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葫芦茶Tadehagi triquetrum(L.)Ohashi中又分得9个单体化合物。通过化学方法和小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乌素酸(Ⅰ)、冬青素A(Ⅱ)、3,5-二羟基苯基-6-O-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β-D-葡萄吡喃糖苷、山奈素-3-O-β-D-葡萄吡喃糖苷、山柰-3-O-β-D半乳吡喃糖苷(Ⅴ)、(+)-儿茶素(Ⅵ),3,5-二羟基苯基-β-D-葡萄吡喃糖苷(Ⅶ),槲皮素-3-O-β  相似文献   

2.
云南山竹子Garcinia cowa Roxb.是藤黄科藤黄属热带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在民间其枝条、树皮和叶常入药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1]。该植物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在抗疟活性方面表现突出[2]。为了进一步探讨该种植物的天然活性成分,笔者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香柏Sabina sinoalpin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香柏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伞形花内酯(1)、柏黄酮(2)、茵芋苷(3)、hypolaetin-7-O-β-xylopyranoside(4)、hypolaetin-7-O-β-glycoside(5)、穗花杉双黄酮(6)、银桦内酯(7)、槲皮苷(8)、山柰酚(9)、芹菜素(10)。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毛叶楠臭椿Ailanthus triphysa枝条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IR,NMR和MS等波谱解析化学结构。结果 从毛叶楠臭椿枝条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3个化合物,包括3个酚性成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儿茶酸-(4a→6)-儿茶酸(I)、(—)-儿茶酸(Ⅱ)、原儿茶酸甲酯(Ⅲ)、齐墩果-12-烯-3,11-二酮(Ⅳ)、β-香树素(V)、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Ⅵ)、4,6,7-三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Ⅶ)、东莨菪内酯(Ⅷ)、正三十四烷酸(Ⅸ)、甘油-2-三十二烷酸(X)、β-谷甾醇(Ⅺ)、胡萝卜苷(Ⅻ)、硬脂酸(Ⅻ)。结论 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紫株Callicarpa pedunculata R.Brown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理化方法及光谱(IR,MS,^1HNMR,^13CNMR)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紫株全草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个二萜类化合物:14α-羟基-7,15-异松烷二烯-18烷酸(14α-hydroxy-7,15-isopimaradien-18-oic acid,Ⅰ);16α,17-二羟基-3-氧-扁枝杉烷(16α,17-dihydroxy-3-oxo-phyllocladane,Ⅱ);8,11,13,15-四烯松香烷-18-烷酸(8,11,13,15-abietatraen-18-oic acid,Ⅲ);6α-羟基尼刀瑞尔醇(6α-hydroxy nidorellol,Ⅳ);2个黄酮类化合物5-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5-hydroxy-3,4‘,7-trimethoxyflavone,Ⅴ);3,5-二甲基莰非醇(3,5-dimethylkaempherol,Ⅵ);其余的分别为:熊果酸(ursolic acid,Ⅶ),肌醇(myoinositol, Ⅷ),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Ⅸ),β-香树素(β-amyrin, Ⅹ)。结论: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Ⅰ-Ⅳ分别为4种不同类型的二萜。熊果酸的含量高达1%,本植物可作为其资源植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桑科植物华桑Morus cathayana茎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和纯化,采用波谱和化学等方法鉴定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粗毛甘草素F(glyasperin F,1)、broussoflavonol F(2)、胡枝子黄烷酮C(lespedezaflavanone C,3)、异甘草黄酮醇(4)、桑根醇B(sanggenol B,5)、sanggenol L(6)、sanggenol D(7)、sanggenol G(8)、sanggenol A(9)、二氢槲皮素(10)、槲皮素(11)。结论 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2、4~6和9对5种人癌细胞表现出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为0.41~7.2 μg/mL。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石家庄野生黄连木果柄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鉴定出6种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3.8%。结论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香桧烯(44.1%)、松油烯-4-醇(22.0%)、Г-松油烯(7.0%)和1R-α-蒎烯(6.8%)。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民间药黄水枝 Tiarella polyphyll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黄水枝8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Ⅰ)、十七烷酸(Ⅱ)、没食子酸乙酯(Ⅲ)、槲皮素(Ⅳ)、原儿茶酸(Ⅴ)、杨梅素(Ⅵ)、没食子酸(Ⅶ)、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Ⅷ)、芦丁(Ⅸ)。结论 化合物Ⅰ~Ⅲ、Ⅴ、Ⅶ~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艾纳香为菊科植物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DC.的干燥茎叶,又称之为大风艾,辛、苦、温,具温中活血、调经、祛风除湿之功能,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泻痢、腹痛、肠鸣、肿胀、月经不调、筋骨疼痛等病症[1]。艾纳香叶含挥发油,其中以L-龙脑为主,另含桉叶素、柠檬烯、倍半萜烯醇等[2]。  相似文献   

10.
华夏鸢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鸢尾科鸢尾属植物华夏鸢尾(IriscathayensisMigo)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70 %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及重结晶等方法从华夏鸢尾中分离其化学成分,通过波谱及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异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鸢尾苷元(tectorigenin ,Ⅰ)、德鸢尾苷元(irilone ,Ⅱ)、鸢尾苷(tectoridin ,Ⅴ) ;2个为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5 ,2′二羟基 6 ,7 亚甲二氧基二氢黄酮(5 ,2′dihydroxy 6 ,7 methlenedioxyflavanone ,Ⅲ)、dihydroechioidinin(Ⅳ) ;1个为peltogynoids型化合物:irisoidsA(Ⅵ)。其余3个化合物分别为: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acid ,Ⅶ)、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Ⅷ)和豆甾醇(stigmasterol,Ⅸ)。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分得,其中化合物Ⅳ为本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萎软紫菀Aster flaccidu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研究。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进行分离纯化,用物理化学和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紫菀属植物萎软紫菀全草中分离鉴定出14个化合物,分别为2-oxo-isocostic acid(1)、单萜环烯醚苷(2)、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1β, 6α-二羟基桉烷-4(15)-烯(4)、6β-丙酸基-1, 10-脱氢呋喃艾里莫芬型烷(5)、印乌头碱(6)、羽扇豆醇(7)、甘草素(8)、黄芹素(9)、苜蓿素(10)、松柏醛(11)、木栓酮(12)、芹菜素(13)、对羟基苯甲酸(14)。结论 其中化合物27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1013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乌药Lindera aggregata 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色谱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合物,运用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乌药叶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quercetin,Ⅰ)、山柰酚(kaempferol,Ⅱ)、槲皮素-3-O-α-L-阿拉伯呋喃糖苷(avicularin,Ⅲ)、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afzelin,Ⅳ)、二氢山柰酚(dihydrokaempferol,Ⅴ)、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astragaline,Ⅵ)、山柰酚-3-O-β-D-木糖苷(kaempferol-3-O-β-D-xylopyranoside,Ⅶ)、山柰酚-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juglalin,Ⅷ)、kaempferol-3-O-(2″-O-β-D-glucopyranosyl)-α-L-rhamnopyranoside(Ⅸ)。结论 化合物Ⅲ~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Ⅴ~Ⅸ为首次从山胡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滇杠柳Periploca forestti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及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滇杠柳中分得了13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确定为滇杠柳苷元A(1)、杠柳苷元(2)、异甘草素(3)、8-羟基杠柳苷元(4)、甘草素(5)、大豆异黄酮(6)、(?)-高丽槐素(7)、芒柄花素(8)、大黄酚(9)、大黄素甲醚(10)、杠柳苷N(11)、原儿茶酸(12)、臭矢菜素A(13)。结论 化合物359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乌拉尔甘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青  苗文娟  向诚  果德安  叶敏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10):1886-1890
目的 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聚酰胺、MCI、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RP-HPLC等技术对乌拉尔甘草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 7-二甲基甘草黄酮醇(1)、甘草宁I(2)、甘草香豆酮(3)、8-甲雷杜辛(4)、2′-hydroxyisolupalbigenin(5)、异驴食草酚(6)、去氢粗毛甘草素D(7)、glycyrin(8)、甘草酚(9)、刺甘草查耳酮(10)、甘草查耳酮B(11)、isoangustone A(12)、甘草宁G(13)、5, 7, 4′-三羟基-6, 8-二异戊烯基异黄酮(1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巴西人参Pfaffia paniculata根的化学成分,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蜕皮甾酮(Ⅰ)、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Ⅱ)、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醛酸苷(Ⅲ)、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Ⅳ)、齐墩果酸(Ⅴ)、豆甾醇-β-D-葡萄糖苷(Ⅵ)、豆甾醇(Ⅶ)、胡萝卜苷(Ⅷ)、β-谷甾醇(Ⅸ)、20,22-异丙亚二氧基-β-蜕皮激素(Ⅹ)、1-O-β-D-吡喃葡萄糖基-(2S,3S,4R)-2-[2′R-羟基-十六碳酰胺]-十八碳-4-烯-1,3-二醇(Ⅺ)、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苷(ⅩⅡ)。结论 化合物Ⅱ、Ⅲ、Ⅸ、Ⅹ、ⅩⅡ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Ⅳ、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离鉴定三棱Sparganii Rhizoma的化学成分,为后期的体外活性筛选提供样品。方法 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三棱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过氧化麦角甾醇(1)、(8E, 10E)-7, 12-二氧-8, 10-十八碳二烯酸(2)、α-二十一烷酸单甘油酯(3)、正丁酸(4)、大黄素甲醚(5)、香草醛(6)、大黄素(7)、香草酸(8)、对羟基苯甲酸(9)、反丁烯二酸(10)、1-O-阿魏酰基-3-O-p-香豆酰基甘油(11)、赤藓醇(12)。结论 化合物15791012为首次从黑三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小花八角Illicium micranthum的化学成分。方法 小花八角的枝叶提取物经醋酸乙酯萃取,余下水相经过反复的柱色谱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个新化合物和9个已知的成分,分别是小花八角苷(1)、7-β-D-glucosyl pseudomajucin(2)、4, 7, 9-trihydroxy-3, 3′-dimethoxy-8-O-4′-neolignan-9-O-α-L-rhamnopyranoside(3)、icariside E3(4)、isolariciresinol-3a-O-β-D-glucopyranoside(5)、芦丁(6)、杨梅树皮素-3-O-α-L-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8)、山柰酚-8-C-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9)、莽草酸(10)。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是首次从八角属植物中分离到的seco-prezizaane型降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刺五加中分离得到12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刺五加酮(1)、刺五加苷B12)、4-羟基-2-甲氧基苯基-1-O-β-D-葡萄糖苷(3)、alimoxide(4)、赤式-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E)-3-羟基-1-丙烯基]-2-甲氧基苯氧基}-1,3-丙二醇(5)、erythro-1,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1,3-propanediol(6)、tortoside A(7)、表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8)、(+)-lyoniresinol(9)、苯甲基-O-α-L-鼠李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10)、2,6-二甲氧基-4-(3-羟基丙烯基)苯基-1-O-α-L-鼠李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11)、β-氨甲酰基吡啶(12)。结论 化合物35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白子菜Gynura divaricata地上部分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不同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结合MS和NMR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白子菜地上部分80%乙醇回流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纯化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二酸(1)、丁二酸单甲酯(2)、丁二酸单乙酯(3)、丁二酸甲酯乙酯(4)、对羟基苯甲酸(5)、水杨酸(6)、异香草酸(7)、对香豆酸(8)、马栗树皮素(9)、槲皮素(10)、山柰酚(11)、异槲皮苷(12)、紫云英苷(13)、芦丁(14)。结论 化合物146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水芹Oenanthe javanic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水芹全草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异欧前胡素(2)、欧前胡素(3)、二氢欧山芹素(4)、芹菜素(5)、6, 7-二羟基香豆素(6)、阿魏酸-对羟基苯乙醇酯(7)、5-反式香豆酰基奎宁酸(8)、半月苔素(9)、8-甲氧基-5-羟基补骨脂素(10)、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1)、东莨菪素(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