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的护理。方法对20例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制订饮水计划,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制订个性化间歇性导尿方案。结果通过间歇性导尿,患者膀胱功能明显改善,膀胱容量均正常或接近正常,且残余尿量降至100 mL以下。结论间歇性导尿是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膀胱护理最安全的方法,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依从性在脊髓损伤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的尿路管理中的效果作用。方法对64例确诊脊髓损伤(SCI)致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并反复在我科住院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根据患者对康复护理的依从程度分成2组:完全依从组(n=23)、部分依从组(n=41),比较康复治疗2年后2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及泌尿系并发症(包括肾积水、结石、膀胱壁小柱、小梁形成等)的发生率。结果对2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及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越好,其残余尿量越少,尿路感染及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率越低。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减少泌尿系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患者的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间歇清洁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1].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SCI)临床常见合并症之一,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做好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与护理,减少并发症,是提高其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尽早实施间歇清洁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可减少脊髓损伤患者膀胱残余尿量,促进膀胱储尿和排尿功能的恢复.我科自2005年开始对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间歇清洁导尿并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志红 《华夏医药》2005,9(3):253-254
目的探讨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患的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对28例脑卒中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采取早期康复训练。结果康复护理后27例患的膀胱功能达到平衡。结论康复护理能显着提高脑卒中排尿障碍患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排尿障碍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CI后神经源性排尿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心理护理、尿道口护理、皮肤护理、膀胱功能训练、间歇导尿以及并发症防护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膀胱容量(357.1±12.5)ml较对照组(319.2±10.4)ml显著提高,残余尿量(101.7±8.5)ml较对照组(129.1±8.8)ml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SCI后神经源性排尿障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膀胱容量并降低残余尿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尿动力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对我院接受尿流动力学检查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根据患者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比例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等指标.结果 实验中,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P<0.05).实验组有38例对我院护理比较满意,满意度达到95%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检查后1例出现上腹痛,2例反酸,2例呕吐,其总并发症率为12.5%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例出现上腹痛,2例患者反酸,3例呕吐等症状,其总并发症率为20%)(P<0.05).结论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尿动力检查过程中加强患者护理能够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SCI)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综合性膀胱功能训练方法治疗SCI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40例,并对患者日排尿次数﹑平均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疗效评价。结果:40例患者接受膀胱训练后排尿次数减少﹑平均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综合性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可以显著改善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兴奋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对多发性硬化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机制恢复结果。方法将26例多发性硬化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除传统的护理方法外,增加电兴奋治疗和心理护理。并对两组症状、体征及膀胱残余尿量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电兴奋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加传统护理方法明显促进多发性硬化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患者应用间歇性导尿术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86例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患者应用间歇性导尿术,并在实施后第15d、30 d、120d对导尿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 泌尿结石、尿道损伤出血、尿道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0.05);泌尿系感染在间歇性导尿前与导尿后第15d、30 d、120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患者应用间歇性导尿术,随着导尿时间的增加,泌尿结石、尿道损伤出血、尿道疼痛的发生率增加;护理人员应规范护理操作,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指导患者配合排尿意识训练、腹肌、膀胱逼尿肌、盆底肌肉群训练,科学配合饮水计划,提高依从性,促进神经源性膀胱的恢复,尽量缩短间歇性导尿的时间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间歇性导尿术能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实用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两组,4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并发症情况。结果拔管时,观察组膀胱容量明显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明显小于对照组。间歇性导尿1个月后,观察组膀胱容量明显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的膀胱容量均明显升高,残余尿量均明显减小。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9%)明显低于对照组(34.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患者的临床指征,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气管支气管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48例气管支气管围手术期患者中24例进行常规普通护理;另24例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护理,急诊气管支气管外伤患者处理及时,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加强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有效咳嗽和排痰,以及对患者的疼痛、卧位及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围手术期24例普通护理患者中1例死亡,8例出现并发症;围手术期24例针对性护理患者中未出现并发症。普通护理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29±15)d,针对性护理患者为(18±6)d。结论高质量的术前、术后护理能加快气管支气管患者的康复,降低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是手术成功及患者平稳恢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彭燕  汪晓玲  袁军  杨萍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129-2130
目的 观察比较护理干预对羟基磷灰石义眼台Ⅰ期植入患者住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羟基磷灰石义眼台Ⅰ期植入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5例,常规组进行传统护理,干预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进行计划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掌握相关知识、技能、认知和行为改变的程度及社会适应能力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无一例不良事件发生,患者满意度提高了17.1%.结论 采用计划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调动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及参与社会的适应性,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目标性健康教育对于提高胃部切除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胃部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教育措施,实验组采取目标性健康教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也高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部切除手术患者实施目标性健康教育可临床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胡琼丹  汪澄 《安徽医药》2017,21(12):2314-2317
目的 探讨间歇性导尿对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及降低尿路感染的作用.方法 选择脑卒中合并尿潴留患者7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予以保留导尿;观察组行间歇性导尿.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尿路感染率及生活质量(QOL).结果 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得到明显改善,膀胱容量显著增加(P<0.01);残余尿量显著减少,尿路感染率显著下降,QOL得到明显提高(P<0.001).观察组以上各项与对照组8周后相应指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导尿对降低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重建自主排尿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室舒适护理对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 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120例巨大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环境、并发症预防等的手术室舒适护理,并在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及手术并发症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的下降(P均〈0.05)。结论对巨大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手术室舒适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行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择于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行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43例,针对高龄患者术后恢复缓慢、长期卧床、易出现并发症的特点,通过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等有针对性的护理手段来加深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自觉配合治疗,加快病情恢复,护理人员记录患者病情恢复状况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所有患者恢复状况良好,术后4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所有患者的日常生活、行走能力和髋关节活动都较为满意,无一例患者发生假体松动、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结论根据高龄患者术后恢复缓慢、长期卧床、易出现并发症的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指导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产生,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刘侨  许平  李园园 《安徽医药》2013,17(11):1996-1997
目的探讨36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为降低术后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该院在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6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全面护理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18例患者在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8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730,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士满意度为55.56%;对照组为16.67%,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术后舒适度和满意度,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老年患者为消化内科常见群体,临床护理中存在大量护理安全隐患,及时解除隐患是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的关键。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有护理人员、用药及健康宣教等,通过提升护理人员素质、加强用药管理、重视陪护及加强宣教等针对性的对策,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因此,临床护理时应对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预防,以显著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安全性,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病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以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以研究其对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排尿次数都减少,为49%64%;每天的尿急发生率也有所降低,为44%64%;每天的尿急发生率也有所降低,为44%80%;每次的排尿时间也有所缩短,为48%80%;每次的排尿时间也有所缩短,为48%79%;每次的排尿量则相对增加,为53%79%;每次的排尿量则相对增加,为53%145%。结论通过对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有效促进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的术后排尿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