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后房造漏联合板层巩膜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巩膜瓣下后房造漏联合板层巩膜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37例37眼,术后对眼压、视力、前房、滤过泡形态进行随诊观察,并总结分析疗效.结果 37例37眼术后经3~14个月观察随访,术前平均眼压(47.23±11.5)mmHg(1 kPa=7.5 mmHg),术后随访末平均(15.6±7.3)mmHg,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视力提高19眼,不变15眼;功能性滤过泡占83.78%.结论 该术式在眼压控制、滤过泡形成等方面临床效果好,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42例( 45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术前及术中两次穿刺缓慢放出房水;术后相和拆除可调节缝线、眼球按摩及滤过泡分离手术等处理.随访观察滤过泡、前房、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42例(45眼)手术顺利,无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或玻璃体脱出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只要手术前后处理得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联合可调节缝线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48眼难治性青光眼联合应用MMC和可调节缝线,术后观察前房、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术后追踪观察6~24(平均15)mo。结果:术后眼压控制良好,成功率94%;功能性滤过泡94%;并发症以浅前房为主,达6%。结论:各类难治性青光眼采用滤过手术联合MMC和可调节缝线可有效防止滤过泡纤维化,眼压控制良好,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复合小梁切除及术后眼球按摩治疗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及术后中、远期眼球按摩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观察组34例(36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术后中、远期进行眼球按摩;对照组26例(32眼)行标准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前房形成、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结果观察组36眼中2眼形成浅前房,对照组32眼中18眼浅前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压,观察组〉21mmHg者1眼,对照组〉21mmHg者5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滤过泡,观察组功能滤过泡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合小梁切除及术后中、远期眼球按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可有效控制滤过量而减少术后浅前房以及中、远期滤过道瘢痕化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眼球按摩在青光眼滤过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观察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形成良好且滤过泡平坦或局限的患者32例(32只眼),随机分为观察组(眼球按摩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追踪随访6个月。眼球按摩组功能性滤过泡占88.9%,较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57.1%为多(P<0.05);眼球按摩组16只眼眼压控制在6~21 mm Hg对照组8只眼压控制6~21 mm Hg,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差异。结论早期眼球按摩对青光眼滤过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维持和眼压控制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43例(52眼)难治性青光眼进行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术后随访2-10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眼压大多控制良好,成功率达94.23%;视力除3眼增加外,其余均保持不变;功能性滤过泡为92.31%;并发症以浅前房为主,达25%,前房积血次之,为21.15%。结论因各种不同原因导致的难治性青光眼采用本手术方法,眼压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7.
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应用可调整缝线的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56眼青光眼应用可调整巩膜缝线,术后观察前房、眼压、滤过泡等。结果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明显减少,眼压控制良好,滤过泡功能良好。结论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应用可调整缝线能有效预防术后早期并发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5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其中青少年型发育性青光眼6例(10眼),眼钝挫伤继发青光眼5例(5眼),无晶状体眼青光眼3例(3眼),滤过手术失败的青光眼10例(14眼),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10例(10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例(8眼).术中使用0.33 g·L-1丝裂霉素C抑制滤过区瘢痕形成,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及前房注水成形控制术后早期浅前房,以获得功能性滤过泡和理想的眼压控制.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术后按病因抗炎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例(8眼)患者中由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引起的4例(4眼),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3例(3眼),术后均行视网膜光凝治疗,由长期高眼压引起的1例(1眼).结果 术后1周平均眼压为(10.07±2.38)mmHg(1 kPa=7.5 mmHg),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为(14.30±2.73)mmHg,与术前用药后眼压(35.00±5.58)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6~24个月,手术成功率为92%,其中完全成功45眼(90%),条件成功1眼(2%),失败4眼(8%).术后6个月滤过泡中Ⅰ型4眼(8%),Ⅱ型42眼(84%),Ⅲ型3眼(6%),Ⅳ型1眼(2%),其中Ⅰ型、Ⅱ型为功能性滤过泡;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5眼,不变44眼,减退2行1眼;患者视野扩大者5眼,其余视野基本保持不变,未见明显减退.术中前房出血8例8眼,经应用药物后3-5 d吸收;术后渗出性反应3眼,用药后消退;脉络膜脱离1眼,用药后恢复.无滤过泡渗漏、持续性低眼压、黄斑水肿发生.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应辅以早期眼球按摩,并进一步针对病因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应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36例(36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并应用可松解缝线技术,术后观察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术后与术前相比眼压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所改善;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结论:生物羊膜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梁切除术后早期眼球按摩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抗青光眼手术中最常见的术式之一,其手术效果关键在于术后能否形成有功能的滤过泡。我们从1987年1月到1990年3月对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形成良好而滤过泡不明显的术眼作早期眼球按摩,并进行了疗效近期和远期比较性随访观察。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病例均为术后早期前房形成较好而滤过泡不显著者,术前术中无并发症。在33例42眼中,男13例,女20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1岁。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出现脉络膜脱离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措施,总结临床特点。方法:对457眼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的42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脉络膜脱离发生时间为术后3~7(平均4.51±1.14)d,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30±3.50岁。通过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散瞳、高渗剂等治疗,42眼脉络膜脱离全部恢复。治疗所需时间平均为16.50±2.75d。结论:脉络膜脱离是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与术前眼压控制不好、术后眼压过低、患者年龄偏大及高血压、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8例(35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成、眼压变化、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滤过泡形成情况:I型滤过泡21眼.Ⅱ型滤过泡9眼,Ⅲ型滤过泡2眼和Ⅳ型滤过泡3眼;其中,功能型滤过泡占85.7%(30/35),非功能型滤过泡占14.3%(5/35)。眼压情况:术后第3个月,平均眼压(13.1±2.6)mmHg;术后第12个月,平均眼压(15.4±3.1)mmHg。手术总有效率为94.3%(33/35),主要并发症为前房渗出性反应5眼,前房有少量积血1眼(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均在1周内消退。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能有效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3例(6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传统小梁切除术加前房穿刺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术后随访3月~1年,观察前房形成、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控制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控制眼压好,维持功能性滤过泡效果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难治性青光眼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8/2008-06我院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共59例59眼,应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24例(对照组),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和巩膜可调节缝线)35例(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59眼手术顺利,未引发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追踪12mo。术后第1d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29%(P<0.05)。术后随访12mo时,观察组30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86%),对照组15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6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占86%,较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62%为多(P<0.05)。结论:难治性青光眼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降低眼压,且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7例(42眼)应用联合手术治疗,随访3—24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3及以上者占83.33%。术后3个月眼压有41眼(97.62%)控制在9~16mmHg。术后6个月功能性滤过泡36眼(85.71%)。术后并发症有:葡萄膜反应、角膜水肿、暂时性眼压升高等,经治疗后缓解。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联合手术,既能控制眼压,又能改善视力,避免了分期手术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和睫状体冷冻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01/2020-12本院收治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45例81眼,依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睫状体冷冻术组22例40眼,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组23例41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1wk,1、3mo眼压变化情况,采用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估眼球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组手术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睫状体冷冻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d,1wk,1、3mo眼压和眼球疼痛程度均低于术前(均P<0.05),两组间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和眼球疼痛程度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组患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前房炎性渗出、反应性高眼压和前房积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睫状体冷冻术组(P<0.05)。结论: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明确,在降低患者眼压、减少眼球疼痛和并发症发生方面较睫状体冷冻术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巩膜层间引流池加用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巩膜层间引流池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44例(50眼)。术后对眼压、视力、前房、滤过泡形态进行观察。随访6-15个月,并总结分析疗效。结果 44例50眼中44眼眼压〈21 mmHg,成功率在88.0%;3眼眼压22-24 mmHg,无任何自觉症状。2眼眼压在25-30 mmHg,有自觉症状,需用降眼压药物维持。总有效率占98.0%。结论该术式在眼压控制、滤过泡形成等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38跟)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过泡。视力保持不变或有所改善。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结论巩膜层间引流池样小梁切除术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青光眼阀植入物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Ahmed青光眼引流植入物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采用Ahmed青光眼引流植入物,共治疗28例(29只眼)难治性青光眼,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0例(10只眼),青少年型青光眼5例(6只眼),其它青光眼13例(13只眼).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眼压由术前40.9±7.32 mmHg降至20.63±2.75 mmHg(1mmHg=0.133kPa);人工晶体联合玻璃体手术后青光眼的眼压由术前41±5.66mmHg降至术后18.00±2.12 mmHg;青少年型青光眼的眼压由术前33.65±5.28 mmHg降至术后16.45±1.48 mmHg;常规滤过性手术失败的青光眼的眼压由术前31.43±4.13 mmHg降至18.13±1.25 mmHg.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浅前房、前房积血、前葡萄膜炎等.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植入物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较为有效的降眼压方法.眼科学报2000;16259~261.  相似文献   

20.
小切口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卫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760-1761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小梁切除术(简称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2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联合手术,术后观察视力、房角、眼压及滤过泡和并发症情况,随访4~10mo。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房角可见不同程度的开放,周边虹膜粘连范围缩小,所有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2眼存在功能性滤过泡,主要并发症是前房出血、短暂角膜水肿。结论:采用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够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