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目的 研究羊栖菜多糖 SFPS-B1 诱导人胃癌细胞 SGC-7901 凋亡作用及对细胞[Ca2+i 和 pH 值的影响。方法 采用 MTT 法检测 SFPS-B1 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SFPS-B1 对 SGC-7901 细胞[Ca2+i 和 pH 值的影响。结果 SFPS-B1 对 SGC-7901 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可使细胞体积缩小、出现凋亡小体。药物作用后细胞[Ca2+i 明显上升,pH 值明显降低。结论 SFPS-B1 具有抑制人胃癌 SGC-7901 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作用,对细胞[Ca2+i 和 pH 值的影响在其诱导 SGC-7901 细胞凋亡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诱导人肝癌细胞 HepG2 细胞凋亡的机制,观察其对 HepG2 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 Ca2+ 浓度[Ca2+i 的影响。方法 经流式细胞仪观察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作用前后,HepG2 细胞[Ca2+i 的变化。结果 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可不同程度降低 HepG2 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此外,中、高剂量的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还可以显著升高[Ca2+i,造成钙稳态平衡。结论 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开放 MPTP 孔道,造成细胞内 Ca2+ 超载,诱导 HepG2 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芦荟大黄素对白细胞介素-2 (IL-2) 引起的 T 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内 Ca2+浓度 ([Ca2+i) 变化的影响,探讨芦荟大黄素对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 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用单细胞钙成像系统记录细胞胞浆[Ca2+i结果 芦荟大黄素对 IL-2 引起的 T 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与剂量有关;IL-2 引起[Ca2+i 升高,并持续维持高 [Ca2+i 水平,引起 [Ca2+i 升高的机制包括胞内 Ca2+ 释放和胞外 Ca2+ 内流;芦荟大黄素显著抑制 IL-2 引起的 [Ca2+i 升高,作用途径包括抑制胞内 Ca2+ 释放和胞外 Ca2+ 内流。结论 芦荟大黄素对 IL-2 诱发的 T 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内 [Ca2+i 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龙葵碱对睾丸支持细胞的毒性。方法 原代培养睾丸支持细胞,MTT 法检测不同浓度龙葵碱对于支持细胞的毒性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以及[Ca2+i 的改变。结果 龙葵碱作用于睾丸支持细胞 72 h 的 IC50 为 22.29 μmol/L。随着剂量的增大,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降低,[Ca2+i 升高。结论 龙葵碱通过损伤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线粒体,升高细胞 [Ca2+i,从而对睾丸支持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季宇彬  冮剑  高世勇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0):2051-2055
目的 研究冬凌草甲素注射剂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及与细胞内Ca2+浓度([Ca2+]i)的关系。方法 MTT法检测冬凌草甲素注射剂对SGC-7901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冬凌草甲素注射剂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检测SGC-7901细胞[Ca2+]i的变化;JC-1单染,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检测SGC-7901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冬凌草甲素注射剂对SGC-7901细胞的IC50为21.74 μmol/L;作用48 h后,细胞生长密度变疏,细胞皱缩,其中冬凌草甲素注射剂高浓度组大部分细胞破碎。冬凌草甲素注射剂5.5、11、22 μmol/L作用24 h后SGC-790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07%、18.57%、22.96%;钙离子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冬凌草甲素注射剂通过升高SGC-7901细胞[Ca2+]i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黄芪总苷 (astragalosides) 对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DEX) 与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 β-peptide protein, Aβ) 联合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活性,探讨黄芪总苷能否抑制 Aβ和 DEX 引起海马神经元活力下降;通过检测海马神经元胞内 Ca2+浓度 ([Ca2+i),探讨黄芪总苷是否通过降低 [Ca2+i 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通过检测 P-tau-Thr231 蛋白水平,进一步探讨黄芪总苷抗 Aβ 和 DEX 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毒性机制。结果 黄芪总苷 (10、20、40 μg/mL) 对体外 DEX (10 μmo/L)+Aβ25-35 (5 μmol/L) 引起胎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有保护作用 (P<0.01);黄芪总苷能明显降低 DEX (10 μmol/L)+Aβ25-35 (5 μmol/L) 升高的海马神经元[Ca2+i、P-tau 蛋白水平 (P<0.05)。结论 黄芪总苷对 Aβ和 DEX 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辣椒素对体外原代培养的胎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钙离子浓度([Ca2+i)和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iral membrane potential,MMP)的影响作用。方法分散培养的胎鼠DRG神经元用不同浓度的辣椒素(0.001μmol/L, 0.01μmol/L, 0.1μmol/L, 1μmol/L, 10μmol/L)孵育1min,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神经元[[Ca2+i的改变。对于能引起[Ca2+i升高的浓度组,在辣椒素孵育1min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MMP的变化;并且在移去辣椒素后10min,重新检测神经元[Ca2+i的变化。结果0.001μmol/L、0.01μmol/L辣椒素孵育1min,神经元胞内[[Ca2+i没有变化;0.1μmol/L、1μmol/L和10μmol/L辣椒素孵育1min,神经元胞内[Ca2+i升高,移去辣椒素后10min,0.1μmol/L、1μmol/L辣椒素孵育的DRG神经元胞内[Ca2+i恢复到基础水平,10μmol/L辣椒素孵育的标本升高的[Ca2+i没有明显改变。辣椒素孵育时用无钙溶液,则神经元胞内[Ca2+i不升高。10?μmol/L辣椒素孵育1min的DRG神经元MMP降低,0.1μmol/L和1μmol/L辣椒素孵育的标本MMP无明显变化。结论一定浓度的辣椒素可使原代培养的DRG神经元胞内[Ca2+i升高,MMP降低。低浓度辣椒素引起的[Ca2+i的升高在10min内可以恢复到基础水平,而高浓度辣椒素引起的[Ca2+i的升高在10min内则不能恢复。辣椒素所致的胞内[Ca2+i升高可能是由于胞外钙离子内流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FeCl3诱导的大鼠动脉血栓模型考察蛇毒三肽焦谷氨酸-天冬酰胺-色氨酸(pENW)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并对其抗血栓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机制探讨。应用Born比浊法和Grynkiewicz方法分别测定pENW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内钙水平的影响,通过凝血三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考察pENW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静脉注射pENW(iv)能抑制FeCl3诱导的大鼠动脉血栓形成(P<0.05),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P<0.05),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胞浆内游离Ca2+浓度([Ca2+i)升高,但对凝血酶系统没有显著性影响;实验结果提示,pENW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胞浆[Ca2+i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guattegaumerine(Gua)对H2O2合并血清剥夺诱导的培养大鼠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对H2O2、KCl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内钙超载和缓激肽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内钙超载的影响。方法 H2O2合并血清剥夺诱导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Gu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钙荧光探针Furo-2/AM标记细胞,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和双荧光波长分光光度计检测Gua对细胞内钙浓度的影响。结果 Gua能显著抑制H2O2导致的神经元凋亡、H2O2和KCl引起的培养皮质神经细胞 [Ca2+]i升高(P<0.05)和缓激肽所诱导的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 [Ca2+]i升高(P<0.01)。结论 Gua具有一定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外钙内流及内质网内钙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季宇彬  张志坚  邹翔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2):2489-2491
目的 研究莱菔硫烷对人肝癌HepG2细胞Fas、FasL、Bid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诱导HepG2细胞凋亡过程中Fas/FasL途径的作用。方法 Caspase-8试剂盒检测莱菔硫烷对HepG2细胞Caspase-8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莱菔硫烷对HepG2细胞中Fas、FasL、Bid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莱菔硫烷10、20、40 μmol/L作用于HepG2细胞48 h,可显著升高HepG2细胞Caspase-8活性(P<0.01);可使HepG2细胞 Fas、FasL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莱菔硫烷20、40 μmol/L时,可显著提高Bid蛋白的表达(P<0.01),上述作用均呈剂量相关性。结论 激活Fas/FasL途径可能是莱菔硫烷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方法 新生1~2 d的SD大鼠心肌细胞培养48 h后,设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低、中、高质量浓度(1、10、100 mg/L)组。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细胞体积;RT-PCR法检测心房利钠多肽(ANP)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量;采用Fluo-3/Am荧光染色剂负载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瞬间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 1 mg/L可使心肌细胞体积显著增大,ANP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细胞分泌TNF-α蛋白的量显著增加,心肌细胞内[Ca2+]i瞬间峰值增大(P<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芪多糖1、10、100 mg/L预先给药均可抑制心肌细胞体积增大;细胞产生的TNF-α显著减少,ANP mRNA的表达不同程度地减少(P<0.05),其中10、100 mg/L组这两项指标可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P>0.05);黄芪多糖 10 mg/L可拮抗LPS对正常心肌细胞内[Ca2+]i瞬间变化幅度增大的作用(P<0.01)。结论 黄芪多糖对LPS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的产生、降低[Ca2+]i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缺血不同时点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Ca2+]i及醒脑开窍针刺对其影响,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早期干预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所致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动态观察脑组织海马CA1区锥体细胞[Ca2+]i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内游离[Ca2+]i(以细胞内Ca2+相对荧光强度表示)在局灶性脑缺血1 h时升高,持续升高至缺血24 h时(P<0.05)。假手术组与正常组相比[,Ca2+]i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非穴位针刺组与模型组[Ca2+]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应时间点,醒脑开窍针刺组[Ca2+]i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升高,提示细胞内钙超载;醒脑开窍针刺组能有效调节缺血区的[Ca2+]i,提示在缺血后针刺治疗效果越早越好,为临床及早应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蓬子菜黄酮类化合物香叶木素-7-O-β-D-木糖-(1→6)-β-D-葡萄糖苷(DXG)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台盼蓝染色法检测DXG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MTT法检测DXG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吖啶橙/溴乙(AO-EB)荧光染色法观察DXG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凋亡细胞的DNA图谱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 台盼蓝染色和MTT检测显示,DXG 50、100、200 μg/mL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AO-EB染色可见DXG诱导HepG2细胞凋亡并发生形态学改变,且随DXG的质量浓度升高,凋亡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HepG2细胞经DXG 100、200 μg/mL处理48 h后,可见DNA“梯形”碎片条带。RT-PCR实验表明,DXG下调细胞凋亡的抑制基因bcl-2 mRNA表达,促使凋亡基因bax mRNA表达增强。结论 DXG具有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控bax/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微管系统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姜黄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姜黄素对HepG2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姜黄素对HepG2细胞微管结构变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 检测姜黄素对微管蛋白α-tubulin表达的影响;在离体条件下,观察姜黄素对微管蛋白聚合和解聚活性的影响。结果 姜黄素对HepG2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与时间和剂量相关;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升高,HepG2细胞阻滞于G2/M期的比例也逐渐增加;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姜黄素明显破坏细胞微管结构,改变细胞微管蛋白聚合状态的发生;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细胞内α-tubulin蛋白表达的减弱与试药浓度相关。姜黄素还可影响微管蛋白聚合和解聚活性。结论 姜黄素通过破坏HepG2细胞的微管结构及下调微管蛋白α-tubulin的表达,将HepG2细胞阻滞于G2/M期,从而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虎皮楠生物碱daphnioldhanin E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死亡的机制。方法 HepG2细胞用daphnioldhanin E(10、30 μg/mL)处理后,瑞姬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凋亡抑制剂Z-VAD- FMK对daphnioldhanin E抗癌活性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瑞姬氏染色显示,HepG2细胞经daphnioldhanin E处理48 h后,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清晰可见,周围出现大量的胞浆空泡,但细胞膜仍保持完整;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可见大量50~200 bp的片段;MTT法检测结果显示Z-VAD-FMK不能阻断daphnioldhanin E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显示,daphnioldhanin E给药组与对照组HepG2细胞caspase-3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表明daphnioldhanin E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与caspase-3激活通路无关。结论 Daphnioldhanin E可能通过类凋亡方式明显诱导HepG2细胞程序性死亡,该过程不依赖于caspase-3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啤酒花 Humulus lupulus 中成分蛇麻酮 (lupulone, LP) 通过 Fas/FasL 途径诱导 HepG2 凋亡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 HepG2 4、8、16 μg/mL 剂量的蛇麻酮作用 HepG2 细胞 24 h 后,采用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 caspase-8 相对活性,采用 Western blotting 技术检测 Fas、FasL、Caspase-3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LP 能显著提高 HepG2 细胞内 caspase-8 活性水平,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中 8、16 μg/mL LP 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此外,LP 能够上调 HepG2 细胞的 Fas/FasL 及 Caspase-3 蛋白表达水平,并且均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中 4 μg/mL 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8、16 μg/mL 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 蛇麻酮可以通过激活 Fas/FasL,启动死亡受体途径诱导 HepG2 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赵越  叶宏军  余黎  卞慧敏 《医学教育探索》2010,41(12):2030-2034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以比浊法测定六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对二磷酸腺苷 (ADP)、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花生四烯酸 (AA) 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运用荧光法观察血小板经 ADP 激活前后的[Ca2+i 的变化。结果 六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对 ADP、PAF、AA 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在终质量浓度为生药 9.26 mg/mL 时,除山药/茯苓药对外,均不同程度降低 ADP 激活的血小板释放 Ca2+ 的作用。结论 六味地黄方及其配伍均具有不同程度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中以山茱萸/丹皮药对作用尤为显著,其抗 ADP 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血小板内钙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8.
马强  吴文宁  陈荣 《安徽医学》2017,38(11):1369-1373
目的 研究丁香酚对H2O2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H2O2建立H9C2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将建立好的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50 μg/mL丁香酚处理组、100 μg/mL丁香酚处理组和200 μg/mL丁香酚处理组,采用MTT法观察吸光度值(OD)变化来评价丁香酚对H9C2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Hoechst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评价丁香酚对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丁香酚的抗氧化损伤作用,采用比色法检测试剂盒观察丁香酚对H9C2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结果 400 μmol/L H2O2显著降低H9C2细胞活力,增加细胞凋亡,适宜建立H9C2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100 μg/mL和200 μg/mL的丁香酚增加H9C2细胞活力,减少细胞凋亡(P<0.05);同时,H2O2诱导H9C2细胞LDH及MDA含量增加和SOD含量减少的效应也可被100 μg/mL和200 μg/mL的丁香酚抑制。结论 丁香酚对H2O2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陈新  徐萍  强铭  魏方  蔡树华 《安徽医学》2016,37(10):1217-1221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肿瘤中心就诊的7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患者。观察组在接受3D-CRT后3个月内给予CIK细胞治疗2次。治疗后3个月,依据肝脏CT、甲胎蛋白(AFP)、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综合分析3D-CRT联合CIK细胞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0.6%,高于对照组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肿瘤直径和AFP指标监测数据显示,观察组[(4.17±1.65)cm和(348.5±127.2)ng/mL]明显优于对照组[(5.32±1.63)cm和(464.9±134.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T细胞、CD4+CD8+T抑制/细胞毒性细胞及CD16+CD56+NK细胞均不同程度增加(P<0.05)。结论 在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三维适形放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可以提高疾病的控制率、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可行性,可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Kruppel样因子6(KLF6)低表达对肝癌细胞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并以斑马鱼作为动物模型,研究klf6基因沉默对肝脏发育的作用。方法 构建敲除KLF6基因质粒,转染肝癌细胞(HepG2)及正常人肝细胞(L-02),通过免疫印迹(WB)、凋亡及细胞周期测定、划痕实验检测KLF6基因敲除后对HepG2细胞的影响;设计合成沉默KLF6基因的吗啉代寡核苷酸(Morpholino),显微注射入转基因斑马鱼Tg(lfabp:eGFP)胚胎中,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KLF6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对转基因斑马鱼胚胎肝脏发育表型的影响。结果 体外实验表明,L-02细胞中的KLF6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HepG2细胞;敲除KLF6基因后,HepG2细胞KLF6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凋亡减弱、细胞周期主要集中于S期、迁移能力增强;体内实验表明,klf6基因沉默后,斑马鱼胚胎肝脏中的KLF6蛋白表达量减少,肝脏发育明显迟缓。结论 KLF6基因低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减少凋亡;且影响斑马鱼肝脏的正常发育。探讨KLF6基因低表达及其功能,可为以后斑马鱼肝癌模型建立及药物筛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