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孔分子筛膜的制备在理论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MCM-48分子筛膜可望在混合液的分离精制中发挥巨大作用。利用水热晶化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NaOH、水、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在二氧化硅玻璃片上合成出MCM-48分子筛膜。系统考察了溶胶浓度、晶化时间、晶化温度等因素对成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凝胶组成范围内,欲合成出理想的MCM-48分子筛膜,基片表面必须处理得当,晶化时间、晶化温度无法不宜作太大变动。结合样品的IR、XRD谱图,确定了MCM-48膜的最佳制备条件:时间为2d,温度为373K,配比为n(H2O):n(CTAB):n(Na2O):n(SiO2)=1780:16.9:7.1:30.1。  相似文献   

2.
FHABIOCERAMICCOMPOSITEMATERIALSENHANCEDBYZrO_2FHABIOCERAMICCOMPOSITEMATERIALSENHANCEDBYZrO_2¥RuanJianmin;HuangBaiyun(PowderMe...  相似文献   

3.
THERMODYNAMICPROPERTIESOFAQUEOUSALUMINATEION,Al(OH)_4 ̄-(aq)THERMODYNAMICPROPERTIESOFAQUEOUSALUMINATEION,Al(OH)_4 ̄-(aq)¥ChenQi...  相似文献   

4.
用前驱体法制备出了磷酸钙陶瓷纤维,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磷酸钙纤维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a-Alg(海藻酸钠)/Na4P2O7比和烧结温度等对纤维的矿物组成有很大影响。当NaAlg/Na4P2O7比大于2.8时,可以得到羟基磷灰石(HAP)和缺钙型HAP(DHAP)纤维;将HAP+DHAP纤维加热到1100℃时,有β-TCP产生,温度高于1200℃时β-TCP能形成稳定的α-TCP。  相似文献   

5.
由Na2MoO4·2H2O和Na2HEDP·5H2O合成了有机膦合钼聚多酸盐Na8[(HEDP)2Mo5O21]·5H2O。用Na8[(HEDP)2Mo5O21]·5H2O的溶液处理A3钢,获得了具有一定耐蚀性的黄色转化膜,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浓度16g·L^-1,pH3.5,温度50℃,时间80s。本文还报告了膜层的XPS和AES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6.
磷酸钙陶瓷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前驱体制备出了磷酸陶瓷纤维,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磷酸钙纤维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a-Alg(海藻酸钠)/Na4P2O7比和烧结温度等对纤维的矿物组成有很大影响,当NaAlg/Na4P2O7比大于2.8时,可以得到羟基磷石(HAP)和缺钙型HAP(DHAP)纤维;将HAP+DHAP纤维加热到1100℃,有β-TCP产生,温度高于1200℃时β-TCP以有形成稳定的α-  相似文献   

7.
稀土元素九钨镓杂多酸盐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稀土元素九钨镓杂多酸盐α-MnH15-n「(LnO)2(OW)H.(GaW9O34)2」(Ln=La^3+,Ce^3+,Pr^3+,Nd^3+,Sm^3+,Gd^3+,Dy^3+,Er3+,M=NaK,(CH4)4N),通过元素分析、钨-183核磁共振谱、磁化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电化学测定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海外需求     
编号:A99012001行业:电子电气国别/地区:CANADA(加拿大)厂商:WINTER’STHERMOGAUGES地址:121RAILSIDEROADTORONTOONTCANADAM3AB2(KYANG@WINTERSTHERMOGAUGES....  相似文献   

9.
SODADECOMPOSITIONOFLOW-GRADETUNGSTENORETHROUGHMECHANICALACTIVATIONZhaoZhongweiLiHongguiLiuMaoshengSunPeimeiLiYunjiao(Departm...  相似文献   

10.
THEMETALLOGENICSTRUCTUREOFVEIN-SHAPEDLEAD-ZINCDEPOSITINHENGSHANLING-SHEXINGPING,CHENZHOU,HUNANSunZhengiaPengEnshengZhuYude(De...  相似文献   

11.
正丙醇与水完全互溶,但在AEO9胶束溶液体系中,正丙醇一部分存在于水连续相中,另一部分被吸附在胶束界面,或定位于胶束的栅栏层中与AEO9形成膜相。荧光测定表明,结合常数KMW和正丙醇在连续相与胶束相中的分配系数PMW随正丙醇含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被吸附于胶束界面、或定位于胶束栅栏层中的正丙醇分子数,在AEO9的一定含量下,随着正丙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确定正丙醇含量下,随AEO9浓度的增加,被吸附于胶束上正丙醇总摩尔分数也增加,但正丙醇与AEO9分子数之比r降低。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 AEO9/己醇 /庚烷 /水 (或盐水 )微乳液体系的相区和电导率 ,研究了盐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盐能一定程度地促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形成 ,盐离子借助于 AEO9亲水基周围的水分子的作用而渗入界面膜内部 ,促使 W/O型微乳液导电能力增大。微乳液的水相体积分数越大 ,界面膜越疏松 ,盐离子越易渗入界面膜内部 ,导电的活化能越低。  相似文献   

13.
盐类及pH值对微乳液变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AEO9/煤油/正己醇/水(盐水)体系在不同盐类及pH值条件下的电导率进行了测定,比较详细地研究了盐类浓度、种类、体系的pH值对微乳液的电导率及变型的影响。结果得到了体系的导电机理:由水内核中的电解质离子来承担电荷的传输体,活性剂分子不导电。  相似文献   

14.
对十六烷/正己醇/AEO9与水混和形成微乳液过程的热效应进行研究,发现本体系中水可有三种状态:结合水、自由水和束缚水。热焓值远低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且束缚水范围较宽。在异常流变性区域内,体系相变热焓与负触变性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微乳液变型及W/O型导电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EO9、煤油、水(盐水),正己醇所形成的微乳液在不同水油比下的电导率进行了测定,由此而研究了液滴形状随水油比的不同而发生的一系列变比。发现液滴形状的变化正是导致体系电导率上升的原因之一。并研究了盐类离子半径、温度对微乳液滴变型及体系电导率的影响,在此微观基础上,揭示了AEO9/煤油/正己醇/水体系w/o型微乳液的导电机理。  相似文献   

16.
如果n及k(n≥k)是两个较大的正整数,那么要计算出最大跳跃数M(n,k)的值非常困难,Brualdi与Jung曾给出了当1≤k≤n≤10时M(n,k)的值,对于k=10,n=19,证明了M(19,10)=33,这证实了Brualdi与Jung的关于最大跳跃数M(2k+1,k+1)的值的猜想在k=9时成立,但是他们的另一个猜想M(n,k)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庆油田M区块储层低孔、低渗、高温以及高矿化度的特点,采用常规表面活性剂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驱油效果。因此,以顺丁烯二酸酐、乙二胺和长链溴代烷为单体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SZ?11,并复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EO?3,形成了一种适合低渗透油藏驱油用的耐温抗盐型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能和抗盐性能,在140 ℃下老化后,界面张力仍能达到0.008mN/m,体系在较高质量浓度的NaCl(150 000 mg/L)、CaCl2(9 000 mg/L)和MgCl2(2 500 mg/L)盐水中仍具有较低的界面张力;该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润湿性能,可以通过乳化原油和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来提高驱油效率;储层天然岩心在水驱后注入0.4 PV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能使岩心的采收率提高19.5%,具有良好的驱油效果。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实施表面活性剂驱油措施后,M区块内5口生产井日产油量明显提高,含水率下降,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盐含量对癸烷/SDS/正戊醇/水微乳体系形成及增溶自由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机盐的加入能明显改变其热力学性质,在质量比为m(SDS)∶m(正戊醇)∶m(癸烷)∶m(水)=9∶10∶11∶70组成的微乳液体系中,随着NaCl含量的增加,该体系ΔG形成和ΔG增溶均呈现出类似于正弦波的波动,并且在同一条件下ΔG形成总是远远大于ΔG增溶,改变癸烷和水的配比,该体系能形成液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害虫律型非牛顿流体流变指数n及稠度系数k的误差分析,提出了n与k的测量误差对计算广义雷诺数以及层充摩阻系数的影响。给出了误差传播系数的概念及该误差传播系数随n与k以及流动状况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采用乙烯基磺酸钠、乙二胺、高级脂肪酸等为主要原料,通过加成和酰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Gemini表面活性剂——N,N’-双脂酰基乙二胺二乙磺酸钠,考察了其表面张力、乳化性、增溶性和泡沫性等,并与传统表面活性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N’-双辛酰基乙二胺二乙磺酸钠(DTM-8)、N,N’-双癸酰基乙二胺二乙磺酸钠(DTM-10)、N,N’-双月桂酰基乙二胺二乙磺酸钠(DTM-12)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2.0,0.5,0.4 mmol/L,比传统表面活性剂低约一个数量级;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分别为35.0,26.7,20.8 mN/m。DTM-8,DTM-10,DTM-12对正己烷的最大增溶量分别为0.85,0.87,0.91,高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64)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0.68);表面活性剂的乳化能力,起泡性和稳泡性均随着烷酰基碳链的增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