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本院中西药不合理的联用处方情况,以为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相关参考。方法:以我院2009年上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500张中西药的联用处方为研究对象,对不合理的联用处方展开分类、分析及统计。结果:通过统计分析,500张中西药联用处方中,有40张是不合理联用处方,占8%。在这40张不合理联用处方中,有15张是重复用药的处方,占37.5%,有10张是联用具有理化配伍禁忌的处方,占25%,有8张是药理作用拮抗的处方,占20%。有7张是联用会诱发或者加重并发症的中西药,占17.5%。结论:临床上存在中西药联合应用不合理的现象,临床医药人员必须加强对中西药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中西药的联用知识,这样才能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门诊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处方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查2009年 6月至2010年6月门诊 850张中西药联用处方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不合理联用处方74张,占 8.71%.其中重复用药处方占3.06%,理化性配伍禁忌处方占2.59%,药效拮抗处方占1.41%,加重毒副作用处方占1.06%,诱发药源性疾病处方占0.59%.结论 中西药联用存在不合理联用现象,应加强临床医生和药学人员中西药联用的相关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当前中西药处方配伍中用药不合理的情况进行分析,促进临床上中西药处方配伍合理性的提升。方法以我院2018年10月到2020年10月的临床中西药联用处方作为研究对象,抽查其中的2000张中西药联用处方,对其中不合理的处方进行统计分类。结果在全部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占比9.4%,共有六种类型。其中,不易吸收的药物互相配伍占全部不合理处方的17.6%,重复用药占比17.0%,中西药成分酸碱中和占比28.7%,中西药物之间产生抵抗占比21.3%,影响药物代谢占比13.3%,其他毒性作用占比2.1%。结论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应该强化对医师与药师的中药理论培训,减少不合理联用处方的发生率,促进中西药联合用药合理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2058张中西药联合用药处方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生  周亚军 《光明中医》2010,25(1):142-143
目的分析本院门诊中西药联合用药处方不合理情况,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2008年门诊处方10398张,对处方中中西药联合用药处方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中西药联合使用的处方2058张,约占调查处方的19.8%,发现不合理处方33张,占中西药联合用药处方的1.6%,其中配伍产生不利理化反应的占不合理处方的57.6%,理化作用相互影响的占不合理处方的33.3%,产生或者增加毒副反应占不合理处方的9.1%。结论本院门诊处方中西药联合用药处方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DCA管理在提高中西药联用处方配伍合理性中的作用。方法采取等间距抽取处方的方法,选取2018年1-6月本院中西药联用处方(13496张)为对照组(管理前),2018年7-12月本院中西药联用处方(13865张)为观察组(管理后)。成立PDCA管理小组进行干预。比较分析开展PDCA管理前后中西药联用处方配伍不合理情况和医务人员对联合用药知识考核得分情况。结果开展PDCA管理后,中西药联用处方配伍不合格率由7.31%降至2.04%(P<0.01);医务人员对联合用药知识考核得分由(3.60±1.64)分升至(6.45±1.40)分(P<0.01)。结论PDCA管理可有效提高中西药联用处方配伍合理性,促进医院合理用药,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西药联合用药处方的合理性。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2015年4月-2018年6月我院门诊开出的548张中西药联合用药处方进行研究,探讨中西药联用的合理性。结果:在总共开出的548张药方中,一共有19张(3.47%)不合理的药方。其中,理化配伍错误,药理配伍不当以及重复用药的药方分别有6,4以及9张,分别占总处方的1.09%,0.73%以及1.64%,且分别占不合理药方的31.58%,21.05%以及47.37%,同时,各科室出现的处方不当情况以急诊科出现重复用药情况最为多见。结论:近几年来,医院仍然有不合理的中西药联合用药处方存在,医院应增加对药师的培训,使其能够充分掌握中药和西药的理化和药理的相关知识,以预防配伍不当以及重复用药的发生,提高科学用药的意识,保证中西药联合用药处方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和西药不合理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门诊中西药联用的情况,为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2006年全年的门诊处方,对采取中西药联用的处方进行统计,并对联用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中西药联用的处方有10 176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69.7%。不合理处方220张,占2.2%。结论日常门诊中,中西药联用是非常普遍的。但还存在着不合理的中西药联用现象,医药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更新知识,提高合理用药意识。  相似文献   

8.
陈扬  吴宏丽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321-2322
目的:分析本院老年病中西药联合用药处方的不合理情况,提高老年病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意抽取门诊中成药、西药处方共16768张,其中老年病处方2775张。采用处方归类汇总法分成两组,分老年病组和其他疾病组。比较这两组的中西药联合用药处方率、多种疾病的中西药联用处方率以及中西药联用不合理处方率。结果:老年病患者中西药联合应用处方率、多种疾病的同时用药率、不合理配伍用药处方率均高于门诊其他疾病处方,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本院的老年病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药物配伍,它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应亟待提高并被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对出院带药中西药结合处方进行临床用药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7年1—12月出院带药处方中的中西药结合处方,从适应证、用药量、配伍和用药禁忌等方面考察处方的合理性,对不合理处方采用临床用药干预,纠正其不合理之处。观察指标:临床用药干预前后处方不合格率,分析不合理处方的主要问题。结果:共纳入3 056张中西药结合处方,分析结果显示,处方不合格率为3.99%(122/3 056),不合理处方问题主要是:1)处方不规范91张,占74.59%,主要为处方书写不规范,表现为字体潦草、药房人员无法辨认;医师签章/签名有简写或略写的现象,容易造成相同姓氏医生处方的混淆。2)用药不当:31张,占25.41%(31/122),主要为药品用量与说明书不符,单张处方费用超出医保规定的结算金额;中西药的药物配伍不合理、部分中西药作用有重叠。经临床用药干预后,处方不合格率为1.05%(32/3 056);不合理处方问题主要是处方书写不规范(字体潦草)。用药干预前后处方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70,P=0.0000.05),表明通过临床用药干预有效降低了处方不合格率。结论: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有效干预,以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含甘草、丹参、大黄的中成药与西药配伍的处方,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使中西药联用更合理。方法:随机抽取并分析处方中含甘草、丹参、大黄的中成药与西药配伍的处方。结果:本次研究共抽查72000张病例处方;其中采取中西药联合治疗的共6217例患者,共计12632张处方。含甘草、丹参、大黄的中成药与西药配伍的处方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共708例。结论:现如今,临床上中药与西药联合配伍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相关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应充分考虑各类药物的理化性质,了解中西药联合用药的配伍禁忌,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使中西药联合应用更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配置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54000张处方,统计记录有静脉配置药物不合理的处方数,被干预的处方数,分析不合理用药的表现。结果:54000张处方中,静脉配置药物不合理的处方有2241张,占4.15%,而被干预的处方有2095张,占所有不合理处方的93.49%;不合理的类型包括配伍不合理、给药方式不对、重复给药、剂量不合理等。被干预的不合理处方主要为联合用药、配伍禁忌、配伍溶媒、给药频次、给药途径、超剂量使用等。结论:我院总体静脉配置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较低,通过药师的处方审核能有效拦截不合理处方,大大减少了因静脉配置药物不合理用药产生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处方的用药情况。方法:本次选取的观察对象为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开具的中西药联用处方1500张以及实施干预措施后(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的中西药联用处方1500张,分析中西药联用处方的应用情况。结果:在实施干预措施后,中西药联用处方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比干预措施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不合理联用处方类型主要包括理化禁忌性的联用、药理拮抗性的联用、重复用药及同类药物并存、诱发药源性疾病的联用4种。结论:针对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处方,应加强干预措施和处方管理,促使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中医门诊患者中西药联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随机抽取中医门诊部2018~2019年每月200例患者和对应的200张药物处方为研究对象,分析中西药联用情况,以及联合用药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药动学及药效学作用等是否合理,单独用药和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88.69%(4 257/4 800)为中西药联用,平均联用11.2种药物;11.48%中西药联用患者存在不合理现象。其中0.54%为体外理化禁忌,1.97%为药动学相互作用,5.54%为药理配伍禁忌,3.43%为药效学拮抗。中西药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χ2=31.33,P<0.05)。结论:医院中医门诊患者普遍中西药联用,存在严重不合理使用情况,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示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的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我院门诊儿童处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楚云  陈美玲  朱伟燕 《中药材》2004,27(8):623-624
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儿童处方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我院目前门诊儿童患者的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3年下半年门诊儿童处方共4229张,主要就患儿发病年龄、抗生素联用情况、处方书写和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29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的有2691张,占抽查处方数的63.63%;不合理用药处方224张,占处方总数的5.30%.结论:我院门诊儿童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儿童患者使用中成药制剂的现状,促进医院儿科中成药制剂的合理用药。方法通过HIS系统筛选我院2016年每季度儿科门诊中成药处方500张,合计2 000张,对中成药制剂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我院儿童专用中成药制剂有14个品种,占全院中成药占比7%,其中不合理处方101张,占5.1%。中成药DDDs排前10位品种均为口服制剂,选择的口服中成药制剂多以治疗风热感冒为主,缺乏辩证施治的依据。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项发生率较高,多表现在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等方面。结论我院儿科门诊儿童用中成药制剂存在不合理现象,建议中成药制剂的使用应由中医医师参与,在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合理、安全地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药配伍禁忌及治疗优势。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的中西药配伍处方600份为研究样本,分析其不合理使用、协同增效及降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600份中西药配伍处方中有59份出现配伍不合理,占9.83%,183份减少了患者不良反应,占30.50%,358份发挥了协同增效的作用,占59.67%。结论:在配伍禁忌、协同增效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临床分析,可为中西药配伍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含甘草、丹参、大黄的中成药与西药配伍处方,提高中西药联用的合理性。方法:对某院门诊处方进行随机抽查,对含甘草、丹参、大黄的中成药与西药配伍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共抽查了72 000张处方,其中6 217例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共计12 632张处方;318例患者处方中有含甘草中成药与西药不合理配伍现象,372例含丹参中成药与西药不合理配伍现象,37例含大黄中成药与西药不合理配伍现象。结论:临床上中西药配伍不合理现象仍较普遍,医师开具处方时应考虑各药物理化性质及配伍禁忌,以提高用药安全性,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西药房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处方,为其合理应用提供现实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和2012年门诊处方各5200张,对其点评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并且制定出干预和增强医生合理用药的规范性措施。结果:通过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处方点评,极大提高了我院处方的合格率,促进了用药的合理化,做到了在治疗过程中每例一方的情况。其中2011年合理处方4472张,占86.0%,不合理728张,占14.0%;2012年合理处方4940张,占95.0%,不合理处方260张,占5.0%。结论: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处方点评虽然是在工作完成之后进行,但对于合理用药和个体化治疗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促进了临床用药的合理化,提出了对下一次处方开具的改良意见,值得院内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及分析本市某综合医院门诊中药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以促进门诊中药应用规范化。方法:于2012年1~12月每月抽取门诊中药处方300张,全年收集门诊中药处方3600张,分析门诊中药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中药处方书写不规范处方46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13.00%。其中中药名称书写不规范152张,占32.47%;脚注缺失138张,占29.49%;临床诊断书写不规范76张,占16.24%;性别、年龄等缺失70张,占14.96%;处方修改不签名53张,占11.32%。中药不合理用药处方313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8.69%。其中诊断与用药不符30张,占9.58%;用量不合理149张,占47.60%;配伍不合理78张,占24.92%;用法不合理56张,占17.89%。结论:该院门诊中药处方用药存在部分不合理情况,其中中药用量和不合理与中药名称书写不规范最为明显,医院应加强中药药性、配伍禁忌等方面的培训,促进中药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疾病已成为临床中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但不合理的中西药联合用药,不但影响疗效,而且会产生比单用某一种药物,产生更多的不良反应,导致药源性疾病.方法 将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共收集不良反应处方病例463例,按年龄、性别,随机分组.其中男性处方病例238例,女性处方病例225例.结果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中西药联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是造成药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结论 掌握中西药联合应用的配伍禁忌和注意事项,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