异性及敏感的抗原与抗体提供了新的方法.尤其是目前利用抗原与抗体反应原理检测感染性疾病甲型肝炎肝和乙型肝炎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皮肌炎真正病因尚不十分清楚。近来已认识到是一类自身免疫学病。与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反应有关。发病率似有增多趋势,现将我校第一、三附属医院1965~1986年住院的皮肌炎病例中,材料比较齐全、诊断明确的6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流行性出血热(简称流热)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和第Ⅲ型变态反应有关。某些实验室对本病患者血清中和组织中免疫复合物做了检查。国内外报道,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查流热肾组织中免疫复合物,但荧光法需要荧光显微镜,标本也不易保存。而免疫酶组化法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并且在观察沉积物时,清晰度和准确性都较好。用本法观察流热肾组织免疫复合物,国内刊物尚未见报导。为了进一步观察组织中的免疫复合物,探讨其发病机理,作者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抗体的组化法对病肾IgG 及C_3免疫复合物的沉积进行了观察。一、材料与方法1.流热尸体肾脏:取自1例33岁男性尸体肾脏。根据病理常规巨检和HE 染色切片镜检所见,并结合全国流热临床诊断标准确定为流热。  相似文献   

18.
Clq是补体经典活化途径中第一成份的亚单位。Clq识别免疫复合物后,能导致补体活化,在机体抗感染免疫、改变免疫复合物的致病性以及免疫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免疫复合物发病机理的研究,我校免疫学研究室在国内首次成功地建立了分泌小鼠抗人Clq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四株)。  相似文献   

19.
<正> 许多疾病与免疫复合物有关,如病毒、细菌和真菌的感染,以及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体内免疫复合物有两种形式,即游离在体液中的可溶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和沉积于组织中的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国内对提高新生儿的质量越来越重视。新生儿期是从脐带结扎到出生第28天为止,这个时期由于其特殊的生理解剖特点,容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而且病死率高。近年来由于免疫学的不断进展,发现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够成熟也是其易于感染的重要原因。为研究新生儿的细胞免疫,我们用酵母多糖-C_3复合物和绵羊红细胞进行混合玫瑰花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