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测定了无碱玻璃中Fe2+和Fe3+的含量以及玻璃的透热性能,并对玻璃中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吸收光谱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高温时无碱玻璃的透热性能与Fe2+含量之间存在定量关系,这主要归因于Fe2+较强的红外吸收.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采取一些措施,如添加少量氧化剂或还原剂,以保持玻璃中Fe2+含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本工作用分析纯LiCO3,Fe2O3和NH4H2PO4制得了20Li2O-xFe2O3-(80-x)P2O5系统玻璃,并应用红外和穆斯堡尔谱对其结构和铁的化学结合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玻璃中存在Fe(2+)和Fe(3+)离子,Fe(2+)的配位数为6,而Fe(3+)有4和6两种配位数。随Fe2O3含量的增加,Fe(2+)/Fe比值减少,而Fe(3+)(4配位)/Fe增加,发生[FeO6]到[FeO4]的配位变化,并且出现了焦磷酸盐基团的振动光谱.显然,玻璃的性质与Fe(2+)/Fe和Fe(3+)/Fe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化学分析和先谱分析发现在无碱玻璃中有部分铁为网络形成体,其余的则为网络修饰体。所有的Fe3+都以四配位形式存在;而Fe2+只有少部分以四配位体存在,大部分的Fe2+则呈六配位状态。  相似文献   

4.
通过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发现在无碱玻璃中有部分铁为网络形成体,其余的则为网络修饰体,所有的Fe^3+都以四配位形式存在,而Fe^2+只有少部分以四配位体存在,大部分的Fe^2+则呈六配位状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Fe2+在有色羊毛双氧水脱色中的催化作用机理,并通过对处理液中Fe2+含量的定量分析,研究了FeSO4浓度、处理时间、处理温度对毛纤维吸附Fe2+的影响.其结果对于有色羊毛脱色加工工艺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比色法测定乙醛肟中Fe^3+的干扰问题,提出了测定乙醛肟的电位滴定新方法。乙醛肟水解产物羟胺先将过量的Fe^3+部分地还原为Fe^2+,然后用K2Cr2O7标准溶液对Fe^2+滴定,可间接地测得乙醛的含量,在电位滴定法测定乙醛肟时,不存在Fe^3+的干扰问题,其平均回收率为99.62%(n=9,RSD=0.1%)。取适量乙醛肟标准溶液或样品溶液(约含1g乙醛肟)于250mL烧杯中,分别加入0.2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利用二巯基丁二醇的亚铁螯合物系统清除NO的新方法。作为螯合剂的二巯基,不仅能稳定水合亚铁离子,而且能将反应过程中Fe2+被氧化所产生的Fe3+,重新还原为具有吸收NO活性的Fe2+。NO与Fe2+配位,生成了亚硝酰配合物,使小分子NO被活化,可被溶液中的亚硫酸钠原还为无害的N2及其它氮化物。从而为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的NO治理,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山东昌乐蓝宝石的谱学特征及呈色机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昌乐蓝宝石的呈色是过渡金属离子的d-d电子跃迁电荷转移跃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蓝宝石呈何种颜色取决于蓝宝石晶格中Fe^2+,Fe^3+,Ti^4+,Ti^3+等色素离子的含量,更取决于这些离子的相对含量,亦即Fe^2+/Ti^4+,Fe^3+/Fe^2+的比值。  相似文献   

9.
用比色法测定乙醛肟中 Fe3 + 的干扰问题,提出了测定乙醛肟的电位滴定新方法。乙醛肟水解产物羟胺先将过量 Fe3 + 部分地还原为 Fe2 + ,然后用 K2 Cr2 O7 标准溶液对 Fe2 + 进行滴定,可间接地测得乙醛肟的含量。在电位滴定法测定乙醛肟时,不存在 Fe3 + 的干扰问题,其平均回收 率为99 .62 % ( n = 9 , R S D= 0 .1 % ) 。取适量乙醛肟标准溶液或样 品溶液( 约 含1 g 乙醛肟) 于 250 m L 烧杯中,分 别加入0 .2m ol/ L H Cl 溶液20 m L,0 .01 m ol/ L Fe3 + 溶液20 m L,在沸水浴中加热10 min ,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0 .6m ol/ L H3 P O4 溶液2 m L,最后用 K2 Cr2 O7 标准溶液进行电位滴定。该方法具有准确度 和重现性都较好,操作又特别简便的优点,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极谱法测定饲料添加剂中游离亚铁离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极谱法测定饲料添加剂中游离亚铁离子含量的方法。在柠檬酸胺溶液中,Fe^2+与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形成的络合物产生一灵敏还原吸附波,可用于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微量铁(Ⅱ)。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自动售货机的传热性能 .引入等效导热系数来表述柜体平壁层的传热 ,并给出了平壁层厚度和自动售货机、制冷系统负荷的计算公式 ,为自动售货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  相似文献   

12.
深入探讨了铁磁性金属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机理,对铁纳米粒子填充碳纳米管的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其自然共振频率,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理论上证明了铁磁性金属填充碳纳米管对微波的强烈吸收主要是样品中铁磁性金属纳米粒子在微波作用下产生了磁共振的结果研究发现,随着铁磁性金属填充碳纳米管薄膜厚度的增加,其共振频率vγ向低频方向移动,随着碳纳米管中铁磁性金属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vγ向高频方向移动因此,通过改变样品厚度和碳纳米管中铁磁性纳米粒子含量,可以实现对微波的调谐吸收  相似文献   

13.
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用X一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得萤石中Ca总量、Fe2O3、P、SiO2、K2O的含量,再用红外吸收法测得样品中碳含量,换算得到CaCO3中的钙含量,进一步求得萤石中CaF2含量。此方法简便、准确。用9个标准物质制定了工作曲线,并进行了自测,另用该系列中5号(GBW07254)进行准确度和精度测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TiO2光催化剂日光催化性能及解决催化剂回收问题,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La3+、Fe3+、Co2+、Ce4+共掺杂TiO2/粉煤灰微珠光催化剂,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吸收性能,用能谱仪(EDS)分析了催化剂的元素含量,以甲基橙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掺杂复合粒子在可见光区吸光性能均高于TiO2/漂珠;且多元素掺杂有协同作用,催化剂的吸收边带红移更多,对可见光的吸收也更强。日光照射下(Co2+,Fe3+,Ce4+)三元共掺杂催化剂的活性≈(La3+,Ce4+)二元共掺杂催化剂的活性〉Fe3+、La3+单掺杂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纳米Fe3O4及其复合体系的微波吸收特性,并分析了吸收机制以及复合组分对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3O4/BaTiO3复合体系中,通过调节材料组分可调节吸收峰的位置,复合体系的有效吸收频带较单一材料拓宽。当样品的厚度为2 mm,Fe3O4与BaTiO3的质量比为3:2时,反射率为-10 dB的有效频宽达2.7 GHz,Fe3O4与BaTiO3的质量比为2:3时,反射率为-10 dB的有效频宽可达4 GHz。在Fe3O4/PANI复合体系中,当Fe3O4在复合体系中的质量比为35%左右时,微波吸收率最高,吸收峰值为-21 dB,-10 dB频宽大于4GHz。  相似文献   

16.
以K2O作助溶剂,采用顶部籽晶溶液生长法生长近化学计量比Cu:Fe:LiNbO3晶体.测试了晶体的红外光谱,吸收光谱和抗光损伤能力.由红外光谱OH-吸收峰位置,确定Cu:Fe:LiN-bO3晶体是近化学计量比.吸收光谱显示出Cu:Fe:LiNbO3晶体的吸收边相对LiNbO3晶体发生红移.其抗光损伤能力比Fe:LiNbO3晶体提高一个数量级.对红外光谱OH-吸收峰移动机理,吸收光谱吸收边移动机理和抗光损伤增强机理进行讨论.通过二波耦合光路测试并计算了近化学计量比Cu:Fe:LiNbO3晶体的衍射效率、响应时间、擦除时间、灵敏度和动态范围.近化学计量比掺杂LiN-bO3晶体的光学性能优于Fe:LiNbO3晶体.  相似文献   

17.
铁仔不同器官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铁仔的根、茎、叶和果中铜、铁、锌、锰等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铁仔根、茎、叶和果各部分均含有丰富的铁和适量的Mn、Zn和Cu,其中,根的铁含量达到297.8410μg/g;叶的Mn和Zn含量分别为78.8291μg/g和20.6814μg/g,果的Cu含量为12.6383μg/g。  相似文献   

18.
对灰荞麦、黑荞麦和白荞麦颗粒的不同层次样品进行消解后,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铜、锌、铁、锰、镍、铬六种微量元素含量,用荧光光度法测定了荞麦样品中硒的含量。结果表明,铜、锌、铁、锰在外粉层中含量最高。灰荞麦中硒的含量最高。麸皮层中检出一定量的金属微量元素。为荞麦样品微量元素的分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对测得的微量元素的营养机制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新生态Fe(OH) 3 对钨钼的吸附 ,找到了钨钼分离的适宜条件 ,并应用于氨浸法生产钼酸铵的工业生产中 .钨含量由 10 -3 降到 5× 10 -5以下 ,获得了较满意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